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完成父親三大遺願後,李存勖稱帝建國,由於他以唐室皇脈自居,國號唐,史稱後唐。這位本來英明神武的皇帝登基後迅速腐化,成日與一幫唱戲的優伶在一起廝混,咿咿呀呀,自封藝名"李天下",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高的"票友".
郭崇韜是後唐戰勛卓著的將相人物。自李克用時代,郭崇韜就效力軍門。李存勖繼位後,郭崇韜與李克用的侄女婿孟知祥等人一起參決機要。
當時皇帝門下有個中門使的要職,李存勖要孟知祥去擔任。此位雖重要,但常常會因瑣事得罪皇帝左右,前兩任中門使均下場悽慘,被殺法場。由於孟知祥畢竟是皇親,通過老婆在太后前泣訴,請求外任為官。唐莊宗無法,就讓孟知祥推舉個替代他的人。孟知祥便推舉郭崇韜。
郭崇韜在中門使任上如魚得水,幫助李存勖出謀劃策,多次使唐軍轉危為安,並最終擊擒梁國名將王彥章,誅滅朱溫子孫。由於功勳顯著,郭崇韜獲封為趙郡公,領鎮州、冀州兩州節度使,賜鐵券,恕十死,位極人臣,頗有令譽。
滅梁之後,後唐莊宗李存勖奢侈之心漸起,大修宮室,郭崇韜進諫,君臣之間開始產生猜嫌。李存勖左右的宦官也不時大進讒言,講了不少郭崇韜的壞話。郭崇韜對此也有警省,上書請辭所任官爵,朝廷"優詔不許".正好後唐要征伐王衍,李存勖想立他寵愛的魏王李繼岌為太子,便任命李繼岌為伐蜀元師,以郭崇韜為副手,率眾征西。後唐莊宗的立意很明顯,唐軍伐蜀得勝後,功勞首歸魏王李繼岌,立他當皇太子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李存勖也有知人之明,在歡送征西諸將時,他對郭崇韜說:"(李)繼岌未習軍政,卿久從吾戰伐。西面之事,屬之於卿。"受皇帝顧托,郭崇韜竭盡忠誠,兩個多月就平滅蜀國,王衍親書降表,面降出城。前蜀降將王宗弼奉獻郭崇韜珍寶美女無數,求托他上言後唐莊宗封自己任蜀地地方長官,剛剛擊滅一國的郭崇韜也飄飄然,率然答應下來。由於蜀地實際主持軍政的人物是郭崇韜,將吏賓客終日奔走於門下,車水馬龍;反觀魏王李繼岌,牙門素然,門可羅雀。王衍投降後,也沒有多少人上官送禮送錢,"所得不過匹馬、唾壺、麈柄而已",一直在李繼岌身邊任馬步都指揮鹽押的宦官李從襲心中深為恥恨,不斷挑拔魏王和郭崇韜的關係。
王宗弼見任命自己為蜀中統帥的任命一直沒消息,隨風一變,又帶著一大幫降官降將面見李繼岌,要求郭崇韜留駐當地為統帥,本來王崇弼是想給自己今後找個大靠山,不料卻給了李從襲等人進讒的大好藉口:"郭公父子專橫,現在又支使蜀人請求他自己留當地為帥,其志難測!"由此,魏王李繼岌與郭崇韜開始相互猜疑。不久,王宗弼又截留軍晌,幾乎引起唐軍譁變,郭崇韜趁機族誅了開門迎降的這幾個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物,以平民憤。
郭崇韜出征王衍之前,為了報答當年孟知祥對自己的推舉之恩,就對李存勖講:"臣等平定蜀國後,陛下如果選擇守西川的將帥,再既有比孟知祥更合適的了。"唐兵破蜀後,李有勖馬上任命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準備前去接收兩川之地。
雖然唐軍攻占了成都,但蜀中盜賊群起,很不安定。郭崇韜確實也一心為公,命令諸將,策劃征討,因此一直在蜀地逗留。莊宗李存勖不放心,派太監向延嗣前往蜀地催促郭崇韜回師。郭崇韜由於先前受過莊宗身邊太監的擠兌,對這些"沒把兒"的公公很不感冒,相見時態度倨傲,一點面子也不給。他還當眾勸過魏王李繼岌:"大王以後繼位當了皇帝,騸馬也不可騎,更甭提任命宦官了!應把他們從身邊驅除乾淨,專用讀書人。"上上下下大小太監知曉這番言語後,無不對郭崇韜恨得咬牙切齒。
魏王李從襲和前來催促郭崇韜回朝的向延嗣是"鐵哥們兒",兩人相見之時竟也憂悉哀泣:"郭公專權,諸軍將校皆其黨羽,魏王此時等於寄身虎口,一旦有變,吾輩死無葬身之所!"向延嗣回朝,馬上向魏王李繼岌的媽媽劉皇后"泣訴",劉後又向莊宗李存勖"泣訴".
李存勖早聽說蜀人懇請郭崇韜為師的消息,已感不快;閱撿蜀國的府庫冊薄時,問:"人言蜀中珍寶無算,怎麼冊子上這麼少啊?"剛剛回來的向延嗣乘問答腔:"臣聽說破蜀之後,珍貨皆為郭崇韜所有,共有黃金萬兩,白銀四十萬兩,名馬千匹,因此,歸送國庫的東西才這麼少。"李存勖聞言,怒形於色,殺心頓萌。
孟知祥臨行,辭別莊宗李存勖。莊宗說:"聽說郭崇韜有異志,愛卿到蜀地後,為朕誅之!"孟知祥是明白人,勸說道:"郭崇韜是國家的大功臣,應該不會有反逆之心。為臣我到蜀地後一定詳細察驗,如確無其事,應該護送他回洛陽。"孟知祥從洛陽出發後,後唐莊宗仍不放心,又派衣甲庫使馬彥珪(也是太監)騎快馬至成都伺察郭崇韜舉動,並授命有權和魏王一起見機行事。馬彥珪雖是太監,做事不乏機敏,他去成都之前又向劉後密報:"據向延嗣的報告,蜀中事態憂在旦夕,今主上當斷不斷,不能下立斬郭崇韜的決心。成敗之機,間不容髮,怎能在三千里之遙還有時間等待皇上親授斬殺之權呢。"劉後急忙奔到李存勖處,謂他下令斬殺郭崇韜。莊宗不聽,說:"傳聞之言,未知虛實,怎能這麼快就下命令呢?"劉後不得已,回宮後自己親寫書信,命魏王與眾太監殺掉郭崇韜。
孟知祥才走到石壕,馬彥珪半夜叩門宣詔,催促孟知祥儘快赴鎮上任。"知祥竊嘆曰:亂將作矣!"於是他晝夜兼行,心知已經對郭崇韜救死不得,只能是希望能及時趕到,安定眾心,再以觀他變。
926年正月,馬彥珪馳至成都,以劉皇后密教示於魏王李繼岌。李繼岌雖然是個年青王爺,也知此事關係重大,說:"郭崇韜沒有任何叛逆的兆端,怎能行此負心之事!而且皇上也無敕令,以皇后教信殺招討使,怎能行得通!"太監李從襲等人"泣勸":"此事已發,萬一郭崇韜知曉,中途為變,大事去矣!"不得已,魏王李繼岌手書信函召郭崇韜來府議事。郭崇韜見魏王來請,不敢怠慢,快馬加鞭,馳至府邨。剛上台階,埋伏的殺手(魏王的僕人李環)就從後躍上,用鐵錘擊碎郭崇韜的腦袋,並殺其二子。
郭崇韜為人,以天下為己任,忠心不貳,誠為後唐忠臣。可畢竟他武人出身,剛愎自用,不體物情,輕言不慎,使得莊宗和魏王身邊的太監們一直窺伺其隙,最終不明就裡地一命歸西。至於他收受王宗弼金寶答應為對方"求為主師"之事,《新五代史》中稱郭崇韜"許之",而《資治通鑑》則稱是"陽許之",即"假裝"答應王宗弼的請求。史載,郭崇韜幫助後唐莊宗剛剛平滅梁國時,也"稍通賂遺",漸漸接受梁國舊將的賄賂財富。親朋好友中有人諫助,郭崇韜自明道:"我備位將相,俸祿和賞賜巨萬,別無可求。但偽梁舊習,賂遺成風,現今周圍州城的守將,多是梁國降人,如果我堅拒他們的賄賂,說不定會引起他們的疑懼而反叛。所以,接收他們的東西,也是為了安定人心。這些金寶放在我這裡,跟放在國庫里也沒什麼兩樣。"果然,在回洛陽的凱旋儀式上,郭崇韜把所有的家財都獻出以供國家賞賜軍士之用。由此,可見他接受王宗弼的金寶賄賂也不定是僅僅由貪婪所致。
郭崇韜是後唐戰勛卓著的將相人物。自李克用時代,郭崇韜就效力軍門。李存勖繼位後,郭崇韜與李克用的侄女婿孟知祥等人一起參決機要。
當時皇帝門下有個中門使的要職,李存勖要孟知祥去擔任。此位雖重要,但常常會因瑣事得罪皇帝左右,前兩任中門使均下場悽慘,被殺法場。由於孟知祥畢竟是皇親,通過老婆在太后前泣訴,請求外任為官。唐莊宗無法,就讓孟知祥推舉個替代他的人。孟知祥便推舉郭崇韜。
郭崇韜在中門使任上如魚得水,幫助李存勖出謀劃策,多次使唐軍轉危為安,並最終擊擒梁國名將王彥章,誅滅朱溫子孫。由於功勳顯著,郭崇韜獲封為趙郡公,領鎮州、冀州兩州節度使,賜鐵券,恕十死,位極人臣,頗有令譽。
滅梁之後,後唐莊宗李存勖奢侈之心漸起,大修宮室,郭崇韜進諫,君臣之間開始產生猜嫌。李存勖左右的宦官也不時大進讒言,講了不少郭崇韜的壞話。郭崇韜對此也有警省,上書請辭所任官爵,朝廷"優詔不許".正好後唐要征伐王衍,李存勖想立他寵愛的魏王李繼岌為太子,便任命李繼岌為伐蜀元師,以郭崇韜為副手,率眾征西。後唐莊宗的立意很明顯,唐軍伐蜀得勝後,功勞首歸魏王李繼岌,立他當皇太子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李存勖也有知人之明,在歡送征西諸將時,他對郭崇韜說:"(李)繼岌未習軍政,卿久從吾戰伐。西面之事,屬之於卿。"受皇帝顧托,郭崇韜竭盡忠誠,兩個多月就平滅蜀國,王衍親書降表,面降出城。前蜀降將王宗弼奉獻郭崇韜珍寶美女無數,求托他上言後唐莊宗封自己任蜀地地方長官,剛剛擊滅一國的郭崇韜也飄飄然,率然答應下來。由於蜀地實際主持軍政的人物是郭崇韜,將吏賓客終日奔走於門下,車水馬龍;反觀魏王李繼岌,牙門素然,門可羅雀。王衍投降後,也沒有多少人上官送禮送錢,"所得不過匹馬、唾壺、麈柄而已",一直在李繼岌身邊任馬步都指揮鹽押的宦官李從襲心中深為恥恨,不斷挑拔魏王和郭崇韜的關係。
王宗弼見任命自己為蜀中統帥的任命一直沒消息,隨風一變,又帶著一大幫降官降將面見李繼岌,要求郭崇韜留駐當地為統帥,本來王崇弼是想給自己今後找個大靠山,不料卻給了李從襲等人進讒的大好藉口:"郭公父子專橫,現在又支使蜀人請求他自己留當地為帥,其志難測!"由此,魏王李繼岌與郭崇韜開始相互猜疑。不久,王宗弼又截留軍晌,幾乎引起唐軍譁變,郭崇韜趁機族誅了開門迎降的這幾個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物,以平民憤。
郭崇韜出征王衍之前,為了報答當年孟知祥對自己的推舉之恩,就對李存勖講:"臣等平定蜀國後,陛下如果選擇守西川的將帥,再既有比孟知祥更合適的了。"唐兵破蜀後,李有勖馬上任命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準備前去接收兩川之地。
雖然唐軍攻占了成都,但蜀中盜賊群起,很不安定。郭崇韜確實也一心為公,命令諸將,策劃征討,因此一直在蜀地逗留。莊宗李存勖不放心,派太監向延嗣前往蜀地催促郭崇韜回師。郭崇韜由於先前受過莊宗身邊太監的擠兌,對這些"沒把兒"的公公很不感冒,相見時態度倨傲,一點面子也不給。他還當眾勸過魏王李繼岌:"大王以後繼位當了皇帝,騸馬也不可騎,更甭提任命宦官了!應把他們從身邊驅除乾淨,專用讀書人。"上上下下大小太監知曉這番言語後,無不對郭崇韜恨得咬牙切齒。
魏王李從襲和前來催促郭崇韜回朝的向延嗣是"鐵哥們兒",兩人相見之時竟也憂悉哀泣:"郭公專權,諸軍將校皆其黨羽,魏王此時等於寄身虎口,一旦有變,吾輩死無葬身之所!"向延嗣回朝,馬上向魏王李繼岌的媽媽劉皇后"泣訴",劉後又向莊宗李存勖"泣訴".
李存勖早聽說蜀人懇請郭崇韜為師的消息,已感不快;閱撿蜀國的府庫冊薄時,問:"人言蜀中珍寶無算,怎麼冊子上這麼少啊?"剛剛回來的向延嗣乘問答腔:"臣聽說破蜀之後,珍貨皆為郭崇韜所有,共有黃金萬兩,白銀四十萬兩,名馬千匹,因此,歸送國庫的東西才這麼少。"李存勖聞言,怒形於色,殺心頓萌。
孟知祥臨行,辭別莊宗李存勖。莊宗說:"聽說郭崇韜有異志,愛卿到蜀地後,為朕誅之!"孟知祥是明白人,勸說道:"郭崇韜是國家的大功臣,應該不會有反逆之心。為臣我到蜀地後一定詳細察驗,如確無其事,應該護送他回洛陽。"孟知祥從洛陽出發後,後唐莊宗仍不放心,又派衣甲庫使馬彥珪(也是太監)騎快馬至成都伺察郭崇韜舉動,並授命有權和魏王一起見機行事。馬彥珪雖是太監,做事不乏機敏,他去成都之前又向劉後密報:"據向延嗣的報告,蜀中事態憂在旦夕,今主上當斷不斷,不能下立斬郭崇韜的決心。成敗之機,間不容髮,怎能在三千里之遙還有時間等待皇上親授斬殺之權呢。"劉後急忙奔到李存勖處,謂他下令斬殺郭崇韜。莊宗不聽,說:"傳聞之言,未知虛實,怎能這麼快就下命令呢?"劉後不得已,回宮後自己親寫書信,命魏王與眾太監殺掉郭崇韜。
孟知祥才走到石壕,馬彥珪半夜叩門宣詔,催促孟知祥儘快赴鎮上任。"知祥竊嘆曰:亂將作矣!"於是他晝夜兼行,心知已經對郭崇韜救死不得,只能是希望能及時趕到,安定眾心,再以觀他變。
926年正月,馬彥珪馳至成都,以劉皇后密教示於魏王李繼岌。李繼岌雖然是個年青王爺,也知此事關係重大,說:"郭崇韜沒有任何叛逆的兆端,怎能行此負心之事!而且皇上也無敕令,以皇后教信殺招討使,怎能行得通!"太監李從襲等人"泣勸":"此事已發,萬一郭崇韜知曉,中途為變,大事去矣!"不得已,魏王李繼岌手書信函召郭崇韜來府議事。郭崇韜見魏王來請,不敢怠慢,快馬加鞭,馳至府邨。剛上台階,埋伏的殺手(魏王的僕人李環)就從後躍上,用鐵錘擊碎郭崇韜的腦袋,並殺其二子。
郭崇韜為人,以天下為己任,忠心不貳,誠為後唐忠臣。可畢竟他武人出身,剛愎自用,不體物情,輕言不慎,使得莊宗和魏王身邊的太監們一直窺伺其隙,最終不明就裡地一命歸西。至於他收受王宗弼金寶答應為對方"求為主師"之事,《新五代史》中稱郭崇韜"許之",而《資治通鑑》則稱是"陽許之",即"假裝"答應王宗弼的請求。史載,郭崇韜幫助後唐莊宗剛剛平滅梁國時,也"稍通賂遺",漸漸接受梁國舊將的賄賂財富。親朋好友中有人諫助,郭崇韜自明道:"我備位將相,俸祿和賞賜巨萬,別無可求。但偽梁舊習,賂遺成風,現今周圍州城的守將,多是梁國降人,如果我堅拒他們的賄賂,說不定會引起他們的疑懼而反叛。所以,接收他們的東西,也是為了安定人心。這些金寶放在我這裡,跟放在國庫里也沒什麼兩樣。"果然,在回洛陽的凱旋儀式上,郭崇韜把所有的家財都獻出以供國家賞賜軍士之用。由此,可見他接受王宗弼的金寶賄賂也不定是僅僅由貪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