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十三

  怎麼回事?哪兒出了毛病?“務施”者,難免為他人所不欲,故當“勿施”;“勿施”者,又難免誤失了聖訓,故又當“務施”。那麼,“勿施”與“務施”的分寸誰來把握?魚與熊掌可否兼得?水與火,怎樣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但這是能由人說的嗎?人一說就是“務施”,就是“勿施”,或就是“誤失”,就又要掉進那個邏輯陷阱。

  這事必由神說。人,必要從那不可更改的天賦事實(第一推動,或絕對開端)之中,從寂靜之中,大音無聲之中,諦聽天啟。

  可是先生,你這就不是繞圈子嗎?你說你聽見了此般天啟,我還說我聽見了彼般天啟呢!這像不像把猴子扮成人,等他說人話?像不像把人扮成神,由他行天道?

  三十四

  這怎麼辦?

  這怎麼辦?

  這怎麼辦?

  要把這一節寫滿:這怎麼辦?

  或要用一生來問:這怎麼辦?

  人將聽見,那無窮之在莫不是:這怎麼辦,和這怎麼辦?

  三十五

  在邏輯的盲區,或人智的絕地,勿期圓滿。但你的問,是你的路。你的問,是有限鋪向無限的路,是神之無限對人之有限的召喚,是人之有限對神之無限的皈依。尼采有詩:“自從我放棄了尋找,我就學會了找到。”我的意見是:自從我學會了尋找,我就已經找到。

  嘆息找不到而放棄尋找的,必都是想得到時空中的一處福地,但終於能夠滿足的是大熊貓和竹子,永遠不能不滿足的是人和人的精神;精神之路恰是在尋找之中呀。尋找著就是找到著,放棄了,就是沒找到。就比如,活著就是耗損,就是麻煩,徹底的節約和省事你說是什麼?但死也未必救得了這麻煩。宇宙本是一團無窮動啊,你逃得了和尚逃得了廟?天行健,生命的消息不息不止,那不是無窮動嗎?人在此動之中,人即此動之一環,你省得了什麼事?於人而言,無窮動豈不就是無窮地尋找?

  問吧,勿以為問是虛幻,是虛誤。人是以語言的探問為生長,以語言的構築為存在的。從這樣不息的詢問之中才能聽見神說,從這樣代代相傳的言說之中,才能時時提醒著人回首生命的初始之地,回望那天賦事實(第一推動或絕對開端)所給定的人智絕地。或者說,回到寫作的零度,神說既是從那兒發出,必只能從那兒聽到。

  (全文完)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