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青春的珍惜是最重要的。在不正常不平衡的愛里浪擲青春,將會使人生的黃金歲月過得茫然而痛苦。青春像鳥,應該努力往遠處飛翔。愛情縱使貴如黃金,在鳥的翅膀綁著黃金,也會使最善飛翔的鳥為之墜落!
屋裡的小燈雖然熄滅了,
但我不畏懼黑暗,
因為,總有群星在天上。
愛情雖然會帶來悲傷,
一如最美的玫瑰有刺,
但我不畏懼玫瑰,
因為,我有玫瑰園,
我只欣賞,而不採摘。
但願這封信能撫慰你掙扎的心,並帶來一些啟示。
阿火叔與財旺伯仔 十年沒有上父親的林場了,趁年假和媽媽、兄弟,帶著孩子們上山。
車過六龜鄉的新威農場,發現沿途的景觀與從前不大相同了,道路寬敞,車子呼嘯而過。想到從前有一次和哥哥坐在新威國校門口,看一小時才一班的客運車,喘著氣登山而去,我對哥哥說:“長大以後,如果能當客運車司機就好了。”然後我們挽起褲管入山,沿山溪行走,要走一個小時才會到父親開山時住的山寮。那時用竹草搭成的寮仔里,住著父親,和他的三位至交阿火叔、成叔、財旺伯仔。
父親當時還是多麼年輕強壯,從南洋戰後回來,和少年時的夥伴一起來開山。三十幾年前的新威山上還是一片非常原始的林地,沒有道路,渺無人居,水電那是更不用說。聽父親說起,剛開山的時候,路上蛇蟲爬行,時常與石虎、山豬、猴子、山羌、穿山甲驚慌相對。在寒冷的冬夜睡醒,發現山寮里全是盤旋避寒的蛇,有時要把蛇撥開,才能找到落腳的地方走出去。
彼時陣,我剛剛出世。父親為了開山,有時整個月沒有時間低下頭來看我一眼,聽母親這樣說。
母親說:“你爸爸為了開山,每天清晨從家裡騎腳踏車到新威,光騎車就要兩小時。然後步行到深林里去,有時候則整季住在山裡。”
每到立秋,雨季來的時候,母親在夜裡常為遠方的暴雨與雷聲驚醒,不知道在山洪中與命運搏鬥的父親,是否能平安歸來。
一直經過二十幾年,父親的四百多甲山林才大致開墾出來。產業道路可以通卡車了,電燈來了,電話線通了,桃花心木、南洋杉、刺竹林都可以收成了,父親竟帶著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我們。
在新威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阿火叔在前年因肺氣腫也過世了,成叔離開山林後不知去向,現在山裡只剩財旺伯仔住著。聽到這些事,使我因無常而感到哀傷,想到在三十幾年前,幾個剛步入壯年的朋友,一起揮別家人來開山的情景。
當我站在山裡,對孩子說:“我們剛剛走過的路都是阿公開出來的。現在你所看得到的山都是我們的,是阿公種好的。”孩子茫然地說:“真的嗎?真的嗎?”對一個城市長大的孩子,真的很難以想像四百甲山林是多麼巨大,沒有邊際。
小時候,我很喜歡到山裡陪爸爸住,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更多時間與父親相處。在山中的父親也顯得特別溫柔,他會帶我們去溪澗游泳,去看他剛種的樹苗,去認識山林里的動物和植物,甚至教我們使用平常不准觸摸的番刀與獵槍。
我特別懷念的是與父親、成叔、阿火叔、財旺伯仔一起穿著長長的雨鞋,到尚未開發的林地去巡山,檢查土質山勢風向,決定怎麼樣開發。父親對森林那種專注的熱情,常使我深深感動和嚮往,仿佛觸及支持父親夢想的那內在柔軟的草原。我也懷念立秋雨季來的時候,我們坐在山寮的屋檐下看豐沛的雨水灌溉山林;夜裡,把耳朵貼在木板,聽著滾滾隆隆的山洪從森林深處流過山腳;油燈旁邊,父親煮著決明子茶,芬芳的水汽在屋子裡徘徊了一圈,才不舍地逸入窗外的雨景。
我對父親有深刻的崇仰與敬愛,和他在森林開墾的壯志是不可分的。
那樣美好的山林生活,一晃已經三十年了。當我看見財旺伯仔的時候,感覺那就像夢一樣。財旺伯仔看見我們,興奮地跑過來和我們擁抱。他的孫子也都離開山林,只有他和財旺伯母數十年的守著山寮,仍然每天挑著水桶走三公里到溪底挑水,白天去巡山,夜裡傾聽大溪的流聲。
提到父親、阿火叔的死,成叔的離山,他只是長長地嘆一口氣。他說:“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沒有酒伴唉!”
他帶我們爬到山的高處,俯望著廣大的山林,說:“你爸爸生前就希望你們兄弟有人能到山裡來住,這個希望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然後,他指著刺竹林山坡說:“阿玄仔,你看那裡蓋個寮仔也不錯,只要十幾萬就可以蓋得很美呀!”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有無數次曾立志回來經營父親的森林,但是年紀愈長,那夢想的芽苗則隱藏得愈深了。隨著歲月,我愈來愈能了解父親少年時代的夢。其實,每個人都有過山林的夢想,只是很少很少有人能去實踐它。
我的夢想已經退居到對財旺伯仔說:“如果能再回山來住幾天就好了。”
離開財旺伯仔的山寮已是黃昏。他和伯母站在大溪旁送我們,直到車子開遠,還聽見他的聲音:“立秋前再來一趟呀!”
天色暗了,我回頭望著安靜的森林,感覺到林地的每一寸中,都有父親那堅強高大的背影。
屋裡的小燈雖然熄滅了,
但我不畏懼黑暗,
因為,總有群星在天上。
愛情雖然會帶來悲傷,
一如最美的玫瑰有刺,
但我不畏懼玫瑰,
因為,我有玫瑰園,
我只欣賞,而不採摘。
但願這封信能撫慰你掙扎的心,並帶來一些啟示。
阿火叔與財旺伯仔 十年沒有上父親的林場了,趁年假和媽媽、兄弟,帶著孩子們上山。
車過六龜鄉的新威農場,發現沿途的景觀與從前不大相同了,道路寬敞,車子呼嘯而過。想到從前有一次和哥哥坐在新威國校門口,看一小時才一班的客運車,喘著氣登山而去,我對哥哥說:“長大以後,如果能當客運車司機就好了。”然後我們挽起褲管入山,沿山溪行走,要走一個小時才會到父親開山時住的山寮。那時用竹草搭成的寮仔里,住著父親,和他的三位至交阿火叔、成叔、財旺伯仔。
父親當時還是多麼年輕強壯,從南洋戰後回來,和少年時的夥伴一起來開山。三十幾年前的新威山上還是一片非常原始的林地,沒有道路,渺無人居,水電那是更不用說。聽父親說起,剛開山的時候,路上蛇蟲爬行,時常與石虎、山豬、猴子、山羌、穿山甲驚慌相對。在寒冷的冬夜睡醒,發現山寮里全是盤旋避寒的蛇,有時要把蛇撥開,才能找到落腳的地方走出去。
彼時陣,我剛剛出世。父親為了開山,有時整個月沒有時間低下頭來看我一眼,聽母親這樣說。
母親說:“你爸爸為了開山,每天清晨從家裡騎腳踏車到新威,光騎車就要兩小時。然後步行到深林里去,有時候則整季住在山裡。”
每到立秋,雨季來的時候,母親在夜裡常為遠方的暴雨與雷聲驚醒,不知道在山洪中與命運搏鬥的父親,是否能平安歸來。
一直經過二十幾年,父親的四百多甲山林才大致開墾出來。產業道路可以通卡車了,電燈來了,電話線通了,桃花心木、南洋杉、刺竹林都可以收成了,父親竟帶著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我們。
在新威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阿火叔在前年因肺氣腫也過世了,成叔離開山林後不知去向,現在山裡只剩財旺伯仔住著。聽到這些事,使我因無常而感到哀傷,想到在三十幾年前,幾個剛步入壯年的朋友,一起揮別家人來開山的情景。
當我站在山裡,對孩子說:“我們剛剛走過的路都是阿公開出來的。現在你所看得到的山都是我們的,是阿公種好的。”孩子茫然地說:“真的嗎?真的嗎?”對一個城市長大的孩子,真的很難以想像四百甲山林是多麼巨大,沒有邊際。
小時候,我很喜歡到山裡陪爸爸住,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更多時間與父親相處。在山中的父親也顯得特別溫柔,他會帶我們去溪澗游泳,去看他剛種的樹苗,去認識山林里的動物和植物,甚至教我們使用平常不准觸摸的番刀與獵槍。
我特別懷念的是與父親、成叔、阿火叔、財旺伯仔一起穿著長長的雨鞋,到尚未開發的林地去巡山,檢查土質山勢風向,決定怎麼樣開發。父親對森林那種專注的熱情,常使我深深感動和嚮往,仿佛觸及支持父親夢想的那內在柔軟的草原。我也懷念立秋雨季來的時候,我們坐在山寮的屋檐下看豐沛的雨水灌溉山林;夜裡,把耳朵貼在木板,聽著滾滾隆隆的山洪從森林深處流過山腳;油燈旁邊,父親煮著決明子茶,芬芳的水汽在屋子裡徘徊了一圈,才不舍地逸入窗外的雨景。
我對父親有深刻的崇仰與敬愛,和他在森林開墾的壯志是不可分的。
那樣美好的山林生活,一晃已經三十年了。當我看見財旺伯仔的時候,感覺那就像夢一樣。財旺伯仔看見我們,興奮地跑過來和我們擁抱。他的孫子也都離開山林,只有他和財旺伯母數十年的守著山寮,仍然每天挑著水桶走三公里到溪底挑水,白天去巡山,夜裡傾聽大溪的流聲。
提到父親、阿火叔的死,成叔的離山,他只是長長地嘆一口氣。他說:“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沒有酒伴唉!”
他帶我們爬到山的高處,俯望著廣大的山林,說:“你爸爸生前就希望你們兄弟有人能到山裡來住,這個希望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然後,他指著刺竹林山坡說:“阿玄仔,你看那裡蓋個寮仔也不錯,只要十幾萬就可以蓋得很美呀!”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有無數次曾立志回來經營父親的森林,但是年紀愈長,那夢想的芽苗則隱藏得愈深了。隨著歲月,我愈來愈能了解父親少年時代的夢。其實,每個人都有過山林的夢想,只是很少很少有人能去實踐它。
我的夢想已經退居到對財旺伯仔說:“如果能再回山來住幾天就好了。”
離開財旺伯仔的山寮已是黃昏。他和伯母站在大溪旁送我們,直到車子開遠,還聽見他的聲音:“立秋前再來一趟呀!”
天色暗了,我回頭望著安靜的森林,感覺到林地的每一寸中,都有父親那堅強高大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