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迦陵頻伽。”她聽到那個影子用熟悉的聲音說話,“好久不見。你好嗎?”
那一刻,她只覺得全身冰冷。
那……那是他的聲音!她到死都不會忘記的聲音!
千真萬確,並不是幻覺!
她怔怔地看著他,臉色蒼白如死,全身發抖。他也在光里望著她,神情似笑非笑,卻漸漸地走近。當那個影子俯下身,觸及她的臉頰時,她終於驚呼出聲來,不顧一切地一把推開了他:“滾開!”
然而,她的手卻落在虛空里,整個人踉蹌著跌倒在地。
“阿微!”師父在瞬間撲過來托住了她,失聲驚呼。
腹中有劇烈的疼痛,那個胎兒躁動不安地踢打著她,仿佛也在表達著什麼。她卻只是看著虛空里那個影子,全身發抖,說不出話。師父這才明白過來,回身一拂袖子,瞬間將那兩盞九曲凝碧燈撲滅。
那一瞬間,那個影子寂然消失。
“那是……那是……”她全身顫抖,喃喃,“他?”
“我不該讓你提前看到它的。”師父無限愧疚,低聲,“那是他的魂魄。”
她戰慄著,說不出完整的話來:“重樓……重樓的魂魄?”
“是。”師父緩緩頷首,低聲,“當時在水映寺,明河教主趁著他新死、魂魄未散,便把他的三魂和七魄分別封印在了這兩盞燈里。原本是為了懲罰他永不超生的——如今她在臨死前,又把燈送給了你……”
蘇微說不出話來,死死盯著那兩盞熄滅的燈,只覺得心裡翻江倒海。
他、他就在那裡面?他……他又來了!
“迦陵頻伽,我怎麼肯就這樣放過你……便是做了鬼,也會回來找你。”
耳邊迴響起當年他在耳邊的輕聲笑語。枕席之間的盟約,戀人耳鬢廝磨的呢喃,如今回想起來,卻似是黑暗最深處的詛咒,糾纏入骨,生生死死,永無罷休。
那一刻,她只覺得劇痛席捲而來,在一瞬間將她包圍。
“阿微!”師父失聲喊道,再也顧不得什麼,“忍住,我去找產婆!”
她的孩子在三月初八的晚上提前出生,是個男孩,只有五斤重。那個不足月的孩子瘦小得如同一隻貓兒,胎髮細細軟軟,鼻樑挺拔,眉清目秀,只是雙眼有一種奇特的暗碧色——那是苗疆擺夷人才有的顏色,一如她不願意再記起的那個人。
她只看得一眼,心裡便有深深的刺痛,下意識地轉過了頭去。然而嬰兒卻嘻嘻地笑了,嘟著嘴,伸出手臂要她抱。那種模樣,令她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都動了起來。她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將瘦弱的嬰兒抱在懷裡,親吻柔軟的胎髮。
“瑪……”忽然,她聽到嬰兒發出模糊的音節,忍不住全身微微一顫,只覺得心裡發冷——嬰兒的手,穿過她的長髮,指向了背後的那一扇門!
嬰兒的眼睛一直一直地看著那裡,一眨不眨,嘴裡發出咿咿嗚嗚的聲音。
那一夜之後,那一扇門上了鎖,便再也沒有打開過。門的背後,那一對價值連城的九曲凝碧燈靜默地懸掛在黑暗裡,是否落滿了灰塵?那個人,被禁錮在黑暗裡,是否也在日夜看著陰陽相隔的這邊?
“要讓孩子見見他嗎?”師父嘆息了一聲。
她沉默了許久,凝視著那一扇門,指尖微微顫抖,卻始終沒有動彈。師父看著她,面具後的眼神微微動了一動,忽然間開口,說了另外一個決絕的提議——
“或者,乾脆去打碎了那對燈,從此解脫,一了百了?”
她微微一震,終於抬起了頭,眼眸凜冽如秋水。
蘇微輕輕吸了一口氣,終於站起了身,伸出了手來。只聽吱呀一聲,塵封的門在眼前徐徐打開,一股幽閉暗冷的氣息撲面而來。裡面空無一人,唯有那一對九曲凝碧燈靜默地在黑暗裡等待著她。
如同一雙沉靜的眼睛。
(《忘川》下部完)
【後記·陌上花開緩緩歸】
壹
在編輯提刀殺上門之前,我終於徹底地把《忘川》搞定了。
定稿的日子很是吉祥圓滿:正好是中秋節。東海邊上的老家風輕雲淡,圓月高懸,而我在月下屈指一算,發現這一部稿子從開始落筆算起,前前後後居然一共寫了六年,一時不由咂舌——六年,都足以寫完一部六卷的《鏡》系列了,卻竟只得了這麼一個故事。
時間如河流,將人世的種種沖刷而去。而我,一個業餘碼字的三流建築師,卻一直站在大浪中,彎著腰辛苦地淘啊淘,快要凝固成河中一座石像。
而最後,指間只握住了那麼一粒沙。
其實,我並非是得了懶癌,也並非得了拖延症。
開始這個故事的時候,是2008年初的某一天。那時候我還是個剛開始工作不久,卻疏離於現實生活,只能在虛幻的世界裡寄託感情,內心有著強烈傾訴願望的社會新鮮人。
當我剛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股推動力從內心湧出,落筆飛快文思泉湧,在短短几個月裡就寫了18萬字,順風順水,滿心以為在當年的年底便能將此文殺青,甚至都在迫不及待地再計劃著下一篇寫點什麼。
可是……後來呢?
世事無常。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噴薄而出的水龍頭就忽然堵住了。
徹底覺得寫不下去的時候,是2008年的深秋。
當時我反覆地打開文檔,獨坐到深夜,卻往往又一個字沒寫地關閉。那個故事已經很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了,就如一個觸手可及的蘋果,鮮美誘人,但不知道為什麼,卻覺得很疲憊,有一股力量拖住了我的腿,根本不想往樹上再爬一步。
在一個又一個徒勞無功的黑夜裡,我漸漸明白自己心裡的愛已經耗盡了,此刻已是強弩之末,我僅剩的力量,連薄薄的一層魯縞也無法穿透。
那是我寫作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態。
這種掙扎持續了大概三個月,直到連載用的存稿漸漸耗盡。那時候,我知道自己必須要做一個了斷了——擺在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勉強把它迅速地結束掉,哪怕虎頭蛇尾,也算是給了大家一個交代;要麼,就乾脆地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坐等某一天重新攢了足夠的力氣,再來背水一戰。
前者,對得起各方;而後者,對得起自己。
至於後來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了……是的,對一個自私的作者來說,寧可辜負天下人,卻不可辜負自己——所以,只能認輸,宣布擱筆,並帶著深深的負罪感說了一句:“有生之年,我一定會寫完它。”
其實,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真實的想法是:“你看,這世上有那麼多的新作者、新故事,層出不窮,再過幾年,讀者可能就不記得‘滄月’是誰了,更不會記得她還有一個沒有完成的夢。是不是?”
所以,這些年來,我甚至也沒有對何時再動筆、何時再寫完做任何的規劃。只想著,如果有一天真的想寫了那就去寫,如果一直不想寫,那就讓它坑著也無妨。
那一刻,她只覺得全身冰冷。
那……那是他的聲音!她到死都不會忘記的聲音!
千真萬確,並不是幻覺!
她怔怔地看著他,臉色蒼白如死,全身發抖。他也在光里望著她,神情似笑非笑,卻漸漸地走近。當那個影子俯下身,觸及她的臉頰時,她終於驚呼出聲來,不顧一切地一把推開了他:“滾開!”
然而,她的手卻落在虛空里,整個人踉蹌著跌倒在地。
“阿微!”師父在瞬間撲過來托住了她,失聲驚呼。
腹中有劇烈的疼痛,那個胎兒躁動不安地踢打著她,仿佛也在表達著什麼。她卻只是看著虛空里那個影子,全身發抖,說不出話。師父這才明白過來,回身一拂袖子,瞬間將那兩盞九曲凝碧燈撲滅。
那一瞬間,那個影子寂然消失。
“那是……那是……”她全身顫抖,喃喃,“他?”
“我不該讓你提前看到它的。”師父無限愧疚,低聲,“那是他的魂魄。”
她戰慄著,說不出完整的話來:“重樓……重樓的魂魄?”
“是。”師父緩緩頷首,低聲,“當時在水映寺,明河教主趁著他新死、魂魄未散,便把他的三魂和七魄分別封印在了這兩盞燈里。原本是為了懲罰他永不超生的——如今她在臨死前,又把燈送給了你……”
蘇微說不出話來,死死盯著那兩盞熄滅的燈,只覺得心裡翻江倒海。
他、他就在那裡面?他……他又來了!
“迦陵頻伽,我怎麼肯就這樣放過你……便是做了鬼,也會回來找你。”
耳邊迴響起當年他在耳邊的輕聲笑語。枕席之間的盟約,戀人耳鬢廝磨的呢喃,如今回想起來,卻似是黑暗最深處的詛咒,糾纏入骨,生生死死,永無罷休。
那一刻,她只覺得劇痛席捲而來,在一瞬間將她包圍。
“阿微!”師父失聲喊道,再也顧不得什麼,“忍住,我去找產婆!”
她的孩子在三月初八的晚上提前出生,是個男孩,只有五斤重。那個不足月的孩子瘦小得如同一隻貓兒,胎髮細細軟軟,鼻樑挺拔,眉清目秀,只是雙眼有一種奇特的暗碧色——那是苗疆擺夷人才有的顏色,一如她不願意再記起的那個人。
她只看得一眼,心裡便有深深的刺痛,下意識地轉過了頭去。然而嬰兒卻嘻嘻地笑了,嘟著嘴,伸出手臂要她抱。那種模樣,令她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都動了起來。她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將瘦弱的嬰兒抱在懷裡,親吻柔軟的胎髮。
“瑪……”忽然,她聽到嬰兒發出模糊的音節,忍不住全身微微一顫,只覺得心裡發冷——嬰兒的手,穿過她的長髮,指向了背後的那一扇門!
嬰兒的眼睛一直一直地看著那裡,一眨不眨,嘴裡發出咿咿嗚嗚的聲音。
那一夜之後,那一扇門上了鎖,便再也沒有打開過。門的背後,那一對價值連城的九曲凝碧燈靜默地懸掛在黑暗裡,是否落滿了灰塵?那個人,被禁錮在黑暗裡,是否也在日夜看著陰陽相隔的這邊?
“要讓孩子見見他嗎?”師父嘆息了一聲。
她沉默了許久,凝視著那一扇門,指尖微微顫抖,卻始終沒有動彈。師父看著她,面具後的眼神微微動了一動,忽然間開口,說了另外一個決絕的提議——
“或者,乾脆去打碎了那對燈,從此解脫,一了百了?”
她微微一震,終於抬起了頭,眼眸凜冽如秋水。
蘇微輕輕吸了一口氣,終於站起了身,伸出了手來。只聽吱呀一聲,塵封的門在眼前徐徐打開,一股幽閉暗冷的氣息撲面而來。裡面空無一人,唯有那一對九曲凝碧燈靜默地在黑暗裡等待著她。
如同一雙沉靜的眼睛。
(《忘川》下部完)
【後記·陌上花開緩緩歸】
壹
在編輯提刀殺上門之前,我終於徹底地把《忘川》搞定了。
定稿的日子很是吉祥圓滿:正好是中秋節。東海邊上的老家風輕雲淡,圓月高懸,而我在月下屈指一算,發現這一部稿子從開始落筆算起,前前後後居然一共寫了六年,一時不由咂舌——六年,都足以寫完一部六卷的《鏡》系列了,卻竟只得了這麼一個故事。
時間如河流,將人世的種種沖刷而去。而我,一個業餘碼字的三流建築師,卻一直站在大浪中,彎著腰辛苦地淘啊淘,快要凝固成河中一座石像。
而最後,指間只握住了那麼一粒沙。
其實,我並非是得了懶癌,也並非得了拖延症。
開始這個故事的時候,是2008年初的某一天。那時候我還是個剛開始工作不久,卻疏離於現實生活,只能在虛幻的世界裡寄託感情,內心有著強烈傾訴願望的社會新鮮人。
當我剛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股推動力從內心湧出,落筆飛快文思泉湧,在短短几個月裡就寫了18萬字,順風順水,滿心以為在當年的年底便能將此文殺青,甚至都在迫不及待地再計劃著下一篇寫點什麼。
可是……後來呢?
世事無常。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噴薄而出的水龍頭就忽然堵住了。
徹底覺得寫不下去的時候,是2008年的深秋。
當時我反覆地打開文檔,獨坐到深夜,卻往往又一個字沒寫地關閉。那個故事已經很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了,就如一個觸手可及的蘋果,鮮美誘人,但不知道為什麼,卻覺得很疲憊,有一股力量拖住了我的腿,根本不想往樹上再爬一步。
在一個又一個徒勞無功的黑夜裡,我漸漸明白自己心裡的愛已經耗盡了,此刻已是強弩之末,我僅剩的力量,連薄薄的一層魯縞也無法穿透。
那是我寫作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態。
這種掙扎持續了大概三個月,直到連載用的存稿漸漸耗盡。那時候,我知道自己必須要做一個了斷了——擺在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勉強把它迅速地結束掉,哪怕虎頭蛇尾,也算是給了大家一個交代;要麼,就乾脆地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坐等某一天重新攢了足夠的力氣,再來背水一戰。
前者,對得起各方;而後者,對得起自己。
至於後來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了……是的,對一個自私的作者來說,寧可辜負天下人,卻不可辜負自己——所以,只能認輸,宣布擱筆,並帶著深深的負罪感說了一句:“有生之年,我一定會寫完它。”
其實,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真實的想法是:“你看,這世上有那麼多的新作者、新故事,層出不窮,再過幾年,讀者可能就不記得‘滄月’是誰了,更不會記得她還有一個沒有完成的夢。是不是?”
所以,這些年來,我甚至也沒有對何時再動筆、何時再寫完做任何的規劃。只想著,如果有一天真的想寫了那就去寫,如果一直不想寫,那就讓它坑著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