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這裡玉釧半邊臉火熱,一聲不敢言語。登時眾丫頭聽見王夫人醒了,都忙進來。王夫人便叫玉釧:“把你媽叫來,帶出你姐姐去。”玉釧聽說,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罵,只管發落,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人不見人呢!”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從來不曾打過丫頭們一下,今忽見玉釧行此無恥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氣忿不過,打了一下,罵了幾句。雖玉釧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喚了玉釧之母白老媳婦來領了下去。那玉釧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話下。
這是玉釧第三次說話,也是最後的話了。
寶玉見了玉釧,“就有些戀戀不捨的”,照應了前文吃胭脂一節,而說要“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吧”,更是表白要娶她為妾,說的是情話;而玉釧回他“金簪子掉在進裡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表面答應了,說我們早晚在一處,實際上卻是一句譖言——她後來可不是掉在井裡頭了麼?
此後,金釧雖死猶生,並沒有就此消失。她的名字身影,依然宛在,餘波未平,餘韻未了。
賈環借她的死替寶玉設套,攛掇著賈政將寶玉暴打了一頓,而寶玉亦算長情,不但在聽聞金釧之死後,五內摧傷,“恨不得此時也身亡命殞,跟了玉釧去”。且便挨了打,也仍然不悔,夢裡也見著玉釧向他哭說投井之情,又同黛玉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玉釧奉王夫人命來與他送湯時,喪聲喪氣,百般作臉色,寶玉絕不責怪,只是低聲下氣賠小心;次年金釧生祭,又特地冒著被賈母斥罵之險偷偷逃席,往水仙庵灑淚焚奠。
可感慨的是,那一天也是鳳姐兒的生日,又是一個“金”派霸主。而這第四十三回的回目《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前者寫鳳姐生日,後者說寶玉祭釧,竟將兩件事並提,一生一死,可感可嘆。
巧妙的是,文中在詳述寶玉帶了茗煙往水仙庵焚香的時候,並沒有實寫祭的是誰,只含含糊糊地透露:“這水仙庵裡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暗暗透出其人死在水中,又特地揀了井台邊焚香:
寶玉點頭,一齊來至井台上,將爐放下。茗煙站過一旁。寶玉掏出香來焚上,含淚施了半禮,回身命收了去。茗煙答應,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幾個頭,口內祝道:“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的心事,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兒這一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爺心事不能出口,讓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雖然陰陽間隔,既是知己之間,時常來望候二爺,未嘗不可。你在陰間保佑二爺來生也變個女孩兒,和你們一處相伴,再不可又托生這鬚眉濁物了。”說畢,又磕幾個頭,才爬起來。
茗煙猜不透主子的心事,卻因他只“施了半禮”,便猜到受祭的陰魂是位“姐姐妹妹”,也就是個丫鬟而非主子。
而寶玉同茗煙回至府上,“剛至穿堂那邊,只見玉釧獨坐在廊檐下垂淚。”寶玉賠笑道:“你猜我往那裡去了?”玉釧不答,只管擦淚。
蛛絲馬跡,其實已經顯露出祭的是誰,不過讀者多半仍然未解。直到下一回寫平兒受委屈時,作者才明白地輕輕一點:“寶玉因自來從未在平兒前盡過心,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為恨怨。今日是玉釧的生日,故一日不樂。不想落後鬧出這件事來,竟得在平兒前稍盡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樂也。”
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天是玉釧的生日,怪不得玉釧會在廊下垂淚呢。
秦可卿列名十二釵正冊最後一名,卻是第一個死的主子奶奶,死時曾向鳳姐報夢說“樹倒猢兒猻散”;尤三姐是十二釵副冊最後一名,也是副冊姑娘中第一個死的,死後則向姐姐尤二姐報夢,勸她劍斬妒婦後“一同歸至警幻案下,聽其發落“;白金釧是丫鬟中第一個死的,遂也當列為十二釵又副冊最後一名,她死後,則是直接向寶玉報夢,哭訴跳井之情。
她豈止是“在玉兄處掛了號”,根本是在寶玉心中立了一座水仙庵,縱然“金簪子掉在井裡頭”,亦可謂不負此生了。
2.金釧與寶釵、湘雲的不解之緣
玉釧這名字在全書中的第一次提點,乃是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的開篇,書中寫到:周瑞家的往梨香院回王夫人話,看見玉釧和香菱站在台階上頑耍。
甲戌本在玉釧的名字旁邊,有一句側批:“金釧、寶釵互相映射。妙!”意思是說這金釧之名,是因寶釵而起,順手為之。
而事實上,這也是正寫寶釵言行的第一回文字,寶釵與周瑞家的絮說“冷香丸”緣由,是其在書中的第一次開口;等周瑞家的回過王夫人話出來,“見金釧仍在那裡曬日陽兒”,則是玉釧的第一次開口——
周瑞家的因問他道:“那香菱小丫頭子,可就是常說臨上京時買的,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個小丫頭子麼?”金釧道:“可不就是。”正說著,只見香菱笑嘻嘻地走來。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細細地看了一會,因向玉釧笑道:“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像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玉釧笑道:“我們也是這樣說呢。”周瑞家的又問香菱:“你幾歲投身到這裡?”又問:“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裡人?”香菱聽問,都搖頭說:“不記得了。”周瑞家的和玉釧聽了,倒反為嘆息傷感一回。
此一段,玉釧的形象並不見突出,不過是確定了一個“金”派護法的身份——她的首次出場,可不是在金派掌門人薛寶釵的窗下麼?
如果說玉釧的出場,與寶釵的關係並不明顯的話,那麼她的謝幕,卻是與寶釵緊密相關的。
那便是她的死。書中並沒有正面描寫,而是通過一個老婆子之口轉述的;
忽見一個老婆子忙忙走來,說道:“這是那裡說起!玉釧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襲人唬了一跳,忙問:“那個玉釧?”那老婆子道:“那裡還有兩個玉釧呢?就是太太屋裡的。前兒不知為什麼攆他出去,在家裡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會他,誰知找他不見了。剛才打水的人在那東南角上井裡打水,見一個屍首,趕著叫人打撈起來,誰知是他。她們家裡還只管亂著要救活,那裡中用了!”寶釵道:“這也奇了。”襲人聽說,點頭讚嘆,想素日同氣之情,不覺流下淚來。寶釵聽見這話,忙向王夫人處來道安慰。這裡襲人回去不提。
卻說寶釵來至王夫人處,只見鴉雀無聞,獨有王夫人在裡間房內坐著垂淚。寶釵便不好提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問:“你從那裡來?”寶釵道:“從園裡來。”王夫人道:“你從園裡來,可見你寶兄弟?”寶釵道:“才倒看見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裡去。”王夫人點頭哭道:“你可知道一樁奇事?玉釧忽然投井死了!”寶釵見說,道:“怎麼好好的投井?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兒他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他幾下,攆了他下去。我只說氣他兩天,還叫他上來,誰知他這麼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寶釵嘆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王夫人點頭嘆道:“這話雖然如此說,到底我心不安。”寶釵嘆道:“姨娘也不必念念於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僕之情了。”王夫人道:“剛才我賞了他娘五十兩銀子,原要還把你妹妹們的新衣服拿兩套給他妝裹。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什麼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兩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妝裹去,豈不忌諱。因為這麼樣,我現叫裁縫趕兩套給他。要是別的丫頭,賞他幾兩銀子也就完了,只是玉釧雖然是個丫頭,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口裡說著,不覺淚下。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裁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兩個人來跟寶姑娘去。
這是玉釧第三次說話,也是最後的話了。
寶玉見了玉釧,“就有些戀戀不捨的”,照應了前文吃胭脂一節,而說要“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吧”,更是表白要娶她為妾,說的是情話;而玉釧回他“金簪子掉在進裡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表面答應了,說我們早晚在一處,實際上卻是一句譖言——她後來可不是掉在井裡頭了麼?
此後,金釧雖死猶生,並沒有就此消失。她的名字身影,依然宛在,餘波未平,餘韻未了。
賈環借她的死替寶玉設套,攛掇著賈政將寶玉暴打了一頓,而寶玉亦算長情,不但在聽聞金釧之死後,五內摧傷,“恨不得此時也身亡命殞,跟了玉釧去”。且便挨了打,也仍然不悔,夢裡也見著玉釧向他哭說投井之情,又同黛玉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玉釧奉王夫人命來與他送湯時,喪聲喪氣,百般作臉色,寶玉絕不責怪,只是低聲下氣賠小心;次年金釧生祭,又特地冒著被賈母斥罵之險偷偷逃席,往水仙庵灑淚焚奠。
可感慨的是,那一天也是鳳姐兒的生日,又是一個“金”派霸主。而這第四十三回的回目《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前者寫鳳姐生日,後者說寶玉祭釧,竟將兩件事並提,一生一死,可感可嘆。
巧妙的是,文中在詳述寶玉帶了茗煙往水仙庵焚香的時候,並沒有實寫祭的是誰,只含含糊糊地透露:“這水仙庵裡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暗暗透出其人死在水中,又特地揀了井台邊焚香:
寶玉點頭,一齊來至井台上,將爐放下。茗煙站過一旁。寶玉掏出香來焚上,含淚施了半禮,回身命收了去。茗煙答應,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幾個頭,口內祝道:“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的心事,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兒這一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爺心事不能出口,讓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雖然陰陽間隔,既是知己之間,時常來望候二爺,未嘗不可。你在陰間保佑二爺來生也變個女孩兒,和你們一處相伴,再不可又托生這鬚眉濁物了。”說畢,又磕幾個頭,才爬起來。
茗煙猜不透主子的心事,卻因他只“施了半禮”,便猜到受祭的陰魂是位“姐姐妹妹”,也就是個丫鬟而非主子。
而寶玉同茗煙回至府上,“剛至穿堂那邊,只見玉釧獨坐在廊檐下垂淚。”寶玉賠笑道:“你猜我往那裡去了?”玉釧不答,只管擦淚。
蛛絲馬跡,其實已經顯露出祭的是誰,不過讀者多半仍然未解。直到下一回寫平兒受委屈時,作者才明白地輕輕一點:“寶玉因自來從未在平兒前盡過心,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為恨怨。今日是玉釧的生日,故一日不樂。不想落後鬧出這件事來,竟得在平兒前稍盡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樂也。”
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天是玉釧的生日,怪不得玉釧會在廊下垂淚呢。
秦可卿列名十二釵正冊最後一名,卻是第一個死的主子奶奶,死時曾向鳳姐報夢說“樹倒猢兒猻散”;尤三姐是十二釵副冊最後一名,也是副冊姑娘中第一個死的,死後則向姐姐尤二姐報夢,勸她劍斬妒婦後“一同歸至警幻案下,聽其發落“;白金釧是丫鬟中第一個死的,遂也當列為十二釵又副冊最後一名,她死後,則是直接向寶玉報夢,哭訴跳井之情。
她豈止是“在玉兄處掛了號”,根本是在寶玉心中立了一座水仙庵,縱然“金簪子掉在井裡頭”,亦可謂不負此生了。
2.金釧與寶釵、湘雲的不解之緣
玉釧這名字在全書中的第一次提點,乃是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的開篇,書中寫到:周瑞家的往梨香院回王夫人話,看見玉釧和香菱站在台階上頑耍。
甲戌本在玉釧的名字旁邊,有一句側批:“金釧、寶釵互相映射。妙!”意思是說這金釧之名,是因寶釵而起,順手為之。
而事實上,這也是正寫寶釵言行的第一回文字,寶釵與周瑞家的絮說“冷香丸”緣由,是其在書中的第一次開口;等周瑞家的回過王夫人話出來,“見金釧仍在那裡曬日陽兒”,則是玉釧的第一次開口——
周瑞家的因問他道:“那香菱小丫頭子,可就是常說臨上京時買的,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個小丫頭子麼?”金釧道:“可不就是。”正說著,只見香菱笑嘻嘻地走來。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細細地看了一會,因向玉釧笑道:“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像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玉釧笑道:“我們也是這樣說呢。”周瑞家的又問香菱:“你幾歲投身到這裡?”又問:“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裡人?”香菱聽問,都搖頭說:“不記得了。”周瑞家的和玉釧聽了,倒反為嘆息傷感一回。
此一段,玉釧的形象並不見突出,不過是確定了一個“金”派護法的身份——她的首次出場,可不是在金派掌門人薛寶釵的窗下麼?
如果說玉釧的出場,與寶釵的關係並不明顯的話,那麼她的謝幕,卻是與寶釵緊密相關的。
那便是她的死。書中並沒有正面描寫,而是通過一個老婆子之口轉述的;
忽見一個老婆子忙忙走來,說道:“這是那裡說起!玉釧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襲人唬了一跳,忙問:“那個玉釧?”那老婆子道:“那裡還有兩個玉釧呢?就是太太屋裡的。前兒不知為什麼攆他出去,在家裡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會他,誰知找他不見了。剛才打水的人在那東南角上井裡打水,見一個屍首,趕著叫人打撈起來,誰知是他。她們家裡還只管亂著要救活,那裡中用了!”寶釵道:“這也奇了。”襲人聽說,點頭讚嘆,想素日同氣之情,不覺流下淚來。寶釵聽見這話,忙向王夫人處來道安慰。這裡襲人回去不提。
卻說寶釵來至王夫人處,只見鴉雀無聞,獨有王夫人在裡間房內坐著垂淚。寶釵便不好提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問:“你從那裡來?”寶釵道:“從園裡來。”王夫人道:“你從園裡來,可見你寶兄弟?”寶釵道:“才倒看見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裡去。”王夫人點頭哭道:“你可知道一樁奇事?玉釧忽然投井死了!”寶釵見說,道:“怎麼好好的投井?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兒他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他幾下,攆了他下去。我只說氣他兩天,還叫他上來,誰知他這麼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寶釵嘆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王夫人點頭嘆道:“這話雖然如此說,到底我心不安。”寶釵嘆道:“姨娘也不必念念於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僕之情了。”王夫人道:“剛才我賞了他娘五十兩銀子,原要還把你妹妹們的新衣服拿兩套給他妝裹。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什麼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兩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妝裹去,豈不忌諱。因為這麼樣,我現叫裁縫趕兩套給他。要是別的丫頭,賞他幾兩銀子也就完了,只是玉釧雖然是個丫頭,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口裡說著,不覺淚下。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裁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兩個人來跟寶姑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