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陳廷敬搖頭說:“我想事情都是被下面弄歪了!”
張鄉甫望望陳廷敬,沒好氣地說:“天下人都是這個毛病!總說皇上原本是好的,都是下面貪官污吏們壞事。可是,這些貪官污吏都是皇上任用的呀!難道他們在下面胡作非為,皇上真不知道?倘若真不知道,那就是昏君了,還有什麼聖德值得我寫詩頌揚呢?”
陳廷敬笑道:“我倒是聽說,當今皇上還真是聖明。”
張鄉甫嘆息不已,不停地搖頭。
陳廷敬道:“鄉甫先生,老夫以為,詩您不想寫就不寫,不會因了這個獲罪的。”
張鄉甫嘆道:“詩寫不寫自然由我。我傷心的是有件家傳寶貝,讓餘杭縣衙搶走了!”
原來,衙門裡又說為著接駕,凡家裡藏有珍寶的,不管古字畫、稀奇山石、珍珠翡翠,都要獻一件進呈皇上。張鄉甫家有幅米芾的《春山瑞松圖》,祖傳的鎮家之寶,也叫餘杭縣衙拿走了。
陳廷敬聽張鄉甫道了詳細,便說:“鄉甫先生不必難過,皇上不會要您的寶貝,最多把玩幾日,原樣還您。”
張鄉甫哪裡肯信,只是搖頭。陳廷敬笑道:“我願同鄉甫先生打賭,保管您的寶貝完璧歸趙。”
張鄉甫雖是不信陳廷敬的話,卻見這位先生也還不俗,便要留他小酌幾盅。陳廷敬正想多探聽些餘杭縣衙裡頭的事兒,客氣幾句就隨了主人的意。
今日劉相年也被誠親王的人悄悄兒找了去,也是沒說幾句要緊話就把他打發走了。宮裡的規矩劉相年並不熟悉,見了誠親王也只是叩頭而已。他出了客棧,只記得那三條狗甚是嚇人,並沒看清誠親王的模樣兒。他當初中了進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散館就放了知縣。他後來做了知府,都是陳廷敬舉薦的。近日杭州都風傳皇上派了欽差下來密訪,難道說的就是這誠親王?
夜裡,劉相年正苦思苦想那誠親王召他到底深意何在,有位操北方口音的人進了知府衙門。這人怎麼也不肯報上名姓,只道是京城裡來的,要見知府大人。門上傳了進去,劉相年怕又是誠親王的人,便讓那人進了後衙。
那人見了劉相年,並不說自己是誰的人,只道:“劉大人,你們制台大人阿山已經把您參了。皇上看了密奏,十分震怒!”
劉相年問道:“他參我什麼?”
那人道:“還不是接駕不恭?”
劉相年一笑,說:“阿山整人倒是雷厲風行啊!”
那人說:“劉大人也不必太擔心。徐乾學大人囑我捎口信給大人您,一則先讓您心裡有個底,想好應對之策,二則徐大人讓我告訴您,他會從中斡旋,保您平安無事。”
徐乾學的大名劉相年自然是知道的,正是當今刑部尚書,內閣學士。劉相年便說:“感謝徐大人了。請回去一定轉告徐大人,卑府日後有能夠盡力之處,一定報答!”
那人笑道:“劉大人,徐大人自會全力以赴,幫您化解此難,可他還得疏通其他同僚方才能說服皇上。徐大人的清廉您也是知道的,他可不能保管別人不要錢啊!”
劉相年疑惑地望著來人,問:“您的意思,卑府還得出些銀子?”
那人低頭喝茶,說:“這個話我就不好說了,您自己看著辦吧。”
劉相年問道:“卑府不懂行情,您給個數吧。”
那人仍是低著頭說:“十萬兩銀子。”
劉相年哈哈大笑,站了起來說:“兄弟,我劉某人就算把這知府衙門賣掉,也值不了十萬兩銀子啊!”
那人終於抬起頭來,說:“劉大人,我只是傳話,徐大人是真心要幫您,您自己掂量掂量!”
劉相年又是哈哈大笑,說:“我掂量了,我劉某人的烏紗帽比這知府衙門還值錢呀!”
那人冷冷問道:“劉大人,您別只顧打哈哈,您一句話,出銀子還是不出銀子?”
劉相年微笑道:“請轉告徐大人,劉某謝過了!劉某的烏紗帽值不了那麼多銀子。”
那人臉色一變,拂袖而起,說:“劉大人,您可別後悔啊!”
劉相年也拉下了臉,拱手道:“恕不遠送!”
那人出了知府衙門,沒頭沒腦撞上一個人,差點兒跌倒,低聲罵了一句,上馬離去。來的人卻是張鄉甫,他跟知府大人是有私交的,同門房打個招呼就進來了。原來張鄉甫送走陳廷敬,想著最近碰著的事情實在窩氣,就上知府衙門來了。劉相年沒想到張鄉甫夜裡來訪,忙迎入書齋說話。
張鄉甫沒好氣,問道:“劉大人,這杭州府的地盤上,到底是您大還是李啟龍大?”
劉相年並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只問:“鄉甫,您劈頭蓋臉就問這話,您這是怎麼了?”
張鄉甫說:“我張鄉甫在杭州雖說無錢無勢,也還算是個有面子的人。他李啟龍也知道我同劉大人您是有交情的,可他硬是爬到我頭上拉屎來了!”
劉相年問:“您告訴我,李啟龍把您怎麼了?”
張鄉甫說:“他把我拉到縣衙學作揖叩頭弄了整整三日,又逼我寫詩頌揚聖德,還搶走了我祖傳的古畫,說要進呈皇上!”
劉相年忍不住罵道:“李啟龍真是個混蛋!”
張鄉甫問:“您就不能管管他?”
劉相年嘆道:“他背後站的是阿山!”
張鄉甫本是討公道來的,見劉相年也沒轍,便道:“李啟龍背後站著阿山,阿山背後站的是皇上。這下好了,我們百姓都不要活了。”
劉相年忙搖著手說:“鄉甫,您這話可說不得啊!當今皇上的確是聖明的。”
張鄉甫笑笑,說:“哼,又是這個腔!你們都只知道講皇上是好的,就是下面這些貪官污吏壞事!今兒有位老先生,說是專門雲遊四海,跑到我家裡敘話,也同你一個腔調!”
劉相年好言勸慰半日,又想起張鄉甫剛說的什麼老先生,便問:“鄉甫剛才說什麼人來著?”
張鄉甫道:“一個外鄉人,六十上下,自稱姓陳名敬。”
劉相年再細細問了會兒,頓時兩眼一亮,道:“陳敬?陳廷敬!正是他!”
張鄉甫見劉相年這般吃驚,實在奇怪,問道:“陳廷敬是誰?”
劉相年說:“他可是當今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陳中堂原來單名一個敬字,中進士的時候蒙先皇賜了個廷字。”劉相年原想風傳的欽差可能就是誠親王,這會兒又冒出個陳中堂,這事倒是越來越叫人摸不著頭腦了。
張鄉甫這下也吃了一驚,道:“原來那老頭兒是個宰相?”
劉相年點頭道:“他可是我的恩公啊!十多年前,皇上恩准四品以上大臣推舉廉吏,陳中堂同我素不相識,只知道我為官清廉,就保舉了我,我便從知縣破格當上了知府。我總算沒辜負陳大人的信任,做官起碼得守住一個廉字。也正因我認了這個死理,我這知府便從蘇州做到揚州,從揚州做到杭州,總被上司打壓!這回只怕連知府都做不成了。”
張鄉甫望望陳廷敬,沒好氣地說:“天下人都是這個毛病!總說皇上原本是好的,都是下面貪官污吏們壞事。可是,這些貪官污吏都是皇上任用的呀!難道他們在下面胡作非為,皇上真不知道?倘若真不知道,那就是昏君了,還有什麼聖德值得我寫詩頌揚呢?”
陳廷敬笑道:“我倒是聽說,當今皇上還真是聖明。”
張鄉甫嘆息不已,不停地搖頭。
陳廷敬道:“鄉甫先生,老夫以為,詩您不想寫就不寫,不會因了這個獲罪的。”
張鄉甫嘆道:“詩寫不寫自然由我。我傷心的是有件家傳寶貝,讓餘杭縣衙搶走了!”
原來,衙門裡又說為著接駕,凡家裡藏有珍寶的,不管古字畫、稀奇山石、珍珠翡翠,都要獻一件進呈皇上。張鄉甫家有幅米芾的《春山瑞松圖》,祖傳的鎮家之寶,也叫餘杭縣衙拿走了。
陳廷敬聽張鄉甫道了詳細,便說:“鄉甫先生不必難過,皇上不會要您的寶貝,最多把玩幾日,原樣還您。”
張鄉甫哪裡肯信,只是搖頭。陳廷敬笑道:“我願同鄉甫先生打賭,保管您的寶貝完璧歸趙。”
張鄉甫雖是不信陳廷敬的話,卻見這位先生也還不俗,便要留他小酌幾盅。陳廷敬正想多探聽些餘杭縣衙裡頭的事兒,客氣幾句就隨了主人的意。
今日劉相年也被誠親王的人悄悄兒找了去,也是沒說幾句要緊話就把他打發走了。宮裡的規矩劉相年並不熟悉,見了誠親王也只是叩頭而已。他出了客棧,只記得那三條狗甚是嚇人,並沒看清誠親王的模樣兒。他當初中了進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散館就放了知縣。他後來做了知府,都是陳廷敬舉薦的。近日杭州都風傳皇上派了欽差下來密訪,難道說的就是這誠親王?
夜裡,劉相年正苦思苦想那誠親王召他到底深意何在,有位操北方口音的人進了知府衙門。這人怎麼也不肯報上名姓,只道是京城裡來的,要見知府大人。門上傳了進去,劉相年怕又是誠親王的人,便讓那人進了後衙。
那人見了劉相年,並不說自己是誰的人,只道:“劉大人,你們制台大人阿山已經把您參了。皇上看了密奏,十分震怒!”
劉相年問道:“他參我什麼?”
那人道:“還不是接駕不恭?”
劉相年一笑,說:“阿山整人倒是雷厲風行啊!”
那人說:“劉大人也不必太擔心。徐乾學大人囑我捎口信給大人您,一則先讓您心裡有個底,想好應對之策,二則徐大人讓我告訴您,他會從中斡旋,保您平安無事。”
徐乾學的大名劉相年自然是知道的,正是當今刑部尚書,內閣學士。劉相年便說:“感謝徐大人了。請回去一定轉告徐大人,卑府日後有能夠盡力之處,一定報答!”
那人笑道:“劉大人,徐大人自會全力以赴,幫您化解此難,可他還得疏通其他同僚方才能說服皇上。徐大人的清廉您也是知道的,他可不能保管別人不要錢啊!”
劉相年疑惑地望著來人,問:“您的意思,卑府還得出些銀子?”
那人低頭喝茶,說:“這個話我就不好說了,您自己看著辦吧。”
劉相年問道:“卑府不懂行情,您給個數吧。”
那人仍是低著頭說:“十萬兩銀子。”
劉相年哈哈大笑,站了起來說:“兄弟,我劉某人就算把這知府衙門賣掉,也值不了十萬兩銀子啊!”
那人終於抬起頭來,說:“劉大人,我只是傳話,徐大人是真心要幫您,您自己掂量掂量!”
劉相年又是哈哈大笑,說:“我掂量了,我劉某人的烏紗帽比這知府衙門還值錢呀!”
那人冷冷問道:“劉大人,您別只顧打哈哈,您一句話,出銀子還是不出銀子?”
劉相年微笑道:“請轉告徐大人,劉某謝過了!劉某的烏紗帽值不了那麼多銀子。”
那人臉色一變,拂袖而起,說:“劉大人,您可別後悔啊!”
劉相年也拉下了臉,拱手道:“恕不遠送!”
那人出了知府衙門,沒頭沒腦撞上一個人,差點兒跌倒,低聲罵了一句,上馬離去。來的人卻是張鄉甫,他跟知府大人是有私交的,同門房打個招呼就進來了。原來張鄉甫送走陳廷敬,想著最近碰著的事情實在窩氣,就上知府衙門來了。劉相年沒想到張鄉甫夜裡來訪,忙迎入書齋說話。
張鄉甫沒好氣,問道:“劉大人,這杭州府的地盤上,到底是您大還是李啟龍大?”
劉相年並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只問:“鄉甫,您劈頭蓋臉就問這話,您這是怎麼了?”
張鄉甫說:“我張鄉甫在杭州雖說無錢無勢,也還算是個有面子的人。他李啟龍也知道我同劉大人您是有交情的,可他硬是爬到我頭上拉屎來了!”
劉相年問:“您告訴我,李啟龍把您怎麼了?”
張鄉甫說:“他把我拉到縣衙學作揖叩頭弄了整整三日,又逼我寫詩頌揚聖德,還搶走了我祖傳的古畫,說要進呈皇上!”
劉相年忍不住罵道:“李啟龍真是個混蛋!”
張鄉甫問:“您就不能管管他?”
劉相年嘆道:“他背後站的是阿山!”
張鄉甫本是討公道來的,見劉相年也沒轍,便道:“李啟龍背後站著阿山,阿山背後站的是皇上。這下好了,我們百姓都不要活了。”
劉相年忙搖著手說:“鄉甫,您這話可說不得啊!當今皇上的確是聖明的。”
張鄉甫笑笑,說:“哼,又是這個腔!你們都只知道講皇上是好的,就是下面這些貪官污吏壞事!今兒有位老先生,說是專門雲遊四海,跑到我家裡敘話,也同你一個腔調!”
劉相年好言勸慰半日,又想起張鄉甫剛說的什麼老先生,便問:“鄉甫剛才說什麼人來著?”
張鄉甫道:“一個外鄉人,六十上下,自稱姓陳名敬。”
劉相年再細細問了會兒,頓時兩眼一亮,道:“陳敬?陳廷敬!正是他!”
張鄉甫見劉相年這般吃驚,實在奇怪,問道:“陳廷敬是誰?”
劉相年說:“他可是當今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陳中堂原來單名一個敬字,中進士的時候蒙先皇賜了個廷字。”劉相年原想風傳的欽差可能就是誠親王,這會兒又冒出個陳中堂,這事倒是越來越叫人摸不著頭腦了。
張鄉甫這下也吃了一驚,道:“原來那老頭兒是個宰相?”
劉相年點頭道:“他可是我的恩公啊!十多年前,皇上恩准四品以上大臣推舉廉吏,陳中堂同我素不相識,只知道我為官清廉,就保舉了我,我便從知縣破格當上了知府。我總算沒辜負陳大人的信任,做官起碼得守住一個廉字。也正因我認了這個死理,我這知府便從蘇州做到揚州,從揚州做到杭州,總被上司打壓!這回只怕連知府都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