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另一種文體,那種接近哲學思辨的隨感錄,本非我之所長,因而寫得不多。這些東西會受到受過西方訓練的中國哲學家們的指責。但他們的指責我不但不以為恥,而且引以為榮。如果受到他們的讚揚,我將齋戒沐浴,痛自懺悔,搜尋我的"活思想",以及"靈魂深處的一閃念",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痛改前非,以便不同這些人同流合污。講到哲學,如果非讓我加以選擇不行的話,我寧願選擇中國古代哲學家的表達方式,不是分析,分析,再分析,而是以生動的意象,凡人的語言,綜合的思維模式,貌似模糊而實頗豁亮,能給人以總體的概念或者印象。不管怎麼說,寫這類的千字文我也絕非內行里手。

  第八部分 16.人生漫談(3)

  把上面講的歸納起來看一看,寫以上說的兩類文章,都非我之所長。幸而其中有一些文章不屬於以上兩類,比如談學習外語等的那一些篇,可能對讀者還有一些用處。但是,總起來看,在最初階段,我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信心是不大的,有時甚至想中止寫作,另闢途徑。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出我意料,社會上對這些千字文反應不錯。我時常接到一些來信,贊成我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問題。從報紙雜誌上來看,有的短文——數目還不是太小——被轉載,連一些僻遠地區也不例外。這主要應該歸功於《新民晚報》的威信;但是,自己的文章也不能說一點作用都沒有起。這情況當然會使我高興。於是堅定了信心,繼續寫了下去,一寫就是三年。文章的篇數已經達到七十篇了。

  對於促成這一件不無意義的工作的《新民晚報》"夜光杯"欄的編輯賀小鋼,我從來沒有對於性別產生疑問,我也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試想鋼是很硬的金屬,即使是"小鋼"吧,仍然是鋼。賀小鋼一定是一位身高丈二的赳赳武夫。我的助手李玉潔想的也完全同我一樣,沒有產生過任何懷疑。通信三年,沒有見過面。今年春天,有一天,上海來了兩位客人。一見面當然是先請教尊姓大名。其中有一位年輕女土,身材苗條,自報名姓:"賀小鋼。"我同玉潔同時一愣,認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連忙再問,回答仍然是:"賀小鋼。"為了避免誤會,還說明了身份:上海《新民晚報》"夜光杯"的編輯。我們原來認為是男子漢大丈夫的卻是一位妙齡靚女。我同玉潔不禁哈哈大笑。小鋼有點莫名其妙。我們連忙解釋,她也不禁陪我們大笑起來。古詩《木蘭辭》中說:"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是古代的事,無可疑怪。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上海和北京又都是通都大邑,竟然還鬧出了這樣的笑話,我們難道還能不哈哈大笑嗎?這也可能算是文壇——如果我們可能都算是在文壇上的話——上的一點花絮吧。

  就這樣,我同《新民晚報》"夜光杯"的文字緣算是結定了,我同小鋼的文字緣算是結定了。只要我還能拿得起筆,只要腦筋還患不了痴呆症,我將會一如既往寫下去的。既然寫,就難免不帶點刺兒。萬望普天下文人賢士千萬勿"對號入座",我的刺兒是針對某一個現象的,決不針對某一個人。特此昭告天下,免傷和氣。

  (此文為《人生漫談》一書序言)

  第八部分 17.目中無人

  中國的成語"目中無人"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狂妄自大,把誰都不放在眼中,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心理上的"目中無人",是一種要不得的惡習。我現在居然也變成了"目中無人"了;但是,我是由於生理上的原因,患了眼疾,看人看不清楚。這同心理上的毛病有天淵之別。

  大約在十年前,由於年齡的原因,我的老年性白內障逐漸發作,右眼動了手術。手術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年屆九旬,右眼又突然出了毛病,失去視力,到了伸手難見五指的程度,僅靠沒有動過手術的左眼不到01的視力,勉強摸索著活動。形同半個盲人。古人有詩句:"老年花似霧中看",當年認為這是別人的事,現在卻到自己眼前來了。窗前我自己種的那一棵玉蘭花,今年是大年,總共開了二百多朵花,那情景應該說是光輝燦爛的,可惜我已無法享受,只看到了白白的幾朵花的影子,其餘都是模糊一團了。"春風楊柳萬千條",現在正是嫩柳鵝黃的時節,可是我也只能看到風中搖擺著一些零亂的黑絲條而已。即使池塘中的季荷露出了尖尖角的時候,我大概也只能影影綽綽地看到幾點綠點罷了。

  這痛苦不痛苦呢?誰也會想到,這絕不是愉快的,我本是一個性急固執有稜有角的人,但是將近九十年的坎坷歲月,把我的性子已經磨慢,稜角已經磨得圓了許多;雖還不能就說是一個琉璃球,然而相距已不太遠矣。現在,在眼睛出了毛病的情況下,說內心完全平靜,那不是真話。但是,只要心裡一想急,我就祭起了我的法寶,法寶共有兩件:一是儒家的"既來之,則安之",一是道家的順其自然。你別說,這法寶還真靈,只要把它一祭起,心中立即微波不興,我對一切困難都處之泰然了。

  同時,我還會想到就擺在眼前的幾個老師的例子。陳寅恪先生五十來歲就雙目失明,到了廣州以後,靠驚人的毅力和記憶力,在黃萱女士的幫助下,寫成了一部長達七八十萬字的《柳如是別傳》震動了學壇。馮友蘭先生耄耋之年失明,也靠驚人的毅力,口述寫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擺脫了桎梏,解放了思想,信筆寫來,達到了空前的大自在的水平,受到了學術界的矚目。另一位先生是陳翰笙教授,他身經三個世紀,今年已經是一百零五歲,成為稀有的名副其實的人瑞。他雙目失明已近二十年,但從未停止工作,在家裡免費教授英文,學者像到醫院診病一樣,依次排隊聽課。前幾年,在慶祝他百歲華誕的時候,請他講話,他講的第一句話卻是:"我要求工作!"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我想,以上三個例子就足以說明,一個人,即使是雙目失明了,仍然能夠做出極有意義的事情。

  再說到我自己,從身體狀態來看,從心理狀態來瞧,即使眼前眼睛有了點毛病,但同失明是決不會搭界的。一個九旬老人,身體上有點毛病,純屬正常;不這樣,反而會成為怪事。因此,我只有聽之,任之,安之,決不怨天尤人。古書上說:"否極泰來。"我深信,泰來之日終會來臨。到了那時,我既不在心理上"目中無人",也不在生理上"目中無人",豈不猗歟休哉!

  我現在在這裡潛心默禱,願天下善男、信女、仁人、志士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不"目中無人",大千世界,禮儀昌明,天下太平,共同努力,把這個小小的地球村整治成地上樂園。

  全書選載完畢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