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頁
胡雪岩諾諾連聲,告辭上轎,只催腳夫快走。趕回元寶街,問清門上,杭州府或者仁和縣尚未派人來過,方始放下心來。
“如果有人來,請在花廳里坐,馬上進來通報。”
交代完了,仍回百獅樓,螺螄太太正陪著烏先生在樓下閒談,一見了他,都站起身來,以殷切詢問的眼光相迎。
想想是決瞞不過的事,胡雪岩決定將經過情形和盤托出,但就在要開口之際,想到還有機會,因而毫不遲疑地對螺螄太太說:“你趕快尋個皮包,或者帽籠,檢出一批東西來,請烏先生帶走。”
“為啥?”
“沒有工夫細說,越快越好。”
螺螄太太以為抄家的要來了,嚇得手軟心跳,倒是阿雲還鎮靜,一把拉住她說:“我扶你上樓。”
“對!阿雲去幫忙,能拿多少是多少,要快。”
螺螄太太咬一咬牙,挺一挺胸,對阿雲說道:“拿個西洋皮包來。”說完,首先上樓。
“怎麼?”烏先生問:“是不是京里有消息?”
“不是。十之八九,是朱寶如去告的密,說羅四姐有東西寄放在外面。
劉中丞交代德曉峰,要派人來……“
一句話未完,門上來報,仁和縣的典史林子祥來了。
“有沒有帶人來?”
“四個。”
胡雪岩提示了一個警戒的眼色,隨即由門房引領著,來到接待一般客人的大花廳。林子祥跟胡雪岩極熟,遠遠地迎了上來,撈起衣襟打了個千,口中仍舊是以往見面的稱謂:“胡大人!”
“不敢當,不敢當!四者爺。”縣衙門的官位,典史排列第四,所以通稱“四老爺”。胡雪岩一面拱手還禮,一面說道:“現在我是一品老百姓了,你千萬不要用這個稱呼。”
“胡大人說哪裡話,指日官復原職,仍舊戴紅頂子。我現在改了稱呼,
將來還要改回來,改來改去麻煩,倒不如一仍舊慣。“
“四老爺口才,越來越好了。請坐。”
揖客升炕,林子祥不肯上坐,甚至不肯坐炕床,謙讓了好一會,才在下首坐下,胡雪岩坐在炕旁一張紅木太師椅上相陪。
“今天德藩台已經跟我談過了,說會派人來,四老爺有啥吩咐,我好交代他們照辦。”
“不敢,不敢!上命差遣,身不由己,縣大老爺交代,我們仁和縣托胡大人的福,公益事情辦得比錢塘縣來得風光,叫我不可無禮。”林子祥緊接著說:“其實縣大老爺是多交代的,我帶人到府上來,同做客人一樣,怎麼好無禮!”
這話使得胡雪岩深感安慰。每年他捐出去“做好事”的款子不少,仁和縣因為是“本鄉本土”,捐款獨多。如今聽縣官的話,可見好歹還是有人知道的。
“多謝縣大老爺的美意。”胡雪岩說:“今年我出了事,現在所有的一切,等於都是公款,我也不敢隨便再捐,心裡也蠻難過的。”
“其實也無所謂,做好事嘛!”林子樣說:“哪怕撫台曉得了,也不會說話的。”
“是,是!”胡雪岩不知如何回答。
“現在辰光還來得及。”林子祥說:“今年時世不好,又快過年了,縣大老爺想多辦幾個粥廠,經費還沒有著落。”
“好!我捐。”胡雪岩問:“你看要捐多少?”
“隨便胡大人,捐一箱銀子好了。”
胡雪岩只覺得“一箱銀子”這句話說得很怪,同時一心以為縣官索賄,卻沒有想到人家是暗示,可以公然抬一個箱子出去,箱子之中有夾帶,如何轉移,那是出了胡家大門的事。
“現銀怕不多,我來湊幾千兩外國銀行的票子。等一息,請四老爺回去。”
林子祥苦於不便明言,正在思索著如何點醒胡雪岩,只見胡家的聽差進來說道:“仁和縣的差人請四老爺說話。”
差人就在花廳外面,從玻璃窗中望得見。林子祥怕胡雪岩疑心他暗中弄鬼,為示坦誠,隨即說道:“煩管家叫他進來說。”
這一進來反而壞事,原來烏先生拎著著一個皮包,想從側門出去,不道林子祥帶來的差人,已經守在那裡,烏先生有些心虛,往後一縮,差人攔住盤問,雖知是胡家的客人,但那個皮包卻大有可疑,所以特來請示,是否放行?
“當然放。”林子祥沒有聽清楚,大聲說道:“胡大人的客人,為啥盤問?”
這官腔打得那差人大起反感,“請四老爺的示,”他問:“是不是帶東西出去,也不必盤查。”
“帶什麼東西?”
“那位烏先生帶了個大皮包,拎都拎不動。”
這一說,胡雪岩面子上掛不住,林子祥也發覺自己在無意中弄成一個僵局,只好繼續打官腔:“你不會問一問是啥東西。”
“我問過了,那位烏先生結結巴巴說不出來。”
見此光景,胡雪岩暗暗嘆氣。他知道林子祥的本意是要表明他在他心目
中,尊敬絲毫不減,但形禁勢恪,今非昔比,要幫他的忙,只有在暗中調護,林子祥將差人喚進來問話,便是一誤,而開口便打官腔,更是大錯特錯,事到如今,再任令他們爭辯下去,不僅於事無補,而且越來越僵,面子上會弄得很難看。
轉念到此,他以調人的口吻說道:“四老爺,你不要怪他,他也是忠於職守,並沒有錯。那皮包里是我送我朋友的幾方端硯,不過也不必去說他了,讓我的朋友空手回去好了。”
“不要緊,不要緊!”林子祥說:“幾方端硯算啥,讓令友帶回去。”
胡雪岩心想,如果公然讓烏先生將那未經查看的皮包帶出去,那差人心裡一定不服,風聲傳出去,不僅林子祥會有麻煩,連德馨亦有不便,而劉秉璋說不定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面子難看且不說,影響到清理的全局,所失更大。
因此,他斷然地答一聲:“不必!公事公辦,大家不錯。”隨即吩咐聽差:“你去把烏先生的皮包拎進去。”
林子祥老大過意不會,“令友烏先生在哪裡?”他說:“我來替他賠個不是。”
對這一點,胡雪岩倒是不反對,“應該我來賠。”說著,也出了花廳。
林子祥跟在後面,走近側門,不見烏先生的蹤影,問起來才知道已回到百獅樓樓下了。
結果還是將烏先生請了出來,林子祥再三致歉以後,方始辭去。
面子是有了,里子卻丟掉了。烏先生一再引咎自責,自嘲是“賊膽心虛”。
螺螄太太連番遭受挫折,神情沮喪。胡雪岩看在眼中,痛在心裡,而且還有件事,不能不說,躊躇再四,方始出口。
“還要湊點錢給仁和縣。快過年了,仁和縣還想添設幾座粥廠,林子祥同我說,縣裡要我幫忙,我已經答應他了。”
“如果有人來,請在花廳里坐,馬上進來通報。”
交代完了,仍回百獅樓,螺螄太太正陪著烏先生在樓下閒談,一見了他,都站起身來,以殷切詢問的眼光相迎。
想想是決瞞不過的事,胡雪岩決定將經過情形和盤托出,但就在要開口之際,想到還有機會,因而毫不遲疑地對螺螄太太說:“你趕快尋個皮包,或者帽籠,檢出一批東西來,請烏先生帶走。”
“為啥?”
“沒有工夫細說,越快越好。”
螺螄太太以為抄家的要來了,嚇得手軟心跳,倒是阿雲還鎮靜,一把拉住她說:“我扶你上樓。”
“對!阿雲去幫忙,能拿多少是多少,要快。”
螺螄太太咬一咬牙,挺一挺胸,對阿雲說道:“拿個西洋皮包來。”說完,首先上樓。
“怎麼?”烏先生問:“是不是京里有消息?”
“不是。十之八九,是朱寶如去告的密,說羅四姐有東西寄放在外面。
劉中丞交代德曉峰,要派人來……“
一句話未完,門上來報,仁和縣的典史林子祥來了。
“有沒有帶人來?”
“四個。”
胡雪岩提示了一個警戒的眼色,隨即由門房引領著,來到接待一般客人的大花廳。林子祥跟胡雪岩極熟,遠遠地迎了上來,撈起衣襟打了個千,口中仍舊是以往見面的稱謂:“胡大人!”
“不敢當,不敢當!四者爺。”縣衙門的官位,典史排列第四,所以通稱“四老爺”。胡雪岩一面拱手還禮,一面說道:“現在我是一品老百姓了,你千萬不要用這個稱呼。”
“胡大人說哪裡話,指日官復原職,仍舊戴紅頂子。我現在改了稱呼,
將來還要改回來,改來改去麻煩,倒不如一仍舊慣。“
“四老爺口才,越來越好了。請坐。”
揖客升炕,林子祥不肯上坐,甚至不肯坐炕床,謙讓了好一會,才在下首坐下,胡雪岩坐在炕旁一張紅木太師椅上相陪。
“今天德藩台已經跟我談過了,說會派人來,四老爺有啥吩咐,我好交代他們照辦。”
“不敢,不敢!上命差遣,身不由己,縣大老爺交代,我們仁和縣托胡大人的福,公益事情辦得比錢塘縣來得風光,叫我不可無禮。”林子祥緊接著說:“其實縣大老爺是多交代的,我帶人到府上來,同做客人一樣,怎麼好無禮!”
這話使得胡雪岩深感安慰。每年他捐出去“做好事”的款子不少,仁和縣因為是“本鄉本土”,捐款獨多。如今聽縣官的話,可見好歹還是有人知道的。
“多謝縣大老爺的美意。”胡雪岩說:“今年我出了事,現在所有的一切,等於都是公款,我也不敢隨便再捐,心裡也蠻難過的。”
“其實也無所謂,做好事嘛!”林子樣說:“哪怕撫台曉得了,也不會說話的。”
“是,是!”胡雪岩不知如何回答。
“現在辰光還來得及。”林子祥說:“今年時世不好,又快過年了,縣大老爺想多辦幾個粥廠,經費還沒有著落。”
“好!我捐。”胡雪岩問:“你看要捐多少?”
“隨便胡大人,捐一箱銀子好了。”
胡雪岩只覺得“一箱銀子”這句話說得很怪,同時一心以為縣官索賄,卻沒有想到人家是暗示,可以公然抬一個箱子出去,箱子之中有夾帶,如何轉移,那是出了胡家大門的事。
“現銀怕不多,我來湊幾千兩外國銀行的票子。等一息,請四老爺回去。”
林子祥苦於不便明言,正在思索著如何點醒胡雪岩,只見胡家的聽差進來說道:“仁和縣的差人請四老爺說話。”
差人就在花廳外面,從玻璃窗中望得見。林子祥怕胡雪岩疑心他暗中弄鬼,為示坦誠,隨即說道:“煩管家叫他進來說。”
這一進來反而壞事,原來烏先生拎著著一個皮包,想從側門出去,不道林子祥帶來的差人,已經守在那裡,烏先生有些心虛,往後一縮,差人攔住盤問,雖知是胡家的客人,但那個皮包卻大有可疑,所以特來請示,是否放行?
“當然放。”林子祥沒有聽清楚,大聲說道:“胡大人的客人,為啥盤問?”
這官腔打得那差人大起反感,“請四老爺的示,”他問:“是不是帶東西出去,也不必盤查。”
“帶什麼東西?”
“那位烏先生帶了個大皮包,拎都拎不動。”
這一說,胡雪岩面子上掛不住,林子祥也發覺自己在無意中弄成一個僵局,只好繼續打官腔:“你不會問一問是啥東西。”
“我問過了,那位烏先生結結巴巴說不出來。”
見此光景,胡雪岩暗暗嘆氣。他知道林子祥的本意是要表明他在他心目
中,尊敬絲毫不減,但形禁勢恪,今非昔比,要幫他的忙,只有在暗中調護,林子祥將差人喚進來問話,便是一誤,而開口便打官腔,更是大錯特錯,事到如今,再任令他們爭辯下去,不僅於事無補,而且越來越僵,面子上會弄得很難看。
轉念到此,他以調人的口吻說道:“四老爺,你不要怪他,他也是忠於職守,並沒有錯。那皮包里是我送我朋友的幾方端硯,不過也不必去說他了,讓我的朋友空手回去好了。”
“不要緊,不要緊!”林子祥說:“幾方端硯算啥,讓令友帶回去。”
胡雪岩心想,如果公然讓烏先生將那未經查看的皮包帶出去,那差人心裡一定不服,風聲傳出去,不僅林子祥會有麻煩,連德馨亦有不便,而劉秉璋說不定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面子難看且不說,影響到清理的全局,所失更大。
因此,他斷然地答一聲:“不必!公事公辦,大家不錯。”隨即吩咐聽差:“你去把烏先生的皮包拎進去。”
林子祥老大過意不會,“令友烏先生在哪裡?”他說:“我來替他賠個不是。”
對這一點,胡雪岩倒是不反對,“應該我來賠。”說著,也出了花廳。
林子祥跟在後面,走近側門,不見烏先生的蹤影,問起來才知道已回到百獅樓樓下了。
結果還是將烏先生請了出來,林子祥再三致歉以後,方始辭去。
面子是有了,里子卻丟掉了。烏先生一再引咎自責,自嘲是“賊膽心虛”。
螺螄太太連番遭受挫折,神情沮喪。胡雪岩看在眼中,痛在心裡,而且還有件事,不能不說,躊躇再四,方始出口。
“還要湊點錢給仁和縣。快過年了,仁和縣還想添設幾座粥廠,林子祥同我說,縣裡要我幫忙,我已經答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