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如果要評選二十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發明,我當然會在前幾名之中投上電視一票,因為如果你語言可以過關的話,通過電視機,你就可以仿佛生活在另一個國家一樣,這個時候,你會覺得,世界地球村的說法有時還是有道理的.
但是當我們喜笑顏開地夸著電視優點的時候,它的陰影隨之而來,而這種陰影還不是那麼容易驅散,甚至有越來越令人擔心的發展前景.
有歌手唱道: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我們也可以這麼唱:是我們遙控著電視,還是電視遙控著我和你.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一則像寓言一樣的故事常常被人們提起:有一個居民小區,住戶搬入之後是老死不相往來.每日華燈初上,家家飄出飯菜香味的同時,家家也飄出幾乎同樣的電視聲,飯菜香散盡了,電視交響曲卻愈演愈烈.如果你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電視關了,電燈也就關了,人們告別電視的同時也很快走進夢鄉,人們告別一天是以告別電視為標誌的.
第二天,炊煙四起,電視聲也四起,聰明的電視人是不會把空閒留給人們的,而百姓也樂於接受這種填補空白,迎接新一天又是打開電視開始的.
各個小區的建築大不相同,但這樣的生活內容卻大致相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但是有一天,一個小區突然停了電,對於帶電生存的現代人來說,停電是打亂人們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好方法,果然小區裡的人們開始手足無措,混亂中,也一定有人動過點蠟看電視的荒唐想法,但都無濟於事,只好從黑暗的家中走出.
開始多少有些不適應,平日鄰居一場,今日卻都還有些陌生,但停電幫助人們帶了一個面具,不善與人交往的現代人也都陸續打開了話匣,一聊,還有那麼多共同語言,竟也有了溝通的歡樂,遠處的路燈下,打牌的老年隊伍中也開始多了些中年的看客,原來也有喜好這個的,只是平日的工作象搏命,哪有今天這功夫看看牌局.那邊,一群婦女聚在一起,從孩子到老公再到商場中的服裝,平日家中操持家務時緊鎖的眉頭也開了,看著都年輕了許多,而最快樂的當然還是突然擁有了自由的孩子們,有了時間,有了玩伴,停電的時光是孩子們的節日.
快樂,讓有些人懷疑起電視來.每日都被電視拴在幾十平方米的鋼筋水泥居室里,怎麼忘卻了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呢?
停電的不快幾乎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男女老少都有些樂不思蜀,似乎還有些盼望停電時間再長一點的願望.
這個時候,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電又來了,小區內重又是萬家燈火的局面,人們依依惜別,孩子們更是難捨難分.但電,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是一個命令歸家的信號彈,難捨的人們還是要舍,陸續回到家中,門一扇扇關上,人們剛剛打開的心扉也隨之關閉;電視機又打開了,也如同打開日復一日的生活.小區慢慢安靜下來,看著幾乎同樣的電視,做著不一樣的夢,雖然臨上樓前還都約好第二天即使有電也相聚,但第二天燈光和電視聲依舊,小區樓下仍然是安靜的.現代人在和電視的約定前毀了對鄰里的諾言.
生活一如往昔.
這件事敘述得有些誇張,但誇張之中的確可以找到我們生活中的真實影子.
當電視走進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生活就已經被改變了.很難有多少家庭能夠理智地控制打開電視的時間,也許是懼怕孤獨,也許是唯恐被時代拋棄,也許是生活實在有點乏味,幾乎沒什麼抵抗,電視就贏了,就成了太多人業餘生活中的主角.曾經看過多次調查,對於中國人的業餘時間來說,排在第一位的休閒活動,就是看電視.
我不知道對這個調查中所顯示的中國人業餘生活現狀,是應當歡喜還是悲哀.
我一直忘不了過單身生活時,天天面對的一個場景.我和很多單身同事當時住在一個小旅館的一排平房中,我的隔壁住著我的一位同齡人,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都會打開電視,一晚上守候在電視前,從一個頻道調到另一個頻道,有不少個夜晚,當我半夜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躺在床上睡著了,而電視依然在不知疲倦地播映著,有時甚至是滿屏的雪花,每到這時總是我進去為他關掉電視再把他的燈關掉,然後離去.
電視是被我們偶爾看的,還是充當我們平淡生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夥伴,我有些搞不清楚了.
常常在文章中看到,國外的很多家庭,每天晚上有一段固定的時間不打開電視,然後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溝通,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人浮想聯翩.
我去瑞士採訪,曾到過一位瑞士人的家裡,進了屋子我發現,他們家的電視放在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屏幕尺寸也很小,顯然,看電視在他的生活中並不扮演重要的角色.看到這種情況我想:也許看電視的時間長短也和恩格爾係數一樣,能衡量出我們的生活質量,人們業餘生活中休閒方式進一步增多,看電視的時間才會自然減少.從某種角度說,現在我們被電視所左右也正說明我們的日子還不太富裕,小康之路還漫長.
作為一個做電視的人,寫下這樣的擔憂,內心自然有些矛盾.按理說,看電視的人越多,時間越長,我們工作的價值就越大,但另一方面,我們工作的目的不正是為了眾多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嗎?也許當更多的人在每一個夜晚都能夠有適當的時間離開電視,去看書看戲去玩去進行人際溝通,我們的工作才真正達到了目的.
不過在目前,我們註定還要面對眾多中國人全身心地關注,面對這種持續不退的電視熱.作為電視人,壓力是有的,每天那麼多人拿出那麼多時間守在電視機前,做電視的如果拿出的都是劣質品,那和圖財害命沒什麼區別,這樣想,就只能多抱怨自己,必須和很多人一起慢慢改變電視,讓人"開機有益".
電視還會給我們另外的擔心
面對電視,還有一種擔憂比上面說的更嚴重.這種擔憂的降臨和我曾經看過的兩部電影有直接關係.這種擔憂來自於一種對電視發展深層次的恐懼,而命題依然是:是我們改變著電視,還是電視會改變我們?
好萊塢有部電影片名叫做《搖尾狗》,整個片子由兩位大明星擔綱,影片看下來,好象看完一個人類寫給未來的寓言.
片子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位總統正在中國訪問,但媒體上突然爆出總統性醜聞的消息,而這時候總統離選舉還有幾天的時間,怎麼辦?如果任事態發展,總統連任的可能微乎其微.這時白宮的總統策劃班子想到了電視,我們能不能在電視上製造一場戰爭,然後轉移民眾注意力,最後讓總統連任呢?
白宮人士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邏輯:有誰真正親眼看到過一場戰爭的場面呢?難道我們絕大多數人不都是在電視上看到哪兒哪兒發生了戰爭,然後才知道戰爭在地球的某一個位置上打著嗎?如果我們憑空製造出一場演出來的戰爭在電視上放,民眾很快就會相信戰爭真的爆發了.
於是,白宮人士找到一位好萊塢的大導演,搭起攝影棚,一場無中生有的戰爭被這位導演精彩地製作出來,有戰爭的場面,有逃難的細節,有失蹤的美國兵的命運,有動人心扉的歌曲.很快,電視上開始接連不斷的播出這場製造出來的戰爭新聞,於是美國人群情激憤,戰爭就在眼前,總統的性醜聞已不重要,一兩天時間,關於戰爭的消息就占滿了各個媒體的主要位置,性醜聞被擠到不被人注意的角落.
但是當我們喜笑顏開地夸著電視優點的時候,它的陰影隨之而來,而這種陰影還不是那麼容易驅散,甚至有越來越令人擔心的發展前景.
有歌手唱道: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我們也可以這麼唱:是我們遙控著電視,還是電視遙控著我和你.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一則像寓言一樣的故事常常被人們提起:有一個居民小區,住戶搬入之後是老死不相往來.每日華燈初上,家家飄出飯菜香味的同時,家家也飄出幾乎同樣的電視聲,飯菜香散盡了,電視交響曲卻愈演愈烈.如果你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電視關了,電燈也就關了,人們告別電視的同時也很快走進夢鄉,人們告別一天是以告別電視為標誌的.
第二天,炊煙四起,電視聲也四起,聰明的電視人是不會把空閒留給人們的,而百姓也樂於接受這種填補空白,迎接新一天又是打開電視開始的.
各個小區的建築大不相同,但這樣的生活內容卻大致相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但是有一天,一個小區突然停了電,對於帶電生存的現代人來說,停電是打亂人們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好方法,果然小區裡的人們開始手足無措,混亂中,也一定有人動過點蠟看電視的荒唐想法,但都無濟於事,只好從黑暗的家中走出.
開始多少有些不適應,平日鄰居一場,今日卻都還有些陌生,但停電幫助人們帶了一個面具,不善與人交往的現代人也都陸續打開了話匣,一聊,還有那麼多共同語言,竟也有了溝通的歡樂,遠處的路燈下,打牌的老年隊伍中也開始多了些中年的看客,原來也有喜好這個的,只是平日的工作象搏命,哪有今天這功夫看看牌局.那邊,一群婦女聚在一起,從孩子到老公再到商場中的服裝,平日家中操持家務時緊鎖的眉頭也開了,看著都年輕了許多,而最快樂的當然還是突然擁有了自由的孩子們,有了時間,有了玩伴,停電的時光是孩子們的節日.
快樂,讓有些人懷疑起電視來.每日都被電視拴在幾十平方米的鋼筋水泥居室里,怎麼忘卻了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呢?
停電的不快幾乎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男女老少都有些樂不思蜀,似乎還有些盼望停電時間再長一點的願望.
這個時候,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電又來了,小區內重又是萬家燈火的局面,人們依依惜別,孩子們更是難捨難分.但電,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是一個命令歸家的信號彈,難捨的人們還是要舍,陸續回到家中,門一扇扇關上,人們剛剛打開的心扉也隨之關閉;電視機又打開了,也如同打開日復一日的生活.小區慢慢安靜下來,看著幾乎同樣的電視,做著不一樣的夢,雖然臨上樓前還都約好第二天即使有電也相聚,但第二天燈光和電視聲依舊,小區樓下仍然是安靜的.現代人在和電視的約定前毀了對鄰里的諾言.
生活一如往昔.
這件事敘述得有些誇張,但誇張之中的確可以找到我們生活中的真實影子.
當電視走進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生活就已經被改變了.很難有多少家庭能夠理智地控制打開電視的時間,也許是懼怕孤獨,也許是唯恐被時代拋棄,也許是生活實在有點乏味,幾乎沒什麼抵抗,電視就贏了,就成了太多人業餘生活中的主角.曾經看過多次調查,對於中國人的業餘時間來說,排在第一位的休閒活動,就是看電視.
我不知道對這個調查中所顯示的中國人業餘生活現狀,是應當歡喜還是悲哀.
我一直忘不了過單身生活時,天天面對的一個場景.我和很多單身同事當時住在一個小旅館的一排平房中,我的隔壁住著我的一位同齡人,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都會打開電視,一晚上守候在電視前,從一個頻道調到另一個頻道,有不少個夜晚,當我半夜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躺在床上睡著了,而電視依然在不知疲倦地播映著,有時甚至是滿屏的雪花,每到這時總是我進去為他關掉電視再把他的燈關掉,然後離去.
電視是被我們偶爾看的,還是充當我們平淡生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夥伴,我有些搞不清楚了.
常常在文章中看到,國外的很多家庭,每天晚上有一段固定的時間不打開電視,然後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溝通,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人浮想聯翩.
我去瑞士採訪,曾到過一位瑞士人的家裡,進了屋子我發現,他們家的電視放在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屏幕尺寸也很小,顯然,看電視在他的生活中並不扮演重要的角色.看到這種情況我想:也許看電視的時間長短也和恩格爾係數一樣,能衡量出我們的生活質量,人們業餘生活中休閒方式進一步增多,看電視的時間才會自然減少.從某種角度說,現在我們被電視所左右也正說明我們的日子還不太富裕,小康之路還漫長.
作為一個做電視的人,寫下這樣的擔憂,內心自然有些矛盾.按理說,看電視的人越多,時間越長,我們工作的價值就越大,但另一方面,我們工作的目的不正是為了眾多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嗎?也許當更多的人在每一個夜晚都能夠有適當的時間離開電視,去看書看戲去玩去進行人際溝通,我們的工作才真正達到了目的.
不過在目前,我們註定還要面對眾多中國人全身心地關注,面對這種持續不退的電視熱.作為電視人,壓力是有的,每天那麼多人拿出那麼多時間守在電視機前,做電視的如果拿出的都是劣質品,那和圖財害命沒什麼區別,這樣想,就只能多抱怨自己,必須和很多人一起慢慢改變電視,讓人"開機有益".
電視還會給我們另外的擔心
面對電視,還有一種擔憂比上面說的更嚴重.這種擔憂的降臨和我曾經看過的兩部電影有直接關係.這種擔憂來自於一種對電視發展深層次的恐懼,而命題依然是:是我們改變著電視,還是電視會改變我們?
好萊塢有部電影片名叫做《搖尾狗》,整個片子由兩位大明星擔綱,影片看下來,好象看完一個人類寫給未來的寓言.
片子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位總統正在中國訪問,但媒體上突然爆出總統性醜聞的消息,而這時候總統離選舉還有幾天的時間,怎麼辦?如果任事態發展,總統連任的可能微乎其微.這時白宮的總統策劃班子想到了電視,我們能不能在電視上製造一場戰爭,然後轉移民眾注意力,最後讓總統連任呢?
白宮人士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邏輯:有誰真正親眼看到過一場戰爭的場面呢?難道我們絕大多數人不都是在電視上看到哪兒哪兒發生了戰爭,然後才知道戰爭在地球的某一個位置上打著嗎?如果我們憑空製造出一場演出來的戰爭在電視上放,民眾很快就會相信戰爭真的爆發了.
於是,白宮人士找到一位好萊塢的大導演,搭起攝影棚,一場無中生有的戰爭被這位導演精彩地製作出來,有戰爭的場面,有逃難的細節,有失蹤的美國兵的命運,有動人心扉的歌曲.很快,電視上開始接連不斷的播出這場製造出來的戰爭新聞,於是美國人群情激憤,戰爭就在眼前,總統的性醜聞已不重要,一兩天時間,關於戰爭的消息就占滿了各個媒體的主要位置,性醜聞被擠到不被人注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