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梁秋圃道:“提到婚姻事情呢?”
梁山伯因自己狼狽歸來,父母甚為掛念,這婚姻事情,不提也罷。便道:“這話很長,明天細談吧。”
梁秋圃坐在床沿上,見山伯不甚舒服,這事恐有糾纏,便道:“也好。我聽到一片馬蹄聲,你回來不止一匹馬呀。”
梁山伯道:“是!兩匹馬,四九也騎著一匹,都是祝賢妹借的。”
梁秋圃一聽祝英台,尚如此款待,料無重大緣故。就問梁山伯要吃些什麼,梁山伯搖搖頭。
一會子母親高氏,也親自過來,看到梁山伯滿臉煞白,便道:“喲!孩子病了。”
梁山伯搖手道:“不要緊的,明天就好了。”說著,也勉強露齒一笑。
四九進了房子,見二老都在這裡,梁山伯和衣躺臥,閉目養神。便道:“你二位老人家回房去安歇吧,這裡病人也養養神。我看,明天大概全好了。”
二老看著梁山伯,已經閉著眼睛睡著了,也不願再與說話。梁秋圃對高氏道:“走吧,讓他睡覺吧。”於是二老輕輕悄悄的走了出去。
四九等他們走了,就搭個小床,放在床邊侍候。梁山伯睡覺,作過好幾回夢,都是夢見祝賢妹。抒他叫醒,才知道作了夢。梁山伯暗想,這事應該聲明才好,不然,父母還不知道所為何事呢。因之主意想定,明天對父母說明。這樣一來,倒反是睡得著,並沒有作夢。可是次日,已是精神不振已極,雙眼一睜,聽到窗外有腳步聲。自己也想起來,看上一看,是誰起得這樣早。可是自己想起來時,兩手一撐,身子還只起來一半,自己不能作主,撐的兩隻手已撐立不起,手一松,身子又倒了下去。自己摸摸頭道:“騎馬回家,還覺可以,怎麼一覺睡了,頭腦昏沉,竟是越發不行了。”
他在床上身子翻動,便是咕呼一響。在床面前搭鋪的四九被驚醒了,一翻身爬了起來,問道:“相公怎麼了。”
梁山伯道:“想爬起來,已經爬不起來了。你起來,燒點水給我喝。”
四九答應是,收拾地鋪,下廚房去燒水。梁山伯躺在床上,半天哼一聲,把梁秋圃也驚醒了,急忙披衣起床,走進梁山伯房間,對床上一看,問道:“孩兒,你覺得怎樣?”
梁山伯道:“恐怕病是真來了,已經起不來了,來得真是好快呀!”
梁秋圃很注意的望著他,見他睡在枕頭上,兩腮瘦削,眼睛一點神色沒有。長衣已經脫了,穿了一件白色汗衫,露出一隻袖子在被服外。因道:“那就請個郎中來瞧瞧吧?”
梁山伯道:“那當然可以,不過是無濟於事的。”
梁秋圃道:“那是什麼道理呢?”
梁山伯道:“等媽起來,我再告訴你。”
梁秋圃只有這個兒子,又是十分疼愛,兒子既然說了,一面告訴家裡請郎中,一面催高氏起來。
這時,四九已把水燒開了,捧著一碗熱水到床面前來。梁山伯就著四九手上喝了兩口,一搖頭。四九知道不用了,就端碗放在桌上。正好二老又都過來,床面前放了兩把方几子,讓二老坐下。山伯半坐半躺在絲棉被上,自己嘆了口氣道:“這一件事,一不能怪英台,二不能怪兒子,只怪勢力壓人而已。”因詳詳細細把祝家的婚事告訴一遍。因道:“我果真有個長短,爹媽空撫養了兒子一場,一點孝道未盡,罪該萬死,只好力圖來生,再行報答吧。”
梁秋圃道:“原來如此,兒放寬心吧。只要兒病好了,再行尋訪就是。”
高氏道:“是呀!娘替兒細心尋訪得了。兒正在青春,千萬不要說有個長短的話。”
梁山伯也怕引起二老的悲哀,就連聲說是。可是他的病症,自這日起,越見沉重。雖然請了郎中來瞧,那湯藥如石沉大海。吃下去,一點不生效力。到了第五天,梁秋圃看山伯的病,是日見沉重,就到床前問道:“祝家的馬,應該送還人家了。我想叫四九再跑一趟,兒還有什麼言語,要告知英台。”
他睡在床上,要睡沒睡,聽了父親的話,雙眼睜開,臉上有了笑容。因道:“兒正想到此事,爹爹的話,正合我意。我得起來,寫一封信給她。”
梁秋圃愁了眉道:“兒病體沉重,不寫也罷。有什麼話告訴四九,叫他轉達好了。”
梁山伯兩手在後撐著絲棉被,已經掙扎了起來。因道:“不要緊,這信是要寫的。”
四九正走進屋子裡,見相公自己要寫信,老相公發愣,看樣子也攔不住,只得移一張炕幾,先放在被上,且當了桌子。隨著紙筆墨硯,一齊擺好在几上。梁山伯伏在几上,在一張尺來寬的紙上,提筆就寫道:
兄山伯奉揖致書英台如妹,會心樓一晤,快慰生平。三年硯榻深交,未知妹為巾幗丈夫,兄實笨伯也。及開懷慡論,始知人各一天,堂上不諒,已受聘馬氏,南轅北轍,未容強合,人生慘遇,無過如斯。妹雖清言娓娓,顧已涕泣沾襟。兄亦俯首難言,悲痛咳血。病由突起,兄遂未敢妄留,吾人境遇,何其哀也。回家一臥四夕,終日夢寤,雖醫藥時施,如石投水,以兄私意秘籌之,恐難久世矣! 聞妹處有入世奇方,問病良藥,故命四九前來,把函請命,如能拆函指示,自有秘劑,則九死之人,豁然立愈,是畢生之願,敢不拜嘉。十時之珍,無此盛意。下風逖聽,垂意萬千。山伯拜手。
梁山伯將這封信,自己從頭至尾念了一遍,因道:“信是寫起來了,通與未通,我自己也不曉得,但是我也不能再寫了。”向梁秋圃討了一張硬紙,把信卷了(註:那時沒有信封,所以信如書捲起來)。
四九料著不用筆墨了,將文具東西收拾放好。
梁秋圃道:“這信可以隨便交嗎?我剛才在床面前看過了,這信若讓老員外祝公遠知道了,怕是又有許多是非。”
四九道:“那不要緊,我會秘密交與祝小姐。”
梁秋圃見一聽說寫信給祝英台,梁山伯就爬起來了,料得兩人之間,有那種說不出深情密意,站在床頭邊,點著頭道:“好吧,就依四九的話。你要是真帶得處世奇方回來,我們家裡永遠不會忘記你。”
這時,高氏也進來了,見兒子已能寫信,也站在旁邊,只管含笑點頭。
梁山伯將信交給四九,四九還怕遺落,放在衣服靠里,將衣眼緊好。
梁秋圃牽了四九衣袖道:“你也騎了馬去。把信交給祝英台。她看完了信,一定也有信交給你,你依然放在裡面,或者明日上午,你就可以回來了。”
四九道:“你放心吧。我一定帶好方子回來呢。”
梁秋圃送四九到門外,又叮囑了幾句話。四九牽了兩匹馬,又騎了一匹馬,就往祝家村直奔。到了門口,已認識那個看門的了,對看門的道:“那天梁山伯相公回家,頗蒙這裡銀心姐好意,昔了兩匹馬騎,現在馬送還府上了。”
梁山伯因自己狼狽歸來,父母甚為掛念,這婚姻事情,不提也罷。便道:“這話很長,明天細談吧。”
梁秋圃坐在床沿上,見山伯不甚舒服,這事恐有糾纏,便道:“也好。我聽到一片馬蹄聲,你回來不止一匹馬呀。”
梁山伯道:“是!兩匹馬,四九也騎著一匹,都是祝賢妹借的。”
梁秋圃一聽祝英台,尚如此款待,料無重大緣故。就問梁山伯要吃些什麼,梁山伯搖搖頭。
一會子母親高氏,也親自過來,看到梁山伯滿臉煞白,便道:“喲!孩子病了。”
梁山伯搖手道:“不要緊的,明天就好了。”說著,也勉強露齒一笑。
四九進了房子,見二老都在這裡,梁山伯和衣躺臥,閉目養神。便道:“你二位老人家回房去安歇吧,這裡病人也養養神。我看,明天大概全好了。”
二老看著梁山伯,已經閉著眼睛睡著了,也不願再與說話。梁秋圃對高氏道:“走吧,讓他睡覺吧。”於是二老輕輕悄悄的走了出去。
四九等他們走了,就搭個小床,放在床邊侍候。梁山伯睡覺,作過好幾回夢,都是夢見祝賢妹。抒他叫醒,才知道作了夢。梁山伯暗想,這事應該聲明才好,不然,父母還不知道所為何事呢。因之主意想定,明天對父母說明。這樣一來,倒反是睡得著,並沒有作夢。可是次日,已是精神不振已極,雙眼一睜,聽到窗外有腳步聲。自己也想起來,看上一看,是誰起得這樣早。可是自己想起來時,兩手一撐,身子還只起來一半,自己不能作主,撐的兩隻手已撐立不起,手一松,身子又倒了下去。自己摸摸頭道:“騎馬回家,還覺可以,怎麼一覺睡了,頭腦昏沉,竟是越發不行了。”
他在床上身子翻動,便是咕呼一響。在床面前搭鋪的四九被驚醒了,一翻身爬了起來,問道:“相公怎麼了。”
梁山伯道:“想爬起來,已經爬不起來了。你起來,燒點水給我喝。”
四九答應是,收拾地鋪,下廚房去燒水。梁山伯躺在床上,半天哼一聲,把梁秋圃也驚醒了,急忙披衣起床,走進梁山伯房間,對床上一看,問道:“孩兒,你覺得怎樣?”
梁山伯道:“恐怕病是真來了,已經起不來了,來得真是好快呀!”
梁秋圃很注意的望著他,見他睡在枕頭上,兩腮瘦削,眼睛一點神色沒有。長衣已經脫了,穿了一件白色汗衫,露出一隻袖子在被服外。因道:“那就請個郎中來瞧瞧吧?”
梁山伯道:“那當然可以,不過是無濟於事的。”
梁秋圃道:“那是什麼道理呢?”
梁山伯道:“等媽起來,我再告訴你。”
梁秋圃只有這個兒子,又是十分疼愛,兒子既然說了,一面告訴家裡請郎中,一面催高氏起來。
這時,四九已把水燒開了,捧著一碗熱水到床面前來。梁山伯就著四九手上喝了兩口,一搖頭。四九知道不用了,就端碗放在桌上。正好二老又都過來,床面前放了兩把方几子,讓二老坐下。山伯半坐半躺在絲棉被上,自己嘆了口氣道:“這一件事,一不能怪英台,二不能怪兒子,只怪勢力壓人而已。”因詳詳細細把祝家的婚事告訴一遍。因道:“我果真有個長短,爹媽空撫養了兒子一場,一點孝道未盡,罪該萬死,只好力圖來生,再行報答吧。”
梁秋圃道:“原來如此,兒放寬心吧。只要兒病好了,再行尋訪就是。”
高氏道:“是呀!娘替兒細心尋訪得了。兒正在青春,千萬不要說有個長短的話。”
梁山伯也怕引起二老的悲哀,就連聲說是。可是他的病症,自這日起,越見沉重。雖然請了郎中來瞧,那湯藥如石沉大海。吃下去,一點不生效力。到了第五天,梁秋圃看山伯的病,是日見沉重,就到床前問道:“祝家的馬,應該送還人家了。我想叫四九再跑一趟,兒還有什麼言語,要告知英台。”
他睡在床上,要睡沒睡,聽了父親的話,雙眼睜開,臉上有了笑容。因道:“兒正想到此事,爹爹的話,正合我意。我得起來,寫一封信給她。”
梁秋圃愁了眉道:“兒病體沉重,不寫也罷。有什麼話告訴四九,叫他轉達好了。”
梁山伯兩手在後撐著絲棉被,已經掙扎了起來。因道:“不要緊,這信是要寫的。”
四九正走進屋子裡,見相公自己要寫信,老相公發愣,看樣子也攔不住,只得移一張炕幾,先放在被上,且當了桌子。隨著紙筆墨硯,一齊擺好在几上。梁山伯伏在几上,在一張尺來寬的紙上,提筆就寫道:
兄山伯奉揖致書英台如妹,會心樓一晤,快慰生平。三年硯榻深交,未知妹為巾幗丈夫,兄實笨伯也。及開懷慡論,始知人各一天,堂上不諒,已受聘馬氏,南轅北轍,未容強合,人生慘遇,無過如斯。妹雖清言娓娓,顧已涕泣沾襟。兄亦俯首難言,悲痛咳血。病由突起,兄遂未敢妄留,吾人境遇,何其哀也。回家一臥四夕,終日夢寤,雖醫藥時施,如石投水,以兄私意秘籌之,恐難久世矣! 聞妹處有入世奇方,問病良藥,故命四九前來,把函請命,如能拆函指示,自有秘劑,則九死之人,豁然立愈,是畢生之願,敢不拜嘉。十時之珍,無此盛意。下風逖聽,垂意萬千。山伯拜手。
梁山伯將這封信,自己從頭至尾念了一遍,因道:“信是寫起來了,通與未通,我自己也不曉得,但是我也不能再寫了。”向梁秋圃討了一張硬紙,把信卷了(註:那時沒有信封,所以信如書捲起來)。
四九料著不用筆墨了,將文具東西收拾放好。
梁秋圃道:“這信可以隨便交嗎?我剛才在床面前看過了,這信若讓老員外祝公遠知道了,怕是又有許多是非。”
四九道:“那不要緊,我會秘密交與祝小姐。”
梁秋圃見一聽說寫信給祝英台,梁山伯就爬起來了,料得兩人之間,有那種說不出深情密意,站在床頭邊,點著頭道:“好吧,就依四九的話。你要是真帶得處世奇方回來,我們家裡永遠不會忘記你。”
這時,高氏也進來了,見兒子已能寫信,也站在旁邊,只管含笑點頭。
梁山伯將信交給四九,四九還怕遺落,放在衣服靠里,將衣眼緊好。
梁秋圃牽了四九衣袖道:“你也騎了馬去。把信交給祝英台。她看完了信,一定也有信交給你,你依然放在裡面,或者明日上午,你就可以回來了。”
四九道:“你放心吧。我一定帶好方子回來呢。”
梁秋圃送四九到門外,又叮囑了幾句話。四九牽了兩匹馬,又騎了一匹馬,就往祝家村直奔。到了門口,已認識那個看門的了,對看門的道:“那天梁山伯相公回家,頗蒙這裡銀心姐好意,昔了兩匹馬騎,現在馬送還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