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不過,軍隊雖由樞密院調遣,但天長日久,邊將與駐軍之間還是會建立聯繫,產生感情。這就不能不防,辦法則是更戍。也就是說,任何一支軍隊,在一個防區或戰區最多駐紮三年,甚至只有一年就要換防,誰都不會久駐。
這樣一來,邊將與駐軍即便想混個臉熟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結為死黨了。三衙也一樣。他們管理的兵和將,是調來調去的。樞密院更不行,連軍隊的面都見不著。這就叫“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所有人都無法結成團伙。
現在,我們可以大體上弄清楚宋代軍事制度了。中央軍平時由三衙養著管著訓練著。一旦需要戍邊或者打仗,對不起,交給樞密院調度。樞密院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但是部隊到了駐地或前線,則交給邊將和統帥指揮。就是說,三衙有管理權無調度權;樞密有調度權無指揮權;邊將和統帥有指揮權,卻不知道手下的兵將從哪裡來,能幹什麼。
顯然,這些人都不可能黃袍加身。
實際上,防止第二次陳橋兵變,就是趙匡胤他們軍改的指導思想和重中之重,這才始奪軍政權於中書省,繼奪用兵權於中央軍,再奪指揮權於樞密院,可謂機關算盡。[28]
那麼,趙宋官家可以放心了嗎?
還不能。
[23]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秋七月條,《宋史·石守信傳》。
[24]鄧廣銘先生就指出,杯酒釋兵權查無實據,見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而且李燾自己也承認正史和實錄均無記載。
[25]見(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26]見《宋史·太祖本紀一》、《水滸傳·引首》。並請參看施正康、施惠康《水滸縱橫談》。
[27]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秋七月條。
[28]以上所述趙宋軍改,據《宋史》之職官志、兵志各卷,鄧廣銘、漆俠等《宋史》,解放軍出版社《中國歷代軍事制度》,並請參看人民日報社《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9期押沙龍文。
自毀長城
趙匡胤無法忘記的,是安重榮的一句話。
安重榮是五代名將,原屬後晉高祖石敬瑭。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後唐,派人前來招納安重榮。安重榮的母親和哥哥把那人殺了,安重榮卻主張先看天意。於是,他在百步之外豎了一支箭杆,然後說:石敬瑭能做天子,就she得中。
結果,一箭中的。
安重榮又豎一桿,說:看看我就能做節度使嗎?
當然,他又she中了。
成為石敬瑭的節度使以後,安重榮更加意氣風發。有次他與契丹的使者騎馬並肩而行,突然指著天上說:看見那隻鳥了嗎?說完張弓搭箭,鳥兒也應弦而落。
安重榮大笑:天下也一樣,可一箭而定。
這樣的武夫,豈不可怕?
事實上,安重榮後來也反了,儘管沒成功。反叛的公開理由,是不願意向契丹稱臣。但,這種“政治正確”的說法從來就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反倒是他那句名言:天子難道有什麼種族嗎?誰兵強馬壯,誰就能當![29]
正是這句話,讓趙匡胤睡不著。
於是,又一軍改舉措出台:文臣將兵。
文臣將兵,就是由文官擔任平時的軍區司令員,戰時的前線指揮官。這顯然是有風險的,因為文官不懂軍事,膽子也小。然而對於趙宋官家,這些缺點卻是優點:沒膽量和能力打仗的,也沒有本錢謀反。尤其是科舉出身的文官,沒有親兵部曲,只有儒家思想,怎麼會謀反,又怎麼敢?
何況文官也未必不中用。抵抗契丹的寇準,抵抗西夏的韓琦,抵抗女真的李綱,都是進士出身,抵抗蒙古的文天祥還是狀元。實際上,文臣只要忠君愛國就行。安營紮寨之類的具體軍務,是可以交給擔任副職之武將的。
當然,前提是武將要服。
這就必須像重男輕女一樣,在全社會造成重文輕武的心理定式和輿論環境,甚至讓武將自慚形穢。這不容易。因為在之前的五代,軍人們已經跋扈慣了,文臣的地位則連屠夫手裡的小雞都不如,何曾想過還能翻身?
趙匡胤卻居然成功。
狄青的遭遇就是證明。韓琦擔任軍區司令員時,狄青的職務是總管,地位至少相當於參謀長。然而韓琦因為一點小事要殺狄青的舊部,狄青卻不能救。當時,狄青連韓琦的門都不敢進,只能站在外面求情,請韓琦刀下留人。
韓琦問:這人違反軍紀,有什麼殺不得?
狄青答:他有軍功,是好男兒。
韓琦嗤之以鼻,傲然答道:東華門外金榜題名,那才叫好男兒,這種東西算什麼!說完,竟然當著狄青的面將那人斬首示眾,狄青則站在庭院裡動都不敢動。[30]
不難想像,後來狄青擔任樞密使,位在韓琦之上,引起的會是怎樣的公憤。如果我們還知道,接替狄青職務的不是別人,正是韓琦,那就會對此案有更深刻的理解。[31]
沒錯,重文輕武,是不容更改的祖宗家法。
狄青則不幸成為反面教員。文官集團以他為例,向普天之下明確宣布:只要是軍人,就永無出頭之日,哪怕你再努力,再忠誠,再有才幹,也哪怕你有皇帝信任。
這真是何其不公!
哀莫大於心死。被扼殺了上進心的軍人群體,開始集體性地走向腐化墮落。是啊,既然升官無望,那就發財;既然建立軍功反倒要受猜忌,那就不如干點別的營生。
於是,軍隊經商便蔚然成風。
經商很早就有,起因是經費不足。比如范仲淹,便在鎮守慶州(今甘肅省慶陽市)時從軍庫借錢做生意,獲利二萬多貫。由於利潤全部用於公務,並未中飽私囊,所以范仲淹坦然向皇帝上奏。岳飛成績更好,每年一百五十八萬,大約相當於岳家軍三個月的開支。不過岳家軍產業之多,也令人咋舌,不但有酒店和房產,還有當鋪和賭場。[32]
但,像范仲淹和岳飛這樣經商為公的,有多少呢?
暴利則是肯定的。狄青的一個舊部賈逵,曾以十萬貫的本錢,只用五十天就獲利四十萬。朝廷得知,只好表態下不為例。順便說一句,此事正好發生在狄青被免當月。[33]
軍隊經商能夠獲取暴利並不奇怪,因為一文錢的商業稅都不會交,幹活的士兵更是免費勞動力。某些膽大妄為的將領甚至武裝押運國家壟斷經營的商品,公然走私。朝廷對此其實無可奈何,因為禁軍司令部也這麼幹。最可笑的是南宋高宗時的楊沂中,先是主動獻出殿前司五家酒廠,然後馬上又向皇帝要五十萬,說是這五家酒廠三年的利息。
經商方式也各顯其能。某禁軍司令部的辦法,是用修建營房的錢蓋商鋪,然後租給隨軍家屬經營,坐收漁利。還有將領把盈利任務承包到個人,逼他們做非法買賣。這些傢伙的想法也很簡單:就算被官府抓住,又能怎樣呢?[34]
不能怎樣。因為太祖皇帝當年從石守信他們手裡奪取兵權時,交換條件便是默許甚至慫恿他們以權謀私。石守信也沒有辜負趙匡胤,在節度使任上大發橫財,積累了數量驚人的巨額資產。這其實是五代以來傳統的變通。那時軍閥們搞兵變,都會許諾部下事成之後在城中搶劫百姓,趙匡胤只不過把明火執仗的豪奪,變成了細水長流的巧取。[35]
這樣一來,邊將與駐軍即便想混個臉熟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結為死黨了。三衙也一樣。他們管理的兵和將,是調來調去的。樞密院更不行,連軍隊的面都見不著。這就叫“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所有人都無法結成團伙。
現在,我們可以大體上弄清楚宋代軍事制度了。中央軍平時由三衙養著管著訓練著。一旦需要戍邊或者打仗,對不起,交給樞密院調度。樞密院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但是部隊到了駐地或前線,則交給邊將和統帥指揮。就是說,三衙有管理權無調度權;樞密有調度權無指揮權;邊將和統帥有指揮權,卻不知道手下的兵將從哪裡來,能幹什麼。
顯然,這些人都不可能黃袍加身。
實際上,防止第二次陳橋兵變,就是趙匡胤他們軍改的指導思想和重中之重,這才始奪軍政權於中書省,繼奪用兵權於中央軍,再奪指揮權於樞密院,可謂機關算盡。[28]
那麼,趙宋官家可以放心了嗎?
還不能。
[23]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秋七月條,《宋史·石守信傳》。
[24]鄧廣銘先生就指出,杯酒釋兵權查無實據,見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而且李燾自己也承認正史和實錄均無記載。
[25]見(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26]見《宋史·太祖本紀一》、《水滸傳·引首》。並請參看施正康、施惠康《水滸縱橫談》。
[27]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秋七月條。
[28]以上所述趙宋軍改,據《宋史》之職官志、兵志各卷,鄧廣銘、漆俠等《宋史》,解放軍出版社《中國歷代軍事制度》,並請參看人民日報社《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9期押沙龍文。
自毀長城
趙匡胤無法忘記的,是安重榮的一句話。
安重榮是五代名將,原屬後晉高祖石敬瑭。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後唐,派人前來招納安重榮。安重榮的母親和哥哥把那人殺了,安重榮卻主張先看天意。於是,他在百步之外豎了一支箭杆,然後說:石敬瑭能做天子,就she得中。
結果,一箭中的。
安重榮又豎一桿,說:看看我就能做節度使嗎?
當然,他又she中了。
成為石敬瑭的節度使以後,安重榮更加意氣風發。有次他與契丹的使者騎馬並肩而行,突然指著天上說:看見那隻鳥了嗎?說完張弓搭箭,鳥兒也應弦而落。
安重榮大笑:天下也一樣,可一箭而定。
這樣的武夫,豈不可怕?
事實上,安重榮後來也反了,儘管沒成功。反叛的公開理由,是不願意向契丹稱臣。但,這種“政治正確”的說法從來就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反倒是他那句名言:天子難道有什麼種族嗎?誰兵強馬壯,誰就能當![29]
正是這句話,讓趙匡胤睡不著。
於是,又一軍改舉措出台:文臣將兵。
文臣將兵,就是由文官擔任平時的軍區司令員,戰時的前線指揮官。這顯然是有風險的,因為文官不懂軍事,膽子也小。然而對於趙宋官家,這些缺點卻是優點:沒膽量和能力打仗的,也沒有本錢謀反。尤其是科舉出身的文官,沒有親兵部曲,只有儒家思想,怎麼會謀反,又怎麼敢?
何況文官也未必不中用。抵抗契丹的寇準,抵抗西夏的韓琦,抵抗女真的李綱,都是進士出身,抵抗蒙古的文天祥還是狀元。實際上,文臣只要忠君愛國就行。安營紮寨之類的具體軍務,是可以交給擔任副職之武將的。
當然,前提是武將要服。
這就必須像重男輕女一樣,在全社會造成重文輕武的心理定式和輿論環境,甚至讓武將自慚形穢。這不容易。因為在之前的五代,軍人們已經跋扈慣了,文臣的地位則連屠夫手裡的小雞都不如,何曾想過還能翻身?
趙匡胤卻居然成功。
狄青的遭遇就是證明。韓琦擔任軍區司令員時,狄青的職務是總管,地位至少相當於參謀長。然而韓琦因為一點小事要殺狄青的舊部,狄青卻不能救。當時,狄青連韓琦的門都不敢進,只能站在外面求情,請韓琦刀下留人。
韓琦問:這人違反軍紀,有什麼殺不得?
狄青答:他有軍功,是好男兒。
韓琦嗤之以鼻,傲然答道:東華門外金榜題名,那才叫好男兒,這種東西算什麼!說完,竟然當著狄青的面將那人斬首示眾,狄青則站在庭院裡動都不敢動。[30]
不難想像,後來狄青擔任樞密使,位在韓琦之上,引起的會是怎樣的公憤。如果我們還知道,接替狄青職務的不是別人,正是韓琦,那就會對此案有更深刻的理解。[31]
沒錯,重文輕武,是不容更改的祖宗家法。
狄青則不幸成為反面教員。文官集團以他為例,向普天之下明確宣布:只要是軍人,就永無出頭之日,哪怕你再努力,再忠誠,再有才幹,也哪怕你有皇帝信任。
這真是何其不公!
哀莫大於心死。被扼殺了上進心的軍人群體,開始集體性地走向腐化墮落。是啊,既然升官無望,那就發財;既然建立軍功反倒要受猜忌,那就不如干點別的營生。
於是,軍隊經商便蔚然成風。
經商很早就有,起因是經費不足。比如范仲淹,便在鎮守慶州(今甘肅省慶陽市)時從軍庫借錢做生意,獲利二萬多貫。由於利潤全部用於公務,並未中飽私囊,所以范仲淹坦然向皇帝上奏。岳飛成績更好,每年一百五十八萬,大約相當於岳家軍三個月的開支。不過岳家軍產業之多,也令人咋舌,不但有酒店和房產,還有當鋪和賭場。[32]
但,像范仲淹和岳飛這樣經商為公的,有多少呢?
暴利則是肯定的。狄青的一個舊部賈逵,曾以十萬貫的本錢,只用五十天就獲利四十萬。朝廷得知,只好表態下不為例。順便說一句,此事正好發生在狄青被免當月。[33]
軍隊經商能夠獲取暴利並不奇怪,因為一文錢的商業稅都不會交,幹活的士兵更是免費勞動力。某些膽大妄為的將領甚至武裝押運國家壟斷經營的商品,公然走私。朝廷對此其實無可奈何,因為禁軍司令部也這麼幹。最可笑的是南宋高宗時的楊沂中,先是主動獻出殿前司五家酒廠,然後馬上又向皇帝要五十萬,說是這五家酒廠三年的利息。
經商方式也各顯其能。某禁軍司令部的辦法,是用修建營房的錢蓋商鋪,然後租給隨軍家屬經營,坐收漁利。還有將領把盈利任務承包到個人,逼他們做非法買賣。這些傢伙的想法也很簡單:就算被官府抓住,又能怎樣呢?[34]
不能怎樣。因為太祖皇帝當年從石守信他們手裡奪取兵權時,交換條件便是默許甚至慫恿他們以權謀私。石守信也沒有辜負趙匡胤,在節度使任上大發橫財,積累了數量驚人的巨額資產。這其實是五代以來傳統的變通。那時軍閥們搞兵變,都會許諾部下事成之後在城中搶劫百姓,趙匡胤只不過把明火執仗的豪奪,變成了細水長流的巧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