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四八
本朝有某孝廉獻吳逆詩云:“力窮楚覆求秦救,心死韓亡受漢封。”聖祖愛其巧於用典,遣人訪之。其人逃。余以為此仿宋汪彥章為張邦昌雪罪表也。其詞云:“孔子從佛腫之召,卒為尊周;紀信乘漢王之車,將以誑楚。”可謂善於文過者。
四九
有妓與人贈別云:“臨歧幾點相思淚,滴向秋階發海棠。”情語也。而莊蓀服太史《贈妓》云:“憑君莫拭相思淚,留著明朝更送人。”說破,轉覺嚼蠟。佟法海《吊琵琶亭》云:“司馬青衫何必濕?留將淚眼哭蒼生。”一般殺風景語。
五O
有人哭一顯者云:“堂深人不知何病,身貴醫爭試一方。”說盡貴人患病情狀。
五一
吾鄉陳星齋先生《題畫》云:“秋似美人無礙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陰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二語同一風調。
五二
本朝開國時,江陰城最後降。有女子為兵卒所得,紿之曰:“吾渴甚!幸取飲,可乎?”兵憐而許之。遂赴江死。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齧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五三
同徵友萬柘坡光泰,精於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近體學宋人,有晦澀之病。陳古漁專工近體,宗七子;故聞魚門贊萬詩,大相牴牾。余為作跋,釋兩家之憾,且摘柘坡近體之佳者,以曉古漁。其《題開元寺》云:“古樹鳥巢密,疏寮客到稀。”“鈴空隨瓦墜,碑斷入牆填。”《方鏡》云:“自笑相逢同枘鑿,封侯誰有面如田?”《金鰲玉煉橋》云:“曉來濃翠東西映,也算蛾眉對仗班。”陳乃折服。
五四
余長姑嫁慈谿姚氏。姚母能詩,出外為女傅。康熙間,某相國以干金聘往教女公子。到府,住花園中,極珠簾玉屏之麗。出拜兩姝,容態絕世。與之語,皆吳音;年十六七,學琴、學詩,頗聰穎。夜伴女傅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寢於相公也。忽一夕,二女從內出,面微紅。問之,曰:“堂上夫人賜飲。”隨解衣寢。未二鼓,從帳內躍出,搶地呼天,語呶呶不可辨;顛仆片時,七竅流血而死。蓋夫人賜酒時,業已醯之矣!姚母踉蹌棄資裝,即夜逃歸。常告人云:“二女,年長者尤可惜。”有《自嘲》一聯云:“量淺酒痕先上面,興高琴曲不和弦。”
五五
詠物已難,而和前人之韻則更難。近惟陳其年之和王新城《秋柳》,奇麗川方伯之和高青丘《梅花》,能不襲舊語,而自出新裁。陳云:“盡日郵亭挽客衣,風流放誕是耶非?將軍營里年光晚,京兆街前信息稀。愁黛忍令秋水見?柔條任與夜烏飛。舞腰女伴如相憶,為報飄零願已違。”“鵝黃搓就便相憐,記得金城幾樹煙。未到阿那先屬鬏,任為拋擲也纏綿。由來春好惟三月,待得花開又一年。此日秋山太迢遞,株株搖落畫樓邊。”又云:“似爾陌頭還拂地,有人樓上怕開箱。”俱妙。方伯云:“枝頭何處認輕痕,霜亦精神雪亦溫。一徑曉風尋舊夢,半林寒月失孤村。吟情慾鏤冰為句,離恨難招玉作魂。寄語溪橋橋上客,莫從香里誤柴門。”“點額誰教入漢宮,凍雲合處路難通。朧朧照去月疑落,瓣瓣擎來雪又空。無夢不隨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松間竹外誰知己?地老天荒玉一叢。”又云:“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林家恐未真。”“隴首隻今春意薄,山中自昔故人稀。”其高淡之懷,梅花有知,當呼知己。
五六
康熙間,於清端公總督江南,舉其族弟襄勤公來守江寧。二人俱名成龍,不以為嫌;且俱以清節卓行,名震海內,洵聖朝佳話也。襄勤巡撫京畿,不避權貴,故演戲者有“紅門寺誅奸僧”一節。事雖附會,非無因也。其孫紫亭先生,名宗瑛者,甲戌翰林,人品高逸,善畫工詩。余戊申游虞山,紫亭之子靜夫明府適宰昭文,以《來鶴堂詩》見示。如《題畫》云:“寒聲兩岸蟲,秋懷千頃荻。雨斷月初明,孤篷猶滴瀝。”《游馬氏園》云:“隔樹未知處,緣溪已到門。”《折杏花贈某》云:“燈紅人影搖芳樹,手動花陰落滿身。”《歸車》云:“急雨驚風翻碧沼,歸雲學水亦東流。”皆超超玄箸,不食人間煙火。靜夫雲清端、襄勤二公,亦有詩集;他日撿出,為余寄來。
五七
李尚書雍熙學道,散遣歌姬。王西樵責以詩云:“聽歌曾入忘憂界,不應忽縛枯禪戒。未是香山與病緣,何妨樊子同春在?安石攜妓自不凡,處仲開閣終無賴。誰為公畫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阮亭亦云:“萬種心情消未盡,忍辭駱馬遣楊枝?”余惜秦少游未聞此言。
五八
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客題詩於樹云:“遙知此去棟樑材,無復清陰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干歲鶴歸來。”太守讀之,愴然有感,乃停斧不伐。
五九
南宋宮嬪墓在越中者甚多,質湖之濱,獅山之側,塋址可識者,二十四處,俗傳“廿四堆”是也。山陰邵姜畦先生詩云:“質湖湖水瑩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塘風雨翠華來。”綽有深情。先生尤長五言,詠《濟南趵突泉》云:“倒翻廬阜瀑,長涌浙江潮。”一時諸名士,為之擱筆。又有句云:“溪澄花影偶,山靜屐聲孤。”
六O
江南黃梅時節,潮濕可厭。徐金粟云:“不待雨來先地濕,並無雲處亦天低。”
六一
丁巳前輩沈雲蜚先生館選後,乞假歸娶。逾年入都,以習國書故,僦屋鄰余,欲彼此宣究。未半年,以瘵疾亡。余入奠,見紙墨叢殘,家僮殯殮,為之泣下。哭以四絕句,五十年來,全不省記。忽內子誦之琅琅,乃追錄之,以存其人。詩云:“仙山樓閣本茫茫,容易青年到玉堂。底事曇花才一現,已蒙上帝遣巫陽?”“明知病體頹唐甚,何事間關萬里來?想是神仙厭鄉土,特教玉骨葬蓬萊。”“幾度蓬門歇小車,揮毫同習上清書。而今難字從誰問?旅櫬灰停一寸余!”“半年湯藥滯天涯,腰瘦何人報沈家?少婦昨宵家信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六二
錢塘洪防思升,相國黃文僖公機之女孫婿也。人但知其《長生》曲本,與《牡丹亭》並傳,而不知其詩才在湯若士之上。《曉行》云:“咿喔晨雞鳴,僕夫駕輪鞅。四野絕無人,但聞征鐸響。”《夜泊》云:“竹篾隨潮落,蒲帆逐月飛。維舟已深夜,還上釣魚磯。”性落拓不羈。晚年渡江,老僕墜水。先生醉矣,提燈救之,遂與俱死。《送高江村宮詹入都》五排一百韻,沉鬱頓挫,逼真少陵。先生為王貞女作《金鑲曲》云:“王家有女字秀文,少小綽約蘭慧芬。項郎名族學《詩》、《禮》,金鑷為聘結婚姻。十餘年來人事變,富兒那必歸貧賤。一朝別字豪貴家,三日悲啼淚如霰。手摘金鑷自吞食,將死未死救不得。柔腸九曲斷還續,臥地只存微氣息。詎料國工賜靈藥,吐出金鑷定魂魄。至性由來動彼蒼,一夜銀河駕烏鵲。嗟哉此女貞且賢,項郎對之悲復憐。朝來笑倚鏡台立,代系金鑷雲鬢邊。”其事、其詩,俱足千古。篇終結句,餘韻悠然。
本朝有某孝廉獻吳逆詩云:“力窮楚覆求秦救,心死韓亡受漢封。”聖祖愛其巧於用典,遣人訪之。其人逃。余以為此仿宋汪彥章為張邦昌雪罪表也。其詞云:“孔子從佛腫之召,卒為尊周;紀信乘漢王之車,將以誑楚。”可謂善於文過者。
四九
有妓與人贈別云:“臨歧幾點相思淚,滴向秋階發海棠。”情語也。而莊蓀服太史《贈妓》云:“憑君莫拭相思淚,留著明朝更送人。”說破,轉覺嚼蠟。佟法海《吊琵琶亭》云:“司馬青衫何必濕?留將淚眼哭蒼生。”一般殺風景語。
五O
有人哭一顯者云:“堂深人不知何病,身貴醫爭試一方。”說盡貴人患病情狀。
五一
吾鄉陳星齋先生《題畫》云:“秋似美人無礙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陰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二語同一風調。
五二
本朝開國時,江陰城最後降。有女子為兵卒所得,紿之曰:“吾渴甚!幸取飲,可乎?”兵憐而許之。遂赴江死。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齧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五三
同徵友萬柘坡光泰,精於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近體學宋人,有晦澀之病。陳古漁專工近體,宗七子;故聞魚門贊萬詩,大相牴牾。余為作跋,釋兩家之憾,且摘柘坡近體之佳者,以曉古漁。其《題開元寺》云:“古樹鳥巢密,疏寮客到稀。”“鈴空隨瓦墜,碑斷入牆填。”《方鏡》云:“自笑相逢同枘鑿,封侯誰有面如田?”《金鰲玉煉橋》云:“曉來濃翠東西映,也算蛾眉對仗班。”陳乃折服。
五四
余長姑嫁慈谿姚氏。姚母能詩,出外為女傅。康熙間,某相國以干金聘往教女公子。到府,住花園中,極珠簾玉屏之麗。出拜兩姝,容態絕世。與之語,皆吳音;年十六七,學琴、學詩,頗聰穎。夜伴女傅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寢於相公也。忽一夕,二女從內出,面微紅。問之,曰:“堂上夫人賜飲。”隨解衣寢。未二鼓,從帳內躍出,搶地呼天,語呶呶不可辨;顛仆片時,七竅流血而死。蓋夫人賜酒時,業已醯之矣!姚母踉蹌棄資裝,即夜逃歸。常告人云:“二女,年長者尤可惜。”有《自嘲》一聯云:“量淺酒痕先上面,興高琴曲不和弦。”
五五
詠物已難,而和前人之韻則更難。近惟陳其年之和王新城《秋柳》,奇麗川方伯之和高青丘《梅花》,能不襲舊語,而自出新裁。陳云:“盡日郵亭挽客衣,風流放誕是耶非?將軍營里年光晚,京兆街前信息稀。愁黛忍令秋水見?柔條任與夜烏飛。舞腰女伴如相憶,為報飄零願已違。”“鵝黃搓就便相憐,記得金城幾樹煙。未到阿那先屬鬏,任為拋擲也纏綿。由來春好惟三月,待得花開又一年。此日秋山太迢遞,株株搖落畫樓邊。”又云:“似爾陌頭還拂地,有人樓上怕開箱。”俱妙。方伯云:“枝頭何處認輕痕,霜亦精神雪亦溫。一徑曉風尋舊夢,半林寒月失孤村。吟情慾鏤冰為句,離恨難招玉作魂。寄語溪橋橋上客,莫從香里誤柴門。”“點額誰教入漢宮,凍雲合處路難通。朧朧照去月疑落,瓣瓣擎來雪又空。無夢不隨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松間竹外誰知己?地老天荒玉一叢。”又云:“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林家恐未真。”“隴首隻今春意薄,山中自昔故人稀。”其高淡之懷,梅花有知,當呼知己。
五六
康熙間,於清端公總督江南,舉其族弟襄勤公來守江寧。二人俱名成龍,不以為嫌;且俱以清節卓行,名震海內,洵聖朝佳話也。襄勤巡撫京畿,不避權貴,故演戲者有“紅門寺誅奸僧”一節。事雖附會,非無因也。其孫紫亭先生,名宗瑛者,甲戌翰林,人品高逸,善畫工詩。余戊申游虞山,紫亭之子靜夫明府適宰昭文,以《來鶴堂詩》見示。如《題畫》云:“寒聲兩岸蟲,秋懷千頃荻。雨斷月初明,孤篷猶滴瀝。”《游馬氏園》云:“隔樹未知處,緣溪已到門。”《折杏花贈某》云:“燈紅人影搖芳樹,手動花陰落滿身。”《歸車》云:“急雨驚風翻碧沼,歸雲學水亦東流。”皆超超玄箸,不食人間煙火。靜夫雲清端、襄勤二公,亦有詩集;他日撿出,為余寄來。
五七
李尚書雍熙學道,散遣歌姬。王西樵責以詩云:“聽歌曾入忘憂界,不應忽縛枯禪戒。未是香山與病緣,何妨樊子同春在?安石攜妓自不凡,處仲開閣終無賴。誰為公畫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阮亭亦云:“萬種心情消未盡,忍辭駱馬遣楊枝?”余惜秦少游未聞此言。
五八
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客題詩於樹云:“遙知此去棟樑材,無復清陰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干歲鶴歸來。”太守讀之,愴然有感,乃停斧不伐。
五九
南宋宮嬪墓在越中者甚多,質湖之濱,獅山之側,塋址可識者,二十四處,俗傳“廿四堆”是也。山陰邵姜畦先生詩云:“質湖湖水瑩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塘風雨翠華來。”綽有深情。先生尤長五言,詠《濟南趵突泉》云:“倒翻廬阜瀑,長涌浙江潮。”一時諸名士,為之擱筆。又有句云:“溪澄花影偶,山靜屐聲孤。”
六O
江南黃梅時節,潮濕可厭。徐金粟云:“不待雨來先地濕,並無雲處亦天低。”
六一
丁巳前輩沈雲蜚先生館選後,乞假歸娶。逾年入都,以習國書故,僦屋鄰余,欲彼此宣究。未半年,以瘵疾亡。余入奠,見紙墨叢殘,家僮殯殮,為之泣下。哭以四絕句,五十年來,全不省記。忽內子誦之琅琅,乃追錄之,以存其人。詩云:“仙山樓閣本茫茫,容易青年到玉堂。底事曇花才一現,已蒙上帝遣巫陽?”“明知病體頹唐甚,何事間關萬里來?想是神仙厭鄉土,特教玉骨葬蓬萊。”“幾度蓬門歇小車,揮毫同習上清書。而今難字從誰問?旅櫬灰停一寸余!”“半年湯藥滯天涯,腰瘦何人報沈家?少婦昨宵家信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六二
錢塘洪防思升,相國黃文僖公機之女孫婿也。人但知其《長生》曲本,與《牡丹亭》並傳,而不知其詩才在湯若士之上。《曉行》云:“咿喔晨雞鳴,僕夫駕輪鞅。四野絕無人,但聞征鐸響。”《夜泊》云:“竹篾隨潮落,蒲帆逐月飛。維舟已深夜,還上釣魚磯。”性落拓不羈。晚年渡江,老僕墜水。先生醉矣,提燈救之,遂與俱死。《送高江村宮詹入都》五排一百韻,沉鬱頓挫,逼真少陵。先生為王貞女作《金鑲曲》云:“王家有女字秀文,少小綽約蘭慧芬。項郎名族學《詩》、《禮》,金鑷為聘結婚姻。十餘年來人事變,富兒那必歸貧賤。一朝別字豪貴家,三日悲啼淚如霰。手摘金鑷自吞食,將死未死救不得。柔腸九曲斷還續,臥地只存微氣息。詎料國工賜靈藥,吐出金鑷定魂魄。至性由來動彼蒼,一夜銀河駕烏鵲。嗟哉此女貞且賢,項郎對之悲復憐。朝來笑倚鏡台立,代系金鑷雲鬢邊。”其事、其詩,俱足千古。篇終結句,餘韻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