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這五千拖著大辮子的漢人清軍竟搶奪三百大船的財物,統統在李成棟的指揮下運離嘉定。此為嘉定一屠,共有近三萬人被屠殺。

  幾天之後,有一名叫朱瑛的義士聚集逃跑於周遭的民眾共兩千多人,重新回到嘉定,並處死歸降清軍的漢jian和清軍委派的官吏,在葛隆一帶還設伏消滅了李成棟的一支小分隊。

  氣惱至極的李成棟忙率軍回攻嘉定,並在路上把葛隆和外岡兩個鎮子的居民全部殺光。被民眾趕走的清軍委派的縣令浦嶂為虎作倀,領著李成棟軍士直殺入城裡,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浦嶂不僅把昔日幾個朋友婁復文等人整家殺盡,還向李成棟進言:“若不剿絕,必留後患!”清軍殺得性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餘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竟在忽然之間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吳之番所率兵民大多未經過作戰訓練,很快就潰不成軍,吳將軍自己提槍赴陣而死。李成棟軍第三次攻城,不僅把吳將軍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嘉定三屠”。

  經過如此慘酷的“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區遠近始剃髮,自稱大清順民。

  可見,血海肉山終於使反抗的烈焰漸趨熄滅。李成棟因為這些“赫赫”功勞,被提拔為江南巡撫。不久,清廷又把他調往東南,派他去平滅南明的另一個皇帝隆武帝。

  先行鷹犬隆武殞落

  ——李成棟對隆武帝的殲滅戰

  受努爾哈赤的孫子博洛貝勒直接指揮,李成棟成為滿清平滅南明隆武帝的先鋒大將。

  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原為宗室唐王,是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的爺爺老唐王嫌世子(朱聿鍵之父)嘴舌上長個大瘤子,又愛小妾生的兒子,就暗中把朱聿鍵父子囚禁起來想活活餓死他們(當時朱聿鍵才十二歲)。幸虧暗中有人幫忙送飯,父子在囚房中過了十六年。眼看就要熬到頭,朱聿鍵的父親被急切想襲唐王王位的弟弟毒死。老唐王不久病死,作為嫡孫,朱聿鍵終於在朝廷恩旨下襲封唐王。

  其時,正值崇禎末年,國家多難,朱聿鍵報國心切,竟不顧“藩王不掌兵”的國規,率兵從南陽北上,中途和“賊兵”交手,互有勝負。由於朱棣正是以藩王身份反叛得天下,故而明朝對藩王防備極嚴。依照明朝規制,藩王盡可在王府內jianyín吃喝醉生夢死,惟獨不能興兵擁將離開藩屬。即使朱聿鍵動機純粹,仍使當時在位的崇禎帝大怒,派錦衣衛把這位唐王關進鳳陽皇室監獄。

  崇禎帝在北京自殺後,弘光帝繼位,朱聿鍵才被放出來,但他已經又被關押八年多。這位金枝玉葉真是倒霉,活到四十三歲的年紀,在囚牢里倒有二十四年之久。

  弘光朝並未恢復他的王爵,責其往廣西平樂府居住。朱聿鍵剛剛走到杭州,短命的弘光朝已經玩完。朱明又一個王爺潞王朱常芳在眾人推戴下於杭州自稱“監國”(代理皇帝)。三天後,清軍殺到,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與屬下沒做任何抵抗,向清軍獻城投降。

  此前一天,朱聿鍵已離開杭州。潞王被俘消息傳來,黃道周等明臣上疏勸朱聿鍵監國。在鄭芝龍家族擁護下,朱聿鍵在建寧(今福建建甌)稱監國。二十天後,他在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舉行大典儀式當天,大風霧起,拔木揚沙,尚璽官的坐騎受驚,玉璽摔落,碰壞一角。雖然兆征不祥,隆武君臣還是很有平復天下的決心,銳意恢復。

  由於身世坎坷,隆武帝和弘光帝迥然不同,他善於撫慰群臣,樂於納諫,甚至同意招納“大順軍”(李自成軍)餘部,以共同抵抗清軍。同時,針對南明軍殺害剃髮的平民一事,他也予以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殺。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這一諭旨使得一般百姓歡呼鼓舞,紛紛來投。

  雖為英明之主,隆武帝卻一直為鄭氏集團所架空。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都是大海盜頭子出身,數十年橫行福建、廣東、浙江一帶沿海,兼商兼盜。他們崇禎初年受招安後,趁天下大亂之際一直忙於擴大地盤,充實實力。

  鄭芝龍等人推舉隆武帝,其實也是看上了這位爺“奇貨可居”,朝中一切實權都掌握在鄭家手裡。

  鄭芝龍從小就不是好貨,不到二十歲,就因為勾引後媽被父親驅逐出家門為盜。鄭家惟一的忠臣,只有一個鄭成功。鄭成功原名鄭森,是鄭芝龍和日本老婆生的兒子。鄭芝龍有一次帶鄭成功入宮,隆武帝見之大悅,以手撫其背,說:“恨無一女配卿,卿為盡忠吾家,毋相忘也。”賜鄭森名成功,命為御林軍都督、儀同駙馬都尉,時人稱之為“國姓爺”。後來鄭芝龍降清,鄭成功寫信說:“父子不能為忠臣,子不以為孝子”,一直忠於明朝。當然,他最後仍棄大陸恢復於不顧,擊走荷蘭紅毛,盤踞台灣,雖後世認為他有收復之功,在當時都為人所詬病,尤其是他軟禁魯王,毒死抗清明將張名振,遠離故土大陸,使廣大明朝遺民失望。

  鄭氏家族不僅傲慢無上,還賣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橫毒凶暴甚至超過弘光朝的馬士英,以至於造成這種現象:“受害者延頸待清兵,謠曰‘清兵如蟹,曷遲其來!”(計六奇《明季南略》)

  這群鄭姓海盜jian商,經營朝政仍同於經營生意一樣。如此,其後果可知。同時,由於當時另一個宗室魯王朱以海在紹興也稱監國,兩個朱明同姓政權也產生齷齪,最後竟鬧出互殺來使的事情。

  至此,隆武帝三面受困,一受制於鄭氏家族,二要防魯王軍隊,三則有李成棟率領的清軍節節逼近。無奈之下,隆武帝聲言要親自北伐,以挽頹勢。

  總領大軍的鄭芝龍冷笑一聲,理也不理。

  只有明朝老忠臣黃道周以六十之年,帶數名門生故吏,一路招至九千多人,北上抗清,千辛萬苦,百死愁絕,終為清軍俘獲,慷慨就義。

  憤懣之下,隆武帝再也不顧鄭氏阻攔,攜數千明兵“御駕親征”。而平日在海口作威作福、殺掠搶劫的鄭影等人忽然棄新城(今江西黎川)而逃。鄭芝龍早已暗中與清兵約降,福建名關隘均無人把守。

  李成棟的清軍在浙江等地一路大勝,先後攻下紹興、東陽、金華、平州,很快攻陷鄭鴻逵所守的仙霞關。

  隆武帝逃湖南不成,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此時的“御駕親征”已變成“御駕親逃”。一邊是隆武帝臣下的眾叛親離,離心離德;一邊是李成棟的馭兵有方,指揮若定,此間情形,讓人慨嘆。

  如此危難緊急關頭,酷嗜讀書的隆武帝仍然載書十車,邊逃邊讀,邊讀邊逃。小路狹隘,書又死沉,更拖慢了諸人的逃跑速度。

  隆武帝在汀州剛剛歇過一口氣,轉天凌晨,就有大隊身穿明軍軍服的人叩汀州城門,聲言護駕。守門士兵不知是計,城門一開,發現來人原來都是李成棟派出化裝的清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