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這裡已顯得過於冷寂。對於這種冷寂,我在感嘆之餘也有點高興,因為這倒真實地傳達了佛教創建之初的素樸狀態。
沒有香菸繚繞,沒有鍾磐交鳴,沒有佛像佛殿,沒有信眾如雲,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語言,在這裡棕徐流瀉。這裡應該安靜一點,簡陋一點,藉以表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本質上是一種智者文明。
先有幾個小孩在講壇、石墩間爬攀,後來又來了幾位翻越喜馬拉雅山過來的西藏佛教信徒,除此之外只有我們。樹叢遠遠地包圍著我們,樹叢後面已沒有鹿群。聽講石墩鋪得才尺遠,遠處已不可能聽見講壇上的聲音,坐在石墩上只為修煉。
我在講壇邊走了一圈又一圈,主持人李輝和編導張力、樊慶元過來問我在想什麼。我說:“我見過很多輝煌壯麗的佛教寺院,更見過祖母一代裹著小腳跋涉百十里前去參拜。中國歷史不管是興是衰,民間社會的很大.部分就是靠佛教在調節著精神,普及著善良。這裡便是一切的起點。想到這麼一個講壇與遼闊的中華大地的關係,與我們祖祖輩輩精神寄託的關係,甚至與我這麼一個從小聽佛經誦念聲長大的人的關係,心裡有點激動。”
作為一個影響廣遠的世界性宗教,此時此刻,佛教的信徒f [ J 不知在多少國家的寺廟裡隆重禮拜,而作為創始地,這裡卻沒有一尊佛像、一座香爐、一個蒲團。這種潔淨使我感動,我便在草地上,向著這些古老的講壇和石座深深作揖。
鹿野苑東側有一座圓錐形的古樸高塔,叫達麥克塔〔 Dhanlekh stuPa )。奇怪的是塔的上半部呈黑褐色,一卜半部呈灰白色。一問,原來在佛教衰微之後,鹿野苑與這座塔的下半部者倪至滅了,只留下塔的上半截在地面上,年代一久蒙上‘了塵污。
十八世紀有一位英國的佛教考古學家帶著猜測開挖,結果不僅挖出了塔,也挖出了鹿野苑。這個佛教聖地的重新面世還是在本世紀,為時不久。
沉寂千年的講壇又開始領受日光雨露,佛主在冥冥之中可能又有話說?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印度瓦拉納西,夜宿rrajG ,邵,旅館
我拒絕說它美麗
昨大的日記還興高采烈地寫到越過恆河時的壯美夜色,但現在提筆時眼前的圖像完全變了。昨天因參拜了鹿野苑滿心喜悅,現在卻怎麼也喜悅不起來。原因是,我們終於去了恆河岸邊,看到了舉世聞名的“恆河晨浴”。早晨五時發車,到靠近河邊的路口停下,步行過去。河邊已經非常擁擠,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風病乞丐,不知怎麼任其流浪在外。
趕決.雇過一條船,一一跳上,立即撐開,算是浮在恆河之上了,但心緒還未舒展。好幾條小船已圍了上來,全是小販,趕也趕不開,那就只能讓它們寄生在我們船邊,不去理會。
從船七看河岸實在吃驚。一路是骯髒破舊的各式房屋,沒有一所老房子,也沒有一所新房子。全是那些潦潦草草建了四五十年的劣質水泥房,各有大大小小的台階通向水面。
房子多數是廉價小客店,房客中有的是為來洗澡住一二天,也有為來等死住得較長久的。等死的也要天天洗澡,因此房子和台階上擠滿了各種人。
更多的人連小客店也住不起,特別是來等死的老人們。知道白己什麼時候死?哪有這麼多錢住店?那就只能橫七豎八棲宿在河岸上,身邊放著一堆堆破爛的行李。他獷J 不會離開,因為照這裡的習慣,死在恆河岸邊就能免費火化,把骨灰傾人恆河。如果離開了死在半道上,就會與恆河無緣。大家可以想一想,這麼多螞蟻一般等死的人露宿河邊,每天有多少排泄物?因此整個河岸臭氣沖大。
此刻,天未亮透,氣溫尚低,無數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裡了,看得出有的人因寒冷而在顫抖。男人赤膊,只穿一條短褲,什麼年齡都有,以老年為主,極胖或極瘦,很少中間狀態。女人披紗,只有中老年,一頭鑽到水裡,花白的頭髮與紗衣紗巾糾纏在一起,喝下兩口又鑽出來。沒有一個.人有笑容,也沒見到有人在交談,大家全都一聲不吭地浸水、喝水。
有少數中年男女蹭在台階上刷牙,沒有人用牙刷,一半用手指,一半用樹枝,刷完後把水咽下,再捧上幾捧喝卜,與其他國家的人刷牙時吐水的方向正.好相反。來了一個警察,撥弄了一下河岸上躺著的一個老人,
他顯然已經死了,昨夜或今晨死於恆河岸邊。沒有任何人注意這個場面,大家早已司空見慣。
死者將拖到不遠處,由政府的火葬場焚化。但一般.人絕不進毛腸個火葬場,只要有點錢,一定去河邊的燒屍坑。這個燒屍坑緊貼著河面,已成為河床的一部分,一船船木柴停泊在水邊,船側已排著一具具用彩色花布包裹的屍體。
焚燒一直沒停,惡臭撲鼻,工人們澆上一勺勺加了香料的油脂,氣味更加讓人窒息。這一切不僅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居然成了恆河岸邊最重要的景觀。幾個燒屍坑周圍很大一片陋房,全被長年不斷的煙火熏得油黑。火光煙霧約十米處,浮著半頭死牛,腔休在外,野狗正在啃噬。再過去幾步,一排男人正刷牙咽水,一口又一口。
我們太脆弱了,看到這裡,全都扒在船沿上站不住,要把胃裡的一切全都翻騰出來。
我請讀者原諒,不得不動用一些讓人很不舒服的描寫,這與我過去唯美主義的習慣完全不同。我不想藉此表現對另一個民族的鄙視,卻也不想掩飾我對眼前景觀的態度,因為這裡的悲哀關及全人類。
人之為人,應該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該做和不該做。世間很難找到一頭死象,因為連象群也知道掩蓋。再一次感謝我們的先秦諸子,早早地教會中國人懂得那麼多“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 有時女升像管得嚴了一點,但沒有禁止,何以有文明?沒有圍欄,何以成社會?沒有遮蓋,何以有羞恥?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
在恆河邊,我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都可以誇張地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
由於人口爆炸,這種行為正在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聚集,龐大的人群正日以繼夜向河邊趕來。
說什麼要把自己的生命白始至終依傍著恆河,實際上是畢其一生不留任何餘地地糟影故亘河。我忿恨地想,早年恆河還清,尚能照見人臉的時候,人們至少還會懂得一一點羞恥吧,現在在恆河眼中,這群每天早晨破衣爛衫地一個勁)曰卜污一,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死了後還要把生命的殘渣丟在河水中飄蕩、炫耀的人,到底算提川.麼?我知誼一定會有人向我解釋一個天天被河水洗滌的民族多麼千淨,一個在晨霧中男女共浴的圖景多麼具有詩意,而一種古老的文明習慣又多麼需要尊重。這止如一直有人勸我,寫得輕鬆愉快一點吧,別共閉呂麼較勁、那麼沉重。對這一切解釋和勸說我全然拒絕。今後哪怕有千條理由讓我來說幾句“恆河晨浴”的美麗,我的回答是:眼睛不答應,良知不答應。我在那裡看到的不是一個落後的風俗,而是一場人類的悲劇,因此不能不較勁,不能不沉重。
沒有香菸繚繞,沒有鍾磐交鳴,沒有佛像佛殿,沒有信眾如雲,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語言,在這裡棕徐流瀉。這裡應該安靜一點,簡陋一點,藉以表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本質上是一種智者文明。
先有幾個小孩在講壇、石墩間爬攀,後來又來了幾位翻越喜馬拉雅山過來的西藏佛教信徒,除此之外只有我們。樹叢遠遠地包圍著我們,樹叢後面已沒有鹿群。聽講石墩鋪得才尺遠,遠處已不可能聽見講壇上的聲音,坐在石墩上只為修煉。
我在講壇邊走了一圈又一圈,主持人李輝和編導張力、樊慶元過來問我在想什麼。我說:“我見過很多輝煌壯麗的佛教寺院,更見過祖母一代裹著小腳跋涉百十里前去參拜。中國歷史不管是興是衰,民間社會的很大.部分就是靠佛教在調節著精神,普及著善良。這裡便是一切的起點。想到這麼一個講壇與遼闊的中華大地的關係,與我們祖祖輩輩精神寄託的關係,甚至與我這麼一個從小聽佛經誦念聲長大的人的關係,心裡有點激動。”
作為一個影響廣遠的世界性宗教,此時此刻,佛教的信徒f [ J 不知在多少國家的寺廟裡隆重禮拜,而作為創始地,這裡卻沒有一尊佛像、一座香爐、一個蒲團。這種潔淨使我感動,我便在草地上,向著這些古老的講壇和石座深深作揖。
鹿野苑東側有一座圓錐形的古樸高塔,叫達麥克塔〔 Dhanlekh stuPa )。奇怪的是塔的上半部呈黑褐色,一卜半部呈灰白色。一問,原來在佛教衰微之後,鹿野苑與這座塔的下半部者倪至滅了,只留下塔的上半截在地面上,年代一久蒙上‘了塵污。
十八世紀有一位英國的佛教考古學家帶著猜測開挖,結果不僅挖出了塔,也挖出了鹿野苑。這個佛教聖地的重新面世還是在本世紀,為時不久。
沉寂千年的講壇又開始領受日光雨露,佛主在冥冥之中可能又有話說?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印度瓦拉納西,夜宿rrajG ,邵,旅館
我拒絕說它美麗
昨大的日記還興高采烈地寫到越過恆河時的壯美夜色,但現在提筆時眼前的圖像完全變了。昨天因參拜了鹿野苑滿心喜悅,現在卻怎麼也喜悅不起來。原因是,我們終於去了恆河岸邊,看到了舉世聞名的“恆河晨浴”。早晨五時發車,到靠近河邊的路口停下,步行過去。河邊已經非常擁擠,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風病乞丐,不知怎麼任其流浪在外。
趕決.雇過一條船,一一跳上,立即撐開,算是浮在恆河之上了,但心緒還未舒展。好幾條小船已圍了上來,全是小販,趕也趕不開,那就只能讓它們寄生在我們船邊,不去理會。
從船七看河岸實在吃驚。一路是骯髒破舊的各式房屋,沒有一所老房子,也沒有一所新房子。全是那些潦潦草草建了四五十年的劣質水泥房,各有大大小小的台階通向水面。
房子多數是廉價小客店,房客中有的是為來洗澡住一二天,也有為來等死住得較長久的。等死的也要天天洗澡,因此房子和台階上擠滿了各種人。
更多的人連小客店也住不起,特別是來等死的老人們。知道白己什麼時候死?哪有這麼多錢住店?那就只能橫七豎八棲宿在河岸上,身邊放著一堆堆破爛的行李。他獷J 不會離開,因為照這裡的習慣,死在恆河岸邊就能免費火化,把骨灰傾人恆河。如果離開了死在半道上,就會與恆河無緣。大家可以想一想,這麼多螞蟻一般等死的人露宿河邊,每天有多少排泄物?因此整個河岸臭氣沖大。
此刻,天未亮透,氣溫尚低,無數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裡了,看得出有的人因寒冷而在顫抖。男人赤膊,只穿一條短褲,什麼年齡都有,以老年為主,極胖或極瘦,很少中間狀態。女人披紗,只有中老年,一頭鑽到水裡,花白的頭髮與紗衣紗巾糾纏在一起,喝下兩口又鑽出來。沒有一個.人有笑容,也沒見到有人在交談,大家全都一聲不吭地浸水、喝水。
有少數中年男女蹭在台階上刷牙,沒有人用牙刷,一半用手指,一半用樹枝,刷完後把水咽下,再捧上幾捧喝卜,與其他國家的人刷牙時吐水的方向正.好相反。來了一個警察,撥弄了一下河岸上躺著的一個老人,
他顯然已經死了,昨夜或今晨死於恆河岸邊。沒有任何人注意這個場面,大家早已司空見慣。
死者將拖到不遠處,由政府的火葬場焚化。但一般.人絕不進毛腸個火葬場,只要有點錢,一定去河邊的燒屍坑。這個燒屍坑緊貼著河面,已成為河床的一部分,一船船木柴停泊在水邊,船側已排著一具具用彩色花布包裹的屍體。
焚燒一直沒停,惡臭撲鼻,工人們澆上一勺勺加了香料的油脂,氣味更加讓人窒息。這一切不僅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居然成了恆河岸邊最重要的景觀。幾個燒屍坑周圍很大一片陋房,全被長年不斷的煙火熏得油黑。火光煙霧約十米處,浮著半頭死牛,腔休在外,野狗正在啃噬。再過去幾步,一排男人正刷牙咽水,一口又一口。
我們太脆弱了,看到這裡,全都扒在船沿上站不住,要把胃裡的一切全都翻騰出來。
我請讀者原諒,不得不動用一些讓人很不舒服的描寫,這與我過去唯美主義的習慣完全不同。我不想藉此表現對另一個民族的鄙視,卻也不想掩飾我對眼前景觀的態度,因為這裡的悲哀關及全人類。
人之為人,應該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該做和不該做。世間很難找到一頭死象,因為連象群也知道掩蓋。再一次感謝我們的先秦諸子,早早地教會中國人懂得那麼多“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 有時女升像管得嚴了一點,但沒有禁止,何以有文明?沒有圍欄,何以成社會?沒有遮蓋,何以有羞恥?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
在恆河邊,我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都可以誇張地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
由於人口爆炸,這種行為正在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聚集,龐大的人群正日以繼夜向河邊趕來。
說什麼要把自己的生命白始至終依傍著恆河,實際上是畢其一生不留任何餘地地糟影故亘河。我忿恨地想,早年恆河還清,尚能照見人臉的時候,人們至少還會懂得一一點羞恥吧,現在在恆河眼中,這群每天早晨破衣爛衫地一個勁)曰卜污一,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死了後還要把生命的殘渣丟在河水中飄蕩、炫耀的人,到底算提川.麼?我知誼一定會有人向我解釋一個天天被河水洗滌的民族多麼千淨,一個在晨霧中男女共浴的圖景多麼具有詩意,而一種古老的文明習慣又多麼需要尊重。這止如一直有人勸我,寫得輕鬆愉快一點吧,別共閉呂麼較勁、那麼沉重。對這一切解釋和勸說我全然拒絕。今後哪怕有千條理由讓我來說幾句“恆河晨浴”的美麗,我的回答是:眼睛不答應,良知不答應。我在那裡看到的不是一個落後的風俗,而是一場人類的悲劇,因此不能不較勁,不能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