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此外,有一件具體的事可做,我主張大家一起來認認真真地研究一下從歷史到現實的小人問題.把這個問題狠狠地談下去,總有好處.
想起了寫《吝嗇鬼》的莫里哀.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根治人類身上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吝嗇這個老毛病,但他在劇場裡把吝嗇解剖得那麼透徹、那麼辛辣、那麼具體,使人們以後再遇到吝嗇或自己心底產生吝嗇的時候,猛然覺得在哪裡見過,於是,劇場的笑聲也會在他們耳邊重新響起,那麼多人的笑聲使他們明白人類良知水平上的事非.他們在笑聲中莞爾了,正常的人性也就悄沒聲兒地上升了一小格.
忘了是狄德羅還是柏格森說的,莫里哀的《吝嗇鬼》問世以來沒有治好過任何一個吝嗇鬼,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只要經歷過演出劇場那暢快的笑,吝嗇鬼走出劇場後至少在兩三個星期內會收斂一點,不是吝嗇鬼而心底有吝嗇影子的人會把那個影子縮小一點,更重要的是,讓一切觀眾重見吝嗇行為時覺得似曾相識,然後能快速給以判斷,這就夠了.
吝嗇的毛病比我所說的小人的痼疾輕微得多.鑑於小人對我們民族昨天和今天的嚴重荼毒,微薄如我們,能不能像莫里哀一樣把小人的行為舉止、心理方式用最普及的方法袒示於世,然後讓人們略有所悟呢?既然小人已經糾纏了我們那麼久,我們何不壯壯膽,也對著他們鼓譟幾下呢?
二十世紀臨近末尾,新的世紀就要來臨.我寫《山居筆記》大多是觸摸自以為本世紀未曾了斷的一些疑難文化課題,這是最後一篇,臨了的話題是令人沮喪的:為了世紀性的告別和展望,請在關注一系列重大社會命題的同時,順便把目光注意一下小人.
是的,小人.
原載《收穫》1994年第4期
余秋雨《山居筆記》
長者
一
一九六三年我十六歲,高中畢業.高中畢業的體驗是永遠無法重複的.
一群既可稱為少年也可稱為青年的人突然要為自己作出終身選擇了,選擇的範圍又毫無限制.你說將來想做中學語文教師、圖書館管理員,或外科醫生、國際海員而去報考相應的專業,周圍沒有人會笑你.人的一生就這麼短短的個把月時間的無限制狀態,今後到死也不會再有了.照理父母和老師應該來限制一下,但他們那時也正在驚喜自己培養的成果怎麼轉眼之間擁有了那麼多可能,高興得暈顛顛的,一般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在那個絕對不應該享有那麼大決定權的年歲,作出了不知輕重的決定.那個夏天那麼煩熱又那麼令人興奮,只有樹上的知了在幸災樂禍地叫著,使很多人成年後不願再回憶這種叫聲.
與很多男孩子一樣,我照例也有兩個小夥伴,一個姓丁,一個姓張,成績都很好,相信只要自己願意,任何一所大學都考得上.一天在操場邊上商議,現在報考的大學分三類,一類為理工科,二類為醫科,三類為文科,我們三人如果各報一類,二十年後一起週遊世界,走到哪裡都沒有不懂的事情了,那該多痛快!這個想法很吸引人,立即通過,而且決定,一定要選每一類里最好(也就是最難考)的學校.那麼,三類怎麼分工呢?用三張小紙寫上號碼,折成小球往上一拋,抓鬮.丁抓到了第一類,很快打聽明白,最好的是清華大學;張抓到了第二類,經過衡量也作出了決定,當時最難考的醫科是第二軍醫大學;我抓到了第三類,可恨的文科,該選哪個大學呢?三個人都苦惱開了.
肯定不能考名牌大學的中文系.為什麼三個人如此快速地一起作出這種判斷,現在回想起來還不大能夠理解.大概是覺得中文系裡鬧不出一個極有意思的工作,或者是覺得我們在中學早已把《離騷》、《論語》和幾十篇古文背得滾瓜爛熟,難道大學裡再去做這種令人厭煩的事?張同學說:"我剛讀過郭沫若的自傳,連他也沒有上過中文系!"丁同學說:"巴金也沒有."那天的初步意向,我應該報考外文系,至於哪個大學的外文系最好,還要分頭打聽.
但第二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班主任孫老師把我找去了,他身邊站著一位我不認識的瘦瘦的老師,自我介紹是上海戲劇學院來的."我們學院要以最高的要求招收戲劇文學系的一個班,現在已有幾千人報名,只招三十名,但我們還怕遺漏了最好的,聽說你在全市作文比賽中得了大獎……"沒等他說完我就急著問:"那你們是不是今年全國文科大學中最難考的?""還沒有作這種排列."老師說,"你知道郭沫若先生吧?""知道."我回答,心想昨天張同學才提起過他."郭沫若以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身份兼任了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他在這個大學高年級里發現了一個能寫劇本的高材生,立即決定中止他的學業,轉到我們學院來讀書.""你是說,連中國科學院院長也認為,科學技術沒有戲劇文學重要?"我的班主任孫老師驚訝地問.
"我可沒有這麼說,"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含蓄地笑了一下,"但是科技大學的這位高年級學生只能進入我們的一年級,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如果你來報考,"他把臉轉向我,"他是你的競爭對象."我的腦子開始有點發呆,他又丟過來一句:
"你的競爭對象還有巴金的女兒."果然還有巴金!昨天我們剛剛說郭沫若和巴金沒讀過中文系,沒想到他們兩位不約而同地把學生和子女託付給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怎麼能懷疑這兩位長者的判斷?我當即下了報考的決心.
戲劇學院是提前考試,一共考了九場,真把人累死.還沒有等到發榜,全國高校統考開始了,我當然還應該參加.統考的第一志願填了軍事外語學院,因為聽說這個學校畢業後能做外交武官、情報人員,這對一個男孩子來說太刺激了.
不久傳來消息,兩校都錄取了我,戲劇學院搶先一步,拿走了我的檔案.軍事學院一位姓劉的軍官坐在我家裡不走了,反覆給我父母說,我的英語成績在今年考生中是第一名,學校決定非要我不可,現在唯一的辦法是讓我和家長到市招生委員會吵,把檔案搶回來.
我父母本來就對戲劇學院沒有興趣,但又平生不會爭吵,只得不斷寫信給招生委員會.姓劉的軍官又來了,說寫信沒有用,得當面去說.父親對我說:"這種事
想起了寫《吝嗇鬼》的莫里哀.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根治人類身上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吝嗇這個老毛病,但他在劇場裡把吝嗇解剖得那麼透徹、那麼辛辣、那麼具體,使人們以後再遇到吝嗇或自己心底產生吝嗇的時候,猛然覺得在哪裡見過,於是,劇場的笑聲也會在他們耳邊重新響起,那麼多人的笑聲使他們明白人類良知水平上的事非.他們在笑聲中莞爾了,正常的人性也就悄沒聲兒地上升了一小格.
忘了是狄德羅還是柏格森說的,莫里哀的《吝嗇鬼》問世以來沒有治好過任何一個吝嗇鬼,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只要經歷過演出劇場那暢快的笑,吝嗇鬼走出劇場後至少在兩三個星期內會收斂一點,不是吝嗇鬼而心底有吝嗇影子的人會把那個影子縮小一點,更重要的是,讓一切觀眾重見吝嗇行為時覺得似曾相識,然後能快速給以判斷,這就夠了.
吝嗇的毛病比我所說的小人的痼疾輕微得多.鑑於小人對我們民族昨天和今天的嚴重荼毒,微薄如我們,能不能像莫里哀一樣把小人的行為舉止、心理方式用最普及的方法袒示於世,然後讓人們略有所悟呢?既然小人已經糾纏了我們那麼久,我們何不壯壯膽,也對著他們鼓譟幾下呢?
二十世紀臨近末尾,新的世紀就要來臨.我寫《山居筆記》大多是觸摸自以為本世紀未曾了斷的一些疑難文化課題,這是最後一篇,臨了的話題是令人沮喪的:為了世紀性的告別和展望,請在關注一系列重大社會命題的同時,順便把目光注意一下小人.
是的,小人.
原載《收穫》1994年第4期
余秋雨《山居筆記》
長者
一
一九六三年我十六歲,高中畢業.高中畢業的體驗是永遠無法重複的.
一群既可稱為少年也可稱為青年的人突然要為自己作出終身選擇了,選擇的範圍又毫無限制.你說將來想做中學語文教師、圖書館管理員,或外科醫生、國際海員而去報考相應的專業,周圍沒有人會笑你.人的一生就這麼短短的個把月時間的無限制狀態,今後到死也不會再有了.照理父母和老師應該來限制一下,但他們那時也正在驚喜自己培養的成果怎麼轉眼之間擁有了那麼多可能,高興得暈顛顛的,一般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在那個絕對不應該享有那麼大決定權的年歲,作出了不知輕重的決定.那個夏天那麼煩熱又那麼令人興奮,只有樹上的知了在幸災樂禍地叫著,使很多人成年後不願再回憶這種叫聲.
與很多男孩子一樣,我照例也有兩個小夥伴,一個姓丁,一個姓張,成績都很好,相信只要自己願意,任何一所大學都考得上.一天在操場邊上商議,現在報考的大學分三類,一類為理工科,二類為醫科,三類為文科,我們三人如果各報一類,二十年後一起週遊世界,走到哪裡都沒有不懂的事情了,那該多痛快!這個想法很吸引人,立即通過,而且決定,一定要選每一類里最好(也就是最難考)的學校.那麼,三類怎麼分工呢?用三張小紙寫上號碼,折成小球往上一拋,抓鬮.丁抓到了第一類,很快打聽明白,最好的是清華大學;張抓到了第二類,經過衡量也作出了決定,當時最難考的醫科是第二軍醫大學;我抓到了第三類,可恨的文科,該選哪個大學呢?三個人都苦惱開了.
肯定不能考名牌大學的中文系.為什麼三個人如此快速地一起作出這種判斷,現在回想起來還不大能夠理解.大概是覺得中文系裡鬧不出一個極有意思的工作,或者是覺得我們在中學早已把《離騷》、《論語》和幾十篇古文背得滾瓜爛熟,難道大學裡再去做這種令人厭煩的事?張同學說:"我剛讀過郭沫若的自傳,連他也沒有上過中文系!"丁同學說:"巴金也沒有."那天的初步意向,我應該報考外文系,至於哪個大學的外文系最好,還要分頭打聽.
但第二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班主任孫老師把我找去了,他身邊站著一位我不認識的瘦瘦的老師,自我介紹是上海戲劇學院來的."我們學院要以最高的要求招收戲劇文學系的一個班,現在已有幾千人報名,只招三十名,但我們還怕遺漏了最好的,聽說你在全市作文比賽中得了大獎……"沒等他說完我就急著問:"那你們是不是今年全國文科大學中最難考的?""還沒有作這種排列."老師說,"你知道郭沫若先生吧?""知道."我回答,心想昨天張同學才提起過他."郭沫若以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身份兼任了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他在這個大學高年級里發現了一個能寫劇本的高材生,立即決定中止他的學業,轉到我們學院來讀書.""你是說,連中國科學院院長也認為,科學技術沒有戲劇文學重要?"我的班主任孫老師驚訝地問.
"我可沒有這麼說,"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含蓄地笑了一下,"但是科技大學的這位高年級學生只能進入我們的一年級,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如果你來報考,"他把臉轉向我,"他是你的競爭對象."我的腦子開始有點發呆,他又丟過來一句:
"你的競爭對象還有巴金的女兒."果然還有巴金!昨天我們剛剛說郭沫若和巴金沒讀過中文系,沒想到他們兩位不約而同地把學生和子女託付給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怎麼能懷疑這兩位長者的判斷?我當即下了報考的決心.
戲劇學院是提前考試,一共考了九場,真把人累死.還沒有等到發榜,全國高校統考開始了,我當然還應該參加.統考的第一志願填了軍事外語學院,因為聽說這個學校畢業後能做外交武官、情報人員,這對一個男孩子來說太刺激了.
不久傳來消息,兩校都錄取了我,戲劇學院搶先一步,拿走了我的檔案.軍事學院一位姓劉的軍官坐在我家裡不走了,反覆給我父母說,我的英語成績在今年考生中是第一名,學校決定非要我不可,現在唯一的辦法是讓我和家長到市招生委員會吵,把檔案搶回來.
我父母本來就對戲劇學院沒有興趣,但又平生不會爭吵,只得不斷寫信給招生委員會.姓劉的軍官又來了,說寫信沒有用,得當面去說.父親對我說:"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