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這時候我們還並不知道小紅的名字,只知其生的“細巧幹淨”,“說話簡便俏麗”,是寶玉房裡的丫頭。
中間插過一段賈芸謀職成功、取得種花大權的戲後,又寫寶玉回房喝茶,偏眾人都不在屋裡,正要自己動手,背後有人道:“二爺仔細燙了手,讓我們來倒。”——又是一個先聲奪人。
這丫頭回了芸兒的話,使我們知道此丫鬟就是方才外書房的那丫環,並借寶玉之眼再次寫其形象:“穿著幾件半新不舊的衣裳,倒是一頭黑鬒鬒的頭髮,挽著個髻,容長臉面,細巧身材,卻十分俏麗乾淨。”
寶玉分明是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的,故而有說有笑地問她:“你也是我這屋裡的人麼?”“你為什麼不做那眼見的事?”
而這唯一的一次見面對話,也就替小紅在玉兄處掛了號。
可惜,還沒說得兩句,秋紋、碧痕催水回來了,“忽見走出一個人來接水,二人看時,不是別人,原來是小紅。”——這才第一次交代了小紅的名字。
二人為小紅有機會與寶玉獨處,吃了一缸子醋,正纏攪不清,老嬤嬤進來說起賈芸明日帶人進來種花樹的事,眾丫鬟難得聽見園裡發生新鮮事,也都興奮,緊著打聽是誰帶人進來,問東問西,唯有小紅心裡明白就是那位“廊上的二爺”,便存了念頭。
直到此時,書中方詳細交代小紅身世為人——
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原是榮國府中世代的舊仆,他父母現在收管各處房田事務。這紅玉年方十六歲,因分人在大觀園的時節,把他便分在怡紅院中,倒也清幽雅靜。不想後來命人進來居住,偏生這一所兒又被寶玉占了。這紅玉雖然是個不諳事的丫頭,卻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內著實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寶玉面前現弄現弄。只是寶玉身邊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裡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兒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紋等一場惡意,心內早灰了一半。正悶悶的,忽然聽見老嬤嬤說起賈芸來,不覺心中一動,便悶悶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盤算,翻來掉去,正沒個抓尋。忽聽窗外低低的叫道:“紅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這裡呢。”紅玉聽了忙走出來看,不是別人,正是賈芸。紅玉不覺的粉面含羞,問道:“二爺在那裡拾著的?”賈芸笑道:“你過來,我告訴你。”一面說,一面就上來拉他。那紅玉急回身一跑,卻被門檻絆倒……唬醒過來,方知是夢。
這一段行文,重在敘述小紅的情緣,雖然寫明他原是府中舊仆,卻未提其父便是林之孝。只說她因秋紋等人的惡意將不安分之心“灰了一半”,然而聽見賈芸,早又“心中一動”——這念頭轉得也是夠快的,果然是“玉在櫝中求善價”的不安分之人。
而寶玉自見了她,其實也是留心的,次日起來還特地往院裡尋找,假裝看花兒東張西望,好容易看清了,正坐在海棠花後出神,正自猶豫,碧痕偏來催他洗臉,只得進去了。而襲人也就沖紅玉招手,命她:“我們這裡的噴壺還沒有收拾了來呢,你到林姑娘那裡去,把他們的借來使使。”
這齣雙管齊下,很可能是襲人有心為之。前文寫寶玉想喚紅玉來使喚,只怕襲人寒心,故而優柔寡斷;而襲人對寶玉的心思了如指掌,看到他張望搜尋,又站在海棠花後望著紅玉發呆,哪有想不到的?故而一邊命碧痕催寶玉洗臉,一邊自己就支使了小紅走開,免得寶玉洗完臉出來又接著找她。
這一段本來沒黛玉什麼事,可是襲人一句“你到林姑娘那裡去”,便把黛玉也給牽扯進來了,這是一處暗示手法——此處襲人只是阻礙了寶玉與紅玉親近,而將來,她也有可能會製造寶玉同黛玉之間的障礙。事實上,向王夫人進饞言,讓寶玉遷出園去,已經是一種疏離之計了。
且說小紅走上翠煙橋,遠遠看見賈芸坐在山子石上看著人種樹,待要過去,又不敢,只得悶悶不樂地取了壺回來,無精打采,已是害相思的症狀。
後來寶玉魘魔法,賈芸帶著眾小廝坐更看守,小紅也同眾丫鬟日夜守著寶玉,看見賈芸手中的帕子很像自己丟失的那條,想問又不好問,想丟又丟不下,心思漸重,終日懶洋洋的,正如後文黛玉說的那句戲詞兒:“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而這一回的題目,就叫作《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前半句寫紅玉,後半句寫黛玉。
作者生怕讀者不留意,又特地借小丫頭佳蕙之口勸紅玉:“林姑娘生的弱,時常他吃藥,你就和他要些來吃,也是一樣。”這就等於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寫紅玉,即是寫黛玉,是一樣的。
而小紅回復佳蕙的話說:“怕什麼,還不如早些兒死了倒乾淨!”也像極黛玉的聲口中,是活脫脫一個林黛玉的投影兒了。
這時候,她已是打定主意要與賈芸交結的了。後來終於等了一個機會,因聽見婆子說要帶賈芸進來,便故意在蜂腰橋上遙等——
一時,只見一個小丫頭子跑來,見紅玉站在那裡,便問道:“林姐姐,你在這裡作什麼呢?”紅玉抬頭見是小丫頭子墜兒。紅玉道:“那去?”墜兒道:“叫我帶進芸二爺來。”這裡紅玉剛走至蜂腰橋門前,只見那邊墜兒引著賈芸來了。那賈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紅玉一溜;那紅玉只裝著和墜兒說話,也把眼去一溜賈芸:四目恰相對時,紅玉不覺臉紅了,一扭身往蘅蕪苑去了。
這一次,紅玉不是不去瀟湘館取噴壺,而是往蘅蕪苑取花樣筆,便又將寶釵牽扯進來了。
她與賈芸的偷眼一溜,四目相對,已經各自有心。而文章只寫“那紅玉只裝著和墜兒說話”,卻並未提到具體說的是什麼,直到賈芸離開怡紅院時,方補了一筆,將前文敘明——
出了怡紅院,賈芸見四顧無人,便把腳慢慢停著些走,口裡一長一短和墜兒說話,先問他“幾歲了?名字叫什麼?你父母在那一行上?在寶叔房內幾年了?一個月多少錢?共總寶叔房內有幾個女孩子?”那墜兒見問,便一樁樁的都告訴他了。賈芸又道:“才剛那個與你說話的,他可是叫小紅?”墜兒笑道:“他倒叫小紅。你問他作什麼?”賈芸道:“方才他問你什麼手帕子,我倒揀了一塊。”墜兒聽了笑道:“他問了我好幾遍,可有看見他的帕子。我有那麼大工夫管這些事!今兒他又問我,他說我替他找著了,他還謝我呢。才在蘅蕪苑門口說的,二爺也聽見了,不是我撒謊。好二爺,你既揀了,給我罷。我看他拿什麼謝我。”
原來上月賈芸進來種樹之時,便揀了一塊羅帕,便知是所在園內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個人的,故不敢造次。今聽見紅玉問墜兒,便知是紅玉的,心內不勝喜幸。又見墜兒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內將自己的一塊取了出來,向墜兒笑道:“我給是給你,你若得了他的謝禮,不許瞞著我。”墜兒滿口裡答應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賈芸,回來找紅玉,不在話下。
中間插過一段賈芸謀職成功、取得種花大權的戲後,又寫寶玉回房喝茶,偏眾人都不在屋裡,正要自己動手,背後有人道:“二爺仔細燙了手,讓我們來倒。”——又是一個先聲奪人。
這丫頭回了芸兒的話,使我們知道此丫鬟就是方才外書房的那丫環,並借寶玉之眼再次寫其形象:“穿著幾件半新不舊的衣裳,倒是一頭黑鬒鬒的頭髮,挽著個髻,容長臉面,細巧身材,卻十分俏麗乾淨。”
寶玉分明是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的,故而有說有笑地問她:“你也是我這屋裡的人麼?”“你為什麼不做那眼見的事?”
而這唯一的一次見面對話,也就替小紅在玉兄處掛了號。
可惜,還沒說得兩句,秋紋、碧痕催水回來了,“忽見走出一個人來接水,二人看時,不是別人,原來是小紅。”——這才第一次交代了小紅的名字。
二人為小紅有機會與寶玉獨處,吃了一缸子醋,正纏攪不清,老嬤嬤進來說起賈芸明日帶人進來種花樹的事,眾丫鬟難得聽見園裡發生新鮮事,也都興奮,緊著打聽是誰帶人進來,問東問西,唯有小紅心裡明白就是那位“廊上的二爺”,便存了念頭。
直到此時,書中方詳細交代小紅身世為人——
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原是榮國府中世代的舊仆,他父母現在收管各處房田事務。這紅玉年方十六歲,因分人在大觀園的時節,把他便分在怡紅院中,倒也清幽雅靜。不想後來命人進來居住,偏生這一所兒又被寶玉占了。這紅玉雖然是個不諳事的丫頭,卻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內著實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寶玉面前現弄現弄。只是寶玉身邊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裡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兒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紋等一場惡意,心內早灰了一半。正悶悶的,忽然聽見老嬤嬤說起賈芸來,不覺心中一動,便悶悶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盤算,翻來掉去,正沒個抓尋。忽聽窗外低低的叫道:“紅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這裡呢。”紅玉聽了忙走出來看,不是別人,正是賈芸。紅玉不覺的粉面含羞,問道:“二爺在那裡拾著的?”賈芸笑道:“你過來,我告訴你。”一面說,一面就上來拉他。那紅玉急回身一跑,卻被門檻絆倒……唬醒過來,方知是夢。
這一段行文,重在敘述小紅的情緣,雖然寫明他原是府中舊仆,卻未提其父便是林之孝。只說她因秋紋等人的惡意將不安分之心“灰了一半”,然而聽見賈芸,早又“心中一動”——這念頭轉得也是夠快的,果然是“玉在櫝中求善價”的不安分之人。
而寶玉自見了她,其實也是留心的,次日起來還特地往院裡尋找,假裝看花兒東張西望,好容易看清了,正坐在海棠花後出神,正自猶豫,碧痕偏來催他洗臉,只得進去了。而襲人也就沖紅玉招手,命她:“我們這裡的噴壺還沒有收拾了來呢,你到林姑娘那裡去,把他們的借來使使。”
這齣雙管齊下,很可能是襲人有心為之。前文寫寶玉想喚紅玉來使喚,只怕襲人寒心,故而優柔寡斷;而襲人對寶玉的心思了如指掌,看到他張望搜尋,又站在海棠花後望著紅玉發呆,哪有想不到的?故而一邊命碧痕催寶玉洗臉,一邊自己就支使了小紅走開,免得寶玉洗完臉出來又接著找她。
這一段本來沒黛玉什麼事,可是襲人一句“你到林姑娘那裡去”,便把黛玉也給牽扯進來了,這是一處暗示手法——此處襲人只是阻礙了寶玉與紅玉親近,而將來,她也有可能會製造寶玉同黛玉之間的障礙。事實上,向王夫人進饞言,讓寶玉遷出園去,已經是一種疏離之計了。
且說小紅走上翠煙橋,遠遠看見賈芸坐在山子石上看著人種樹,待要過去,又不敢,只得悶悶不樂地取了壺回來,無精打采,已是害相思的症狀。
後來寶玉魘魔法,賈芸帶著眾小廝坐更看守,小紅也同眾丫鬟日夜守著寶玉,看見賈芸手中的帕子很像自己丟失的那條,想問又不好問,想丟又丟不下,心思漸重,終日懶洋洋的,正如後文黛玉說的那句戲詞兒:“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而這一回的題目,就叫作《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前半句寫紅玉,後半句寫黛玉。
作者生怕讀者不留意,又特地借小丫頭佳蕙之口勸紅玉:“林姑娘生的弱,時常他吃藥,你就和他要些來吃,也是一樣。”這就等於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寫紅玉,即是寫黛玉,是一樣的。
而小紅回復佳蕙的話說:“怕什麼,還不如早些兒死了倒乾淨!”也像極黛玉的聲口中,是活脫脫一個林黛玉的投影兒了。
這時候,她已是打定主意要與賈芸交結的了。後來終於等了一個機會,因聽見婆子說要帶賈芸進來,便故意在蜂腰橋上遙等——
一時,只見一個小丫頭子跑來,見紅玉站在那裡,便問道:“林姐姐,你在這裡作什麼呢?”紅玉抬頭見是小丫頭子墜兒。紅玉道:“那去?”墜兒道:“叫我帶進芸二爺來。”這裡紅玉剛走至蜂腰橋門前,只見那邊墜兒引著賈芸來了。那賈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紅玉一溜;那紅玉只裝著和墜兒說話,也把眼去一溜賈芸:四目恰相對時,紅玉不覺臉紅了,一扭身往蘅蕪苑去了。
這一次,紅玉不是不去瀟湘館取噴壺,而是往蘅蕪苑取花樣筆,便又將寶釵牽扯進來了。
她與賈芸的偷眼一溜,四目相對,已經各自有心。而文章只寫“那紅玉只裝著和墜兒說話”,卻並未提到具體說的是什麼,直到賈芸離開怡紅院時,方補了一筆,將前文敘明——
出了怡紅院,賈芸見四顧無人,便把腳慢慢停著些走,口裡一長一短和墜兒說話,先問他“幾歲了?名字叫什麼?你父母在那一行上?在寶叔房內幾年了?一個月多少錢?共總寶叔房內有幾個女孩子?”那墜兒見問,便一樁樁的都告訴他了。賈芸又道:“才剛那個與你說話的,他可是叫小紅?”墜兒笑道:“他倒叫小紅。你問他作什麼?”賈芸道:“方才他問你什麼手帕子,我倒揀了一塊。”墜兒聽了笑道:“他問了我好幾遍,可有看見他的帕子。我有那麼大工夫管這些事!今兒他又問我,他說我替他找著了,他還謝我呢。才在蘅蕪苑門口說的,二爺也聽見了,不是我撒謊。好二爺,你既揀了,給我罷。我看他拿什麼謝我。”
原來上月賈芸進來種樹之時,便揀了一塊羅帕,便知是所在園內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個人的,故不敢造次。今聽見紅玉問墜兒,便知是紅玉的,心內不勝喜幸。又見墜兒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內將自己的一塊取了出來,向墜兒笑道:“我給是給你,你若得了他的謝禮,不許瞞著我。”墜兒滿口裡答應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賈芸,回來找紅玉,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