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偏尚淫麗 寄情文酒(4)
除張麗華外,陳後主還有龔、孔兩位貴嬪,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以及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人,與這十位美人輪流采戰,也真夠陳叔寶忙乎的。估計是陳叔陵那一刀,歪打誤著,砍傷了哪根神經,讓陳後主性慾亢奮,天天與這麼多美人磨槍。不僅如此,陳後主還是高級腦力勞動者,詩詞歌賦,件件不落,天天帶著後宮這群美若天仙的嬪妃與大臣們游宴,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有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分部迭進,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旨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可見,數場大型豪華陣容的歌舞套曲,都是為美人們而作,陳後主真是愛美頌美賞美的第一人。
至於為美人們和後主自己新建的三座新閣,更是極盡奢華。“閣高數丈,並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之類,並以沉檀香木為之,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近古所未有”。可以想見,那麼豪華的裝修,全是真材實料,以現代人有限的想像力,再怎麼也想像不出那種駭人心目的奢侈景象。而且,朝日初照,江南風暖,寶石、珍珠、金銀的光芒,映徹宮庭。“微風暫至,香聞數里。”現在的承德避暑山莊有一楠木殿,夏日涼風吹至,遊人入內會頓有沁人心脾之感。而陳後主的一系列宮閣均是上好的沉檀香木,其豪華奢侈我們後人只能閉眼想像了。而且,“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葯”,堂皇富貴的園林池苑,“此景只應天上有”了。
大凡文人吟詩作賦,自己搖頭晃腦很沒勁,得需要一幫人互相吹捧、拍案叫絕地附和才算過癮。陳叔寶貴為人主,自然不必為缺乏“酒肉朋友”和“詩文朋友”發愁。僕射江總,雖掛名宰輔,實則一個老花花公子,六十多歲的人,花白鬍子一大把,不親政務,天天與都官尚書孔范等十餘名文士於後宮侍宴,“無復尊卑之序”,插科打諢,嘻笑飲酒,時人謂這些人為“狎客”。孔范更會趨炎附勢,與孔貴嬪結為“兄妹”,一筆寫不出兩個孔字吧,這倒好,陳後主倒成這位臣下的“妹夫”。同時,又有後主當太子時的從官施文慶以及施文慶老友沈客卿等人掌理財政大權,不停地加重對人民的稅賦盤剝,以滿足皇上的窮奢極欲,“督責苛碎,聚斂無厭,士民嗟怨”。
如果只是一幫輕薄文人,飲飲酒,賦賦詩,打打炮,大概也沒什麼太大的禍害,偏偏有孔范這等人,“自謂文武全才,舉朝莫及”,感覺好得不得了,沒有褲襠裡面的東西墜著估計就自己飄上天去了。他對陳後主說:“外鎮諸武將,行伍出身,匹夫之勇,哪裡有什麼深謀遠慮啊。”施文慶、司馬申等人也在一旁附和,使陳後主不以為然。這樣一來,只要陳朝將帥稍有過失,陳後主就會下詔奪去諸將手下的兵馬,分與孔范等文士指揮。任忠數朝老將,其屬下部曲也被後主下詔解散,重新拆散後再行安排,撥派在幾個受寵“狎客”手下當差役。“由是文武解體”。
雖然昏淫侈靡,陳叔寶的詩詞確實做得不錯,文學修養極高,試想,數年酒醉金迷堆砌,文采不能不絢爛,現摘其《獨酌謠》二首,以使後人想見其詩人“風采”:
獨酌謠,獨酌且獨謠。一酌豈陶暑,二酌斷風飆。三酌意不暢,四酌情無聊。五酌盂易覆,六酌歡欲調。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霄。凌霄異羽翼,任致得飄飄。寧學世人醉,揚波去我遙。爾非浮丘伯,安見王子喬!(其一)
獨酌謠,獨酌酒難消。獨酌三兩碗,弄曲兩三調。調弦忽未畢,忽值出房朝。更似遊春苑,還如逢麗譙。衣香逐嬌去,眼語送杯嬌。余樽盡復益,自得是逍遙。(其二)
乍見陳後主《獨酌謠·其一》,可能有讀者覺得眼熟。不錯,後來有茶中亞聖之稱的唐朝詩人盧仝《七碗茶詩》(又稱《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流傳千古,其語意詩髓正是脫自陳叔寶的這首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在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龍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蓮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俗歸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函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雖然盧仝襲陳後主詩意,但盧先生屬“形而上”,以茶代酒,又有“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地顛崖受辛苦”的腳墜,整個詩境一反頹糜,變得高雅、深沉,可謂是“抄”亦有道,化腐朽為神奇了。
除張麗華外,陳後主還有龔、孔兩位貴嬪,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以及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人,與這十位美人輪流采戰,也真夠陳叔寶忙乎的。估計是陳叔陵那一刀,歪打誤著,砍傷了哪根神經,讓陳後主性慾亢奮,天天與這麼多美人磨槍。不僅如此,陳後主還是高級腦力勞動者,詩詞歌賦,件件不落,天天帶著後宮這群美若天仙的嬪妃與大臣們游宴,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有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分部迭進,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旨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可見,數場大型豪華陣容的歌舞套曲,都是為美人們而作,陳後主真是愛美頌美賞美的第一人。
至於為美人們和後主自己新建的三座新閣,更是極盡奢華。“閣高數丈,並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之類,並以沉檀香木為之,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近古所未有”。可以想見,那麼豪華的裝修,全是真材實料,以現代人有限的想像力,再怎麼也想像不出那種駭人心目的奢侈景象。而且,朝日初照,江南風暖,寶石、珍珠、金銀的光芒,映徹宮庭。“微風暫至,香聞數里。”現在的承德避暑山莊有一楠木殿,夏日涼風吹至,遊人入內會頓有沁人心脾之感。而陳後主的一系列宮閣均是上好的沉檀香木,其豪華奢侈我們後人只能閉眼想像了。而且,“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葯”,堂皇富貴的園林池苑,“此景只應天上有”了。
大凡文人吟詩作賦,自己搖頭晃腦很沒勁,得需要一幫人互相吹捧、拍案叫絕地附和才算過癮。陳叔寶貴為人主,自然不必為缺乏“酒肉朋友”和“詩文朋友”發愁。僕射江總,雖掛名宰輔,實則一個老花花公子,六十多歲的人,花白鬍子一大把,不親政務,天天與都官尚書孔范等十餘名文士於後宮侍宴,“無復尊卑之序”,插科打諢,嘻笑飲酒,時人謂這些人為“狎客”。孔范更會趨炎附勢,與孔貴嬪結為“兄妹”,一筆寫不出兩個孔字吧,這倒好,陳後主倒成這位臣下的“妹夫”。同時,又有後主當太子時的從官施文慶以及施文慶老友沈客卿等人掌理財政大權,不停地加重對人民的稅賦盤剝,以滿足皇上的窮奢極欲,“督責苛碎,聚斂無厭,士民嗟怨”。
如果只是一幫輕薄文人,飲飲酒,賦賦詩,打打炮,大概也沒什麼太大的禍害,偏偏有孔范這等人,“自謂文武全才,舉朝莫及”,感覺好得不得了,沒有褲襠裡面的東西墜著估計就自己飄上天去了。他對陳後主說:“外鎮諸武將,行伍出身,匹夫之勇,哪裡有什麼深謀遠慮啊。”施文慶、司馬申等人也在一旁附和,使陳後主不以為然。這樣一來,只要陳朝將帥稍有過失,陳後主就會下詔奪去諸將手下的兵馬,分與孔范等文士指揮。任忠數朝老將,其屬下部曲也被後主下詔解散,重新拆散後再行安排,撥派在幾個受寵“狎客”手下當差役。“由是文武解體”。
雖然昏淫侈靡,陳叔寶的詩詞確實做得不錯,文學修養極高,試想,數年酒醉金迷堆砌,文采不能不絢爛,現摘其《獨酌謠》二首,以使後人想見其詩人“風采”:
獨酌謠,獨酌且獨謠。一酌豈陶暑,二酌斷風飆。三酌意不暢,四酌情無聊。五酌盂易覆,六酌歡欲調。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霄。凌霄異羽翼,任致得飄飄。寧學世人醉,揚波去我遙。爾非浮丘伯,安見王子喬!(其一)
獨酌謠,獨酌酒難消。獨酌三兩碗,弄曲兩三調。調弦忽未畢,忽值出房朝。更似遊春苑,還如逢麗譙。衣香逐嬌去,眼語送杯嬌。余樽盡復益,自得是逍遙。(其二)
乍見陳後主《獨酌謠·其一》,可能有讀者覺得眼熟。不錯,後來有茶中亞聖之稱的唐朝詩人盧仝《七碗茶詩》(又稱《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流傳千古,其語意詩髓正是脫自陳叔寶的這首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在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龍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蓮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俗歸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函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雖然盧仝襲陳後主詩意,但盧先生屬“形而上”,以茶代酒,又有“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地顛崖受辛苦”的腳墜,整個詩境一反頹糜,變得高雅、深沉,可謂是“抄”亦有道,化腐朽為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