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關隱達笑道: “真是滑稽,他老人家主持西州工作十年,到頭來人們只記得他一件事,改造招待所。這算什麼事兒?”
向天富說:“隱達,老百姓還是看在眼裡的。當年很多人都知道陶書記很關心舒培德,卻沒人敢說他們之間有什麼問題。現在舒培德的圖遠公司更加做得大了,同他交往的就不僅僅是孟公子、萬明山了,張兆林同他都稱兄道弟的。人們怎麼說?都說凡是同舒培德有往來的高官,沒一個乾淨!”
關隱達笑道:“也怪,舒培德也常常到我家去坐坐,每次不是帶包茶葉來,就是提幾斤水果來。怎麼就不見他送我大坨大坨票子?是見我沒使用價值了吧。”
向天富說:“隱達,只說明一點,你這人正派。舒培德很聰明的,知道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他敢給別人送錢,也不敢給你送錢。你是他的老朋友,雖然現在看上去你好像用不著了,但人生如戲,誰說得清你今後會怎麼樣呢?”
關隱達搖頭道:“我就這樣了。我是床底下放風箏,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不過也難為了舒培德,他有這麼多關係要周旋,夠辛苦的。”
向天富突然小聲說道:“隱達,舒培德可出不得事啊!不論他偷稅漏稅、非法經營或別的什麼事兒,只要哪一處出紕漏,就會有人睡不著。”
關隱達笑道: “有些人正春風得意,頭就昂到天上去了。 其實我總想,那些人這輩子能夠善終就不錯了,狂什麼?”
向天富見時間不早了,起身說:“我走了。隱達,關鍵時候,你可要站出來啊。”
關隱達不知向天富說的什麼意思,便含糊著點點頭。
向天富走後,陶陶問:“什麼機密,兩人得關著門說?”
關隱達便說了個大概。陶陶說:“向天富人倒不錯,就是涵養欠著些。你同他說多了,只怕不太好。”
關隱達說:“我不是個亂說話的人。向天富其實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則的,不會亂來。我倆交往多年了,我了解他。”
(五十七)
關隱達剛進辦公室,《西州教育》編輯小李就送了最近這期雜誌來。這期的卷首語是關隱達親自寫的。他本不想湊這個熱鬧,可小伙子言辭懇切,推脫不過,就寫了幾句。寫好之後,又覺得用本名發表不妥,就用了個筆名:應答。小劉直說關主任文筆太好了,提出的問題又深刻。關隱達笑笑,並不多說。小劉走後,關隱達打開雜誌,瀏覽了自己的文章。題目很有感情色彩,《孩子,你快樂嗎?》。
兒子上初二了,眼看著就要考高中。他每天清早七點出門,晚上七點才能歸家。匆匆吃過晚飯,又得做作業。
總要忙到深夜,才能上床。見孩子如此辛苦,我干著急。
我只能囑咐孩子他媽,多給孩子弄些好吃的,別讓他身體垮下去。
有次我同孩子講到我的童年和少年,他很是神往。我小時候很苦,但是快樂。我沒好吃的,沒好穿的,但是有好玩的。我有很多小夥伴,我們爬樹抓烏,下河游泳,上山采蘑菇;我們夜裡同鄰村孩子兩軍對壘打仗,或是悄悄鑽進甘蔗地里大飽口福;我們正月十三晚上摸黑偷別人家蔬菜煮年粑吃,那是我們老家最古怪最浪漫的鄉俗。據說那是賊的節日。大人小孩都興沖沖地當回賊,圖個好玩。
那天晚上誰家蔬菜被偷了,不會生氣。
我小時候連賊都是有節日的,可我的孩子沒有。他只有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只有沒完沒了的考試!
我們沒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不允許孩子自由成長,我們不給孩子失敗的機會,我們不切實際地希望孩子總是最好的,我們用自己的夢想取代孩子的理想,我們甚至不讓孩子有自己的嚮往。
我們沒想過孩子還是童年或少年,急切地把很多大而無當的成人智慧塞給孩子。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有過童真和頑劣,過早地要孩子為未來預支煩惱。我們把未來描述成地獄,告誡孩子練就十八般武藝應付劫難。我們也許因為自己卑微而飽受冷遇,便想把孩子培養成高貴的種類又去輕賤別人的卑微。
我們對孩子的愛心不容懷疑,但也許我們只是把孩子當作資本在經營,希望獲取高額回報。有人對中日兒重作過對比調查。很多日本兒童說長大後想當名出色的工程師、教師、會計師甚至服裝師、理髮師;而我們中國孩子志向大得很,希望自己長大後成為市長、總經理或科學家。但畢竟更多的人會成為普通勞動者,當市長和總經理的永遠只能是少數。那麼,我們在向孩子灌輸美好希望的時候,其實早就為他們預備好了失望。於是更多的孩子便只能帶著失望走向社會,他們也許終生都擺脫不了盤旋在頭頂的劣等公民的陰影。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這樣教育孩子。沒有好的學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就不可能出人頭地。我們擔心孩子面臨的依舊是個勢利的社會,我們擔心孩子遭遇的將是更激烈的生存競爭。
我真希望我的兒子像野糙一樣自己去長,卻又怕他真的成了野糙,被人踩在腳下。
我很想問問兒子:你快樂嗎?可是我不敢問。我不知道怎樣做父親!
關隱達想不到自己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寫這種文字。可這些文字畢竟是他自己寫下的。兒子這一代,活得真沒意思。他寫這篇短文時,整個兒就是個慈父。那個深夜,他胸口軟軟的,像是任何東西都塞得進去。他可憐孩子們,卻束手無策。
整個社會的遊戲規則不改變,教育模式就沒法變。
關隱達放下雜誌,打了孟維周電話:“孟書記,你上午有時間嗎?我想來匯報一下。”
孟維周也不問他有什麼事,只說:“老關你來吧,我在辦公室等你。”
關隱達叫上車,不到十分鐘,就進了孟維周辦公室。孟維周親自倒了茶,遞上,問:“老關有什麼好事?”
關隱達說:“孟書記,我們教委班子幾個人,分工都很細。
我們業務部門不同別的部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不好把誰抽走。所以,我向市委建議,我們教委的同志就不要派到企業去了。”
孟維周說:“派幹部去企業學習,是市委認真研究,慎重決策的。省委很支持我們的做法。各部門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老關,希望你支持我工作啊。”
關隱達笑道:“孟書記這麼說,我就不安了。我不是不支持你的工作啊。教委都是業務型幹部,組織上培養幹部,是有目的性的。如果組織上決定把我們這位同志培養成經濟管理型幹部,我自然同意。但是,據我對這位同志的了解,他的長處在於教育行政管理。”
孟維周想照顧關隱達的面子,就說:“老關說的也有道理。
好吧,我同組織部的同志說說,能換就換吧。”
“感謝孟書記支持。你很忙,我就不多打攪了。”關隱達起身,孟維周伸過手來。
孟維周把關隱達送到辦公室門口,揚揚手,進去了。據說孟維周送客很講究規矩的,下級離開他辦公室,他通常只是坐著揮揮手,絕不站起來。送其他市級領導,他會站起來握手,腳是不會移動半步。關隱達卻享受著特別待遇,居然讓他送到門口。關隱達心裡暗笑道,都是跟某位偉人學的。
向天富說:“隱達,老百姓還是看在眼裡的。當年很多人都知道陶書記很關心舒培德,卻沒人敢說他們之間有什麼問題。現在舒培德的圖遠公司更加做得大了,同他交往的就不僅僅是孟公子、萬明山了,張兆林同他都稱兄道弟的。人們怎麼說?都說凡是同舒培德有往來的高官,沒一個乾淨!”
關隱達笑道:“也怪,舒培德也常常到我家去坐坐,每次不是帶包茶葉來,就是提幾斤水果來。怎麼就不見他送我大坨大坨票子?是見我沒使用價值了吧。”
向天富說:“隱達,只說明一點,你這人正派。舒培德很聰明的,知道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他敢給別人送錢,也不敢給你送錢。你是他的老朋友,雖然現在看上去你好像用不著了,但人生如戲,誰說得清你今後會怎麼樣呢?”
關隱達搖頭道:“我就這樣了。我是床底下放風箏,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不過也難為了舒培德,他有這麼多關係要周旋,夠辛苦的。”
向天富突然小聲說道:“隱達,舒培德可出不得事啊!不論他偷稅漏稅、非法經營或別的什麼事兒,只要哪一處出紕漏,就會有人睡不著。”
關隱達笑道: “有些人正春風得意,頭就昂到天上去了。 其實我總想,那些人這輩子能夠善終就不錯了,狂什麼?”
向天富見時間不早了,起身說:“我走了。隱達,關鍵時候,你可要站出來啊。”
關隱達不知向天富說的什麼意思,便含糊著點點頭。
向天富走後,陶陶問:“什麼機密,兩人得關著門說?”
關隱達便說了個大概。陶陶說:“向天富人倒不錯,就是涵養欠著些。你同他說多了,只怕不太好。”
關隱達說:“我不是個亂說話的人。向天富其實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則的,不會亂來。我倆交往多年了,我了解他。”
(五十七)
關隱達剛進辦公室,《西州教育》編輯小李就送了最近這期雜誌來。這期的卷首語是關隱達親自寫的。他本不想湊這個熱鬧,可小伙子言辭懇切,推脫不過,就寫了幾句。寫好之後,又覺得用本名發表不妥,就用了個筆名:應答。小劉直說關主任文筆太好了,提出的問題又深刻。關隱達笑笑,並不多說。小劉走後,關隱達打開雜誌,瀏覽了自己的文章。題目很有感情色彩,《孩子,你快樂嗎?》。
兒子上初二了,眼看著就要考高中。他每天清早七點出門,晚上七點才能歸家。匆匆吃過晚飯,又得做作業。
總要忙到深夜,才能上床。見孩子如此辛苦,我干著急。
我只能囑咐孩子他媽,多給孩子弄些好吃的,別讓他身體垮下去。
有次我同孩子講到我的童年和少年,他很是神往。我小時候很苦,但是快樂。我沒好吃的,沒好穿的,但是有好玩的。我有很多小夥伴,我們爬樹抓烏,下河游泳,上山采蘑菇;我們夜裡同鄰村孩子兩軍對壘打仗,或是悄悄鑽進甘蔗地里大飽口福;我們正月十三晚上摸黑偷別人家蔬菜煮年粑吃,那是我們老家最古怪最浪漫的鄉俗。據說那是賊的節日。大人小孩都興沖沖地當回賊,圖個好玩。
那天晚上誰家蔬菜被偷了,不會生氣。
我小時候連賊都是有節日的,可我的孩子沒有。他只有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只有沒完沒了的考試!
我們沒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不允許孩子自由成長,我們不給孩子失敗的機會,我們不切實際地希望孩子總是最好的,我們用自己的夢想取代孩子的理想,我們甚至不讓孩子有自己的嚮往。
我們沒想過孩子還是童年或少年,急切地把很多大而無當的成人智慧塞給孩子。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有過童真和頑劣,過早地要孩子為未來預支煩惱。我們把未來描述成地獄,告誡孩子練就十八般武藝應付劫難。我們也許因為自己卑微而飽受冷遇,便想把孩子培養成高貴的種類又去輕賤別人的卑微。
我們對孩子的愛心不容懷疑,但也許我們只是把孩子當作資本在經營,希望獲取高額回報。有人對中日兒重作過對比調查。很多日本兒童說長大後想當名出色的工程師、教師、會計師甚至服裝師、理髮師;而我們中國孩子志向大得很,希望自己長大後成為市長、總經理或科學家。但畢竟更多的人會成為普通勞動者,當市長和總經理的永遠只能是少數。那麼,我們在向孩子灌輸美好希望的時候,其實早就為他們預備好了失望。於是更多的孩子便只能帶著失望走向社會,他們也許終生都擺脫不了盤旋在頭頂的劣等公民的陰影。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這樣教育孩子。沒有好的學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就不可能出人頭地。我們擔心孩子面臨的依舊是個勢利的社會,我們擔心孩子遭遇的將是更激烈的生存競爭。
我真希望我的兒子像野糙一樣自己去長,卻又怕他真的成了野糙,被人踩在腳下。
我很想問問兒子:你快樂嗎?可是我不敢問。我不知道怎樣做父親!
關隱達想不到自己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寫這種文字。可這些文字畢竟是他自己寫下的。兒子這一代,活得真沒意思。他寫這篇短文時,整個兒就是個慈父。那個深夜,他胸口軟軟的,像是任何東西都塞得進去。他可憐孩子們,卻束手無策。
整個社會的遊戲規則不改變,教育模式就沒法變。
關隱達放下雜誌,打了孟維周電話:“孟書記,你上午有時間嗎?我想來匯報一下。”
孟維周也不問他有什麼事,只說:“老關你來吧,我在辦公室等你。”
關隱達叫上車,不到十分鐘,就進了孟維周辦公室。孟維周親自倒了茶,遞上,問:“老關有什麼好事?”
關隱達說:“孟書記,我們教委班子幾個人,分工都很細。
我們業務部門不同別的部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不好把誰抽走。所以,我向市委建議,我們教委的同志就不要派到企業去了。”
孟維周說:“派幹部去企業學習,是市委認真研究,慎重決策的。省委很支持我們的做法。各部門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老關,希望你支持我工作啊。”
關隱達笑道:“孟書記這麼說,我就不安了。我不是不支持你的工作啊。教委都是業務型幹部,組織上培養幹部,是有目的性的。如果組織上決定把我們這位同志培養成經濟管理型幹部,我自然同意。但是,據我對這位同志的了解,他的長處在於教育行政管理。”
孟維周想照顧關隱達的面子,就說:“老關說的也有道理。
好吧,我同組織部的同志說說,能換就換吧。”
“感謝孟書記支持。你很忙,我就不多打攪了。”關隱達起身,孟維周伸過手來。
孟維周把關隱達送到辦公室門口,揚揚手,進去了。據說孟維周送客很講究規矩的,下級離開他辦公室,他通常只是坐著揮揮手,絕不站起來。送其他市級領導,他會站起來握手,腳是不會移動半步。關隱達卻享受著特別待遇,居然讓他送到門口。關隱達心裡暗笑道,都是跟某位偉人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