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卻不過情意,張孔目只得收下;喊出他妻子來,見了張惠龍就像見了同胞手足那樣親熱。亂過一陣,才得細敘別後光景;平蜀的戰績雖非新聞,但由身歷其境的人來陳述,自與道聽途說不同,張孔目和聞訊來探視的鄰居,無不聽得出了神。
“當家的!”張孔目的妻子在屏風後面,提醒丈夫:“你不要盡顧得聽熱鬧,兄弟有正事,你別耽誤他的功夫。”
聽得這話,鄰居們都知趣告辭;張孔目便問:“兄弟,我先陪你到吳家去看你丈人。”
“先不忙!”張惠龍說:“我正要跟大哥商量。”他把曹彬的話說了一遍。
“好極了!”張孔目極高興地說:“從前我是大媒,現在我是男家。兄弟,你就先住在我這裡;後面有一間向陽的屋子,也還寬敞。我明天就教人收拾出來,做你們小夫妻的洞房。”。
“多謝大哥!不過這幾天住到大哥這裡來卻不能,因為公事在身,須隨長官住在一起。”
“長官是那一位?”
“水陸轉運使曹將軍。”張惠龍說:“大軍到江陵,回京陸路的途程,都歸他安排。”
張孔目因為以前做過江陵府與平蜀大軍之間聯絡的工作,所以對那些將領,都很熟悉,這時略想一想問道:“可是單名翰字的那位曹將軍?”
“正是。”
“那好辦!這位曹將軍我很熟;這趟他少不得還要找我幫忙。我明天就跟他說,反正早出晚歸,不誤他的公事就是了。”
“既如此,等大哥跟曹將軍說妥了,我再搬來。”說到這裡,張惠龍把在手邊的一個布包袱打開,裡面是二百兩銀子,雙手捧到桌上說道:“大哥,請你盡這些錢辦。一切費心。”
張孔目點點頭不響;眨著眼盤算了好一會,把銀子分為兩堆:“兄弟,你聽我說,你這場喜事須費些斟酌,如說好好熱鬧一番,第一、繁文縟節,得費好些日子,你人在客邊,又是隨軍、容不得你這麼做;第二、辦喜事要講究,多少錢也花得下去,也要估量自己的力量。不過太簡樸,委屈了女家也不好。這樣,你只交一百兩銀子給我,我跟你丈人商量,不豐不儉,適得其中最好。你丈人一定體諒你,不教你多花費。有這一百兩銀子,萬一不夠,”他指著自己的鼻尖說:“誰教你叫我大哥?自然我來補上。”
張惠龍聽他這番話,體貼周到,異常心感;連聲答道:“大哥說得是,大哥說得是!不過教大哥費了心還賠錢,我實在於心不安——”
“你不必跟我客氣!”張孔目把兩堆銀子,一堆留著;一堆向外一推:“你當了官,又成了家,應酬花費,處處要錢;這一百兩你收了回去!”
聽這一說,再要多說什麼,反倒顯得生疏了,張惠龍只感激地說:“我就聽大哥吩咐。”
“這才好!事不宜遲,去看你丈人吧!”
有張孔目作陪,張惠龍怯意自然消失;取了孝敬丈人、獻上妝檯的禮物,雇個腳夫挑著,一路走向吳家,一路在想,不知青兒見了自己,是何神態?自己該跟她說些什麼?當著人前,自唯有淡淡招呼;怎麼得找個機會,細細看她一看,好好說一說話,才能補償得了這一年來的相思之苦。
“嗨!”張孔目在他身後大聲喊道:“到了,到了!你還走到哪裡去?”
張惠龍站住腳細看,可不是吳鄉約家?門庭依舊,悄然無聲,不由得又生怯意,隱隱憂慮,莫非人去樓空了!
一個念頭不曾轉完,只見吳家門洞探出一個人頭來;張惠龍認得他是吳家的小廝,他也認得張惠龍,定睛看了一眼,扭頭就跑,一路喊:“老爹!姑娘!姑爺來了!”
聽這一喊,張惠龍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笑自己怎麼會那樣子瞎起疑心?於是精神抖擻地跟著張孔目走了進去;踏上石階,只見吳鄉約急步迎了出來,大聲說道:“惠龍,我到碼頭上去尋過,怎的不見你?”說著,便目不轉睛地打量女婿,無視於另有客在。
等張惠龍磕頭拜見,又說下了船先到張孔目家;吳鄉約方知怠慢了客人,急忙道歉。張孔目跟他原是熟人,便即笑道:“老吳!我現在要叫姻丈了!你們翁婿先談談,等我來開發挑夫。”
打發了挑夫,送上禮物;吳鄉約卻先不看,只回頭喊道:“青兒,青兒!”
青兒就在屏風後面,不好意思出來,便故意裝作不曾聽見;吳鄉約還在喊個不停,那小廝便說:“老爹不要喊了,姑娘怕難為情的。”
“這有什麼好難為情的。罷了,罷了,不肯出來就上廚房;看有什麼好吃的,多弄些出來吃!”
啊!青兒在屏風後面,聽見她父親的話,方始醒悟,自己還有這麼一件正事;看一看天色,日已偏西,正月里的日子短,馬上天黑,就得開飯,時間十分侷促,怎麼辦?
凝神想了一下,得找人來幫忙。“你到劉家去一趟,把七巧姐請來!”她又拿錢給小廝:“跟著就到西市去一趟,看有什麼好魚,莫講價,多買幾條回來。要快!”
小廝答應著,飛奔而去。青兒也急急走到廚下,起火燒水,先把現成的臘肉、臘魚蒸上。接著,七巧姐應邀而至;後面跟著她家的長工,雙手端著一隻大砂鍋,放在桌上,隨即管自己走了。
七巧姐三十歲左右,年輕居孀,住在娘家守節,拈起針線,做得一手好女紅;拿起廚刀,做得一手好菜,所以青兒請她來幫忙。她叫青兒“妹子”,因而稱張惠龍便是“妹夫”。
“聽說妹夫來了,恭喜,恭喜!”
“你看這時候!”青兒裝得沒有聽見她的話,只望著窗外自己說,藉以掩飾羞態:“怕什麼東西都買不到了,偏偏來了客。”
“一共只有兩位客。那好辦!”七巧姐把砂鍋一揭:“有隻雞了,另外再配幾樣菜,快得很。”
“唷!”青兒問道:“這是你家老爹病後虛弱,補身子的;怎麼能拿到這裡來。”
“天天老母雞,他嫌吃得膩了,不要緊!閒話少說,先弄點心。有粉沒得?”
糊湯粉是家家都有的。七巧姐運刀如飛,切得極細;煮好了澆上現成的雞湯,再切幾片臘肉蓋在上面,燙兩條菜心作配,清湯白粉,紅綠相映,是極出色的一道點心。
難題來了!得有個人端出去奉客。當然不便教七巧姐屈尊;青兒自己又害羞,不肯露面,而勞動她父親,似乎也不合適。
正在為難之際,嘻嘻哈哈來了一群女伴,都是聽說張惠龍上門,來看熱鬧的;七巧姐便抓了頂小的那個當差。“小鳳!”她說:“你把粉端出去!記住啊!多的一碗,端給你姊夫。”
這一說,頓時聽得譁然大笑。笑歸笑,幫忙歸幫忙;小鳳才十二歲,怕她端不動托盤,便有人自告奮勇,先替她端到屏風後面,再一碗一碗捧出去。
“當家的!”張孔目的妻子在屏風後面,提醒丈夫:“你不要盡顧得聽熱鬧,兄弟有正事,你別耽誤他的功夫。”
聽得這話,鄰居們都知趣告辭;張孔目便問:“兄弟,我先陪你到吳家去看你丈人。”
“先不忙!”張惠龍說:“我正要跟大哥商量。”他把曹彬的話說了一遍。
“好極了!”張孔目極高興地說:“從前我是大媒,現在我是男家。兄弟,你就先住在我這裡;後面有一間向陽的屋子,也還寬敞。我明天就教人收拾出來,做你們小夫妻的洞房。”。
“多謝大哥!不過這幾天住到大哥這裡來卻不能,因為公事在身,須隨長官住在一起。”
“長官是那一位?”
“水陸轉運使曹將軍。”張惠龍說:“大軍到江陵,回京陸路的途程,都歸他安排。”
張孔目因為以前做過江陵府與平蜀大軍之間聯絡的工作,所以對那些將領,都很熟悉,這時略想一想問道:“可是單名翰字的那位曹將軍?”
“正是。”
“那好辦!這位曹將軍我很熟;這趟他少不得還要找我幫忙。我明天就跟他說,反正早出晚歸,不誤他的公事就是了。”
“既如此,等大哥跟曹將軍說妥了,我再搬來。”說到這裡,張惠龍把在手邊的一個布包袱打開,裡面是二百兩銀子,雙手捧到桌上說道:“大哥,請你盡這些錢辦。一切費心。”
張孔目點點頭不響;眨著眼盤算了好一會,把銀子分為兩堆:“兄弟,你聽我說,你這場喜事須費些斟酌,如說好好熱鬧一番,第一、繁文縟節,得費好些日子,你人在客邊,又是隨軍、容不得你這麼做;第二、辦喜事要講究,多少錢也花得下去,也要估量自己的力量。不過太簡樸,委屈了女家也不好。這樣,你只交一百兩銀子給我,我跟你丈人商量,不豐不儉,適得其中最好。你丈人一定體諒你,不教你多花費。有這一百兩銀子,萬一不夠,”他指著自己的鼻尖說:“誰教你叫我大哥?自然我來補上。”
張惠龍聽他這番話,體貼周到,異常心感;連聲答道:“大哥說得是,大哥說得是!不過教大哥費了心還賠錢,我實在於心不安——”
“你不必跟我客氣!”張孔目把兩堆銀子,一堆留著;一堆向外一推:“你當了官,又成了家,應酬花費,處處要錢;這一百兩你收了回去!”
聽這一說,再要多說什麼,反倒顯得生疏了,張惠龍只感激地說:“我就聽大哥吩咐。”
“這才好!事不宜遲,去看你丈人吧!”
有張孔目作陪,張惠龍怯意自然消失;取了孝敬丈人、獻上妝檯的禮物,雇個腳夫挑著,一路走向吳家,一路在想,不知青兒見了自己,是何神態?自己該跟她說些什麼?當著人前,自唯有淡淡招呼;怎麼得找個機會,細細看她一看,好好說一說話,才能補償得了這一年來的相思之苦。
“嗨!”張孔目在他身後大聲喊道:“到了,到了!你還走到哪裡去?”
張惠龍站住腳細看,可不是吳鄉約家?門庭依舊,悄然無聲,不由得又生怯意,隱隱憂慮,莫非人去樓空了!
一個念頭不曾轉完,只見吳家門洞探出一個人頭來;張惠龍認得他是吳家的小廝,他也認得張惠龍,定睛看了一眼,扭頭就跑,一路喊:“老爹!姑娘!姑爺來了!”
聽這一喊,張惠龍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笑自己怎麼會那樣子瞎起疑心?於是精神抖擻地跟著張孔目走了進去;踏上石階,只見吳鄉約急步迎了出來,大聲說道:“惠龍,我到碼頭上去尋過,怎的不見你?”說著,便目不轉睛地打量女婿,無視於另有客在。
等張惠龍磕頭拜見,又說下了船先到張孔目家;吳鄉約方知怠慢了客人,急忙道歉。張孔目跟他原是熟人,便即笑道:“老吳!我現在要叫姻丈了!你們翁婿先談談,等我來開發挑夫。”
打發了挑夫,送上禮物;吳鄉約卻先不看,只回頭喊道:“青兒,青兒!”
青兒就在屏風後面,不好意思出來,便故意裝作不曾聽見;吳鄉約還在喊個不停,那小廝便說:“老爹不要喊了,姑娘怕難為情的。”
“這有什麼好難為情的。罷了,罷了,不肯出來就上廚房;看有什麼好吃的,多弄些出來吃!”
啊!青兒在屏風後面,聽見她父親的話,方始醒悟,自己還有這麼一件正事;看一看天色,日已偏西,正月里的日子短,馬上天黑,就得開飯,時間十分侷促,怎麼辦?
凝神想了一下,得找人來幫忙。“你到劉家去一趟,把七巧姐請來!”她又拿錢給小廝:“跟著就到西市去一趟,看有什麼好魚,莫講價,多買幾條回來。要快!”
小廝答應著,飛奔而去。青兒也急急走到廚下,起火燒水,先把現成的臘肉、臘魚蒸上。接著,七巧姐應邀而至;後面跟著她家的長工,雙手端著一隻大砂鍋,放在桌上,隨即管自己走了。
七巧姐三十歲左右,年輕居孀,住在娘家守節,拈起針線,做得一手好女紅;拿起廚刀,做得一手好菜,所以青兒請她來幫忙。她叫青兒“妹子”,因而稱張惠龍便是“妹夫”。
“聽說妹夫來了,恭喜,恭喜!”
“你看這時候!”青兒裝得沒有聽見她的話,只望著窗外自己說,藉以掩飾羞態:“怕什麼東西都買不到了,偏偏來了客。”
“一共只有兩位客。那好辦!”七巧姐把砂鍋一揭:“有隻雞了,另外再配幾樣菜,快得很。”
“唷!”青兒問道:“這是你家老爹病後虛弱,補身子的;怎麼能拿到這裡來。”
“天天老母雞,他嫌吃得膩了,不要緊!閒話少說,先弄點心。有粉沒得?”
糊湯粉是家家都有的。七巧姐運刀如飛,切得極細;煮好了澆上現成的雞湯,再切幾片臘肉蓋在上面,燙兩條菜心作配,清湯白粉,紅綠相映,是極出色的一道點心。
難題來了!得有個人端出去奉客。當然不便教七巧姐屈尊;青兒自己又害羞,不肯露面,而勞動她父親,似乎也不合適。
正在為難之際,嘻嘻哈哈來了一群女伴,都是聽說張惠龍上門,來看熱鬧的;七巧姐便抓了頂小的那個當差。“小鳳!”她說:“你把粉端出去!記住啊!多的一碗,端給你姊夫。”
這一說,頓時聽得譁然大笑。笑歸笑,幫忙歸幫忙;小鳳才十二歲,怕她端不動托盤,便有人自告奮勇,先替她端到屏風後面,再一碗一碗捧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