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張只念了一遍,秋紅就能夠背誦出來。這真讓我大大地吃了一驚。

  古人說“過目成誦”,眼前這個兩歲半的孩子是“過耳成誦”。一個僅僅兩歲半的鄉村兒童能達到這個水平,誰能不吃驚呢?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三歲識“之”、“無”,千古傳為美談。如今這個僅僅兩歲半的孩子在哪一方面比白居易遜色呢?

  中國是世界上的詩詞大國,篇章之多,質量之高,宇內實罕有其儔。

  我國一向有利用詩詞陶冶性靈,提高人品的傳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提高人文素質。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近半個世紀以來,此道不暢久矣。最近國家領導人以及有識之士,大力提倡背誦詩詞以提高審美能力,加強人文素質,達到讓青年和國民能夠完美全面地發展的目的,這會大大有利於祖國的建設事業。我原以為這是一件比較困難、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我哪裡會想到於無意間竟在一個才兩歲半的農村小孩子身上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光輝燦爛的未來,我不禁狂喜,真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秋紅到了21世紀不過才到三歲,21世紀是他們的世紀。如果全國農村和城市的小孩子都能像秋紅這樣從小就享有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機會,我們祖國的前途真可以預卜了。我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能聞風而動,到秋紅的農村里去採訪一次。我相信,他們絕不會空手而歸的。

  現在,不像秋菊那樣杳如黃鶴,秋紅還在我的眼前。我每天半小時的散步就成了一天最幸福的時刻,特別是在碰到秋紅的時候。

  1999年7月27日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