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邦道:“彭越不錯,一直跟項羽對著幹。但英布是項羽的愛將,也能拉攏麼?”

  張良道:“只要肯花錢,沒有辦不成的事。況且上次項羽徵召軍隊去攻打齊國,英布稱病,只派了手下帶著幾千人去,項羽對他也挺不爽的。”

  劉邦大方地說:“好,那關東就分給他們了,你去辦。”

  張良說:“我們自己還有一個人可以重用。”

  劉邦道:“誰?”

  張良道:“韓信,說實話,大王身邊的將領,能獨當一面的只有他了。”

  劉邦道:“他真這麼厲害?你是不是和蕭何統一了口徑?”

  張良道:“扯淡,韓信又不是高幹子弟,我吹捧他有什麼好處?”

  劉邦道:“也是,看來這傢伙是有點本事,連你都這麼在乎他,好,就聽你的。我們再說說英布,那傢伙是什麼來頭?我聽說他有個外號叫黥布,咋回事。”

  下面是張良的敘述。

  英布是安徽省六縣(今安徽六安)人,號稱是皋陶的後代。皋陶有子孫建了一個英國,所以他的後裔就以英為氏。他小時候,鄰村看相的王半仙告訴他:“你的相貌大富大貴啊,起先會吃點小苦頭,被官府捉去施刑,然後會當王。”英布聽了一笑置之,長大後他在市井裡混,經常參加打架鬥毆,果然被官府捉去,給他施了黥刑,臉上刺上了大大的字:流氓勞改犯。親戚們都為此羞得抬不起頭來,英布卻想起了王半仙的話,厚顏無恥地說:“王半仙早就說我會先受刑,後當王,看來我的好日子就要來啦。你們先借點錢給我辦件重要的事,等我當了王之後百倍奉還。”親戚們不信,但又不敢惹他,只好湊了點份子,他用那錢買了兩瓶好酒跑到公安局去,找戶籍警要求改名為“黥布”。戶籍警很納悶:“你現在可在保釋期,很快就要押送到驪山去勞改了,還搗什麼亂。”

  英布低聲下氣地求懇:“報告政府,您就給我改了罷。這事都怪我爹,因為‘黥’和‘英’聽起來一樣(英、黥兩字古音相當接近),當年報戶籍的時候,戶籍警寫成‘英’字,叫他核對,他又不識字,就糊弄過去了。我不是讀了個高小畢業嘛,知道祖宗原先姓‘黥’,不姓‘英’。這事要不知道倒也罷了,現在知道了還不改,對不起祖宗啊。”

  戶籍警有些不高興了:“你的意思是,我們工作不負責任?給你把姓寫錯了,你是不是還想控告我們,申請國家賠償?”

  英布趕忙弓腰賠禮:“報告政府,借小人一千個膽子也不敢啊,況且責任也不在政府,都是小人的爹文盲,給政府添麻煩了。小人想著馬上就要去異地勞改,不能孝敬父母,臨走時做這麼一件好事,也算略盡孝心吧。”說完趕忙把兩瓶酒遞過去。

  戶籍警看到酒瓶上“茅台”兩個字,問:“小攤上買的吧?”英布又陪笑:“小攤上買的,小人自己喝就是了,哪敢拿來孝敬您?”

  “那就是了牢房傳達室買的?”戶籍警道。那時探望犯人的親屬要捎吃的喝的,外面買的不許帶,必須在牢房傳達室買,戶籍警知道那裡沒什麼真貨。

  英布趕忙辯白:“不是不是,特地托人從貴州帶來的,絕對真貨,我為此還借了高利貸呢。”

  戶籍警接過酒瓶:“那我就笑納了。不是我說你,姓‘英’多好聽,英雄主義,英氣勃勃,英姿颯爽,還有不列顛大英帝國,英語,哪樣好的不和英掛鉤,你幹嘛非要改姓‘黥’呢?一看就晦氣,你還嫌判刑判得不夠重是罷?”英布說:“就算晦氣也認了,祖宗之法不可變啊。”戶籍警肅然起敬:“看來你他媽的還真是個孝子?好吧,下不為例。”

  聽到這裡,劉邦發疑問了:“這傢伙真的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寧願改成那個晦氣的姓?”

  張良道:“這倒不是,英布這傢伙精著呢。按照民俗學的觀點,一旦預言有什麼事,你就馬上去迎合預言,一定會夢想成真。當年望氣者說東南方向有天子氣,秦始皇就特意東巡會稽郡,想讓自己的去迎合。因為他自己是天子啊。要是他不去,就疑心預言會應在別人身上。英布也是這樣,他聽說自己受刑後就能當王,乾脆改姓黥,以迎合預言,希望好夢成真,心想事成。”

  劉邦搖搖頭:“傻瓜,這有什麼用,他當拜年說套話呢。秦始皇的天下不就倒台了嗎?不過他巡遊會稽以迎合預言,難道項羽那傢伙真的能當天子?我他媽的這輩子就命中注定會被他壓住?”

  張良道:“不一定,您住的沛縣也在東南方,再說您隱居碭山的時候,不是頭上也常顯五彩雲,讓您老婆一找一個準嗎?”

  劉邦有些驚訝:“這個故事是我前幾天才編造出來,準備在戰勝項羽後再廣為宣傳的,顯得我上應天命,你怎麼會知道?”

  張良嘿嘿一笑:“戈培爾先生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我看神跡的編造宜早不宜遲啊,何必等到戰勝項羽後,現在就開始宣傳,不但可以統一全軍思想,天下愚民都會認為您是天子下凡,不擁護你都不行。”

  劉邦道:“說得也有道理,趕緊設立一個宣傳部,部長你看讓誰當比較好?”

  張良說:“非陳平莫屬。”

  劉邦嘻嘻一笑:“那傢伙最陰,我看也只有他能勝任。”吩咐左右:“立刻命令鐵匠鑄造‘宣傳部長’官印,擇吉日拜陳平為部長。”又面對張良:“英布的故事,繼續講。”

  張良繼續道:“後來秦始皇死了,英布以黥徒的身份輸送道驪山苦役,在驪山,他廣為結交朋友,和各地的流氓頭子桃園結義。後來天下大亂,驪山秦兵都調去鎮壓叛亂了,他就趁機率領一幫馬仔逃回家鄉,到長江上做了江盜,一直等到陳勝起義。英布跑去面見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番君吳芮,建議一起聯合起兵抗秦。番君覺得他很有才華,當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和他一起發兵北上。這時章邯已經擊破了陳勝,革命轉入了低潮,但英布的軍隊還在清波打敗了一支秦兵,最後他聽說項梁也在會稽起兵,追慕他貴族的身份,就和陳嬰、蒲將軍一起跑去投奔了項梁。這傢伙打仗確實很勇敢,在項梁麾下,是擊破景駒、秦嘉軍的主力。項梁對他非常青睞,封他為當陽君。項羽後來擊殺宋義,也是先派他渡河擊秦,屢有斬獲,讓項羽信心倍增,全部渡河攻擊章邯、王離,巨鹿一戰,大破秦兵,虜王離,降章邯,威震天下,這些,英布在其中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啊。後來坑殺秦降卒二十萬,攻下大王你在函谷關設的守備,都是英布做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布,項羽就像斷了左膀右臂,威力不說打五折,七折八折還是有的。也就是說,項羽的性命本來是千足金,大王你傾家蕩產是買不起的,但是如果你把英布拉過來,他那千足金頂多就變成18K的彩金了,你只要借借高利貸,咬咬牙還是買得起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