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大齊皇帝,我的這位堂弟,本性怪異,特愛非時之物,常常取求火急。詔旨一下,佞臣、群小,趁機巧取豪奪,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加之賦斂日重,徭役日繁。人力既殫,幣藏空竭。
皇帝的另外一個愛好,就是增益宮苑。晉陽十二院宮剛剛修建完成,他又下令在鄴城建造規模宏大的“偃武修文台”,營制之廣,甚於三台。馮小憐受寵以來,皇帝更是專門為她一個人,在皇宮內建造鏡殿、寶殿、瑇瑁殿等殿宇,丹青雕刻,妙極當時。損財耗力,以至於達以萬億。
皇帝,純粹是鮮卑子弟類型的俊臉:白皙的皮膚,栗色的頭髮,眼睛秀美,風度翩翩。他幼年在宮中接受的儒家教育,讓他養成了坐有坐相,站有站姿。高雅,似乎已經成為他的習慣。由於他的父皇武成帝死後,皇帝無人管束,他特別喜愛騎馬she箭。運動多後,他的肩頭變得很寬,胸部很發達,手臂肌肉暴突,非常有力。仔細觀察他的臉部,還是能從中找尋到他父皇武成帝身上那種性格冷酷的標記。平時,對待我們這些宗室兄弟,他表面上保持溫和親熱的態度,一直給人印象他是嘻嘻哈哈的快活,笑臉殷殷。其實,這位年輕的皇帝,我的堂弟,只是外表隨和而已。他殺起人來,一點也不含糊。他的弟弟琅玡王高儼、哥哥南陽王高綽,還有,我的四弟、他的堂兄蘭陵王高長恭,都被他先後下令殺掉。
作為帝王,他俊秀的臉上,總會閃爍出深沉而堅決的目光。那是殺人的目光,嗜血的目光,真的叫人內心震恐。當然,他頭腦冷靜的程度,到底有多深,我們宗室王公,都不敢妄下判斷。
皇帝的極端權力,使人的性格變得失去本來的面目,也使得旁人沒有足夠的膽量和機會對他產生真正的判斷。
曾經有短暫的時間內,皇帝迷戀丹青繪畫。大概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吧,我總是被召入宮,教他筆墨、勾勒、設色的技巧。我發現,他其實非常不擅長與陌生人交往,一般人,也鮮有契機能深入探究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平時,他表達什麼事情的時候,音調平緩,似乎不含情感。安靜狀態下,我甚至能發現,他隱含的憂鬱多過愉快。從本質上講,他不能從精神的層次領會那種描畫丹青的平靜樂趣。有時候,他對技巧性的東西無能為力,非常焦躁。沒有多久,皇帝就沉浸在騎馬、she箭、遊玩當中,完全放棄了學習繪畫的興趣……
滿懷悵然和憂慮,帶著皇帝賜予王公大臣的椒酒、桃湯、五辛盤、卻鬼丸②等等東西,我回到自己的廣寧王府。
午後時分,人倦意乏。我展開捲軸,書寫南朝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詩:“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寫畢,心情稍感愉快,又書庾肩吾的《歲盡應令詩》:“歲序已雲殫,春日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金薄圖神燕,朱泥卻鬼丸。梅花應可折,倩為雪中看。”
這兩個梁國文人,詩文都是我平素所喜。
除夕落寞,只能飲酒書詩,以遣愁懷。
醺醺然間,門人來報,通直散騎常侍盧宗道來訪。
盧宗道的父親盧文偉,字休族,范陽涿郡人,世為北州冠族。魏朝孝莊帝被爾朱兆殺害後,盧文偉與河北的高乾兄弟共同起兵反對爾朱氏。神武帝率兵至信都,盧文偉遣子盧懷道奉啟陳誠,獲封為安東將軍、安州刺史。所以,盧氏家族,算是我們大齊的勛臣之一。最早,我和盧宗道的侄子,即他哥哥盧恭道的兒子盧詢祖關係親密。盧詢祖襲祖爵“大夏男”。此人翩翩美男子,富於術學,文章華靡,在文宣帝時代,他常常當庭書寫表文,文不加點,辭理可觀。當時,他為趙郡王妃鄭氏制輓歌詞,其中有一篇非常動人:“君王盛海內,伉儷盡寰中。女儀掩鄭國,嬪容映趙宮。春艷桃花水,秋度桂枝風。遂使叢台夜,明月滿床空。”一時間,洛陽紙貴,流傳甚廣,達於南朝。可惜,天妒英才,盧詢祖年紀輕輕,忽染重病,撒手西歸。
這位盧宗道,本性粗率,自稱任俠尚義。我參加他侄子葬禮的時候,得機與他傾談,才得與他相識定交。當然,盧宗道在我們大北齊,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不僅出身名族,勛臣襲爵,而且在朝中歷尚書郎、通直散騎常侍。此人精通古音義,曾著《魏志音》一卷。音義體,起於漢魏之際,以注《漢書》開始。魏晉以來,文人墨客都特別重視《漢書》音義。音義體,有釋音為主,也有人兼及釋義,還有人以發義為主,一般都是音義兼釋。魏晉時期,嵇康就寫過《春秋左氏傳音》,稍後,諸葛亮也曾著《漢書音》一卷。到了南朝,梁國的包愷著有《漢書音》十二卷。而我們北朝大齊,就屬盧宗道《魏志音》一卷最為有名。
不過,近來,我與這位盧宗道的關係日漸疏遠。他與朝中韓長鸞、穆提婆等人交遊過密,贈送金寶,大行賄賂,並得授行南營州刺史一個實職。自以為得任州官,他大集鄉人,殺牛聚會。其間,有一舊門生酒醉,言辭之間,微有疏失,竟然被他當場派人扔入水中淹死,時論大嘩。
此次來府,盧宗道號稱前來拜別辭行,我也不好找藉口把他拒之門外。
“廣寧王殿下,數日不見,你清減許多啊。”盧宗道打著哈哈,向我行禮。
我趕忙還禮。
盧宗道有一種討人喜歡的華麗面孔,他的眼睛,似乎總能穿心透肺般地看穿別人。寒暄之間,他打量了一下我,可能從我對他的過分客氣,發現了我對他隱隱的疏遠。
我這個人,作為宗室,雖然個性平庸,但還是很難強行改變自己內心中固有的準則,不願意強迫自己去和不喜歡的人周旋。
堂下,盧宗道帶著的幾十個從人,攜帶著食盒、樂器一類的東西,看這架勢,他顯然是要與我置酒高會。無奈何,我只得派人,喚來幾個門生、王府清客以及歲末前來祝賀節慶的尉相願等人,齊集堂上,與盧宗道應酬。畢竟,他要遠去外地當州官。而尉相願,乃我王府舊友,他因為守衛洛陽有功,剛剛被朝廷委任為護軍大將軍。
飲酒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平靜。盧宗道侃侃而談,他以講演的風格和語調,談笑風生,縱橫捭闔。
這種北州豪傑出身的人,總能煥發一種發自肺腑的超強熱情,加之他清晰的語調,生動的語言,一座皆為其傾倒。他本人有一種力量,能使聽客的內心為之震顫,言談久之,有時候,即使內心極有主見的人,也會被他所蠱惑和感化。
他的侃侃而談,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種奇怪的痛苦感、高尚感。他不斷嚴厲地抨擊時文,臧否人物。其實,他的滔滔雄辯,都是充滿混濁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失望之渣。正是他內心躁動著的無法滿足的求官欲望,使得他憤世嫉俗。
可嘆的是,這樣弄嘴舞文的人,就算是我大北齊的精英了。
知道我精通投壺之戲,盧宗道非要與我比試。春秋時期,投壺內都加入豆子,防止投入壺中的箭躍出。漢武帝的時候,投壺之戲得以改進,柘木箭也改成了更加有彈性的竹箭,遊戲者故意讓箭投後彈出,技高者可以使箭能每次擊中壺以後都能準確躍回手中。這些年來,我們大北齊內玩這種遊戲最好的,要屬我和我四弟蘭陵王高長恭。我們有新發明,每次投壺,都在壺前加一個稱為“校具”的小樟木屏障,使得投壺難度更高。
皇帝的另外一個愛好,就是增益宮苑。晉陽十二院宮剛剛修建完成,他又下令在鄴城建造規模宏大的“偃武修文台”,營制之廣,甚於三台。馮小憐受寵以來,皇帝更是專門為她一個人,在皇宮內建造鏡殿、寶殿、瑇瑁殿等殿宇,丹青雕刻,妙極當時。損財耗力,以至於達以萬億。
皇帝,純粹是鮮卑子弟類型的俊臉:白皙的皮膚,栗色的頭髮,眼睛秀美,風度翩翩。他幼年在宮中接受的儒家教育,讓他養成了坐有坐相,站有站姿。高雅,似乎已經成為他的習慣。由於他的父皇武成帝死後,皇帝無人管束,他特別喜愛騎馬she箭。運動多後,他的肩頭變得很寬,胸部很發達,手臂肌肉暴突,非常有力。仔細觀察他的臉部,還是能從中找尋到他父皇武成帝身上那種性格冷酷的標記。平時,對待我們這些宗室兄弟,他表面上保持溫和親熱的態度,一直給人印象他是嘻嘻哈哈的快活,笑臉殷殷。其實,這位年輕的皇帝,我的堂弟,只是外表隨和而已。他殺起人來,一點也不含糊。他的弟弟琅玡王高儼、哥哥南陽王高綽,還有,我的四弟、他的堂兄蘭陵王高長恭,都被他先後下令殺掉。
作為帝王,他俊秀的臉上,總會閃爍出深沉而堅決的目光。那是殺人的目光,嗜血的目光,真的叫人內心震恐。當然,他頭腦冷靜的程度,到底有多深,我們宗室王公,都不敢妄下判斷。
皇帝的極端權力,使人的性格變得失去本來的面目,也使得旁人沒有足夠的膽量和機會對他產生真正的判斷。
曾經有短暫的時間內,皇帝迷戀丹青繪畫。大概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吧,我總是被召入宮,教他筆墨、勾勒、設色的技巧。我發現,他其實非常不擅長與陌生人交往,一般人,也鮮有契機能深入探究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平時,他表達什麼事情的時候,音調平緩,似乎不含情感。安靜狀態下,我甚至能發現,他隱含的憂鬱多過愉快。從本質上講,他不能從精神的層次領會那種描畫丹青的平靜樂趣。有時候,他對技巧性的東西無能為力,非常焦躁。沒有多久,皇帝就沉浸在騎馬、she箭、遊玩當中,完全放棄了學習繪畫的興趣……
滿懷悵然和憂慮,帶著皇帝賜予王公大臣的椒酒、桃湯、五辛盤、卻鬼丸②等等東西,我回到自己的廣寧王府。
午後時分,人倦意乏。我展開捲軸,書寫南朝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詩:“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寫畢,心情稍感愉快,又書庾肩吾的《歲盡應令詩》:“歲序已雲殫,春日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金薄圖神燕,朱泥卻鬼丸。梅花應可折,倩為雪中看。”
這兩個梁國文人,詩文都是我平素所喜。
除夕落寞,只能飲酒書詩,以遣愁懷。
醺醺然間,門人來報,通直散騎常侍盧宗道來訪。
盧宗道的父親盧文偉,字休族,范陽涿郡人,世為北州冠族。魏朝孝莊帝被爾朱兆殺害後,盧文偉與河北的高乾兄弟共同起兵反對爾朱氏。神武帝率兵至信都,盧文偉遣子盧懷道奉啟陳誠,獲封為安東將軍、安州刺史。所以,盧氏家族,算是我們大齊的勛臣之一。最早,我和盧宗道的侄子,即他哥哥盧恭道的兒子盧詢祖關係親密。盧詢祖襲祖爵“大夏男”。此人翩翩美男子,富於術學,文章華靡,在文宣帝時代,他常常當庭書寫表文,文不加點,辭理可觀。當時,他為趙郡王妃鄭氏制輓歌詞,其中有一篇非常動人:“君王盛海內,伉儷盡寰中。女儀掩鄭國,嬪容映趙宮。春艷桃花水,秋度桂枝風。遂使叢台夜,明月滿床空。”一時間,洛陽紙貴,流傳甚廣,達於南朝。可惜,天妒英才,盧詢祖年紀輕輕,忽染重病,撒手西歸。
這位盧宗道,本性粗率,自稱任俠尚義。我參加他侄子葬禮的時候,得機與他傾談,才得與他相識定交。當然,盧宗道在我們大北齊,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不僅出身名族,勛臣襲爵,而且在朝中歷尚書郎、通直散騎常侍。此人精通古音義,曾著《魏志音》一卷。音義體,起於漢魏之際,以注《漢書》開始。魏晉以來,文人墨客都特別重視《漢書》音義。音義體,有釋音為主,也有人兼及釋義,還有人以發義為主,一般都是音義兼釋。魏晉時期,嵇康就寫過《春秋左氏傳音》,稍後,諸葛亮也曾著《漢書音》一卷。到了南朝,梁國的包愷著有《漢書音》十二卷。而我們北朝大齊,就屬盧宗道《魏志音》一卷最為有名。
不過,近來,我與這位盧宗道的關係日漸疏遠。他與朝中韓長鸞、穆提婆等人交遊過密,贈送金寶,大行賄賂,並得授行南營州刺史一個實職。自以為得任州官,他大集鄉人,殺牛聚會。其間,有一舊門生酒醉,言辭之間,微有疏失,竟然被他當場派人扔入水中淹死,時論大嘩。
此次來府,盧宗道號稱前來拜別辭行,我也不好找藉口把他拒之門外。
“廣寧王殿下,數日不見,你清減許多啊。”盧宗道打著哈哈,向我行禮。
我趕忙還禮。
盧宗道有一種討人喜歡的華麗面孔,他的眼睛,似乎總能穿心透肺般地看穿別人。寒暄之間,他打量了一下我,可能從我對他的過分客氣,發現了我對他隱隱的疏遠。
我這個人,作為宗室,雖然個性平庸,但還是很難強行改變自己內心中固有的準則,不願意強迫自己去和不喜歡的人周旋。
堂下,盧宗道帶著的幾十個從人,攜帶著食盒、樂器一類的東西,看這架勢,他顯然是要與我置酒高會。無奈何,我只得派人,喚來幾個門生、王府清客以及歲末前來祝賀節慶的尉相願等人,齊集堂上,與盧宗道應酬。畢竟,他要遠去外地當州官。而尉相願,乃我王府舊友,他因為守衛洛陽有功,剛剛被朝廷委任為護軍大將軍。
飲酒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平靜。盧宗道侃侃而談,他以講演的風格和語調,談笑風生,縱橫捭闔。
這種北州豪傑出身的人,總能煥發一種發自肺腑的超強熱情,加之他清晰的語調,生動的語言,一座皆為其傾倒。他本人有一種力量,能使聽客的內心為之震顫,言談久之,有時候,即使內心極有主見的人,也會被他所蠱惑和感化。
他的侃侃而談,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種奇怪的痛苦感、高尚感。他不斷嚴厲地抨擊時文,臧否人物。其實,他的滔滔雄辯,都是充滿混濁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失望之渣。正是他內心躁動著的無法滿足的求官欲望,使得他憤世嫉俗。
可嘆的是,這樣弄嘴舞文的人,就算是我大北齊的精英了。
知道我精通投壺之戲,盧宗道非要與我比試。春秋時期,投壺內都加入豆子,防止投入壺中的箭躍出。漢武帝的時候,投壺之戲得以改進,柘木箭也改成了更加有彈性的竹箭,遊戲者故意讓箭投後彈出,技高者可以使箭能每次擊中壺以後都能準確躍回手中。這些年來,我們大北齊內玩這種遊戲最好的,要屬我和我四弟蘭陵王高長恭。我們有新發明,每次投壺,都在壺前加一個稱為“校具”的小樟木屏障,使得投壺難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