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事已至此,郭威不像袁世凱那麼著急。他率軍不緊不慢往都城汴梁回還,"乃上太后棧,請奉宗廟,事太后為母。"老宰相竇固貞自然知趣,"師百官出迎拜謁,因勸進。"無奈,李太后下詔先任郭威為"監國",即代理皇帝。詔誥之中,也有如下語句:"……老身未終殘年,屬此多難,唯以衰朽,托於始終。(郭監國)載省來箋,如母見待,感認深意,涕泗橫流。"老太后心中痛楚,可見一斑。四年之後,李太后病死於宮,也算善終。

  此時,原本被群臣迎奉為帝的原武寧節度使劉贇已經行至宋州,郭威知道這小伙子是囊中之物,便派郭崇威率七百騎前往"迎候",並命太師馮道回京。同時,郭威又命自己嫡系將領馬鐸"將兵詣許州巡檢",前去"處理"忠武節度使劉信。

  宋州距汴梁不到三百華里,忽聞有一隊精騎趕到,劉贇也大驚,忙令人緊閉城門,並親自登上城樓問郭崇威此來何意。郭崇威仰頭答言:"澶州發生軍變,郭公(郭威)擔心陛下安危,特意派我來護駕,別無他意。"劉贇不信,招郭崇威入城,"(郭)崇威不敢進。"太師馮道出城,與郭崇威嘀咕半天,郭將軍才肯下馬,隨馮太師入城,"(劉)贇執(郭)崇威手而泣。"劉贇小伙子很厚道,家國多難,世道艱難,也沒對郭崇威多生疑慮。郭崇威心情鬼胎,說了幾句安慰話,託辭出城。

  劉贇的手下董裔(官職為徐州判官,即劉贇做節度使時的參謀長)進言勸說:"我看郭崇威剛才神情慌張,必有異謀。現在,外面紛傳郭威已經稱帝,陛下您如果再往前行,恐怕要大事不好。應該馬上召張令超來,諭以禍福,讓他連夜進攻郭崇威,劫奪其兵,然後,我們一行人奉擁陛下,掠睢陽金帛,召募士卒,向晉陽方向方向挺進(劉贇之父劉崇當時坐鎮晉陽。)京城新定,郭威肯定無暇追殺我們。"劉贇猶豫不決。此時,他心存幻想,總覺自己名義上已經是皇帝,離京城三百里不到,如果郭威沒有異心,自己先行逃走,反倒授人口實。董裔所言的張令超,原本是與馮道一起來迎奉他為帝的"護聖指揮使",手下也有數千精兵。

  該斷不斷,必受其亂。劉贇舉棋不定之間,郭崇威急急火火秘見張令超,告訴他郭威已經被擁立為新帝,與其為舊主殉葬,不如替新朝立功。五代武將多無"忠君"之念,郭威又威名素著,張將軍想了一會,非常痛快,馬上"師眾歸之",順便又劫持了劉贇自己鎮內的數百私兵。這樣一來,劉贇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轉天一早,發現自己周圍已經侍衛盡去,劉贇又懼又驚。悔嘆之間,郭威又有書信送到,聲稱自己為諸軍"所迫",暫時"監國",並召馮道先入京,讓劉贇放心"慢慢走。"馮道辭行,劉贇誠懇地問:"我當初之所以肯隨同您前來汴京,正因為您是三十年德高望重的數朝宰相(馮道在五代數朝為相二十四年),所以才深信不疑。現在,郭崇威劫奪我屬下扈衛兵士,事情危急,您能給我出個主意嗎?"馮老頭"默然"."長樂老"馮道正是經年的巨滑,才能活到今天。劉贇身邊親將賈貞怒極,幾次拔劍要殺馮道,皆為劉贇所阻:"你們不要魯莽,今天這種結局不關馮公的事。"劉小伙確實厚道,事已至此,他仍不忍心殺掉這個把他從根據地騙出來的老頭子。其實,馮道早就知道郭威根本無誠意迎立劉贇,出發前,他就對自己左右說:"今天我老馮要去說謊騙人了。"馮道一走,郭崇威就宣讀李太后誥旨,廢劉贇為湘陰公,嚴兵看押。同時,又殺掉董裔、賈貞等劉贇從徐州帶來的數位親隨。過了幾天,郭威又密令郭崇威弄死了劉贇。說句實話,劉贇人品不錯,才智也不低,但"運去金成鐵",大偽之世,失之柔懦,此種下場也屬必然之事。劉氏後漢出奇短命,一姓朝代,才存了四年,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事情。

  至於坐鎮許州的後漢高祖堂弟義成節度使劉信,聽說馬鐸率軍隊來"巡檢",連箭也未發一隻,"惶惑自殺",糙包得出人意料。後漢高祖劉知遠這位弟弟,"性昏懦,默貨無厭,喜行酷法。"昔日他在京城掌管禁軍,手下人有犯罪者,皆把犯人妻子家屬召至刑訊室,然後,他親自"下廚",用尖刀活活剔取犯人身上的肉,用刀尖叉上令犯人"自食其肉","或從足肢解至首,血流盈前,而命樂對酒,無仁愍之色,"不折不扣一個變態虐待狂。出鎮許州,劉信也是"聚斂無度",百姓深受其苦。初聞楊邠等三大臣被殺,他還特別高興。隱帝被殺後,老小子"憂不能食".如此殘暴之人,一聽說郭威派人來,還沒怎麼樣,他自己先"自絕"了。由於這位爺過份"聽話",郭威稱帝後,追封這位死人為"蔡王",這位爺確實很"菜".

  當初聽聞隱帝被殺的消息,其叔父河東節度使劉崇聞訊,馬上密謀要起兵內向。很快,聽說自己的兒子劉贇被李太后下誥立為皇帝,劉崇大喜:"吾兒為帝,吾又何患!"其實,"當是時,人皆知太祖(郭威)非實意也。"劉崇派使者入見郭威,老郭指著自己脖子上的刺青,說道:"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希望您為我轉告劉公,我無任何異心!"劉崇聞知此訊,更加安心,等著兒子入京坐穩皇位後把自己迎入內廷做"太上皇".其下屬太原少尹李驤不傻,苦心勸他:"郭威舉兵犯順,其勢絕不可能做漢臣,必不立劉氏為後。我們應該發兵下太行,扼孟津戰略要地,待公子劉贇入京安坐帝位後,再回兵不晚。"劉崇聞言大怒,罵道:"腐儒真可恨,想離間我父子關係,豈有兒做皇帝父親興兵的道理!"馬上叱命左右牽曳李驤出庭斬首。監刑,李驤嘆言:"我給蠢才愚人出計,死也該得。我家中惟有老妻,身又多病,願與之俱死。"劉崇馬上"成全",遣人把李驤夫婦"並戮於市。"沒過多久,郭威稱帝消息傳來,劉崇忙派人送信,哀求老郭把自己兒子送還晉陽,其時,劉贇已被殺掉。慟哭之餘,劉崇念起李驤的"忠言",為之立祠,"歲時祭之",到此,這一切管個屁用。

  郭威稱帝後,劉崇也在太原稱帝,改名為劉旻。他所建立的"漢",史稱北漢,歐陽修的《新唐書》稱之為"東漢".雖有並、汾、忻、代等十二州之地,劉崇仍依賴契丹,向當時契丹主耶律兀欲稱臣稱侄。當然,劉崇心中也有數,對其"臣下"講:"朕以高祖(劉光遠)之業一朝墜地,今日位號,不得已而稱之。顧我是何天子,汝曹是何節度使邪!"因此,劉崇仍襲用隱帝時的"乾佑"年號,不建宗廟。

  後周王朝的新氣象後周建立後,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轄州比起前兩代還要小,只有九十八州。當時,北漢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漢有六十二州,後蜀有五十二州,由此可見,雖然自稱"姬室遠裔",國號大周,其實仍然是個大藩鎮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