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的存在,約略能說的只是,這個"小",既不是指年齡,也不是指地位.小人與小人物是兩碼事.
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歐洲的一則往事.數百年來一直親如一家的一個和睦村莊,突然產生了鄰里關係的無窮麻煩,本來一見面都要真誠地道一聲"早安"的村民們,現在都怒目相向.沒過多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成了仇敵,挑釁、毆鬥、報復、詛咒天天充斥其間,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準備逃離這個可怖的深淵.可能是教堂的神父產生了疑惑吧,花了很多精力調查緣由,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不久前剛搬到村子裡來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個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全部惡果都來自於她不負責任的竊竊私語.村民知道上了當,不再理這個女人,她後來很快也搬走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村民間的和睦關係再也無法修復.解除了一些誤會,澄清了一些謠言,表層關係不再緊張,然而從此以後,人們的笑臉不再自然,既便在禮貌的言詞背後也有一雙看不見的疑慮眼睛在晃動.大家很少往來,一到夜間,早早地關起門來,誰也不理誰.
我讀到這個材料時,事情已過去了幾十年,作者寫道,直到今天,這個村莊的人際關係還是又僵又澀,不冷不熱.
對那個竊竊私語的女人,村民們已經忘記了她講的具體話語,甚至忘記了她的容貌和名字.說她是壞人吧,看重了她,但她實實在在地播下了永遠也清除不淨的罪惡的種子.說她是故意的吧,那也強化了她,她對這個村莊也未必有什麼爭奪某種權力的企圖.
說她僅僅是言詞失當吧,那又過於寬恕了她,她做這些壞事帶有一種本能的衝動.對於這樣的女人,我們所能給輿的還是那個詞彙:小人.
小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後果,由此可見一斑.
這件歐洲往事因為有前前後後的鮮明對比,有那位神父的艱苦調查,居然還能尋找到一種答案.然而誰都明白,這在"小人事件"中屬於罕例.絕大多數"小人事件"是找不到這樣一位神父、這麼一種答案的.我們只要稍稍閉目,想想古往今來、遠近左右,有多少大大小小、有形無形的"村落"被小人糟踏了而找不到事情的首尾?
由此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起孔老夫子和其它先秦哲學家來了,他們那麼早就濃濃地劃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線.誠然,這兩個概念有點模糊,互相間的內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彈性,但後世大量新創立的社會範疇都未能完全地取代這種古典劃分.
孔夫子提供這個劃分當然是為了弘揚君子、提防小人,而當我們長久地放棄這個劃分之後,小人就會象失去監視的盜賊、衝決堤岸的洪水,洶湧泛濫.結果,不願再多說小人的歷史,小人的陰影反而越來越濃.他們組成了道口路邊上密密層層的許多暗角,使得本來就已經十分艱難的民族跋涉步履,在那裡趔趄、錯亂,甚至回頭轉向,或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對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無可奈何.
二
然而,真正偉大的歷史學家是不會放過小人的.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歷史癥結,於是在他冷靜的敘述中不能不時時迸發出一種激憤.眾所周知,司馬遷對歷史情節的取捨大刀闊斧,但他對於小人的所作所為卻常常工筆細描,以便讓歷史記住這些看起來最無關重要的部位.例如,司馬遷寫到過發生在公元前五二七年的一件事.那年,楚國的楚平王要為自己的兒子娶一門媳婦,選中的姑娘在秦國,於是就派出一名叫費無忌的大夫前去迎娶.費無忌看到姑娘長得極其漂亮,眼睛一轉,就開始在半道上動腦筋了.
——我想在這裡稍稍打斷,與讀者一起猜測一下他動的是什麼腦筋,這會有助於我們理解小人的行為特徵.看到姑娘漂亮,估計會在太子那裡得寵,於是一路上百般奉承,以求留下個好印象,這種腦筋,雖不高尚卻也不邪惡,屬於尋常世俗心態,不足為奇,算不上我們所說的小人;看到姑娘漂亮,想入非非,企圖有所沾染,暗結某種私情,這種腦筋,竟敢把一國的太子當情敵,簡直膽大妄為,但如果付諸實施,倒也算是人生的大手筆,為了情慾無視生命,即便荒唐也不是小人所為.費無忌動的腦筋完全不同,他認為如此漂亮的姑娘應該獻給正當盛年的楚平王.儘管太子娶親的事已經國人皆知,儘管迎娶的車隊已經逼近國都,儘管楚宮裡的儀式已經準備妥當,費無忌還是准騎了一匹快馬搶先直奔王宮,對楚平王描述了秦姑娘的美麗,說反正太子此刻與這位姑娘尚未見面,大王何不先娶了她,以後再為太子找一門好的呢.楚平王好色,被費無忌說動了心,但又覺得事關國家社稷的形象和承傳,必須小心從事,就重重拜託費無忌一手操辦.三下兩下,這位原想來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轉眼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情說到這兒,我們已經可以分析出小人的幾條重要的行為特徵了:
其一,小人見不得美好.小人也能發現美好,有時甚至發現得比別人還敏銳,但不可能對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誠.他們總是眯縫著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時而發紅時而發綠,時而死盯時而躲閃,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擾亂、轉嫁(費無忌的行為真是"轉嫁"這個詞彙的最佳註腳),竭力作為某種隱潛交易的籌碼加以利用.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但最消受不住的卻是小人的作為.蒙昧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強蠻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則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變為醜聞.因此,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沒於荒草黑夜間,可以展露於江湖莽漢前,卻斷斷不能讓小人染指和過眼.
其二,小人見不得權力.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小人的注意力總會拐彎抹角地繞向權力的天平,在旁人看來根本繞不通的地方,他們也能飛檐走壁繞進去.他們表面上是歷盡艱險為當權者著想,實際上只想著當權者手上的權力,但作為小人他們對權力本身又不迷醉,只迷醉權力背後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們是在投靠誰、背叛誰、效忠誰、出賣誰,其實他們壓根兒就沒有人的概念,只有實際私利.如果有人的概念,那麼楚平王是太子的父親,有父親應有的尊嚴和禁忌,但費無忌只把他看成某種力量和利益的化身,那也就不在乎人倫關係和人際後果了.對別人沒有人的概念,對自己也一樣,因此千萬不能以人品和
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歐洲的一則往事.數百年來一直親如一家的一個和睦村莊,突然產生了鄰里關係的無窮麻煩,本來一見面都要真誠地道一聲"早安"的村民們,現在都怒目相向.沒過多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成了仇敵,挑釁、毆鬥、報復、詛咒天天充斥其間,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準備逃離這個可怖的深淵.可能是教堂的神父產生了疑惑吧,花了很多精力調查緣由,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不久前剛搬到村子裡來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個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全部惡果都來自於她不負責任的竊竊私語.村民知道上了當,不再理這個女人,她後來很快也搬走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村民間的和睦關係再也無法修復.解除了一些誤會,澄清了一些謠言,表層關係不再緊張,然而從此以後,人們的笑臉不再自然,既便在禮貌的言詞背後也有一雙看不見的疑慮眼睛在晃動.大家很少往來,一到夜間,早早地關起門來,誰也不理誰.
我讀到這個材料時,事情已過去了幾十年,作者寫道,直到今天,這個村莊的人際關係還是又僵又澀,不冷不熱.
對那個竊竊私語的女人,村民們已經忘記了她講的具體話語,甚至忘記了她的容貌和名字.說她是壞人吧,看重了她,但她實實在在地播下了永遠也清除不淨的罪惡的種子.說她是故意的吧,那也強化了她,她對這個村莊也未必有什麼爭奪某種權力的企圖.
說她僅僅是言詞失當吧,那又過於寬恕了她,她做這些壞事帶有一種本能的衝動.對於這樣的女人,我們所能給輿的還是那個詞彙:小人.
小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後果,由此可見一斑.
這件歐洲往事因為有前前後後的鮮明對比,有那位神父的艱苦調查,居然還能尋找到一種答案.然而誰都明白,這在"小人事件"中屬於罕例.絕大多數"小人事件"是找不到這樣一位神父、這麼一種答案的.我們只要稍稍閉目,想想古往今來、遠近左右,有多少大大小小、有形無形的"村落"被小人糟踏了而找不到事情的首尾?
由此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起孔老夫子和其它先秦哲學家來了,他們那麼早就濃濃地劃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線.誠然,這兩個概念有點模糊,互相間的內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彈性,但後世大量新創立的社會範疇都未能完全地取代這種古典劃分.
孔夫子提供這個劃分當然是為了弘揚君子、提防小人,而當我們長久地放棄這個劃分之後,小人就會象失去監視的盜賊、衝決堤岸的洪水,洶湧泛濫.結果,不願再多說小人的歷史,小人的陰影反而越來越濃.他們組成了道口路邊上密密層層的許多暗角,使得本來就已經十分艱難的民族跋涉步履,在那裡趔趄、錯亂,甚至回頭轉向,或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對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無可奈何.
二
然而,真正偉大的歷史學家是不會放過小人的.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歷史癥結,於是在他冷靜的敘述中不能不時時迸發出一種激憤.眾所周知,司馬遷對歷史情節的取捨大刀闊斧,但他對於小人的所作所為卻常常工筆細描,以便讓歷史記住這些看起來最無關重要的部位.例如,司馬遷寫到過發生在公元前五二七年的一件事.那年,楚國的楚平王要為自己的兒子娶一門媳婦,選中的姑娘在秦國,於是就派出一名叫費無忌的大夫前去迎娶.費無忌看到姑娘長得極其漂亮,眼睛一轉,就開始在半道上動腦筋了.
——我想在這裡稍稍打斷,與讀者一起猜測一下他動的是什麼腦筋,這會有助於我們理解小人的行為特徵.看到姑娘漂亮,估計會在太子那裡得寵,於是一路上百般奉承,以求留下個好印象,這種腦筋,雖不高尚卻也不邪惡,屬於尋常世俗心態,不足為奇,算不上我們所說的小人;看到姑娘漂亮,想入非非,企圖有所沾染,暗結某種私情,這種腦筋,竟敢把一國的太子當情敵,簡直膽大妄為,但如果付諸實施,倒也算是人生的大手筆,為了情慾無視生命,即便荒唐也不是小人所為.費無忌動的腦筋完全不同,他認為如此漂亮的姑娘應該獻給正當盛年的楚平王.儘管太子娶親的事已經國人皆知,儘管迎娶的車隊已經逼近國都,儘管楚宮裡的儀式已經準備妥當,費無忌還是准騎了一匹快馬搶先直奔王宮,對楚平王描述了秦姑娘的美麗,說反正太子此刻與這位姑娘尚未見面,大王何不先娶了她,以後再為太子找一門好的呢.楚平王好色,被費無忌說動了心,但又覺得事關國家社稷的形象和承傳,必須小心從事,就重重拜託費無忌一手操辦.三下兩下,這位原想來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轉眼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情說到這兒,我們已經可以分析出小人的幾條重要的行為特徵了:
其一,小人見不得美好.小人也能發現美好,有時甚至發現得比別人還敏銳,但不可能對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誠.他們總是眯縫著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時而發紅時而發綠,時而死盯時而躲閃,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擾亂、轉嫁(費無忌的行為真是"轉嫁"這個詞彙的最佳註腳),竭力作為某種隱潛交易的籌碼加以利用.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但最消受不住的卻是小人的作為.蒙昧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強蠻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則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變為醜聞.因此,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沒於荒草黑夜間,可以展露於江湖莽漢前,卻斷斷不能讓小人染指和過眼.
其二,小人見不得權力.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小人的注意力總會拐彎抹角地繞向權力的天平,在旁人看來根本繞不通的地方,他們也能飛檐走壁繞進去.他們表面上是歷盡艱險為當權者著想,實際上只想著當權者手上的權力,但作為小人他們對權力本身又不迷醉,只迷醉權力背後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們是在投靠誰、背叛誰、效忠誰、出賣誰,其實他們壓根兒就沒有人的概念,只有實際私利.如果有人的概念,那麼楚平王是太子的父親,有父親應有的尊嚴和禁忌,但費無忌只把他看成某種力量和利益的化身,那也就不在乎人倫關係和人際後果了.對別人沒有人的概念,對自己也一樣,因此千萬不能以人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