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身上,罵道:"你這個小子,諂媚太過!"童貫大公公封王拜相,確實也有平方臘、招西北的功勞,雖為禍不小,也絕非是北宋滅亡的終極原因。

  宋徽宗時,公公們權力最盛,以梁師成、楊戩、李彥最"有名". 梁師成,(別搞混了,不是大建築師梁思成),字守道,自稱是蘇軾的私生子,史書對此一直含混

  支吾,估計有八、九成是真。蘇東坡名聲一直很好,當時、後世之人都不忍心他生出這麼一個壞種(何況梁師成是個太監),所以一直沒人就此事"炒作".

  由於梁師成"慧黠習文法",在宦者裡面算得上高級知識分子,"主出外傳道聖旨",很榮耀顯赫的工作。政和年間,宋徽宗尤其寵幸他,並把他的名字劃入進士名籍

  ,很類似現在的黑煤礦礦長有北大博士銜頭一樣,光耀一時。他主持修建明堂,並因此得授節度使,最後得拜檢校太傅、太尉(三公之位,梁公公竟也能得其二)。

  深知宋徽宗喜歡"禮文符瑞之事",梁師成奉迎謹慎,深得皇帝歡喜,"凡御書號令皆出其手".梁公公很會用權,挑選善於摹仿皇帝筆跡的書吏跟從左右,常常仿寫

  任命詔令,與真詔令混雜在一起,"外廷莫能辨",沒有哪個官員敢問皇帝本人:王二麻子當太守的詔書是您親自批准嗎?當然,王二麻子們都曾送重禮於梁公公。大臣

  王黼就靠梁師成發跡,拜之為父。蔡京父子也相繼諂附,時人稱梁公公為"隱相",即幕後宰相。只有士人能出錢百萬,梁公公一定答應給對方廷試的機會,甚至他自己

  一個僕人儲宏也以此得中進士,"而執廝養之役如初".進士當成了,儲宏仍安心"本職"工作,天天在梁府為公公鋪床疊被。

  梁師成貪財愛錢,但也有一功,即"保護我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由於他自認為蘇軾親生子,宋徽宗時蔡京大興文獄,天下禁毀蘇東坡詩文,"其尺牘在

  民間者皆毀去",梁公公力挽狂瀾,在宋徽宗面前申訴:"先臣何罪!"(我老爸有啥罪呵,他冤!),由此,"(蘇)軾之文乃稍出",現在蘇東坡文集洋洋數卷,和當初梁

  公公的挺身保護大有關係。蘇軾的兒子蘇過,雖然從"輩份"上講是梁公公的兄弟,但也"父事之".老公公卻以蘇東坡遺腹子自居,待蘇過如親兄弟,並對宮廷內庫的官

  員講:"蘇學士(蘇過)支使一萬貫以下任其意,不必向上匯報",對於老蘇家真是仁至義盡。

  後來,宋徽宗去王黼家花園遊玩,發現其中小門暗通梁公公家,這才對梁、王二人起疑,逐漸疏遠他們。

  徽宗晚年,喜歡另一個兒子兒子鄆王趙楷,宋欽宗的太子之位搖搖欲墜,梁師成首鼠兩端,趙楷闖宮不成,欽宗已立,他才表示"堅定"站在欽宗一邊,"能力保護",

  依理也是有功之人。靖康亂起,大臣們紛紛指斥"六賊"亂國,有人還直斥梁師成為"李輔國"(唐代大太監),嚇得老梁天天不離欽宗皇帝左右。很快,金兵兵臨城下,

  大索寶器金銀,為平民憤,欽宗派他出城獻寶,半路把他逮捕,最終賜死,一條白綾送上路。

  蘇東坡有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病到公侯。"其實,也是悲憤鬱結之言,梁師成不僅不"愚且魯",更是"精而滑"之集大

  成者,處心積慮一輩子,還是逃不脫"被殺"二字。

  楊戩,自幼閹割入宮,主管御花園,"善測伺人主意",崇寧年間有寵,主掌大晟府等"形象工程".政和四年,楊公公已經有節度使的封號,與梁公公地位相當。不同

  的是,梁師成是東宮派,楊戩是鄆王一派,有動搖東宮之意。楊公公最大的"貢獻"是斂財,立法逼索人民田契,然後更為國有,增立租賦。有幸的是,楊公公在宣和三年

  即病死,宋徽宗還追贈這位財神公公為太師。

  楊戩死,李彥接掌其職權,大肆搜刮民間良田,把居民田契收上來後就一把火燒毀,然後就說是公田,致使千萬戶人家流離失所,缺德帶冒煙。如果有人訴冤,李彥

  馬上指使官府重拁,不把人弄死不罷休。"發物供奉,大抵類朱勔",四處為宋徽宗搜羅奇竹異木,"經時閱月,無休息期,農不得之田,牛得不耕墾,駢財靡芻,(人民)

  力竭餓死,或自縊轅軛間".單單是從嶺南弄一棵龍鱗荔枝樹到汴京,李彥就能花費百萬緡,他事可以聯想。李公公四方羅致金銀,兢兢業業,當時人稱:"朱勔結怨於東

  南,李彥結怨於西北".靖康年間,一根牛筋送到面前,李公公只能把雞脖上往上耷掛,與梁師成公公前後腳,陰曹地府去報到。

  宋徽宗做皇帝,只是開始的一年多有善可陳。而後,小人迭進,蔡京攘權,天下逐漸成大亂之勢。二十多年間,君也戲來臣也戲,皆拿國事、政事、邊事、民事不當

  回事,君戲臣,臣戲君,上下相瞞,粉飾太平,"君不似乎人之君,相不似乎君之相,垂老之童心,冶遊之浪子,擁離散之人心以當大變,無一而非必亡之勢!"

  最後,選摘《宋史》中有關宋徽宗君臣精心營造的"良岳"描寫,從一個小小側面彰顯一下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和殫竭民力的愚蠢:

  萬歲山艮岳。政和七年,始於上清寶籙宮之東作萬歲山。山周十餘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山之東有萼綠華堂,有書館、八

  仙館、紫石岩、棲真嶝、覽秀軒、龍吟堂。山之南則壽山兩峰並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絳霄樓。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

  、跨雲亭,羅漢岩。又西有萬松嶺,半嶺有樓曰倚翠,上下設兩關,關下有平地,鑿大方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雁

  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 ,有閣曰巢鳳,堂曰三秀,東池後有揮雪廳。復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曰蕭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山。北俯景龍江,

  引江之上流注山間。西行為漱瓊軒,又行石間為煉丹、凝觀、圜山亭,下視江際,見高陽酒肆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庵、躡雲台、蕭閒館、飛岑亭。支流別為山莊,為

  回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橫亘二里,曰芙蓉城,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瑤華宮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壺,東盡封丘門

  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復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屬之龍德宮。宣和四年,徽宗自為《艮岳記》,

  以為山在國之艮,故名艮岳。蔡條謂初名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岳排空霄",因改名艮岳。宣和六年,詔以金芝產於艮岳之萬壽峰,又改名壽岳。岳之正門名曰陽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