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7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8
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了嗎?
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於無愛。
9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這只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10
獨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獨,乃至在孤獨中死去。可是,孤獨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獨的痛苦,卻多少會損害孤獨的享受。至於死,任何親人的在場都不能阻擋它的必然到來,而且死在本質上總是孤獨的。
11
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相吸引。我設想,在一個絕對荒蕪、沒有生命的星球上,一個活人即使看見一隻蒼蠅,或一隻老虎,也會發生親切之感的。
12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13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支蘆葦想像成自己的根的。
14
當我們知道了愛的難度,或者知道了愛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友誼。當我們知道了友誼的難度,或者知道了友誼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孤獨。當然,談論孤獨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15
“有人獨倚晚妝樓”――何等有力的引誘!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愛的缺席。女人一孤獨,就招人憐愛了。
相反,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男人的本分。
16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麼,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17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溝通的必要和限度
1
愛心並不神秘。你一定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快樂的時候,如果這快樂沒有人共享,你就會感到一種欠缺。譬如說,你獨自享用一頓美餐,無論這美餐多麼豐盛,你也會覺得有點淒涼而乏味。如果餐桌旁還坐著你的親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同樣,你看到了一種極美麗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訴任何人,這不尋常的經歷不但不能使你滿足,甚至會成為你的內心痛苦。這種與人共享快樂的需要,便已經是愛心的萌芽了。
2
乘飛機,突發奇想:如果在臨死前,譬如說這架飛機失事了,我從空中摔落,而這時我看到了極美的景色,獲得了極不尋常的體驗,這經歷和體驗有沒有意義呢?由於我不可能把它們告訴別人,它們對於別人當然沒有意義。對於我自己呢?人們一定會說:既然你頃刻間就死了,這種經歷和體驗亦隨你而毀滅,在世上不留任何痕跡,它們對你也沒有意義。可是,同樣的邏輯難道不是適用於我一生中任何時候的經歷和體驗嗎?不對,你過去的經歷和體驗或曾訴諸文字,或曾傳達給他人,因而已經實現了社會的功能。那麼,意義的尺度歸根結底是社會的嗎?
3
不止―位先賢指出,―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如果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謂分享和分擔,未必要有人在場。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遠沒有人知道,絕對的孤獨,痛苦便會成為絕望,而快樂――同樣也會變成絕望!
4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個人,水遠不能再回地球接觸人類,同時讓你長生不老,那時你做什麼?”
“寫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遠沒有被人讀到的希望?”
“自殺。”
5
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價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於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如果與人類精神永遠隔絕,譬如說淪入無人地帶或哪怕是野蠻部落之中,永無生還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水無傳回人間的可能,那麼,再優秀的靈魂恐伯也難以自足了。
6
在體察別人的心境方面,我們往往都很粗心。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事,都不由自主地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推著走,誰有工夫來注意你的心境,注意到了又能替你做什麼呢?當心靈的重負使你的精神瀕於崩潰,只要減一分便能得救時,也未必有人動這一舉手之勞,因為具備這個能力的人多半覺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壓根兒想不到那一件他輕易能做到的小事竟會決定你的生死。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8
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了嗎?
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於無愛。
9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這只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10
獨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獨,乃至在孤獨中死去。可是,孤獨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獨的痛苦,卻多少會損害孤獨的享受。至於死,任何親人的在場都不能阻擋它的必然到來,而且死在本質上總是孤獨的。
11
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相吸引。我設想,在一個絕對荒蕪、沒有生命的星球上,一個活人即使看見一隻蒼蠅,或一隻老虎,也會發生親切之感的。
12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13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支蘆葦想像成自己的根的。
14
當我們知道了愛的難度,或者知道了愛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友誼。當我們知道了友誼的難度,或者知道了友誼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孤獨。當然,談論孤獨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15
“有人獨倚晚妝樓”――何等有力的引誘!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愛的缺席。女人一孤獨,就招人憐愛了。
相反,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男人的本分。
16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麼,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17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溝通的必要和限度
1
愛心並不神秘。你一定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快樂的時候,如果這快樂沒有人共享,你就會感到一種欠缺。譬如說,你獨自享用一頓美餐,無論這美餐多麼豐盛,你也會覺得有點淒涼而乏味。如果餐桌旁還坐著你的親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同樣,你看到了一種極美麗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訴任何人,這不尋常的經歷不但不能使你滿足,甚至會成為你的內心痛苦。這種與人共享快樂的需要,便已經是愛心的萌芽了。
2
乘飛機,突發奇想:如果在臨死前,譬如說這架飛機失事了,我從空中摔落,而這時我看到了極美的景色,獲得了極不尋常的體驗,這經歷和體驗有沒有意義呢?由於我不可能把它們告訴別人,它們對於別人當然沒有意義。對於我自己呢?人們一定會說:既然你頃刻間就死了,這種經歷和體驗亦隨你而毀滅,在世上不留任何痕跡,它們對你也沒有意義。可是,同樣的邏輯難道不是適用於我一生中任何時候的經歷和體驗嗎?不對,你過去的經歷和體驗或曾訴諸文字,或曾傳達給他人,因而已經實現了社會的功能。那麼,意義的尺度歸根結底是社會的嗎?
3
不止―位先賢指出,―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如果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謂分享和分擔,未必要有人在場。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遠沒有人知道,絕對的孤獨,痛苦便會成為絕望,而快樂――同樣也會變成絕望!
4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個人,水遠不能再回地球接觸人類,同時讓你長生不老,那時你做什麼?”
“寫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遠沒有被人讀到的希望?”
“自殺。”
5
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價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於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如果與人類精神永遠隔絕,譬如說淪入無人地帶或哪怕是野蠻部落之中,永無生還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水無傳回人間的可能,那麼,再優秀的靈魂恐伯也難以自足了。
6
在體察別人的心境方面,我們往往都很粗心。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事,都不由自主地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推著走,誰有工夫來注意你的心境,注意到了又能替你做什麼呢?當心靈的重負使你的精神瀕於崩潰,只要減一分便能得救時,也未必有人動這一舉手之勞,因為具備這個能力的人多半覺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壓根兒想不到那一件他輕易能做到的小事竟會決定你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