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敢於刀頭上舔血,這是任何一個希望獲得大成功的商人的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這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沒有風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利益均沾。但是如此這般要在同行同業中出類拔萃實在是難之又難,弄得再好,也不過只比保本微利,混個餬口好上一點。用胡雪岩的話說,也就是"不冒風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如何能夠出頭?"從某種程度上說,凡是能夠帶來滾滾財源的機會都會包含有風險的因素。如胡雪岩要學山西票號借款給那些調補升遷的官員,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什麼風險,而事實上仍然擔著風險。那些新官上任,也有可能在到官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比如丟官,兵荒馬亂之中,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要是發生這種事情,借出去的錢很可能血本無歸。

  說到底,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不擔任何風險的生意。而且,商場上一筆生意能得利潤的多少,常常是與經營者應承擔的風險大小成正比。"富貴險中求",經營者所擔風險越大,所得利潤就越多。所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似乎是商界一條古今至理,中外相通的風險原則。

  第140節: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12)

  要想做一個能賺大錢的成功商人,就必須有過人的膽識和氣魄。也就是說,要敢做別人想不到去做,或者別人想到了卻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別是能察常人所未察,當然,勇並不是決斷的惟一因素,並且這種勇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那就是對事情的各個方面有個徹底的了解,正確的預測。

  儘量將得失心丟開

  一條船,遇到了大風浪,如果作為一船之主的船長先慌了手腳,必然會引起船員更大的慌亂。如果船長亂了陣腳,那麼船員就會只顧自己,誰也不會設法拯救大船,結果只能是船毀人亡,大家一齊喪生大海。反過來,危機當頭,只要船長能夠處之泰然,沉住氣,能把整船的人都組織起來,同心協力,就有逃出險境化險為夷的可能。----胡雪岩

  生意場上風雲突變,什麼想不到的情況都會出現。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能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失鬥志、一蹶不振。更不能患得患失,失去應對危機所需要的平和心態。

  "儘量將得失心丟開",這是胡雪岩在自己生意面臨破產的危機緊要關頭,告誡自己的話。

  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胡雪岩的生意受到洋行與官場反對勢力的兩面夾擊,已經到了一個最危急的關頭。當時,他遭遇了幾個讓他難以應付的麻煩:

  第一,由于越南主權所屬問題,中、法矛盾激化,導致了上海市面蕭條,銀根極緊,整個上海謠言滿天,人心惶惶。有錢的人都認為手握現款是最妥當的事,因此由於只提不存,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的錢莊,已經好幾家了。阜康雖然在官商兩界極有影響力,實力雄厚,所受的影響不大,但暗中另有危機。第二,此時胡雪岩準備壟斷洋莊市場而囤積起來的生絲,由于洋人聯合拒購,出現危機,雖力求擺脫,但由於各種原因,他的收買新式繅絲廠為存貨找出路的計劃,始終沒有得以實現。特別是天津的存絲,削價出售也沒有人購買。第三,替左宗棠辦洋務向洋行借的款,應還的第二期本金期限將至。由於官場之中李鴻章與左宗棠有矛盾,李鴻章為了整垮左宗棠,拿左宗棠的朋友胡雪岩開刀。於是上海道邵友濂從中作梗,接受盛宣懷的授意加以拖延,該撥還洋款的各省"協餉"始終不到位。按協議償還洋款,只能由阜康"代墊"。在阜康錢莊銀根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無異是雪上加霜。第四,為左宗棠協賑和購買軍火,一共需要撥出四十五萬兩銀子。雖說這是轉運局存在阜康的官款,但總是少了一筆可供調度的頭寸。第五,胡雪岩的女兒十一月初五出嫁的吉期在即,以胡雪岩定下的宴請局面,至少需要二十萬兩銀子。一旦無法把場面按原計劃辦得紅紅火火,別人就會以為胡雪岩資金出現緊張,對維持大局不利。最後,就是錢莊檔手宓本常做"小貨",私下借客戶的名義,提取現銀去南方做生意。照古應春的推測,大概也有十萬銀子左右。如此種種,正如胡雪岩所說的那樣,真正是"不巧是巧,有苦難言"。所謂"不巧是巧",就是諸多不巧的事全都湊在了一起。

  擠兌錢莊的事件是由胡雪岩的商界對頭邵友濂與盛宣懷合謀挑起的。邵、盛二人屬李鴻章門下,官場之中,李鴻章與左宗棠一向不和,早就有剪除左宗棠羽翼的打算。胡雪岩則屬於左宗棠門下,要餉要糧要軍械,只要左宗棠開口,都積極主動地辦理。這次中法之間戰事一起,左宗棠力主與法開戰,李鴻章主張講和,雙方再次發生嚴重衝突,但又不敢公開宣揚,所以李鴻章就暗中做手腳,要先削弱主戰派的實力。邵友濂與盛宣懷為了配合自己的主子李鴻章,就拿胡雪岩開刀,派人暗中四出傳謠,謊稱胡雪岩的阜康錢莊內部空虛,信用不足。

  就這樣,在盛宣懷的蓄意加害、暗中排擠下,阜康發生了擠兌風cháo。擠兌先由上海開始。由於上海阜康錢莊檔手宓本常應對措置不當,一下子就釀成不可收拾的燎原之勢,不到一天上海阜康就宣布關門歇業。隨即擠兌風波蔓延到杭州和寧波分號。而這個時候,胡雪岩正在由上海回杭州的船上,未能回到杭州。杭州雖有螺螄太太、錢莊檔手千方百計勉力支撐,甚至還有浙江藩台德馨的幫忙回護,但也無法維持局面,到胡雪岩回到杭州時,已經關上排門,暫停營業了。

  第141節: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13)

  十一月初三,胡雪岩一到杭州,馬上就知道上海和杭州發生擠兌的消息。錢莊是胡雪岩所有生意的"龍頭"和起家的本錢。錢莊一倒,他辛苦幾十年建立的商業大廈就會隨之土崩瓦解。因此他一聽到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內心的憤怒,恨不得一口唾沫當面吐在挪用公款的宓本常的臉上。擔憂和失望,使他差一點喪失理智,他生怕老娘知道滬、杭兩地的擠兌風cháo急出病來,準備連夜啟程就往自己家裡趕。好在他馬上就明白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不能先回家,這樣做只會讓那些把自己的血汗錢託付給阜康的客戶覺得阜康老闆只顧自己,不顧客戶的利益,會一下子就失去人們最後的信任。

  胡雪岩心中十分清楚,現在惟一於局面有利的,是要自己沉住氣。他認為,這就好比一條船,遇到了大風浪,如果作為一船之主的船長先慌了手腳,必然會引起船員更大的慌亂。如果船長亂了陣腳,那麼船員就會只顧自己,誰也不會設法拯救大船,結果只能是船毀人亡,大家一齊喪生大海。反過來,危機當頭,只要船長能夠處之泰然,沉住氣,能把整船的人都組織起來,同心協力,就有逃出險境化險為夷的可能。

  到了阜康錢莊,胡雪岩終於使自己重新冷靜下來。他暗暗告誡自己,發生擠兌風cháo,不能怨任何人,連自己也不必怨,要盡力將得失心丟開,最好忘掉自己是阜康東家的身份,就當自己是胡雪岩的"總管",胡雪岩已經"不能問事",委託他全權處理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