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章所要討論的正是與諸位的法官的敏銳判決力有關,或可能引發若干 影響的各種信念、態度,以及想法。

  這個構想是否存在任何錯誤?

  正如人類的身體排斥異質的蛋白質,我們的心因厭惡異質的思想而激烈抵抗。

  ——W.貝爾里奇/科學家當各位心內的法官正為一項新成形的構想作評估時,可能會有如下的疑 問產生:會成功嗎?需要多少資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有銷路嗎?能使我感到快樂嗎?能從中學到什麼?將因而另有所獲嗎?在調節或進一步研 判新構想時,除了判別錯誤並予以剔除之外,更有一事務須謹慎留意——即不可過分集中注意力於所構想的弱點和缺點之上。

  對於咖啡杯的問題,你有何看法?假如你的思考是一般模式,大概會有 如下的回答吧?。重心太高了。無法平穩置放。容易打破。把手太小。款式不佳。品味太差 各位是否注意到,上述的回答清一色屬於否定性。大多數的人甚至不追想這隻咖啡杯是否有特殊的用途,比如在月球上或水域中使用,應會有異乎 尋常的奇效吧?在沙灘上、飛機或船舶等特殊場所中呢?你是否曾經如此設 想?

  法官不僅能找出新構想的缺點,同時也可看出其中值得繼續發展的一 面。卓越的法官會不時警告自己:有時看似意趣盎然的意念,可能反而阻絕導向能夠看見獨特巧思的路徑。就拿咖啡杯的問題為例。也許少數的讀者會 以建設性的積極態度表示如下的看法:。還不錯!即使渣子沉於杯底也毋須介意……在海灘上使用再好不過了,剛好可插入沙中……何不插在船杆上試試!。假如事先獲得奶油、蜂蜜、糖、威士忌等材料,而想加以混合的話, 將可測出正確的所需份量。

  法官的終極目的是研究既已形成的構想,予以修飾,加以裁奪,而非享 受銳利批判的興趣,這也是萬不可忽視的重點之一。為了抵制稍一不慎即陷入否定的自然傾向,在邁入法官階段之初,就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新構想的 蓬勃面,極力尋出生機,以免被負面吸引過甚得不償失。

  提示——劇作家傑洛姆。勞倫斯曾與友人共同嘗試使用“創造性否定” 評價法,發現共同執筆的二人,並可互相拒絕對方的意念,但為了正當行使拒絕權,必須找出使雙方均感滿意的新意念來取代,因此它同時是破壞性及 建設性的方式。

  假如失敗,會變成如何?

  停泊於港內的船是安全的,同時,也是無用的。

  什麼都不做和什麼都做同樣危險。

  ——格雷斯。赫巴/發明家

  ——特蘭米魯。克洛/不動產開發業者

  從來沒有人因選擇毫無阻礙的路而獲得偉大的成功。

  當時多喝點香檳就好了。

  ——哈里。葛雷/企業家

  ——約翰。梅那多。凱因斯/經濟學家的臨終之言冒險必然帶有危險性。即使只是為起居室的牆壁選擇油漆的顏色,或為下一期市運會的電視轉播權而參加招標,莫不伴隨失敗的危險性。店員也許 會在混料時弄錯份量,標價可能偏高或者偏低。這種危險性就如橫過馬路或墜入情網一般,你永遠無法預知何時將遭遇不測而頹然敗北。

  法官最重要的職務便是查明危險,推測成功和失敗的或然率。當然,不 會有將鐵定失敗的構想交付戰士的愚蠢法官,但實際上也沒有絕對立於不敗的巧妙構思。就象“不會沉沒”的泰塔尼悲劇一般,“百分之百”不會沉沒 的艦船也會有命定的冰山在海上等待它。

  那麼,該怎麼辦呢?各位是否曾留意過,在創造過程的四個角色中,法 官的主要姿態是不畏失敗。就這個事實而言,誠如著名喜劇演員伍迪。愛倫所說:“假如一個人不是經常失敗,足可證明他是不常做革新性嘗試的人。” 的確,雖然並非渴望失敗,失敗卻如影隨形般前來。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不妨多想如下的優點:第一,你將因此了解可用與不可用的手段,為原有的 計劃開創新局。正如作家喬埃思所言:“錯誤乃發現之母。”第二,你會發現一次的失敗並不意味世界末日到來,不遠處,猶有新機在等待。第三,假 如你是畏失敗如鬼魅的人,則可把它視為磨鍊判斷力的機會加以靈活運用。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大部分的人所接受的觀念是——不許失敗。各位在學校所接納的評價方式大抵如下: 正確答案 90%以上=A 正確答案 80%以上=B 正確答案 70%以上=C 正確答案 60%以上=D 60%以下表示不合格 按照這種評價方式,22%的錯誤就會落入第三等的“C”。更嚴重的是,接受這個觀念模式的人會慢慢變成想要使自己立於不敗的心態,而這種心態 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思考與行為方式。一般性的思考或許在這個模式的籠罩下亦可順利進行,但創造性思考則不然,往往遭受莫大的阻礙而蹇滯難行。 創造性法官能夠輕易區別什麼是“推行的錯誤”(在做某些新嘗試時所犯的錯誤)。而什麼是“懶惰的錯誤”(什麼都不做,因喪失機會而犯的錯 誤),有時,“什麼都不做而不犯任何錯誤”的人,可能比做各種嘗試而屢犯錯誤的人成績更差。

  愛迪生知道 1800 種不能做出燈泡的方法;居里夫人的失敗經驗之一和鐳 密切相關;哥倫布自以為他所發現的是東印度群島;佛洛伊德在完成偉大的精神分析法之前,會一再重複偌大的失敗;創造美國有聲電影全盛時代的洛 賈斯。哈姆斯泰因由於首次推出的作品備受嚴厲批評,以致消聲匿遺蹟許多年。在這變化萬端的世界上,多的是“非我所願”的結局。

  本世紀偉大的創造性精神的持有者之一——通用汽車公司的查爾斯。凱 德林,曾對那些習慣經歷失敗的人作如下表示:“總之,發明家是不肯認真思考自己所受教育的那些人,一般人大約從六歲開始,直到大學畢業,每年 至少經歷三四次考試,其中只要有一次失敗,即被視為奇恥大辱,仿佛洗刷不淨污點;發明家卻不然,他必須不停地試驗,不斷地經歷失敗,可能如此 反覆數百甚至數千次,但只要成功一回,他就可能是偉大的發明家了。”因此最重大的任務是教導新職員“聰明的失敗方式”,不斷地實驗,在找出最 好的方法前,持續嘗試、犯錯、改進。我們必須給他們這種訓練。

  有時構想雖好,卻因不合時宜而告失敗,徒然令人扼腕!技術評論家羅勃。格魯巴曾說過:“請不要忘記,即使再好的構想,假如弄錯時機,一樣 會失敗。”事實上,那些被譽為“歷史上第一次??”的行動,主是是因為時機碰對了。時機之於構想的實踐,正如同土地對不動產者的重要性一般, 是掌握成功的契機。

  向自己發問——這個構想合時宜嗎?滯留半年會變成如何?它的優越性 會喪失嗎?在何時?

  我正在想什麼? 預設是人類心靈運用的偉大奇奧之處。人有向過去的經驗學習的本能,會從日常遭遇的事件或情況中預想可能的未來,並做適當的反應。比如各位 的上司在過去的七個星期中,連續七次在星期一的早上心情不好,這時各位可能在心中暗忖:他下個星期一的早上一定也會情緒不佳,可千萬不能提加 薪的事。像這樣的預設,或可助益社會關係的維繫,但它對創造性的思考卻構成某些威脅——可能因不當的設想而把思考引至錯誤的方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