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我們從伊拉克和伊朗過來,對比之下這裡非常自由。自由得沒有基本的多5 疊規則和衛生規範,自由得可以在大路邊作任何搭建,自由得有那麼多人在.無事閒逛。我們已經在這“國道”邊看到五六十個小鎮了吧,所有鎮子的道路旁永遠站滿了大量蓬頭垢臉的人,互相看來看去。從小孩、青年、壯年到老年,好像互相要看一輩子,真不知他們靠什麼獲得食品。
在這裡我可斷言,一路上感到的最滲痛景象,不是石柱的斷殘、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滅,而是在文明古國的千里沃野上,刀儀些不上學的孩子咐1 的赤腳,密如森林。已有充分的考古材料證明,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三千年,即距今五千年前已經高度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光從莫亨朱達羅(Mohenjo Daro )出土的建築遺蹟看,不僅宏偉而且堅固,設計精緻而科學,很多私.人住宅已有優良的浴室,而城市裡的打脈系統讓今天的專家也由衷稱讚。這種文明還傳播到兩河流域,在那裡挖掘到的四千三百多年前的遺址里,有印度河文明的不少器物。
我們知道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印度河文明已經退出歷史舞台,把地位讓給了人類的其他幾個古文明,但這個地方會衰敗到這個樣子,卻是以前怎麼也沒有想到的。以前我們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卻習慣於用公式化的理論作出統一的解釋,譬如解釋衰敗的原因總說是受到了外族的侵略和掠奪。如果這種解釋成立,那也已經過去了很州是久。這個國家自治已有五十三年,完全獨立也已有四一t 一四年,作為一個農業國,土地沒有被奪走,河流沒有被奪走,氣候沒有被奪走,西方文明還為它留下了世界矚目的自流灌溉系統,振興和自強的機會,可以說年年月月淵阿良充分,但都失去了。
就近期原因而言,可能是由於陷人了與鄰國的軍備競賽,可能是由於走馬燈般的政局更迭,可能是由於舉世聞名的官場腐敗? ? 一不管是什麼,都需要有一次文明意義上的反省。文明的淪落,原因之一是失去了反省功能。剛剛想了一下又上路了。一路行去,真可以說是步履維艱。如果發現有一小段遠年的瀝青路,各車的司機就在對講機里歡呼起來,但歡呼聲立即噎住在狂烈的顛簸中。按照新來的節目主持人孟廣美小姐的說法,五臟六腑全顛在一起了。
轉眼瀝青路結束,車窗前立即蒙上一片黃塵,像是突然下墜於黃海深處,怎麼也泅不出來了。
路上的車不少,都強光照射,開得野蠻,橫衝直撞,不顧一切地搶占著極狹的路面。我們的對講機里不斷傳來第一、第二輛車發出的一個個普報:“三輛嚴重超載的手扶拖拉機從右邊衝過來了‘一頭駱駝!三輛驢車!" “兩條牛橫在路口!”… …
一算,已經開了整整十六個小時,木爾坦還不知道在哪裡。司機們開始想罵人了,但剛剛罵出半句又拿起了對講機,說:“此時此刻,大家干萬不要浮躁,不要浮躁!"
沿途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購買食品,大家都已十幾個小時沒有任何東西下肚了。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巴基斯坦木爾坦,夜宿假日酒店
美的無奈
實在忍不住,要專門寫一寫此計程車。
開始一進國境線見到這兒的車被嚇了一大跳。不管是貨車還是客車,投入便用前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裝。先讓駕駛室的三面外沿往上延伸,延伸到一定高度便向前方傾出,這就形成了一個圓扁形昂然凸現的高頂,大約高度為六米;車身也整個兒升高,與車頭的高頂連接。幾乎所有初來乍到的外國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啊,棺材!"
六米多高的車身,在集體高度上肯定是世界之首。這樣做,不是為了擴大運載量,而是追求好看和氣派。所有的車,渾身用艷俗的色彩畫滿了多種圖形,沒有一寸空閒。畫的圖形中有花.有鳥,有人眼,有獅子,全都翠綠、深紅、焦黃,光鮮奪目,又描了金線和銀線。駕駛室的玻璃窗上畫的是兩隻大鴨子,鴨子身邊還有紅花綠草,駕駛員就從鴨腳下面的空當里尋找前面的路,像在門縫裡偷看。
駕駛室的玻璃也有自己的顏色,一半是紅玻璃,一半是綠玻璃。反光鏡上飄垂著幾條掛滿毛團的東西,車開時可一直飄至車身的中段。車頭四周插著幾十根鍍了黃色的金屬細棒,每根約兩.米長,棒頭都扎著一團黑紗,車一開猛烈顫動,很像棺材前供著的香。
很多車門改裝成雕花木門,像中國舊家具中那種低劣的窗架。車身聯結車輪的地方,垂滿了叮叮噹噹的金屬片,有的三角,有的橢圓,直拖地面,花里胡哨得目不忍睹。
這些汽車因成天櫛風沐雨,全部艷麗都已骯髒,活像剛剛從一個垃圾場裡掙扎出來,渾身掛滿的東西還來不及抖落。
璧嘖聖沛的事情還在夜間。由於車身上貼滿了各種顏色的反鄉長紙,對面來車時車燈一亮,它就渾身反光。這種事情往往發生在荒山野嶺,漆黑的山道上剛一轉彎,猛然見到兩三具妖光熠熠的棺材飛奔而來,實在會讓天下最大膽的司機自驚肉跳。
我們的車隊初遇這種情況時大家驚慌得瞳目結舌,不知來了什麼,不像是匪徒,不像是強盜,但比匪徒和強盜更讓人發呆。如已吧熠熠的棺材越來越多,我們的車隊被擠在中間,就像置身於陰曹地府。
由此我猛然憬悟:美與丑的極端性對比,便是人間與地獄的差別。
我們開始在路上尋找不作改裝的特殊例外,很難,找了幾天只找到一種,那就是警車。除了警車之外的一切車輛都被改裝了,這裡包含著多大的產業啊。在這樣的產業中,必然又有數以萬計的美術工匠在忙碌,因為車身上的一切艷彩都必須一一手繪。被這樣改裝的汽車中有的還是世界名牌,日本的“日野”和“尼桑”很多,買來後全部拆卸,然後胡亂折騰,真不知這些名牌的設計師看到他們的產品在這裡全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奪路飛奔,作何感想。我花這麼多篇幅來談這件事,是因為這個例證既極端又普及,很有學術解剖價值。
什麼學術呢?大致是審美社會學。例如我們大多主張審美上的多元化,尤其尊重某個地區的集體審美選擇.肯定它的天然合理性,但眼前的景穿以寸此提出了疑問。這種汽車其丑無比,這個轉論在高層文化界大概不會有什麼異議,但社會上的大美大醜到底根據什麼來劃分?這個劃分又會起什麼實際作用?違背了這個劃分又該如何處置?
你看這裡就有一些明顯的麻煩:
一、這種丑的普及不是由於某個行政的命令(如我們曾在巴比倫和巴格達見到的),而是一種民眾趨附;二、除T 某些技術指標今後可能會有交通法規來限制外,這種丑基本上不犯法,因此也無法用乾脆的手段來阻止,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美醜討論,那麼,由於事情早已社會化,討論也必然社會化,而在社會化討論中,勝利者一定是行時者;四、只能寄希望於某個權勢者個人的審美水平了,但不管是油滑的權勢者還是明智的權勢者,都不會在複雜的政治角逐中對這樣的事過於認真;五、似乎應該等待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這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且這樣的審美現實本身就是無數所學校,正在構建著後代對它的審美適應。
在這裡我可斷言,一路上感到的最滲痛景象,不是石柱的斷殘、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滅,而是在文明古國的千里沃野上,刀儀些不上學的孩子咐1 的赤腳,密如森林。已有充分的考古材料證明,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三千年,即距今五千年前已經高度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光從莫亨朱達羅(Mohenjo Daro )出土的建築遺蹟看,不僅宏偉而且堅固,設計精緻而科學,很多私.人住宅已有優良的浴室,而城市裡的打脈系統讓今天的專家也由衷稱讚。這種文明還傳播到兩河流域,在那裡挖掘到的四千三百多年前的遺址里,有印度河文明的不少器物。
我們知道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印度河文明已經退出歷史舞台,把地位讓給了人類的其他幾個古文明,但這個地方會衰敗到這個樣子,卻是以前怎麼也沒有想到的。以前我們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卻習慣於用公式化的理論作出統一的解釋,譬如解釋衰敗的原因總說是受到了外族的侵略和掠奪。如果這種解釋成立,那也已經過去了很州是久。這個國家自治已有五十三年,完全獨立也已有四一t 一四年,作為一個農業國,土地沒有被奪走,河流沒有被奪走,氣候沒有被奪走,西方文明還為它留下了世界矚目的自流灌溉系統,振興和自強的機會,可以說年年月月淵阿良充分,但都失去了。
就近期原因而言,可能是由於陷人了與鄰國的軍備競賽,可能是由於走馬燈般的政局更迭,可能是由於舉世聞名的官場腐敗? ? 一不管是什麼,都需要有一次文明意義上的反省。文明的淪落,原因之一是失去了反省功能。剛剛想了一下又上路了。一路行去,真可以說是步履維艱。如果發現有一小段遠年的瀝青路,各車的司機就在對講機里歡呼起來,但歡呼聲立即噎住在狂烈的顛簸中。按照新來的節目主持人孟廣美小姐的說法,五臟六腑全顛在一起了。
轉眼瀝青路結束,車窗前立即蒙上一片黃塵,像是突然下墜於黃海深處,怎麼也泅不出來了。
路上的車不少,都強光照射,開得野蠻,橫衝直撞,不顧一切地搶占著極狹的路面。我們的對講機里不斷傳來第一、第二輛車發出的一個個普報:“三輛嚴重超載的手扶拖拉機從右邊衝過來了‘一頭駱駝!三輛驢車!" “兩條牛橫在路口!”… …
一算,已經開了整整十六個小時,木爾坦還不知道在哪裡。司機們開始想罵人了,但剛剛罵出半句又拿起了對講機,說:“此時此刻,大家干萬不要浮躁,不要浮躁!"
沿途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購買食品,大家都已十幾個小時沒有任何東西下肚了。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巴基斯坦木爾坦,夜宿假日酒店
美的無奈
實在忍不住,要專門寫一寫此計程車。
開始一進國境線見到這兒的車被嚇了一大跳。不管是貨車還是客車,投入便用前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裝。先讓駕駛室的三面外沿往上延伸,延伸到一定高度便向前方傾出,這就形成了一個圓扁形昂然凸現的高頂,大約高度為六米;車身也整個兒升高,與車頭的高頂連接。幾乎所有初來乍到的外國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啊,棺材!"
六米多高的車身,在集體高度上肯定是世界之首。這樣做,不是為了擴大運載量,而是追求好看和氣派。所有的車,渾身用艷俗的色彩畫滿了多種圖形,沒有一寸空閒。畫的圖形中有花.有鳥,有人眼,有獅子,全都翠綠、深紅、焦黃,光鮮奪目,又描了金線和銀線。駕駛室的玻璃窗上畫的是兩隻大鴨子,鴨子身邊還有紅花綠草,駕駛員就從鴨腳下面的空當里尋找前面的路,像在門縫裡偷看。
駕駛室的玻璃也有自己的顏色,一半是紅玻璃,一半是綠玻璃。反光鏡上飄垂著幾條掛滿毛團的東西,車開時可一直飄至車身的中段。車頭四周插著幾十根鍍了黃色的金屬細棒,每根約兩.米長,棒頭都扎著一團黑紗,車一開猛烈顫動,很像棺材前供著的香。
很多車門改裝成雕花木門,像中國舊家具中那種低劣的窗架。車身聯結車輪的地方,垂滿了叮叮噹噹的金屬片,有的三角,有的橢圓,直拖地面,花里胡哨得目不忍睹。
這些汽車因成天櫛風沐雨,全部艷麗都已骯髒,活像剛剛從一個垃圾場裡掙扎出來,渾身掛滿的東西還來不及抖落。
璧嘖聖沛的事情還在夜間。由於車身上貼滿了各種顏色的反鄉長紙,對面來車時車燈一亮,它就渾身反光。這種事情往往發生在荒山野嶺,漆黑的山道上剛一轉彎,猛然見到兩三具妖光熠熠的棺材飛奔而來,實在會讓天下最大膽的司機自驚肉跳。
我們的車隊初遇這種情況時大家驚慌得瞳目結舌,不知來了什麼,不像是匪徒,不像是強盜,但比匪徒和強盜更讓人發呆。如已吧熠熠的棺材越來越多,我們的車隊被擠在中間,就像置身於陰曹地府。
由此我猛然憬悟:美與丑的極端性對比,便是人間與地獄的差別。
我們開始在路上尋找不作改裝的特殊例外,很難,找了幾天只找到一種,那就是警車。除了警車之外的一切車輛都被改裝了,這裡包含著多大的產業啊。在這樣的產業中,必然又有數以萬計的美術工匠在忙碌,因為車身上的一切艷彩都必須一一手繪。被這樣改裝的汽車中有的還是世界名牌,日本的“日野”和“尼桑”很多,買來後全部拆卸,然後胡亂折騰,真不知這些名牌的設計師看到他們的產品在這裡全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奪路飛奔,作何感想。我花這麼多篇幅來談這件事,是因為這個例證既極端又普及,很有學術解剖價值。
什麼學術呢?大致是審美社會學。例如我們大多主張審美上的多元化,尤其尊重某個地區的集體審美選擇.肯定它的天然合理性,但眼前的景穿以寸此提出了疑問。這種汽車其丑無比,這個轉論在高層文化界大概不會有什麼異議,但社會上的大美大醜到底根據什麼來劃分?這個劃分又會起什麼實際作用?違背了這個劃分又該如何處置?
你看這裡就有一些明顯的麻煩:
一、這種丑的普及不是由於某個行政的命令(如我們曾在巴比倫和巴格達見到的),而是一種民眾趨附;二、除T 某些技術指標今後可能會有交通法規來限制外,這種丑基本上不犯法,因此也無法用乾脆的手段來阻止,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美醜討論,那麼,由於事情早已社會化,討論也必然社會化,而在社會化討論中,勝利者一定是行時者;四、只能寄希望於某個權勢者個人的審美水平了,但不管是油滑的權勢者還是明智的權勢者,都不會在複雜的政治角逐中對這樣的事過於認真;五、似乎應該等待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這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且這樣的審美現實本身就是無數所學校,正在構建著後代對它的審美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