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擺三雙杯筷!”胡雪岩關照阿云:“一起坐。”
這是指螺螄太太而言。她視烏先生如親屬長輩,不必有禮儀上的男女之別。入座以後,用一小杯綠色的西洋薄荷酒,陪烏先生喝陳年花雕,胡雪岩仍舊照例喝睡前的藥酒。
“老七搬到客房裡去了?”胡雪岩問。胡雪岩有時管朱姨太叫老七。
“她自己提出來的,”螺螄太太說:“她說,平時大家熱熱鬧鬧的,突然之間,冷冷清清,她會睡不著。”
胡雪岩點點頭,眼看烏先生,示意他開口。於是烏先生為螺螄太太細談這天在周少棠家的情形,最後提出鄭俊生的見解。
“不會的。”螺螄太太說:“大先生哪天住在哪裡,都在皇曆上記下來的。我查過,住在朱姨太那裡,最後一次是兩個多月以前。至於……”她本來想開個小小的玩笑,說胡雪岩與朱姨太是否私下燕好過,可就不知道了。
但這時候都沒有說笑話的心情,所以把話咽住了。
“還是小心點的好。再等一個月看,沒有害喜的樣子再送到周家也還不遲。”
“也好。”螺螄太太問:“這一個多月住在哪裡呢?”
“住在我那裡好了。”
“這就更加可以放心了。”胡雪岩作個切斷的手勢,“這件事就算這樣子定規了。”
“我知道了。”螺螄太太說:“我會安排。”
於是要談肺腑之言,根本之計了。首先是烏先生發問:“大先生,你自己覺得這個跟斗是栽定了?”
“不認栽又怎麼樣?”
“我不認栽!”螺螄太太接口說道:“路是人走出來的。”
“年紀不饒人啊!”胡雪岩很冷靜地接著說道:“栽了這個跟斗,能夠站起來,就不容易了,哪裡還談得到重新去走一條路出來。”
“不然,能立直,就能走路。”烏先生說:“大先生,你不要氣餒,東山再起,事在人為。”
“烏先生,你給我打氣,我很感激。不過,說實話,凡事說來容易做來難。你說東山再起,我就不曉得東山在哪裡?”
“你盡說泄氣的話!”螺螄太太是恨胡雪岩不爭氣的神情,“你從前不是這樣子的!”
“從前是從前,現在是現在。”胡雪岩也有些激動了,“我現在是革了職的一品老百姓,再下去會不會抄家都還不曉得,別的就不必說了。”
提到抄家,烏先生又有一句心裡的話要說,“大先生,你總要留點本錢的。”
胡雪岩不作聲,螺螄太太卻觸動了心事,盤算了好一會,正要發言,不道胡雪岩先開了口。
“你不服氣,我倒替你想到一個主意。”胡雪岩對螺螄太太說:“有樣
生意你不妨試一試。“
“莫非要我回老本行?”螺螄太太以為胡雪岩是勸她仍舊做繡貨生意。
“不是。”胡雪岩答說:“你如果有興致,不妨同應春合作,在上海去炒地皮、造弄堂房子,或者同洋人合夥,開一家專賣外國首飾、衣料、家具的洋行。”
“不錯,這兩樣行當,都可以發揮羅四姐的長處。”烏先生深表贊成,“大先生栽了跟斗,羅四姐來闖一番事業,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以後我要靠你了。”胡雪岩開玩笑自嘲:“想不到我老來會‘吃拖鞋飯’。”
“難聽不難聽?”螺螄太太白了他一眼。
烏先生與胡雪岩都笑了。烏先生道:“不過,這兩種行當,都不是小本生意。大先生,趁現在自己還能作主的時候,要早早籌劃。”
這依舊是勸胡雪岩疏散財物、寄頓他處之意。胡雪岩不願意這麼做,不過他覺得有提醒螺螄太太的必要。
“你自己的私房,自己料理。”胡雪岩說:“我想,你要干那兩樣行當,本錢應該早就有了吧?”
“沒有現款。現款存在阜康,將來能拿回多少,不曉得。首飾倒有一點,不過脫手也難。”
“你趁早拿出來,托烏先生帶到上海,交給應春去想辦法。”
“東西不在手裡。”
“在哪裡?”胡雪岩說:“你是寄在什麼人手裡?”
“金洞橋朱家。”
一聽這話,胡雪岩不作聲,臉色顯得根深沉。見此光景,螺螄太太心便往下一沉,知道不大妥當。
“怎麼了?”她說:“朱家不是老親嗎?朱大少奶奶是極好的人。”
“朱大少奶奶人好,可是她家的老太太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角色。”
“啊!”螺螄太太大吃一驚,“朱老太太吃素念經,而且她們家也是有名殷實的人家,莫非……”
“莫非會吞沒你的東西?”胡雪岩問得多少有些調侃。
“是啊!我不相信她會起黑心。”
“她家本來就是起黑心發的財……”
“這話,”烏先生插嘴說道:“大概有段故事在內。大先生,是不是?”
“不錯,我來講給你們聽。”
十二城狐社鼠胡雪岩講的是一個掘藏的故事。凡是大亂以後,撫緝流亡,秩序漸定,往往有人突然之間,發了大財,十九是掘到了藏寶的緣故。
埋藏金銀財定的不外兩種人。一種是原為富室,遇到刀兵之災,舉家逃難,只能帶些易於變賣的金珠之類,現銀古玩,裝入堅固不易壞的容器中,找一個難為人所注目的地方,深掘埋藏,等待亂後重回家園,掘取應用。如果這家人家,盡室遇害,或者知道這個秘密的家長、老僕,不在人世而又沒有機會留下遺言,這筆財富,便長埋地下,知不多少年以後,為哪個命中該發橫財的人所得。
再一種藏寶的,就是已經橫財就手之人,只以局勢大變,無法安享,暫且埋藏,徐圖後計。同治初年的太平軍,便不知埋藏了多少財寶。
太平軍一據通都大邑,各自找大家巨室以安,名為“打公館”。凡是被打過“公館”的人家,重歸家園後,每每有人登門求見,說“府上”某處有“長毛”埋藏的財物,如果主人家信了他的話,接下來便是談分帳,或者對半,或者四六——主人家拿六成,指點的人拿四成,最少也得三七分帳。掘藏有獲的固然也有,但投機的居多,反正掘不到無所損,落得根據流言去瞎撞瞎騙了。
太平軍敗走後的杭州城,亦與其他各地一樣,人們紛紛掘藏。胡雪岩有個表叔名叫朱寶如,頗熱中於此,他的妻子便是螺螄太太口中的“朱老太太”,相貌忠厚而心計極深,她跟她丈夫說:“掘藏要有路子。現在有條路子,你去好好留心,說不定時來運轉,會發橫財。”
“你說,路子在哪裡?”
這是指螺螄太太而言。她視烏先生如親屬長輩,不必有禮儀上的男女之別。入座以後,用一小杯綠色的西洋薄荷酒,陪烏先生喝陳年花雕,胡雪岩仍舊照例喝睡前的藥酒。
“老七搬到客房裡去了?”胡雪岩問。胡雪岩有時管朱姨太叫老七。
“她自己提出來的,”螺螄太太說:“她說,平時大家熱熱鬧鬧的,突然之間,冷冷清清,她會睡不著。”
胡雪岩點點頭,眼看烏先生,示意他開口。於是烏先生為螺螄太太細談這天在周少棠家的情形,最後提出鄭俊生的見解。
“不會的。”螺螄太太說:“大先生哪天住在哪裡,都在皇曆上記下來的。我查過,住在朱姨太那裡,最後一次是兩個多月以前。至於……”她本來想開個小小的玩笑,說胡雪岩與朱姨太是否私下燕好過,可就不知道了。
但這時候都沒有說笑話的心情,所以把話咽住了。
“還是小心點的好。再等一個月看,沒有害喜的樣子再送到周家也還不遲。”
“也好。”螺螄太太問:“這一個多月住在哪裡呢?”
“住在我那裡好了。”
“這就更加可以放心了。”胡雪岩作個切斷的手勢,“這件事就算這樣子定規了。”
“我知道了。”螺螄太太說:“我會安排。”
於是要談肺腑之言,根本之計了。首先是烏先生發問:“大先生,你自己覺得這個跟斗是栽定了?”
“不認栽又怎麼樣?”
“我不認栽!”螺螄太太接口說道:“路是人走出來的。”
“年紀不饒人啊!”胡雪岩很冷靜地接著說道:“栽了這個跟斗,能夠站起來,就不容易了,哪裡還談得到重新去走一條路出來。”
“不然,能立直,就能走路。”烏先生說:“大先生,你不要氣餒,東山再起,事在人為。”
“烏先生,你給我打氣,我很感激。不過,說實話,凡事說來容易做來難。你說東山再起,我就不曉得東山在哪裡?”
“你盡說泄氣的話!”螺螄太太是恨胡雪岩不爭氣的神情,“你從前不是這樣子的!”
“從前是從前,現在是現在。”胡雪岩也有些激動了,“我現在是革了職的一品老百姓,再下去會不會抄家都還不曉得,別的就不必說了。”
提到抄家,烏先生又有一句心裡的話要說,“大先生,你總要留點本錢的。”
胡雪岩不作聲,螺螄太太卻觸動了心事,盤算了好一會,正要發言,不道胡雪岩先開了口。
“你不服氣,我倒替你想到一個主意。”胡雪岩對螺螄太太說:“有樣
生意你不妨試一試。“
“莫非要我回老本行?”螺螄太太以為胡雪岩是勸她仍舊做繡貨生意。
“不是。”胡雪岩答說:“你如果有興致,不妨同應春合作,在上海去炒地皮、造弄堂房子,或者同洋人合夥,開一家專賣外國首飾、衣料、家具的洋行。”
“不錯,這兩樣行當,都可以發揮羅四姐的長處。”烏先生深表贊成,“大先生栽了跟斗,羅四姐來闖一番事業,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以後我要靠你了。”胡雪岩開玩笑自嘲:“想不到我老來會‘吃拖鞋飯’。”
“難聽不難聽?”螺螄太太白了他一眼。
烏先生與胡雪岩都笑了。烏先生道:“不過,這兩種行當,都不是小本生意。大先生,趁現在自己還能作主的時候,要早早籌劃。”
這依舊是勸胡雪岩疏散財物、寄頓他處之意。胡雪岩不願意這麼做,不過他覺得有提醒螺螄太太的必要。
“你自己的私房,自己料理。”胡雪岩說:“我想,你要干那兩樣行當,本錢應該早就有了吧?”
“沒有現款。現款存在阜康,將來能拿回多少,不曉得。首飾倒有一點,不過脫手也難。”
“你趁早拿出來,托烏先生帶到上海,交給應春去想辦法。”
“東西不在手裡。”
“在哪裡?”胡雪岩說:“你是寄在什麼人手裡?”
“金洞橋朱家。”
一聽這話,胡雪岩不作聲,臉色顯得根深沉。見此光景,螺螄太太心便往下一沉,知道不大妥當。
“怎麼了?”她說:“朱家不是老親嗎?朱大少奶奶是極好的人。”
“朱大少奶奶人好,可是她家的老太太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角色。”
“啊!”螺螄太太大吃一驚,“朱老太太吃素念經,而且她們家也是有名殷實的人家,莫非……”
“莫非會吞沒你的東西?”胡雪岩問得多少有些調侃。
“是啊!我不相信她會起黑心。”
“她家本來就是起黑心發的財……”
“這話,”烏先生插嘴說道:“大概有段故事在內。大先生,是不是?”
“不錯,我來講給你們聽。”
十二城狐社鼠胡雪岩講的是一個掘藏的故事。凡是大亂以後,撫緝流亡,秩序漸定,往往有人突然之間,發了大財,十九是掘到了藏寶的緣故。
埋藏金銀財定的不外兩種人。一種是原為富室,遇到刀兵之災,舉家逃難,只能帶些易於變賣的金珠之類,現銀古玩,裝入堅固不易壞的容器中,找一個難為人所注目的地方,深掘埋藏,等待亂後重回家園,掘取應用。如果這家人家,盡室遇害,或者知道這個秘密的家長、老僕,不在人世而又沒有機會留下遺言,這筆財富,便長埋地下,知不多少年以後,為哪個命中該發橫財的人所得。
再一種藏寶的,就是已經橫財就手之人,只以局勢大變,無法安享,暫且埋藏,徐圖後計。同治初年的太平軍,便不知埋藏了多少財寶。
太平軍一據通都大邑,各自找大家巨室以安,名為“打公館”。凡是被打過“公館”的人家,重歸家園後,每每有人登門求見,說“府上”某處有“長毛”埋藏的財物,如果主人家信了他的話,接下來便是談分帳,或者對半,或者四六——主人家拿六成,指點的人拿四成,最少也得三七分帳。掘藏有獲的固然也有,但投機的居多,反正掘不到無所損,落得根據流言去瞎撞瞎騙了。
太平軍敗走後的杭州城,亦與其他各地一樣,人們紛紛掘藏。胡雪岩有個表叔名叫朱寶如,頗熱中於此,他的妻子便是螺螄太太口中的“朱老太太”,相貌忠厚而心計極深,她跟她丈夫說:“掘藏要有路子。現在有條路子,你去好好留心,說不定時來運轉,會發橫財。”
“你說,路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