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肖冬梅對水族館的濃厚興趣,在北京獲得了最大滿足。到了天津,相比之下,她覺得“大姐”家所在的那一座城市,原來算不得多麼的繁華。那一座城市的那一條步行街,也不過就是一條禁止車輛通行的街道而已了。到了北京,她就簡直覺得那一座比自己的家鄉縣城大十幾倍的城市,只不過是一座毫無特色可言的中等城市罷了。
離開北京以後的路線是西安、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重慶、成都……
這路線是喬博士、“老院長”及兩位民政部門的同志共同制定的。
因為到了西安當然也就意味著離延安很近了。而延安既是當年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目的地,也是三十幾年前的四名紅衛兵的長征的目的地啊!
他們自然去了延安,並且在寶塔前留了影。那些日子延安多雨,延河水很濁,所以他們都沒有像在路上打算的那樣,撲進延河痛痛快快地游泳。他們只不過在延河邊上象徵性地洗了洗他們的腳,以畫他們夭折於三十幾年前的“長征”的句號。他們所住的招待所當天供水系統出了故障。他們晚上沒洗成熱水澡。而他們早已都習慣了每天晚上洗熱水澡。沒洗成已是一個大問題了。第二天當兩名帶隊者說要去參觀革命聖地的處處窯洞,趙衛東頭疼,李建國鬧肚子。四人中出了兩名病號,那一安排最終取消。兩名帶隊者看出了他倆的心其實在西安,而非延安,順其願說——既然不能參觀了,待在延安也就沒多大意思了,莫如回西安吧!
他們都說是英明的決定。
於是第二天上午就返西安。一路上趙衛東的頭也不疼了,李建國也沒嚷著停車找地方拉稀……
家鄉一旦沒了父母沒了親人,甚至也沒了是自己家的房子,家鄉二字在人心裡所能喚起的親情,以及種種人性反應,也就減少一半了,甚至一多半了。
對於趙衛東們,情況正是這樣。否則,他們是會強烈地要求乘飛機直抵家鄉所在的省份的。現在,他們的心理恰恰相反。不,肖冬雲姐妹倆與趙衛東和李建國的心理還有所不同。因為她們蒼老了的母親還活著。儘管已經痴呆了,她們還是希望早一天見到母親。但她們又不便聲明自己們的願望。確切地說,是不願影響趙衛東和李建國旅遊觀光的興致。她們都清楚,如此這般有人陪行,有人一路為之安排食宿的事,在四人以後十年的人生中,甚至以後的一生中,都未必再能有第二次了。趙衛東和李建國更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都希望中國更大更大,主要城市更多更多,而回家鄉的路線更長更長。李建國和他的哥哥從小感情特好。但既然哥哥已是電力局長了,既然兩名帶隊者告訴他,電力業被叫做“電老虎”,是很有錢的行業,電力局長在哪兒都是坐當地最好的小汽車的局長,他也就對哥哥沒了什麼牽掛,覺得早一天見到晚一天見到都沒區別了。趙衛東的姐姐不是親姐姐,是繼母所生。他的母親是帶著那個姐姐改嫁給他的父親的。他當時已兩歲。之後有了他的弟弟。在父親、母親、姐姐和弟弟之間,他一直認為只有父親才與他有血緣關係。這當然也是一個事實。那麼既然父親已不在了,他就認為自己實際上沒有親人了。他從沒覺得他的弟弟值得他親。正如他的姐姐從沒覺得他值得她親。
事實上這一行人不止六個。而是七個。第七個是胡雪玫。以上那些大城市,胡雪玫當然早就去過。有的城市還不止去過一次。但以前去,或是受邀請演出,或是湊成個“班子”走穴。經濟效益第一,沒有什麼第二。錢一到手,抬腳就走。完全不是旅遊的性質。更談不上觀光的雅興。現在,錢是很掙了一些了。只要不追求豪華的生活,這輩子是夠花了。何況,邀請少了,走穴的好年景不再了,於是寂寞之時,每思忖著應該全國各地轉轉了。旅行社組織的團體旅遊,她是連想也不想的。跟隨些陌生男女,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那是不能遂她的願的。結二三良伴成行自己好說,但有幾個人能與她一樣,不必每天上班,時間全由自己支配呢?
肖冬梅在電話里話語依依不捨地向她告別後,她在電話那端吃吃直笑。
肖冬梅說:“人家心裡難受,你還笑!”
她說:“你要告別就告別呀?”
肖冬梅說:“那又能怎麼樣呢?”
她說:“我跟去!”
肖冬梅說:“肯定不行的呀,帶隊的人不會為你出路費啊!”
她說:“誰要他們出路費!”
於是她就自費跟隨著了。
她當然是衝著肖冬梅才做這一決定的。起初,她還擺譜。肖冬梅們坐硬臥車廂,她坐軟臥;肖冬梅們住普通賓館,她則住二星以上的。後來就覺得沒意思了。那算怎麼一回事兒呢?長途跟蹤的密探似的!於是也坐硬臥車廂了,也住普通賓館了,乘飛機也不非訂頭等倉的票了。於是一路上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與肖冬梅在一起了。倆人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嘀嘀咕咕又神神秘秘的。肖冬雲見她與妹妹之間感情確實已深,也就只有隨她倆親近了。每到一地,照例是肖冬雲和妹妹住一個房間。但實際上,更多的晚上是肖冬梅住到胡雪玫的房間裡去了。肖冬雲呢,索性對妹妹採取無為而治的寬容態度。一路上有胡雪玫的關照,肖冬梅從未丟失過東西,肖冬雲倒也樂得不操心了。民政部門的那位女同志姓張,肖冬雲們都稱她“張阿姨”。“張阿姨”對胡雪玫曾挺排斥,說得嚴重一點兒曾挺防範。似乎胡雪玫心懷叵測,一路跟隨定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幾天觀察下來,覺得她並不像自己懷疑的那樣,也就漸漸接受她是一名編外成員的現實了。民政部門那位男同志姓郝,肖冬雲們都稱他“郝叔叔”。“郝叔叔”五十多歲了,是當年下過鄉的老高三,恢復高考後考上了大學,業已熬成一位處長了,是“張阿姨”的頂頭上司。他倒挺喜歡與胡雪玫近乎的。逮著機會就主動搭搭訕訕地聊。而胡雪玫,投其所好,一口一句“郝處長”恭恭敬敬地叫著,哄得他一路上開開心心的,每對她說:“能有幸認識你真是緣分,真是緣分!”胡雪玫則必說:“哪裡哪裡,我認識郝處長您才是緣分哪!”——她說得特虔誠。而肖冬梅看在眼裡,心中暗笑。她知道她的“大姐”那純粹是虛與委蛇,逢場作戲。
一行人中幸虧多了胡雪玫。否則一路上不定多彆扭。李建國與趙衛東之間,已有點兒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肖冬雲與趙衛東之間,也根本不能恢復從前那種一唱一和,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的關係了。趙衛東是絕對不跟她主動說話的了。仿佛她是不止一次使他戴過綠帽子的不貞的前妻。而肖冬雲,顯然的總試圖修補兩人之間的關係,但她的良好願望卻每一次都被他的冷若冰霜徹底抵消。於是她也不怎麼愛搭理他了。李建國與肖冬梅之間呢,他心中有“病”,連她看他一眼,他都惴惴不安地趕緊低下頭去,哪裡還敢多和她說什麼呢?趁只有兩人單獨在一起的當兒,他每做賊心虛地問:“你沒事兒吧?”肖冬梅便狠狠瞪他一眼,頓生氣惱地說:“你以為你沒事兒我就會也沒事兒啊?我這方面事兒大了,你等著瞧吧!”結果李建國就會無地自容,躲開唯恐不及。那麼只剩下他和肖冬雲之間還有些話可說了。但只要四個人同在一起,他也不敢和肖冬雲長話短說,怕趙衛東醋意大發。肖冬雲亦有同樣的顧慮,因而每當李建國與自己說了幾句話,她就暗傳眼色制止他,四名三十幾年前曾同甘共苦過的紅衛兵,三十幾年後關係無奈地複雜化了。每個人的內心裡甚至都覺得,關係不但複雜化了,而且,簡直還庸俗化了。連較為正常的關係都不可求了……
離開北京以後的路線是西安、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重慶、成都……
這路線是喬博士、“老院長”及兩位民政部門的同志共同制定的。
因為到了西安當然也就意味著離延安很近了。而延安既是當年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目的地,也是三十幾年前的四名紅衛兵的長征的目的地啊!
他們自然去了延安,並且在寶塔前留了影。那些日子延安多雨,延河水很濁,所以他們都沒有像在路上打算的那樣,撲進延河痛痛快快地游泳。他們只不過在延河邊上象徵性地洗了洗他們的腳,以畫他們夭折於三十幾年前的“長征”的句號。他們所住的招待所當天供水系統出了故障。他們晚上沒洗成熱水澡。而他們早已都習慣了每天晚上洗熱水澡。沒洗成已是一個大問題了。第二天當兩名帶隊者說要去參觀革命聖地的處處窯洞,趙衛東頭疼,李建國鬧肚子。四人中出了兩名病號,那一安排最終取消。兩名帶隊者看出了他倆的心其實在西安,而非延安,順其願說——既然不能參觀了,待在延安也就沒多大意思了,莫如回西安吧!
他們都說是英明的決定。
於是第二天上午就返西安。一路上趙衛東的頭也不疼了,李建國也沒嚷著停車找地方拉稀……
家鄉一旦沒了父母沒了親人,甚至也沒了是自己家的房子,家鄉二字在人心裡所能喚起的親情,以及種種人性反應,也就減少一半了,甚至一多半了。
對於趙衛東們,情況正是這樣。否則,他們是會強烈地要求乘飛機直抵家鄉所在的省份的。現在,他們的心理恰恰相反。不,肖冬雲姐妹倆與趙衛東和李建國的心理還有所不同。因為她們蒼老了的母親還活著。儘管已經痴呆了,她們還是希望早一天見到母親。但她們又不便聲明自己們的願望。確切地說,是不願影響趙衛東和李建國旅遊觀光的興致。她們都清楚,如此這般有人陪行,有人一路為之安排食宿的事,在四人以後十年的人生中,甚至以後的一生中,都未必再能有第二次了。趙衛東和李建國更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都希望中國更大更大,主要城市更多更多,而回家鄉的路線更長更長。李建國和他的哥哥從小感情特好。但既然哥哥已是電力局長了,既然兩名帶隊者告訴他,電力業被叫做“電老虎”,是很有錢的行業,電力局長在哪兒都是坐當地最好的小汽車的局長,他也就對哥哥沒了什麼牽掛,覺得早一天見到晚一天見到都沒區別了。趙衛東的姐姐不是親姐姐,是繼母所生。他的母親是帶著那個姐姐改嫁給他的父親的。他當時已兩歲。之後有了他的弟弟。在父親、母親、姐姐和弟弟之間,他一直認為只有父親才與他有血緣關係。這當然也是一個事實。那麼既然父親已不在了,他就認為自己實際上沒有親人了。他從沒覺得他的弟弟值得他親。正如他的姐姐從沒覺得他值得她親。
事實上這一行人不止六個。而是七個。第七個是胡雪玫。以上那些大城市,胡雪玫當然早就去過。有的城市還不止去過一次。但以前去,或是受邀請演出,或是湊成個“班子”走穴。經濟效益第一,沒有什麼第二。錢一到手,抬腳就走。完全不是旅遊的性質。更談不上觀光的雅興。現在,錢是很掙了一些了。只要不追求豪華的生活,這輩子是夠花了。何況,邀請少了,走穴的好年景不再了,於是寂寞之時,每思忖著應該全國各地轉轉了。旅行社組織的團體旅遊,她是連想也不想的。跟隨些陌生男女,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那是不能遂她的願的。結二三良伴成行自己好說,但有幾個人能與她一樣,不必每天上班,時間全由自己支配呢?
肖冬梅在電話里話語依依不捨地向她告別後,她在電話那端吃吃直笑。
肖冬梅說:“人家心裡難受,你還笑!”
她說:“你要告別就告別呀?”
肖冬梅說:“那又能怎麼樣呢?”
她說:“我跟去!”
肖冬梅說:“肯定不行的呀,帶隊的人不會為你出路費啊!”
她說:“誰要他們出路費!”
於是她就自費跟隨著了。
她當然是衝著肖冬梅才做這一決定的。起初,她還擺譜。肖冬梅們坐硬臥車廂,她坐軟臥;肖冬梅們住普通賓館,她則住二星以上的。後來就覺得沒意思了。那算怎麼一回事兒呢?長途跟蹤的密探似的!於是也坐硬臥車廂了,也住普通賓館了,乘飛機也不非訂頭等倉的票了。於是一路上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與肖冬梅在一起了。倆人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嘀嘀咕咕又神神秘秘的。肖冬雲見她與妹妹之間感情確實已深,也就只有隨她倆親近了。每到一地,照例是肖冬雲和妹妹住一個房間。但實際上,更多的晚上是肖冬梅住到胡雪玫的房間裡去了。肖冬雲呢,索性對妹妹採取無為而治的寬容態度。一路上有胡雪玫的關照,肖冬梅從未丟失過東西,肖冬雲倒也樂得不操心了。民政部門的那位女同志姓張,肖冬雲們都稱她“張阿姨”。“張阿姨”對胡雪玫曾挺排斥,說得嚴重一點兒曾挺防範。似乎胡雪玫心懷叵測,一路跟隨定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幾天觀察下來,覺得她並不像自己懷疑的那樣,也就漸漸接受她是一名編外成員的現實了。民政部門那位男同志姓郝,肖冬雲們都稱他“郝叔叔”。“郝叔叔”五十多歲了,是當年下過鄉的老高三,恢復高考後考上了大學,業已熬成一位處長了,是“張阿姨”的頂頭上司。他倒挺喜歡與胡雪玫近乎的。逮著機會就主動搭搭訕訕地聊。而胡雪玫,投其所好,一口一句“郝處長”恭恭敬敬地叫著,哄得他一路上開開心心的,每對她說:“能有幸認識你真是緣分,真是緣分!”胡雪玫則必說:“哪裡哪裡,我認識郝處長您才是緣分哪!”——她說得特虔誠。而肖冬梅看在眼裡,心中暗笑。她知道她的“大姐”那純粹是虛與委蛇,逢場作戲。
一行人中幸虧多了胡雪玫。否則一路上不定多彆扭。李建國與趙衛東之間,已有點兒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肖冬雲與趙衛東之間,也根本不能恢復從前那種一唱一和,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的關係了。趙衛東是絕對不跟她主動說話的了。仿佛她是不止一次使他戴過綠帽子的不貞的前妻。而肖冬雲,顯然的總試圖修補兩人之間的關係,但她的良好願望卻每一次都被他的冷若冰霜徹底抵消。於是她也不怎麼愛搭理他了。李建國與肖冬梅之間呢,他心中有“病”,連她看他一眼,他都惴惴不安地趕緊低下頭去,哪裡還敢多和她說什麼呢?趁只有兩人單獨在一起的當兒,他每做賊心虛地問:“你沒事兒吧?”肖冬梅便狠狠瞪他一眼,頓生氣惱地說:“你以為你沒事兒我就會也沒事兒啊?我這方面事兒大了,你等著瞧吧!”結果李建國就會無地自容,躲開唯恐不及。那麼只剩下他和肖冬雲之間還有些話可說了。但只要四個人同在一起,他也不敢和肖冬雲長話短說,怕趙衛東醋意大發。肖冬雲亦有同樣的顧慮,因而每當李建國與自己說了幾句話,她就暗傳眼色制止他,四名三十幾年前曾同甘共苦過的紅衛兵,三十幾年後關係無奈地複雜化了。每個人的內心裡甚至都覺得,關係不但複雜化了,而且,簡直還庸俗化了。連較為正常的關係都不可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