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一爿你從未見過的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可那是我的商店呀!”

  那個同事哈哈大笑,於是被別的同事—致判為幸災樂禍的人。據說不久以後,小公務員死於憂鬱症。

  十四 落難的王子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虜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身罹殘疾,從此以後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巳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發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天哪,太可伯了……”

  十五 執迷者悟

  佛招弟子,應試者有三人,一個太監,一個嫖客,一個瘋子。

  佛首先考問太監:“諸色皆空,你知道麼?”

  太監跪答:“知道。學生從不近女色。”

  佛一擺手:“不近諸色,怎知色空?”

  佛又考問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麼?”

  嫖客嬉皮笑臉答:“知道,學生享盡天下女色,可對哪個婊子都不迷戀。”

  佛一皺眉:“沒有迷戀,哪來覺悟?”

  最後輪到瘋子了。佛微睜慧眼,並不發問,只是慈祥地看著他。

  瘋子捶胸頓足,淒聲哭喊:“我愛!我愛!”

  佛雙手合十:“善哉,善哉。”

  佛收留瘋子做弟子,開啟他的佛性,終於使他成了正果。

  十六 微不足道的事情

  有一個善於反省的人,在他生命中的某—天,突然省悟到自己迄今所做的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想到生命的短暫,不禁為自己虛度了寶貴的光陰而痛心。於是他暗暗發誓,從此一定要萬分珍惜光陰,用剩餘的生命做成一件最有價值的事情。

  許多年過去了,我們的這位朋友始終忠於自己的誓言,不做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一直在尋找那件足以使他感到不虛此生的最有價值的事情。可是,他沒有找到。生命太寶貴了,無論用它來做什麼都有點兒可惜。結果,他什麼事也沒有做,既沒有做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沒有做最有價值的事情。而他的寶貴的生命,卻照樣在這無所事事中流逝而去。

  終於有一天,他又一次反省自己,不願再這樣無所事事地生活;人活著總得做點什麼,既然找不到最有價值的事情,就只好做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現在他懷著一種宿命的安樂心情做著種種微不足道的事情。

  1988.11—1991.7

  時尚考察困惑與坦然

  我承認我感到困惑,不明白這世界今天是怎麼回事,明天又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個修車的老頭花二十分鐘就賺走了我半日薪水,一個月收入等於我一年工資,難怪他嘮叨著:“漲價有什麼不好?沒漲價我吃貼餅子棒面粥,漲了價我吃大魚大肉。別說西瓜一元五一斤,三元一斤我也照吃!”我騎著車想,這不算什麼,當年莫吉里揚尼不也是用他那無價的畫稿去向擺小攤的老婆子乞換一塊麵包,才得免於餓死?

  崔健的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一位畫家朋友對我說:“如今不是梵谷的時代了,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後也出不了名,世人早已把你忘記。”現代生活的確像一條匆忙躦程的急流,誰都被這條急流裹著向前,不復有寧靜的沉思,閒適的享受,潛心的精神創造。德爾斐神廟的神偷“認識你自己”已被新的時髦箴言取代:“時間就是金錢!”除了賺錢,人們不知拿時間做什麼用。難道現代人有真正賞心悅目的娛樂嗎?我常常嘆息:旅遊業不知敗壞了多少風景,電視機不知培養了多少白痴!

  在西方,“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已是一個典型形象。人的肉體曾經與土地血肉相連,技術文明把它們隔離了開來。人的靈魂曾經有神話或宗教作為家園,科學理性把它從中放逐了出來。汽車、電視、旅遊和性成為現代西方人的主要消費對象,但這一切並不能填補精神的空虛。所以愈是現代性的思想家,其實愈浸透著一股“發思古之幽情”的感傷。他們或嚮往古希臘的審美國度,或懷念中世紀的牧歌生涯,或羨慕東方式的宗法情趣。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聽到同樣的呼聲——對性靈生活的呼喚。

  有人曾同我爭論: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建設現代物質文明,然後才談得上療治文明的弊病。我只能怯生生地問道:難道幾代人的靈魂尋求是無足輕重的嗎?

  我承認我不是理直氣壯,因為我能感覺到時代的兩難困境:野蠻的符咒尚未掙脫,文明的壓抑接踵而至。一方面,權貴貪慾的膨脹使得腐敗叢生。另一方面,金錢力量的崛起導致精神平庸。鑑於前者,仁人志士戮力於改革、開放和振興之舉。面對後者,哲人賢士呼喚著性靈、愛心和淨化之道。文明與野蠻的決戰猶未見分曉,超越與沉淪的對峙已拉開序幕。積弊時弊並存,近憂遠慮交集。此時此刻,治國者固然身臨千鈞一髮的險關,運思者何嘗不是肩負莫衷一是的難題?

  也許,為了文明徵服野蠻,性靈只好承受技術的壓抑。為了金錢戰勝權力,精神只好經歷市場的沉淪。怕只怕文明與野蠻握手言歡,金錢與權力狼狽為奸,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災難。物質上的貧富懸殊已經有目共睹,精神上何嘗不也發生著兩極分化?好在一個人只要耐得貧困,自甘寂寞,總還可以為靈魂守一塊家園,不致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上流離失所。認清貧困和寂寞乃是心靈高貴者在這個時代的命運,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1988.6

  時尚考察在義與利之外

   “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總是圍繞著義利二字打轉。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經有過一個人皆君子言必稱義的時代,當時或許有過大義滅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見的是借義逐利的偽君子和假義真情的迂君子。那個時代過去了。曾幾何時,世風劇變,義的信譽一落千丈,真君子銷聲匿跡,偽君子真相畢露,迂君子豁然開竅,都一窩蜂奔利而去。據說觀念更新,義利之辨有了新解,原來利並非小人的專利,倒是做人的天經地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