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魏王李繼岌從成都出發,回師至渭南,莊宗敗訊傳來,部下大驚,士兵駭散,得勝振旅之師頓成奔亡潰敗之兵。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太監李從襲此刻“勸說”魏王:“時事已去,王宜自圖。”明白無誤地告訴這位年青的王爺趕緊自殺,省得落入叛兵之手。“繼岌徘徊流涕,乃自伏於床,命僕夫李環縊殺之(李環也正是用鐵錘擊碎郭崇韜腦袋的那位殺手)。”天日昭昭,誠不虛言。由此,也可見出帝王子弟大多籠中之鳥,遇亂自危,彷徨無計,連掙扎的勇氣都沒有,只得聽憑太監、軍士宰割。劉皇后在晉陽削髮為尼,不久也被殺掉。李存勖兄弟子侄多人,只有一個邕王李存美因半身不遂得免,軟禁於晉陽。至此,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後代幾乎被殺光。李存勖自食其言,殺光王衍一族,王衍的媽媽徐太后臨死憤言詛咒。也就幾十天的功夫,已成事實!
李嗣源繼位,是為後唐明宗。後唐明宗繼位後馬上為郭崇韜等被殺大臣平反。此時,遠在蜀地觀變的孟知祥已有在蜀地自立為王的念頭。為了約束孟知祥,後唐明宗一面任孟知祥為侍中的顯官,一面派客省使李嚴為監軍,來蜀地監視孟知祥。李嚴此人,後唐莊宗時朝廷最早派他到蜀國以國使身份敦鄰國之好,他回國後就力勸莊宗伐蜀,因此蜀人恨他要死。李嚴名士才人自居,又有明宗手令在身,大搖大擺地回到成都,以為會受到孟知祥禮敬。宴客度上,酒未喝一口,孟知祥就派人把他拿下,斬於軍門口。後唐明宗聞訊,也無可奈何,就做個順水人情,派人把孟知祥的老婆瓊華公主和兒子孟昶等家屬一同送去蜀地。此舉目的,本是想“以恩信懷之”,不料正了卻孟知祥的後顧之憂。
後唐明宗李嗣源日後因軍事需要,屢屢遺使讓孟知祥出錢出兵相援,孟知祥都陽奉陰為,總是搪塞敷衍。不久,據兵東川的董璋反唐,孟知祥也一道興兵。後唐明宗派女婿石敬瑭等人討伐,大敗而回。又過了一陣子,唐明宗過後誅殺了常講孟知祥壞話的重臣安重海,並下詔赦免孟知祥和董璋。
孟知祥派人要董璋和他一起向朝廷致歉,董璋很氣憤,回覆說:“朝廷把我在洛陽的家屬殺個精光,孟公宗屬獨存,我憑什麼道歉!”孟知祥抓住藉口,派大兵相攻,很快滅掉董璋的部隊,又並有東川。董璋死後,孟知祥索性把連向後唐明宗道歉一事也免了。李嗣源倒大度,又遺使臣諭示招撫。孟知祥乘機派人來朝,請封蜀王。明宗也知孟知祥遙不可制,就派大部尚書盧文紀入蜀,於長興四年五月(933年)封孟知祥為蜀王。同年11月,明宗病死。
934年正月,孟知祥即皇帝位,國號蜀,史稱後蜀。孟知祥即位沒幾個月,就患腦溢血死去。他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吏治較為清明,又修繕蜀地不少農田水利設施,確實促進了西川地區的經濟和農業發展。
孟知祥死後,孟昶繼位,是為後蜀末帝。
後主孟昶在位期間,中原多事。後唐明宗李嗣源死後,他的兒子後唐閔帝李從厚不久就被李嗣源義子李從珂推翻。李從珂稱帝不久,又被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借契丹兵打敗。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建立後晉。經過數年屈辱,石敬瑭的兒子石重貴又被契丹軍隊俘虜,後晉大將劉知遠乘機建立後漢,到了兒子那輩,又因殘暴不仁被摳密使郭威推翻。郭威建立後周。郭威由於諸子皆被後漢隱帝所殺,死後由其內侄(其妻柴後之侄)柴榮繼位,即英明神武的後周世宗。柴世宗聰察如神,南征北討,軍政嚴明,頗有一統天下之志。可惜天不假年,柴榮於三十九歲壯年得暴疾而崩。後周幼主繼位,不久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至此,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孟昶的後蜀一直是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繼位時年僅十六歲。同前蜀末主王衍不同,孟昶姿質端凝,少年老成,個性英果剛毅。孟知祥晚年,對故舊將屬非常寬厚,大臣們依恃是“老人”,放縱橫暴,為害鄉里。孟昶繼位,眾人更是以少主視之,更加驕蠻,往往奪人良田,毀人墳墓,欺壓良善,全無任何顧忌。諸人之中,以李仁罕和張業名聲最壞。孟昶即位數月,即以迅雷之勢派人抓住李仁罕問斬,並族誅其家,“川民為之大悅”。
張業是李仁罕外甥,當時掌握御林軍。孟昶怕他起內亂,殺李仁罕後不僅沒動他,反而升任他為宰相,以此來麻痹對方。張業權柄在手,全不念老舅被殺的前鑒,更加放肆任性,竟在自己家裡開置監獄,敲骨剝髓,暴斂當地人民,“蜀人大怨”。見火候差不多,孟昶就與匡聖指揮使安思謙謀議,一舉誅殺了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權臣。藩鎮大將李肇來朝,自恃前朝重臣,倚老賣老,拄著拐杖入見,稱自己有病不能下拜。聞知李仁罕等人被誅死,再見孟昶時遠遠就扔掉拐杖,跪伏於地,大氣也不敢喘。
收拾服貼了父親孟知祥的一幫老臣舊將後,孟昶開始恭親政事,並在朝營增設“舉報箱”以通下情。宋代史臣所作的《新五代史》等史書,總把孟昶說得荒yín不堪,其實是為宋太祖代蜀找依藉口。據民間野史和一些逸史筆記資料記載,“(孟昶)性明敏,孝慈仁義,能文章,好博覽,有詩才,”可以講,在繼位初期是個不錯的皇帝。他還親寫“戒石銘”,頒於諸州邑,戒令官員:“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難為深,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侈。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旨民膏。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由此,可見孟昶愛民之心,在五代十國昏暴之主層出不窮的年代,確實難得可貴。
孟昶雖好文學,但殷鑑不遠,繼位初期他還多次以王衍為戒,常常對左右侍臣講:“王衍浮薄,而好輕艷之詞,朕不為也”。為了能使文化經學更加流傳廣泛,孟昶還令人在成都立石經,又刻木版大量印刷古代典籍,宋代刻本最早實際上興起於蜀,後世人言及“宋版”,都以蜀本為上佳之品。還有一事值的一提的是,中國人新春貼對聯,也始於這位孟昶,他所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如下:“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後晉被契丹滅之後,趁後漢劉知遠立足未穩,孟昶也曾想趁機染指中原,“永日誌欲窺至中甚銳”,但終於所將非人,大敗而歸,不能成事。周世宗柴榮在位時,由於孟昶上書不遜,周軍伐蜀,蜀軍大敗,丟掉秦、成、階、鳳四塊土地。情急之下,孟昶忙與南唐、東漢等周邊小國聯合,以謀抵禦。
孟昶在位後期,特別是中原那邊後晉、反漢、後周交替迭興之際,各家都注力中原,無暇顧及川蜀,孟昶的外部壓力減輕,據險一方,正好“關起門來作皇帝”,他年青時一直壓抑的“打球走馬”、“好房中術”的壞習慣一下子釋放出來,逐漸奢侈放縱,連尿盆都嵌滿珍珠寶玉做裝飾,豪侈至極。
李嗣源繼位,是為後唐明宗。後唐明宗繼位後馬上為郭崇韜等被殺大臣平反。此時,遠在蜀地觀變的孟知祥已有在蜀地自立為王的念頭。為了約束孟知祥,後唐明宗一面任孟知祥為侍中的顯官,一面派客省使李嚴為監軍,來蜀地監視孟知祥。李嚴此人,後唐莊宗時朝廷最早派他到蜀國以國使身份敦鄰國之好,他回國後就力勸莊宗伐蜀,因此蜀人恨他要死。李嚴名士才人自居,又有明宗手令在身,大搖大擺地回到成都,以為會受到孟知祥禮敬。宴客度上,酒未喝一口,孟知祥就派人把他拿下,斬於軍門口。後唐明宗聞訊,也無可奈何,就做個順水人情,派人把孟知祥的老婆瓊華公主和兒子孟昶等家屬一同送去蜀地。此舉目的,本是想“以恩信懷之”,不料正了卻孟知祥的後顧之憂。
後唐明宗李嗣源日後因軍事需要,屢屢遺使讓孟知祥出錢出兵相援,孟知祥都陽奉陰為,總是搪塞敷衍。不久,據兵東川的董璋反唐,孟知祥也一道興兵。後唐明宗派女婿石敬瑭等人討伐,大敗而回。又過了一陣子,唐明宗過後誅殺了常講孟知祥壞話的重臣安重海,並下詔赦免孟知祥和董璋。
孟知祥派人要董璋和他一起向朝廷致歉,董璋很氣憤,回覆說:“朝廷把我在洛陽的家屬殺個精光,孟公宗屬獨存,我憑什麼道歉!”孟知祥抓住藉口,派大兵相攻,很快滅掉董璋的部隊,又並有東川。董璋死後,孟知祥索性把連向後唐明宗道歉一事也免了。李嗣源倒大度,又遺使臣諭示招撫。孟知祥乘機派人來朝,請封蜀王。明宗也知孟知祥遙不可制,就派大部尚書盧文紀入蜀,於長興四年五月(933年)封孟知祥為蜀王。同年11月,明宗病死。
934年正月,孟知祥即皇帝位,國號蜀,史稱後蜀。孟知祥即位沒幾個月,就患腦溢血死去。他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吏治較為清明,又修繕蜀地不少農田水利設施,確實促進了西川地區的經濟和農業發展。
孟知祥死後,孟昶繼位,是為後蜀末帝。
後主孟昶在位期間,中原多事。後唐明宗李嗣源死後,他的兒子後唐閔帝李從厚不久就被李嗣源義子李從珂推翻。李從珂稱帝不久,又被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借契丹兵打敗。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建立後晉。經過數年屈辱,石敬瑭的兒子石重貴又被契丹軍隊俘虜,後晉大將劉知遠乘機建立後漢,到了兒子那輩,又因殘暴不仁被摳密使郭威推翻。郭威建立後周。郭威由於諸子皆被後漢隱帝所殺,死後由其內侄(其妻柴後之侄)柴榮繼位,即英明神武的後周世宗。柴世宗聰察如神,南征北討,軍政嚴明,頗有一統天下之志。可惜天不假年,柴榮於三十九歲壯年得暴疾而崩。後周幼主繼位,不久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至此,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孟昶的後蜀一直是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繼位時年僅十六歲。同前蜀末主王衍不同,孟昶姿質端凝,少年老成,個性英果剛毅。孟知祥晚年,對故舊將屬非常寬厚,大臣們依恃是“老人”,放縱橫暴,為害鄉里。孟昶繼位,眾人更是以少主視之,更加驕蠻,往往奪人良田,毀人墳墓,欺壓良善,全無任何顧忌。諸人之中,以李仁罕和張業名聲最壞。孟昶即位數月,即以迅雷之勢派人抓住李仁罕問斬,並族誅其家,“川民為之大悅”。
張業是李仁罕外甥,當時掌握御林軍。孟昶怕他起內亂,殺李仁罕後不僅沒動他,反而升任他為宰相,以此來麻痹對方。張業權柄在手,全不念老舅被殺的前鑒,更加放肆任性,竟在自己家裡開置監獄,敲骨剝髓,暴斂當地人民,“蜀人大怨”。見火候差不多,孟昶就與匡聖指揮使安思謙謀議,一舉誅殺了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權臣。藩鎮大將李肇來朝,自恃前朝重臣,倚老賣老,拄著拐杖入見,稱自己有病不能下拜。聞知李仁罕等人被誅死,再見孟昶時遠遠就扔掉拐杖,跪伏於地,大氣也不敢喘。
收拾服貼了父親孟知祥的一幫老臣舊將後,孟昶開始恭親政事,並在朝營增設“舉報箱”以通下情。宋代史臣所作的《新五代史》等史書,總把孟昶說得荒yín不堪,其實是為宋太祖代蜀找依藉口。據民間野史和一些逸史筆記資料記載,“(孟昶)性明敏,孝慈仁義,能文章,好博覽,有詩才,”可以講,在繼位初期是個不錯的皇帝。他還親寫“戒石銘”,頒於諸州邑,戒令官員:“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難為深,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侈。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旨民膏。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由此,可見孟昶愛民之心,在五代十國昏暴之主層出不窮的年代,確實難得可貴。
孟昶雖好文學,但殷鑑不遠,繼位初期他還多次以王衍為戒,常常對左右侍臣講:“王衍浮薄,而好輕艷之詞,朕不為也”。為了能使文化經學更加流傳廣泛,孟昶還令人在成都立石經,又刻木版大量印刷古代典籍,宋代刻本最早實際上興起於蜀,後世人言及“宋版”,都以蜀本為上佳之品。還有一事值的一提的是,中國人新春貼對聯,也始於這位孟昶,他所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如下:“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後晉被契丹滅之後,趁後漢劉知遠立足未穩,孟昶也曾想趁機染指中原,“永日誌欲窺至中甚銳”,但終於所將非人,大敗而歸,不能成事。周世宗柴榮在位時,由於孟昶上書不遜,周軍伐蜀,蜀軍大敗,丟掉秦、成、階、鳳四塊土地。情急之下,孟昶忙與南唐、東漢等周邊小國聯合,以謀抵禦。
孟昶在位後期,特別是中原那邊後晉、反漢、後周交替迭興之際,各家都注力中原,無暇顧及川蜀,孟昶的外部壓力減輕,據險一方,正好“關起門來作皇帝”,他年青時一直壓抑的“打球走馬”、“好房中術”的壞習慣一下子釋放出來,逐漸奢侈放縱,連尿盆都嵌滿珍珠寶玉做裝飾,豪侈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