第224章 食鋪密方被偷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4章 食鋪密方被偷學

  蘇二河有些心虛,趙秋紅臉一白,不敢說話了,兩人抱著帳本不放手,有些戒備的看著女兒。

  蘇大丫心涼透了,她現在能賺錢了,有能力了,沒想到爹娘也露出了本性,這個家,果然不是她要呆的地方。

  「帳本是我的,爹娘要搬去哪兒?」

  蘇大丫面色淡淡,蘇二河心裡沒有底,不敢再說了,夫妻兩人只好不情不願的將帳本交給了蘇大丫。

  夫妻兩人離開時,蘇二河有些怪大丫不通情理,趙秋紅卻不再說話,想起女兒以前與他們不生分的時候,什麼都給他們,他們這一次是不是做得太過份了些?

  蘇大丫叫蘇三丫搬了帳本走了,蘇家人沒一個人敢攔的,從此後,蘇大丫便很少來蘇家院了。

  蘇大丫將帳本搬來了小院,整理了一下,抽了大部分資金,準備親自去余城一趟,若是上一次她找的滕海沒有落入蘇二丫手中,她也不至於生意沒有進展,不然的話早已經在余城做開了,都是吃了蘇二丫的虧,如今她得到了滕海,生意蒸蒸日上,她不甘心,她就不相信自己做生意還不如她。

  蘇大丫夜裡與時凌溫存了好一會,第二日夫妻兩人分開,蘇大丫去往余城數日,年底再回來。

  而弟弟蘇可她也一併帶去。

  蘇宛平最近太過於忙碌,家裡連個做飯的都沒有,平素早餐和中餐都是吃外頭的,只有到了晚餐,她跟傅氏回到家裡才做一頓好吃的,這可不是個事兒。

  布莊後頭的院子全部變成了倉庫,也沒法住人,繡莊後頭的院子卻是住著幾位繡娘,蘇宛平想在後院挨著鋪面的那處小屋弄一個廚房出來,只是院裡沒有單獨的井,井水還得從家裡運來。

  於是這事兒就交給時燁去辦了,傅氏為此請了一個廚娘,還是莫氏給的人,那位廚娘原本是杜縣丞府上的,杜家主子多,那廚房裡不少廚師,隨便抽走個廚娘不成問題,便將人給了傅氏。

  這位廚娘叫阮娘,做的地地道道的本地菜,味道還是不錯的,白切雞沾上醬油,還能入口。

  莫氏將阮娘的身契給了傅氏,家裡多了一個人員。

  但阮娘還有一門絕活,就是很會做海鮮,還有做醃乾菜,以前在杜府的時候,杜府的干海魚海鮮等都出自此人之手。

  傅家其實是愛吃辣的,但也不是很辣,這些干海味,蘇宛平也喜歡辣炒,於是傅氏教她怎麼炒,後來慢慢習慣了,味道更是不錯了,以後不管蘇宛平辦事多晚回來都有飯吃,也不必在外頭吃。

  瞧著還有一個月過年,長富街的街頭行人越發的多了,蘇宛平的布莊拿出來的特價布料也多了幾款,一但打了特價出來,不少人都搶著賣,剩到最後的都是顏色暗沉一點的,多是上了年輕的婦人才穿上身。

  蘇宛平心想著等過年的時候,她就把這些沒有賣完的布給知縣府和縣丞府送上一些,讓兩位夫人打賞下人做年底的獎勵。

  如此她得到了結交的機會,同時也消了這些積壓的貨,她不想壓庫存,到了春季,余家這邊會送來糧食和布,她叫碼頭管事的送的布料也快到了,到是滕海帶著余家的布料出一趟海,將幾位小管事給帶起來,下次再去就可以放手了。

  她或許該跟時燁去一趟杭州,在那邊找個固定的布商,然後拉到保昌郡來分銷出去,有金凌鏢局相護,她也放心,這此分銷商跟著她賺了錢,此時對她還是挺信任的。

  她倒是把同行做成親家似的,人家同行相忌,到她手上卻不然。

  這日她與時燁從各布莊巡視回來,途經一間酒樓,蘇宛平想在外頭吃飯,正好看到酒樓門口的趙秋紅,立即來了興致,拉著時燁往酒樓去。

  到了酒樓里,就見趙秋紅引著娘家人往樓上走,那酒樓的夥計在上頭引路。

  蘇宛平拉著時燁跟著上了樓,見趙家人在二樓的廳間留下了,才知道這酒樓生意太好,沒有包間了,於是兩人來到趙家不遠處的桌子前坐下。

  時燁就知道她鬼精靈的,瞧著這趙秋紅東張西望的,恐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時燁點了菜,又給媳婦倒了茶水,就見媳婦尖著耳朵聽,而他練過功夫,看起來隨意的坐著,耳朵比媳婦的尖,早已經將那邊的對話聽說清清楚楚。

  趙秋紅這一桌,趙秋紅娘家大哥趙四能小聲說道:「妹妹,上次大哥跟你說的事怎麼樣了?銀子可有撈到手中?」

  說起這事,趙秋紅氣不打一處來,自從家裡的掌家權落到了老不死的手中,她基本每月只有幾兩銀子的零花,於是搖頭,「沒有弄到手。」

  「你傻啊,如今你兒子跟著大丫身邊做掌柜的,就不知道從那裡頭弄些銀兩齣來?」

  趙四能忍不住責備道。

  趙秋紅有些不高興,她兒子才去做掌柜的就偷銀子,這是要斷了她兒子的前途,再說她發現大丫跟以前不同了,以前事事都幫著她,甚至連蘇二河都沒有對她這般好,可是現在卻對她生疏了,也不知道哪兒出了問題。

  趙四能也不敢逼得太緊,接著說道:「如今你侄兒趙平已經學會了那幾道密方,昨日回家做了,味道跟百香食鋪的一模一樣,我們打算讓趙平在梅嶺縣開食鋪。」

  趙秋紅大驚,「大哥,你們明明答應我的,把小侄兒弄到伙房,再偷偷學會密方,學到了就是咱們趙家的根本,絕不會在梅嶺縣開食鋪的。」

  趙秋紅急了,然而趙家二老卻說道:「你也不想一想,咱們趙家生在梅嶺縣,在外頭認識誰去,怎麼去外頭?再說我們的田地在這兒,根本就在這兒,一家老小,生意還沒有開始做就要背井離鄉,我們二老覺得此事不妥當。」

  「你大哥一家一但離開梅嶺縣,難道你還能將我們兩老的接到你蘇家去孝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們二老不敢靠著你,只能靠著你大哥,你該好好支持他們一家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