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有一個問卷調查報告,青少年十大喜歡的活動,排在第一位的竟是“逛街”,接下來的是“看電影”、“游泳”。其實,這都是河流的事,讓我看見了,整個的城市這樣的流過來又流過去,每個人在這條河流里游泳,每個人扮演自己的電影,在過程中茫然的活動,並且等待著結局。 最好看的電影,結局總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淚或嚎啕,只是無奈,加上一些的茫然。
有一人說過,城市的人擦破手,感覺上比鄉下人擦破手,還要痛得多,那時因為,城裡的人難得有破皮流血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是一粒粒的卵石,足夠的圓滑,並且知道來如何來避免傷害。
可嘆息的是,如果傷害是來自別人、來自世界,總是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城市人的傷害往往來自無法給自己定位,傷害到後來就成為人情的無感,所以,有人在街邊乞討,甚至要偽裝盲人才能喚起同情,帶給人的心動,還不如“心動的三折”。
這往往仍人想到溪河的卵石,卵石由於長久的推擠,它只能是互相的碰撞,但河岸的風景,水的流速,季節的變化,永遠不是卵石關心的問題。
因此,城市裡永遠沒有陰晴與春秋,冬日的雨季,人還是一樣渴切的在街頭流動。
你流過來,我流過去,我們在紅燈的地方稍微停留,步過人行道,在下一個綠燈分手。 “你將要往哪裡去?”
“你是哪裡來的?”
沒有人問你,你也不必回答。
你只要流著就行了,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河岸擱淺。
沒有人關心你的事,因為河流是如此的喘急,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情。
河流是如此的喘急,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情。
我喜歡坐船。如果有火車可達的地方我就不坐飛機,如果有船可坐我就不搭火車。那是由於船行的速度,慢一些讓我的心可以沉潛;如果是在海上,船的視界好一些,使我感到遼闊;最要緊的是,船的馬達聲與我的心臟合鳴,讓我感覺那船是為了我的心跳而我開航的。
所以就在開行的一剎那,就自己嘆息: 呀!還能夠活著,真好!
通常我是喜歡站選擇在船尾的地方,在船行過處,它掀起的波浪往往是形成一條白線,魚會往波浪翻湧的地方游來,而海歐總是逐波飛翔。
船後的波浪不會停留太久,很快就平復了,這就是“船過水無痕”,可是在波浪平復的時候,在我們的視覺里它好像並未立刻消失,總會盤旋一陣,有如蒼鷹盤飛的軌跡,如果看一隻鷹飛翔久了,等它遁去的時刻,感覺也還在那裡繞個不停,其實空中什麼也沒有了,水面上什麼也看不見了。 我的沉思總是會在波浪徹底消失時淪陷,這使我感到一種悲懷。人生的際遇事實上與船過的波浪一樣,它必然是會消失的,可是它並不是沒有,而是時空輪替自然的悲哀 ,如果老是看著船尾巴,生命的悲懷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讓我們到船頭去吧!看船如何把海水分割為二,如何以勇猛的香象截河之勢,載我們通往人生的彼岸,一艘堅固船是由很多的鋼板千錘百鍊鑄成,由許多深通使性的人去駕駛,這裡面就充滿了承擔之美。 讓我也能那樣勇敢的破浪,承擔,向某一個未知的彼岸航去。
這樣想時,就好象見到了完全成熟的芒花,突然爆起,向四面八方飛去,使我聽見一陣潔白的高音,唱譁然的歌。
宿命之情
偶爾讀小說,看電視電影,總是發現一切的故事無非是在探索人生的愛恨情仇,大部分的作者一輩子都在人生的情慾中打轉,好象永遠也不想走出來一樣。
特別是一種類型的情感最令人感興趣,就是富豪家族的明爭暗鬥、恩怨情仇。
在我們的眼裡,富裕能夠解決人生的許多問題,而富有者照理應該有比一般人有幸福的可能。但是我們在小說、電視、電影裡看到的卻並非如此,它通常反映出幾種情況,一是富人的婚姻愛情充滿了罪惡和泥沼,二是富人的生活往往是苦多於樂,三是富人的財富不但不能滿足人的貪婪,反而會點起更深更廣的貪慾的火花,使人充滿了慎恨和愚痴。
自然,這只是人生的一種的標本,並非全盤如此,貧困者的痛苦絕對不遜於富人,只是大家不喜歡打開電視看到貧困的人落難罷了,仿佛是說;“窮人本來就悲慘,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其實大家比較少的想到的問題是:會沉淪的人,無論貧富都會沉淪,與他的環境關係不大。若說富人經不起誘惑,那麼貧者有幾人能夠脫出誘惑呢?
實際的人生也是如此,有時看新聞給人的感覺也象在讀小說,或者看電視連續劇。有權有勢的官員,養尊處優,生活無慮,照理說人格應比平民百姓高尚一些,結果不然,他們常為了一些不是急需的小錢就販賣自己的人格。那有廣大的人民做後盾的人民代表,意氣風發,聰明飽學,待遇優後,照理說不會出賣人民,結果不然,他們常為了私我利益,把正義公理那來踐踏。
看到這些出乎意料的“劇情”,總是令人感嘆!覺得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一個不被拿出來演出的人,在某一層次上還是幸福的。
在金錢里似乎有這樣的宿命,愛錢者不論窮通,仍然愛錢;不愛錢者,就是一生落泊,也能一毛不取。前者發生在一位民意代表說:我家裡的財產有四、五億,怎麼會在乎那區區幾十萬呢?也使人難以相信,後者發生在機場清潔工人撿到了百萬現款,也能於心不昧,全身都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有一人說過,城市的人擦破手,感覺上比鄉下人擦破手,還要痛得多,那時因為,城裡的人難得有破皮流血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是一粒粒的卵石,足夠的圓滑,並且知道來如何來避免傷害。
可嘆息的是,如果傷害是來自別人、來自世界,總是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城市人的傷害往往來自無法給自己定位,傷害到後來就成為人情的無感,所以,有人在街邊乞討,甚至要偽裝盲人才能喚起同情,帶給人的心動,還不如“心動的三折”。
這往往仍人想到溪河的卵石,卵石由於長久的推擠,它只能是互相的碰撞,但河岸的風景,水的流速,季節的變化,永遠不是卵石關心的問題。
因此,城市裡永遠沒有陰晴與春秋,冬日的雨季,人還是一樣渴切的在街頭流動。
你流過來,我流過去,我們在紅燈的地方稍微停留,步過人行道,在下一個綠燈分手。 “你將要往哪裡去?”
“你是哪裡來的?”
沒有人問你,你也不必回答。
你只要流著就行了,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河岸擱淺。
沒有人關心你的事,因為河流是如此的喘急,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情。
河流是如此的喘急,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情。
我喜歡坐船。如果有火車可達的地方我就不坐飛機,如果有船可坐我就不搭火車。那是由於船行的速度,慢一些讓我的心可以沉潛;如果是在海上,船的視界好一些,使我感到遼闊;最要緊的是,船的馬達聲與我的心臟合鳴,讓我感覺那船是為了我的心跳而我開航的。
所以就在開行的一剎那,就自己嘆息: 呀!還能夠活著,真好!
通常我是喜歡站選擇在船尾的地方,在船行過處,它掀起的波浪往往是形成一條白線,魚會往波浪翻湧的地方游來,而海歐總是逐波飛翔。
船後的波浪不會停留太久,很快就平復了,這就是“船過水無痕”,可是在波浪平復的時候,在我們的視覺里它好像並未立刻消失,總會盤旋一陣,有如蒼鷹盤飛的軌跡,如果看一隻鷹飛翔久了,等它遁去的時刻,感覺也還在那裡繞個不停,其實空中什麼也沒有了,水面上什麼也看不見了。 我的沉思總是會在波浪徹底消失時淪陷,這使我感到一種悲懷。人生的際遇事實上與船過的波浪一樣,它必然是會消失的,可是它並不是沒有,而是時空輪替自然的悲哀 ,如果老是看著船尾巴,生命的悲懷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讓我們到船頭去吧!看船如何把海水分割為二,如何以勇猛的香象截河之勢,載我們通往人生的彼岸,一艘堅固船是由很多的鋼板千錘百鍊鑄成,由許多深通使性的人去駕駛,這裡面就充滿了承擔之美。 讓我也能那樣勇敢的破浪,承擔,向某一個未知的彼岸航去。
這樣想時,就好象見到了完全成熟的芒花,突然爆起,向四面八方飛去,使我聽見一陣潔白的高音,唱譁然的歌。
宿命之情
偶爾讀小說,看電視電影,總是發現一切的故事無非是在探索人生的愛恨情仇,大部分的作者一輩子都在人生的情慾中打轉,好象永遠也不想走出來一樣。
特別是一種類型的情感最令人感興趣,就是富豪家族的明爭暗鬥、恩怨情仇。
在我們的眼裡,富裕能夠解決人生的許多問題,而富有者照理應該有比一般人有幸福的可能。但是我們在小說、電視、電影裡看到的卻並非如此,它通常反映出幾種情況,一是富人的婚姻愛情充滿了罪惡和泥沼,二是富人的生活往往是苦多於樂,三是富人的財富不但不能滿足人的貪婪,反而會點起更深更廣的貪慾的火花,使人充滿了慎恨和愚痴。
自然,這只是人生的一種的標本,並非全盤如此,貧困者的痛苦絕對不遜於富人,只是大家不喜歡打開電視看到貧困的人落難罷了,仿佛是說;“窮人本來就悲慘,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其實大家比較少的想到的問題是:會沉淪的人,無論貧富都會沉淪,與他的環境關係不大。若說富人經不起誘惑,那麼貧者有幾人能夠脫出誘惑呢?
實際的人生也是如此,有時看新聞給人的感覺也象在讀小說,或者看電視連續劇。有權有勢的官員,養尊處優,生活無慮,照理說人格應比平民百姓高尚一些,結果不然,他們常為了一些不是急需的小錢就販賣自己的人格。那有廣大的人民做後盾的人民代表,意氣風發,聰明飽學,待遇優後,照理說不會出賣人民,結果不然,他們常為了私我利益,把正義公理那來踐踏。
看到這些出乎意料的“劇情”,總是令人感嘆!覺得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一個不被拿出來演出的人,在某一層次上還是幸福的。
在金錢里似乎有這樣的宿命,愛錢者不論窮通,仍然愛錢;不愛錢者,就是一生落泊,也能一毛不取。前者發生在一位民意代表說:我家裡的財產有四、五億,怎麼會在乎那區區幾十萬呢?也使人難以相信,後者發生在機場清潔工人撿到了百萬現款,也能於心不昧,全身都散發著金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