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算大清朝有一個將軍岳鍾麟,岳飛的後代,大清朝的將軍。他是漢人,我找他去。曾靜就派了兩人找岳鍾麟,寫信動員岳鍾麟推翻大清朝,岳鍾麟不敢,就把信原封不動的給雍正皇帝寄去了。然後下令整個江蘇、浙江、安徽這三個省再也不能讓你們參加科舉考試。先派李衛前去查案,李衛從雲南調到浙江查案,然後同時下令這三個省的所有人都不能考試,朝廷再也不從你這裡招學生了。話說浙江紹興就有這麼一個師爺叫鄔思道,原來就是天天在私塾里教課的老師,結果不用考試了,學生都回家了,老師就失業了。這個老師失業了怎麼辦呢?沒有事做了。鄔思道一想我幹什麼呢?我擺一個掛攤,去哪兒呢?我去河南,那個地方的人好騙,河南人實在。

  鄔思道一想就去河南騙人去了。到河南開封,到省政府衙門門前擺一個攤,算命。求人不給算,有錢人也不算,給錢一百兩算一個。你想想拿一百兩算命來,所以肯定是虧了心了。然後一算你們家有多少多少錢貪污的,你們家有多少多少錢是受賄的,說得神乎其神,算得很準。結果這一算就驚動了誰呢?就是田文鏡。當時巡撫田文鏡一想,這算命的這麼准,我讓他給我算算前程。

  到那兒,說你進來,請到家裡來。你給我算算前程如何?您的前程不用算,您要信我一句,我這兒有一封信寫好了的,我抄一遍。您給我拿信紙,給我拿信封,拿的信紙是什麼紙?您給皇帝寫信的專用紙,你給我拿一個什麼信封?您給皇帝專用的信封,用這樣一個專用筆我替您給皇帝寫一封信,您出去。您要不信我,我走人。結果田文鏡一看,你這麼牛氣,算這麼准,我就信你一回。

  所有人都出去了,鄔思道自己寫信,寫完了信裝信封里,封上。您把這封信給我送到北京城,六百里加急,包您升官。這個田文鏡就讓人把鄔思道這封信真的送給雍正皇帝了,雍正皇帝打開信封一看,這封信簡直說到我心坎里了,為什麼?那時候我們大家都清楚,雍正皇帝他的皇位來路不正,雍正、雍正,他是讓人雍了才正的。我們不管這個事是真是假,但是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雍正是篡位的。那麼在雍正繼位的問題上我們不討論,有兩個人做出了重大貢獻。一個是年羹堯,一個是隆科多。皇帝感謝隆科多,沒有隆科多就沒有雍正皇帝的皇位,所以雍正管隆科多叫隆科多舅舅。隆科多牛氣,經常跟人喝酒,撒酒瘋,就說康熙爺死的時候這個北京城裡就我牛,我讓誰當皇帝誰就能當皇帝,那時候康熙爺把所有的任務都交給我了。白帝城託孤啊!你是不是把我爸爸比喻成劉備了?把你比成諸葛亮了?把我比喻成扶不起的阿斗呢?您還說生殺予奪都在您的手裡,你不是告訴大家我的皇位來歷不正嗎?

  所以皇帝想處置隆科多,但是朝廷有很多人都是隆科多的人,那麼這個時候鄔思道就寫一封信,就寫了揭發隆科多的18條罪狀。這一揭發不要緊,雍正皇帝馬上下令把這封信抄寫一百份,發給全國各地的官員討論。中央朝廷的人都是隆科多的人,各地不知道中央怎麼回事,各地一看皇帝要對隆科多動手了,趕緊揭發隆科多。所以一下子皇帝就借鄔思道這封信處置了隆科多,處置完隆科多以後就提拔田文鏡當直隸總督。田文鏡就從河南到河北了,這個時候。皇帝給田文鏡寫了一封信,說田文鏡你這個人老實巴交的,你怎麼知道我要彈劾隆科多呢?肯定不是你這個窩囊廢的主意,你告訴我這個主意是誰出的?

  田文鏡給皇帝寫信說這個主意不是我說的,這個主意是我的一個師爺鄔思道寫的。所以這個時候皇帝就記住鄔思道了。鄔思道從河南到河北的路上,田文鏡想給鄔思道升官,這個時候鄔思道就跟他辭職,說什麼呢?說田文鏡我們的恩情到此結束了,您不就想升官,我給您辦了一件事,我達到了目的了,我的任務完成我就走了。您這麼走,我怎麼回報您呢?這簡單,我寫了兩本書,您替我印出來,每本印兩千冊。

  然後田文鏡沒辦法,就給這鄔思道師爺把這兩本書各印兩千本,之後鄔思道帶著這四千本書回到老家浙江紹興教徒弟。鄔思道的徒子徒孫從此之後就有了一個響亮的旗號叫做“紹興師爺”,大清朝的紹興師爺都出自鄔思道,歷史上的鄔思道就幹過這件事,人算了一次命就完成這樣一個事。

  我們知道大清朝晚年很多打仗,您不知道當官的門下都是紹興師爺。紹興師爺說改變人的狀況就改變人的狀況。您打仗屢戰屢敗,怎麼寫?紹興師爺給皇上寫一封信,說屢敗屢戰,多頑強啊。皇帝嘉獎。你要屢戰屢敗活什麼勁?

  鄔思道回到了浙江紹興我們暫且不提,我們回頭再說李衛他到了浙江幹了什麼事。他當時一看,人人都說西湖美景,一瞧一百多年戰亂沒人修,不行,修。花我們家錢。把西湖重修一遍,修完了以後把浙江巡撫辦公室設在中央這個小島里,我就在這兒辦公。他們來了以後先騎馬到這兒,把馬放到西湖外面,然後坐船上我這兒匯報。

  這個島上面把釋迦牟尼放兩邊,然後給我畫一個相片放在中間,然後老婆在左邊,孩子在右邊,我往這兒一坐辦公。等李衛死了四十多年了,1780年乾隆皇帝上西湖玩去了,一看啊,這釋迦牟尼還在旁邊呢?這李衛還在這兒掛著不對啊,撤掉。把他們的相片撤了,李衛盡幹這事。李衛幹這個事沒有人煩嗎?還真有人煩,李衛在這兒掛相片的事誰知道了呢?田文鏡知道了。您不知道田文鏡,電視上田文鏡和李衛很好啊,不是那回事。雍正手下有三大廉吏,李衛、田文鏡、鄂爾泰。這三大廉吏身份不一樣,李衛一個字不認識,他花錢買官。田文鏡識字,念過書,考過試,考好幾十年都沒考上。清朝跟咱們不一樣,現在我們高考沒有清朝好玩,清朝今年考沒考上,三年考一回,不能年年考。

  又沒考上,三年過去了,人家考了五回都沒考上怎麼辦?清朝有個規矩,考五回都沒考上的人直接當官。大清朝還有一個,有一個人考到78歲,乾隆皇帝時期,然後乾隆皇帝說考到78歲還沒考上,怪不容易的。說這樣吧,你直接當官吧。您直接當一個縣令,您得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結果78歲的老頭往這兒磕頭,拿不起筆了,只有說話的勁了。然後皇帝就說你回家吧,你不用當縣長了,你直接領縣長的工資。

  大清朝考試是很照顧的,你看我們這邊出一個政策,公立學校不能招復讀生。田文鏡就是那個落榜生,你知道熬這個官多不容易啊,田文鏡是識字的,沒考上的廉吏,讓皇上獎勵的。所以他也不貪污,他知道他這個官來得不容易。朝廷裡面還有一個文武雙全的鄂爾泰是狀元將軍。他們家多有錢,因為他老打仗老得賞錢所以不貪污,所以雍正皇帝他手下三種廉吏就代表三種類型,第一是特有財的,第二就是特沒財的,第三就是半截的。然後他們三個人在一塊兒能放在一起嗎?我狀元,你根本不認識,我們現在都是三大廉吏中的兩個,我跟你說什麼啊?我怎麼跟一個不識字的坐一塊兒,多丟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