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生且休言,各自寫於手內,看同也不同。”諸葛亮道。

  周瑜啞然失笑:“先生既有計策,剛才瑜百般求懇,為何不講?”

  諸葛亮笑道:“都督既早已想好計策,卻來問我,又是為何?”

  “我想的計策一般,不敢獻醜,希望先生教我更高明的計策罷了。”周瑜有些沮喪。

  諸葛亮道:“俗話雲,拋磚引玉。都督肯定自視如玉,才要亮拋出磚瓦啊!”

  周瑜不知怎麼回答,只好乾笑了兩聲:“彼此彼此。既然先生這麼說,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計策各自書寫到掌上罷。來人,筆墨侍候。”

  侍從將筆墨呈上。周瑜在自己手掌上寫了一字,又將毛筆遞給孔明。孔明接過,在自己手掌也寫了一字。兩人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觀看,發現皆是“火”字,不由得相對哈哈大笑。

  火攻曹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烏林的曹軍營寨內,曹操正在生悶氣,因為他剛剛接到合肥送來的郵書,說孫權率領三萬人馬向合肥方向行進,可能想進攻合肥,和周瑜東西相應。合肥是江北重鎮,如果被孫權攻陷,就等於在中原安插了一顆釘子,?、徐兩州都將震動。“我們這裡必須速戰速決,才能騰出手來救援合肥。”他把郵書擲於岸上,煩躁地說。

  荀攸獻計道:“主公勿憂,周瑜、諸葛亮二人都擅長計謀,急切難破,丞相可差人去他們軍營詐降,作奸細內應,或可成功。”

  曹操皺眉道:“他二人既精明無比,又怎麼會輕易上當。”

  荀攸道:“若派蔡氏宗族子弟去,那就未必了。”

  曹操點點頭:“也有道理,去把蔡中、蔡和叫來。”

  蔡中、蔡和是蔡瑁的子侄輩,蔡瑁被殺,對他們當然是個巨大的打擊,雖然曹操沒有宣告處決蔡瑁是因為蔡瑁謀反,但軍中一直紛紛有此傳聞。這麼一來,按照律令,蔡氏家族都會受到牽連。蔡中、蔡和也因此一直惶惶不安,想投降江東,又怕家族全部被屠,因為他們的親屬都留在襄陽,成了曹操的人質。為今之計,只有重新獲得曹操的信任,才能挽救家族的危難。否則,一旦戰爭結束,曹操有了閒心,蔡家只怕不免被誅。可是哪有這個機會接近曹操取悅他呢?他們平日只好拼命巴結于禁、毛玠二人,誰知于禁鐵面無私,不吃他們這套。毛玠雖然平和,但懾於主將于禁,也不敢過多給他們笑臉。好在他們蔡氏執掌荊州幾十年,富可敵國,有錢送總會有人動心,荀攸、賈詡等人就頗得了他們的好處,答應在曹操面前能說上話的時候一定幫忙,他們心裡這才略微安定了下來。

  聽到曹操召喚,兩人惴惴不安,只怕又是叫去斬首。但人在屋檐下,不去也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拜見。曹操倒是挺和顏悅色的,問道:“你二人的叔父蔡瑁怠慢軍令,袒護親信,我殺了他,你們恨我不恨?”

  蔡中、蔡和兩人急忙頓首道:“丞相治軍嚴格,臣等叔父坐法而死,臣等雖然悲痛,但也知道春秋大義,私不廢公,豈敢因此怨恨丞相?”

  曹操雖然不知他們是否真心怎麼想,但這種回答說明他們還是識大體的,心裡頗為高興,點頭道:“很好,蔡氏一家果然忠烈,現在孤想派你們兄弟二人去江東詐降為內應,事成之後,可以封侯,你們願意否?”

  蔡中、蔡和沒想到派他們這種差事,又喜又懼。喜的是丞相肯派他們這種事,說明比較信任他們;懼的是使反間計自古號稱“死間”,九死一生,一旦失敗,性命必然不保。他們偷偷望了一眼賈詡、荀攸,賈詡沒有什麼表示,荀攸向他們微微點頭,表示許可。他們想想,確實也沒有別的選擇,只好齊聲表示道:“若能立大功,為叔父雪恥,死亦不恨,封侯殊非敢望。”

  曹操道:“有功封侯,乃是漢家法典,君等就是想推辭,也不可得。”他頓了一下,又道,“只是千萬勿懷二心。”

  二人忙道:“臣等宗族皆在襄陽,豈敢懷有二心。”

  曹操笑道:“這樣最好。”

  七、神秘的東南風

  蔡中、蔡和二人被東吳的軍士押入大帳,當即伏地大哭。

  周瑜道:“你們是蔡瑁的宗族?”

  二人泣道:“正是。叔父蔡指反對曹賊的虎豹騎搶奪荊州水卒的衣物,竟然被殺,我兄弟二人慾報此仇,特來歸降,望都督收錄,願為先鋒斬曹賊之首,祭奠叔父的在天之靈。”

  周瑜心中有些奇怪,將士在陣前投降,若非萬不得已,是絕不可能的,因為按照一般的《軍律》,所有將士的家眷都在後方作為人質,曹操一向律法嚴明,執行尤力。他自從擊破袁紹,占領鄴城以來,聲威大震,所有他靡下原先持觀望態度的將軍都開始死心塌地為他效忠,掀起了一陣把家眷送往鄴城做人質的狂潮。陣前投降的情況也確實有,但除非他們的主君大勢已去,所投奔的一方能夠幫他們救出親眷來。當然,蔡氏兄弟這麼做,恐怕確實萬不得已,也許曹操殺了蔡瑁,下一步隨時都可能殺他們。不管他們是否真的投降,先撫慰他們一下總是不錯。於是現出大喜的樣子,道:“曹賊擅自誅戮大將,眾叛親離,不亡何待?二君棄暗投明,瑜甚為感激,請起,瑜將與君等共商破敵大計。”

  他們滿嘴感激地起來,落座,雙方又聊了一會,周瑜問了一些具體情況,發現他們回答得支支吾吾,開始起了疑心,於是安排他們先去休息,晚上設宴給他們接風。兩人千恩萬謝地去了。

  他們剛走,魯肅就跑來拜見,急匆匆道:“都督,聽說日間蔡氏二人帶了數十個親兵,來我東吳請求歸降,卻未帶家眷,一定是詐降,望都督千萬提防。”

  周瑜高聲斥責道:“子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二人因曹操殺其叔父,又怕自己也遭到毒手,所以歸降,何詐之有?君氣量狹小,秉性多疑,難成大事。”

  魯肅氣鼓鼓的,他和周瑜名為上下級,實為摯友,很早就認識。魯肅投奔孫權,也是周瑜極力推薦的。周瑜見到他總是很客氣,沒想到今天竟然一反常態,他饒是心地平和,也不由得生氣,反駁道:“都督,你也要明白,就算他們是真的歸降,一旦得知他們的叔父是都督施反間計所致,又豈會不怨恨都督?那時都督又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擊破曹操,再將他們殺了便是。”周瑜不假思索地說。

  魯肅再也無話可說,一甩袍袖,氣鼓鼓地走了。

  “晚上有宴會,為他們洗塵,別忘了。”周瑜在他後面說。

  ※※※

  諸葛亮站在船上,望著長江,眉頭緊感。劉備道:“軍師在思慮什麼?”

  “主公,我在想,曹兵勢大,聯營幾十里,採用何種方法最易擊破?”諸葛亮道。

  劉備道:“按理採用火攻最好,只是放火不易。”

  諸葛亮道:“主公不愧歷年征戰,一下看到關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