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升了官之後,任得敬又開始琢磨了,防禦使雖然比知州高了點兒,但是距我的理想還差一大截子,什麼時候才能夠達到我的理想目標呢?只有一條路——我的女兒被立為皇后,現在她只是妃,這不行。崇宗李乾順原來的皇后也是梁氏,梁氏出了兩位太后、三位皇后,小梁太后死了之後,崇宗的梁皇后哪兒去了,史無明文,估計被廢掉了。崇宗此時沒有皇后,只有任妃、曹妃兩位妃子。曹妃進宮比較早,任妃年輕貌美,人品極好,絕不恃寵而驕,很知道尊重姐姐,而且任妃為人沉默寡言,安守本分,跟曹妃相處得很融洽。任妃本身也沒有「進取心」,很安於現狀,當個貴妃就行了,沒想做皇后。任得敬一看,當爹的還得負責女兒的事,就用金銀財寶賄賂朝中顯貴,讓他們向皇帝進言,把我的女兒任妃立為皇后。
拿人手軟、吃人嘴短的大臣們開始紛紛向皇帝進言,其中說話最有分量的,屬御史大夫芭里祖仁。芭里祖仁給皇帝上書:「伏見陛下兩妃並立,位號相夷,而無嫡以統之,則勢必近爭情,且生妒,豈所以防淫慝塞禍亂乎?今宜擇簪紱名家,勛庸世族,素優才行,配合坤儀,庶兒上協神祇之心,下副臣民之望。」(《西夏書事》卷三十五)您現在倆媳婦並立,不分大小的話,就會產生嫉妒、爭鬥、怨恨,宮中就安定不了了,必須要分出大小、嫡庶來。要找一個出身名門、簪纓世家的人立為中宮,這個人品行得好,上合天心,下順民意。您看是誰?
皇上一看,就是任妃了。任妃出身名門,老爸在宋朝就是官,到我朝又做官,先做知州,後做防禦使,地位很高啊;而且任妃很識大體,美貌端莊,母儀天下,這些因素全都具備。芭里祖仁諫言,吾皇聖明,那就立她吧。因此,任妃被立為皇后。任妃立後之後,任得敬由防禦使升為都統軍,掌握兵權了。不幸的是,任妃剛做皇后,任得敬剛一升官,崇宗就駕崩了,在位五十四年,享年五十七歲。
仁宗李仁孝繼位,仁孝是曹妃所生。他很仁孝,無愧於他的名字,自幼飽讀詩書,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仁孝登基之後,把任皇后和自己的生母曹妃並立為太后。任得敬由皇上的岳父晉升為皇上的姥爺,也高升了,輩分長了。任得敬一門心思要入朝做官,但入朝做官,得有勳勞於國家,這怎麼辦呢?
第1節 兩立戰功
任得敬是個官迷,他為了升官不惜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到宮裡。但即使是這樣,他的升官夢也沒能實現,因為在西夏國,得是有功勳的人,才能入朝為官。所以,任得敬就到處尋找立功表現的機會……
真是天賜良機,仁宗繼位後不久,夏國的夏州統軍蕭合達發動叛亂。大家聽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契丹人。崇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契丹把宗室女封為公主,嫁到西夏來,蕭合達是送親的娘家人。後來,他就留在西夏做官,因征討有功,賜國姓李,在西夏做到都統軍這樣的高官。他見仁宗年少,又是初登大寶,就想聯絡陰山附近的契丹舊部利用西夏的地盤,恢復大遼江山。除了聯絡契丹舊部之外,他還聯絡宋朝的降將,他以為宋朝的降將也是國破家亡,跟他的境遇相似,所以找到任得敬。任兄,你我都是亡國之臣,現在我想恢復大遼江山,擁立耶律氏的後人,你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任得敬當時一口應承下來,沒問題,咱倆同仇敵愾,同氣連枝,我跟你一塊兒干,恢復大遼。我反正是宋臣當過了,夏臣當過了,就差沒當過遼臣,補上這個遺憾,我很樂意。然後,兩人約好了起兵事宜,李合達美滋滋地回去了。
李合達一回去,任得敬馬上奏報朝廷,李合達要叛亂,請陛下明斷。仁宗說,卿謂計將安出?任得敬回答,予臣兵馬,討平叛亂。於是,仁宗皇帝發來兵馬,交由任得敬率領。任得敬雖說是個文官,但是很有膽略,領著兵馬直奔夏州。李合達一看,呵,得敬老兄說話算話,領兵來配合了,大開城門,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任得敬的兵馬衝進了夏州城,把李合達的一家老小全部俘獲。李合達有可能當時沒在城中,也有可能是逃出去了,領兵跟任得敬激戰。老窩都讓人端了,叛軍沒有什麼士氣,激戰的結果,李合達兵敗,逃至黃河岸邊,被俘斬首。
李合達被殺,任得敬奇功一件。皇上初登大寶,就發生大叛亂,我給征討剷平的,我應該入朝做官了吧?仁宗皇帝本來也是這麼想的,我姥爺真不錯,為國家立此不世之功,我要招他入朝做官。這時,濮王仁忠出面勸諫,任得敬兵威赫赫,平定河南地,剛剛立下大功,如果解其兵權讓他入朝,圖謀叛亂的人,弄不好會繼續興風作亂。不如厚賜其官職,讓他領兵在外,彈壓地方,保衛朝廷,還是不入朝的好。皇上一聽,覺得有理,遂加封任得敬為西平公,繼續在外面領兵。任得敬雖然封了公爵,高官厚祿,威名遠揚,但是入朝的願望沒有達到,心中十分鬱悶。
我們上文講過,這時候,西夏國中發生地震,皇上派人去救災,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救得及時。朝廷減免租稅,發給糧食種子,賜給耕牛,幫助百姓修葺房屋,一部分人被安撫了下來,但還有朝廷一時顧及不到的人,這些人就揭竿而起,打砸搶燒。於是,皇上又派平叛專業戶任得敬去平定地方。
任得敬到了之後,「遣官撫諭諸盜,宥其首惡,解散餘黨,諸亂漸平」(《西夏書事》卷三十五)。他派官員撫慰,恩威並用,甚至首惡都被寬宥,於是諸亂漸平。當然,對那些占山為王,據險設寨,鐵了心跟朝廷對抗的人,任得敬就發大兵征討。那些星星點點的小堡寨,跟朝廷大軍作對,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任得敬將叛亂逐次剿平,又立下一件不世之功。任得敬舊話重提,外孫子,我該入朝了。皇上再次徵求群臣意見,朕的姥爺想入朝,各位愛卿認為如何?
拿人手軟、吃人嘴短的大臣們開始紛紛向皇帝進言,其中說話最有分量的,屬御史大夫芭里祖仁。芭里祖仁給皇帝上書:「伏見陛下兩妃並立,位號相夷,而無嫡以統之,則勢必近爭情,且生妒,豈所以防淫慝塞禍亂乎?今宜擇簪紱名家,勛庸世族,素優才行,配合坤儀,庶兒上協神祇之心,下副臣民之望。」(《西夏書事》卷三十五)您現在倆媳婦並立,不分大小的話,就會產生嫉妒、爭鬥、怨恨,宮中就安定不了了,必須要分出大小、嫡庶來。要找一個出身名門、簪纓世家的人立為中宮,這個人品行得好,上合天心,下順民意。您看是誰?
皇上一看,就是任妃了。任妃出身名門,老爸在宋朝就是官,到我朝又做官,先做知州,後做防禦使,地位很高啊;而且任妃很識大體,美貌端莊,母儀天下,這些因素全都具備。芭里祖仁諫言,吾皇聖明,那就立她吧。因此,任妃被立為皇后。任妃立後之後,任得敬由防禦使升為都統軍,掌握兵權了。不幸的是,任妃剛做皇后,任得敬剛一升官,崇宗就駕崩了,在位五十四年,享年五十七歲。
仁宗李仁孝繼位,仁孝是曹妃所生。他很仁孝,無愧於他的名字,自幼飽讀詩書,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仁孝登基之後,把任皇后和自己的生母曹妃並立為太后。任得敬由皇上的岳父晉升為皇上的姥爺,也高升了,輩分長了。任得敬一門心思要入朝做官,但入朝做官,得有勳勞於國家,這怎麼辦呢?
第1節 兩立戰功
任得敬是個官迷,他為了升官不惜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到宮裡。但即使是這樣,他的升官夢也沒能實現,因為在西夏國,得是有功勳的人,才能入朝為官。所以,任得敬就到處尋找立功表現的機會……
真是天賜良機,仁宗繼位後不久,夏國的夏州統軍蕭合達發動叛亂。大家聽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契丹人。崇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契丹把宗室女封為公主,嫁到西夏來,蕭合達是送親的娘家人。後來,他就留在西夏做官,因征討有功,賜國姓李,在西夏做到都統軍這樣的高官。他見仁宗年少,又是初登大寶,就想聯絡陰山附近的契丹舊部利用西夏的地盤,恢復大遼江山。除了聯絡契丹舊部之外,他還聯絡宋朝的降將,他以為宋朝的降將也是國破家亡,跟他的境遇相似,所以找到任得敬。任兄,你我都是亡國之臣,現在我想恢復大遼江山,擁立耶律氏的後人,你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任得敬當時一口應承下來,沒問題,咱倆同仇敵愾,同氣連枝,我跟你一塊兒干,恢復大遼。我反正是宋臣當過了,夏臣當過了,就差沒當過遼臣,補上這個遺憾,我很樂意。然後,兩人約好了起兵事宜,李合達美滋滋地回去了。
李合達一回去,任得敬馬上奏報朝廷,李合達要叛亂,請陛下明斷。仁宗說,卿謂計將安出?任得敬回答,予臣兵馬,討平叛亂。於是,仁宗皇帝發來兵馬,交由任得敬率領。任得敬雖說是個文官,但是很有膽略,領著兵馬直奔夏州。李合達一看,呵,得敬老兄說話算話,領兵來配合了,大開城門,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任得敬的兵馬衝進了夏州城,把李合達的一家老小全部俘獲。李合達有可能當時沒在城中,也有可能是逃出去了,領兵跟任得敬激戰。老窩都讓人端了,叛軍沒有什麼士氣,激戰的結果,李合達兵敗,逃至黃河岸邊,被俘斬首。
李合達被殺,任得敬奇功一件。皇上初登大寶,就發生大叛亂,我給征討剷平的,我應該入朝做官了吧?仁宗皇帝本來也是這麼想的,我姥爺真不錯,為國家立此不世之功,我要招他入朝做官。這時,濮王仁忠出面勸諫,任得敬兵威赫赫,平定河南地,剛剛立下大功,如果解其兵權讓他入朝,圖謀叛亂的人,弄不好會繼續興風作亂。不如厚賜其官職,讓他領兵在外,彈壓地方,保衛朝廷,還是不入朝的好。皇上一聽,覺得有理,遂加封任得敬為西平公,繼續在外面領兵。任得敬雖然封了公爵,高官厚祿,威名遠揚,但是入朝的願望沒有達到,心中十分鬱悶。
我們上文講過,這時候,西夏國中發生地震,皇上派人去救災,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救得及時。朝廷減免租稅,發給糧食種子,賜給耕牛,幫助百姓修葺房屋,一部分人被安撫了下來,但還有朝廷一時顧及不到的人,這些人就揭竿而起,打砸搶燒。於是,皇上又派平叛專業戶任得敬去平定地方。
任得敬到了之後,「遣官撫諭諸盜,宥其首惡,解散餘黨,諸亂漸平」(《西夏書事》卷三十五)。他派官員撫慰,恩威並用,甚至首惡都被寬宥,於是諸亂漸平。當然,對那些占山為王,據險設寨,鐵了心跟朝廷對抗的人,任得敬就發大兵征討。那些星星點點的小堡寨,跟朝廷大軍作對,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任得敬將叛亂逐次剿平,又立下一件不世之功。任得敬舊話重提,外孫子,我該入朝了。皇上再次徵求群臣意見,朕的姥爺想入朝,各位愛卿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