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李二哥和李二嫂也聽到了這種傳說,兩個人愁眉苦臉地一商量,決定馬上給李學軍定親,女方就是南屯的紅梅。他們又找到了於三叔,於三叔還沒忘記李二哥請他喝酒的情誼,立馬就答應了。並說要親自、馬上去南屯一趟,讓對方準備一下,相親的日子就定在明天中午。
在外面遊走了一天的李學軍回來的時候,李二哥和李二嫂便把明天相親的決定通知給了李學軍。他一聽就傻了,臉紅脖子粗地說:我不同意,打死我也不干。
李二哥就暴怒了,這是位很少發火的漢子,平時他又能沖誰發火呢?!只能沖那些牛呀馬的,要麼沖李二嫂。他沖李學軍發火這還是頭一次,他沖李學軍發火道:你就死了心吧,你和桂花的事,別人都說成啥了,啊,你知不知道?紅梅那丫頭和桂花比又缺啥了?
李二嫂也哭了,她一邊哭一邊說:兒呀,你就聽媽一回勸吧,咱們老李家丟不起那個人呢。
李二哥的火氣還沒消,以一家之主的口氣說:啥也別說了,明天相親。
李學軍仍梗著脖子說:我不!
李二哥伸手拉滅了燈,仍火氣很大地說:我說相親就相親!
那一夜,李學軍一直沒睡踏實,他在想著桂花,同時也恨著王支書。他不希望自己的愛情和陰謀就這麼輕易地破滅了。他不能和紅梅相親,如果那樣的話,他生不如死。他決定明天就回部隊,雖然他的探親假還有一周的時間。
天還沒亮,他就悄悄地起身了,父母還在睡著,他收拾了一下東西,便提著包走了出去。他來到了桂花家門外,他知道桂花還在睡著,他舉起了右手,很莊重地沖睡夢中的桂花敬了個禮,然後含淚離開。
他大步走上了通往縣城的公路,到那裡他要趕上最早一班車歸隊。李學軍的提前歸隊大大出乎部隊領導們的意外,許多探親的戰士都想盡辦法在家裡多滯留幾天,有的說買不到返城的車票,有的說得了急病,還拿出醫院的診斷書什麼的。軍官們都明白,這些戰士當兵的三年時間裡也就探這麼一次親,能在家風光幾天就風光幾天吧。領導這麼理解了,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反正也不是戰爭時期,多呆幾天就多呆幾天吧。
李學軍提前一個星期歸隊,領導們自然要抓好這個典型,他們把李學軍這一行動,歸結為想要求進步的一個信號。排長在排務會上對李學軍提出了隆重的表揚,連長和指導員在連點名時也對李學軍進行了一番轟轟烈烈的表揚。
李學軍對這番表揚並沒有往心裡去,心想,這是歪打正著。他的本意並不想這麼快就歸隊,那完全是因為桂花事件。如果沒有桂花,也許他還呆在家裡,站在村街上沖父老鄉親一遍又一遍描述部隊上的事情。
一想起桂花,李學軍的心裡便生出無盡的思念。衛生所里溫暖的爐火,還有那酒精的味道,淡淡地在空氣中飄散著。最誘惑他的當然是桂花的身體,光滑、溫暖、結實。此時,他一遍又一遍用全身心溫習著桂花,體味著桂花。想像和回憶有時比實際更令人躁動不已。在集體宿舍的床上,或者在一個人的哨位上,李學軍一想起桂花,心裡便充滿了細膩的柔情和渴望。他的思念一會兒是奔涌的河流,一會兒又變成涓涓的小溪,晝夜地流淌著,一直流向老家靠山屯,流到桂花的身邊。
李學軍把自己對桂花的思念,又變成了一封又一封信,寄給桂花。他怕這些信被王支書扣下,在信封上並不寫明自己的部隊番號,只寫上“內詳”兩個字。於是一封又一封寫有內詳的信,便雪片似的落到桂花的手上。剛開始幾封信,寫的都是思念什麼的,後來內容就有所深入,他沒忘記讓桂花到部隊來,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把她給“收拾”了。只要生米做成熟飯,王支書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他了。
春節一過,探親的老兵都歸隊了。還沒等開春,有些心急的未婚妻已經到部隊來探親了。連隊有幾間招待所,專門用來招待連隊幹部、戰士家屬來隊的。兵們都知道,只要戰士的未婚妻一來,招待所就成了洞房。 李學軍心急如焚地向桂花描述部隊的神秘,以及種種好處,他希望通過這些把桂花誘惑到部隊。 桂花回信的時候,總是顯得很冷靜,她在信的開篇中便這麼稱呼李學軍:學軍同志。有點王支書的味道,信的內容大多時候談的都是革命思想,什麼好男兒志在四方了,部隊這所大學大有作為了,什麼先入黨後提幹了,徹底離開農村什麼的。李學軍每次接到桂花的信,剛開始都是熱血沖頭,讀到內容時,便又心灰意冷了。桂花並沒有絕情到底,信的尾處,筆鋒陡地一轉,另起一行,寫道:學軍,我也想你。就這麼一句還算柔情的話,然後就此致革命的敬禮了。 桂花的信和李學軍的信,一個如一盆冷水,另一個則是一盆濃烈的炭火。 春天到了,樹芽開始打卷了,接著就是夏天,夏天一過就是秋天了。秋天的十月份就到了老兵復員的時候了。李學軍屈指算著時間,到了十月份,他就當滿三年兵了,如果沒有特殊理由,他就該復員了。回到靠山屯,他將永遠生活在那裡。
一想起這些,李學軍便心急如焚。在這期間如果不把桂花搞定,回到靠山屯,桂花便永遠是他的夢想了。他在桂花的信中已經讀出來了,她希望他人黨、提干,到那時她嫁給他那是順水推舟,不會費什麼勁。如果李學軍就這麼灰溜溜地復員回去的話,桂花是不喜歡的。桂花在信中已經說明了,她喜歡有志氣的青年。什麼叫有志氣呢?李學軍的理解就是入黨、提干。
在外面遊走了一天的李學軍回來的時候,李二哥和李二嫂便把明天相親的決定通知給了李學軍。他一聽就傻了,臉紅脖子粗地說:我不同意,打死我也不干。
李二哥就暴怒了,這是位很少發火的漢子,平時他又能沖誰發火呢?!只能沖那些牛呀馬的,要麼沖李二嫂。他沖李學軍發火這還是頭一次,他沖李學軍發火道:你就死了心吧,你和桂花的事,別人都說成啥了,啊,你知不知道?紅梅那丫頭和桂花比又缺啥了?
李二嫂也哭了,她一邊哭一邊說:兒呀,你就聽媽一回勸吧,咱們老李家丟不起那個人呢。
李二哥的火氣還沒消,以一家之主的口氣說:啥也別說了,明天相親。
李學軍仍梗著脖子說:我不!
李二哥伸手拉滅了燈,仍火氣很大地說:我說相親就相親!
那一夜,李學軍一直沒睡踏實,他在想著桂花,同時也恨著王支書。他不希望自己的愛情和陰謀就這麼輕易地破滅了。他不能和紅梅相親,如果那樣的話,他生不如死。他決定明天就回部隊,雖然他的探親假還有一周的時間。
天還沒亮,他就悄悄地起身了,父母還在睡著,他收拾了一下東西,便提著包走了出去。他來到了桂花家門外,他知道桂花還在睡著,他舉起了右手,很莊重地沖睡夢中的桂花敬了個禮,然後含淚離開。
他大步走上了通往縣城的公路,到那裡他要趕上最早一班車歸隊。李學軍的提前歸隊大大出乎部隊領導們的意外,許多探親的戰士都想盡辦法在家裡多滯留幾天,有的說買不到返城的車票,有的說得了急病,還拿出醫院的診斷書什麼的。軍官們都明白,這些戰士當兵的三年時間裡也就探這麼一次親,能在家風光幾天就風光幾天吧。領導這麼理解了,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反正也不是戰爭時期,多呆幾天就多呆幾天吧。
李學軍提前一個星期歸隊,領導們自然要抓好這個典型,他們把李學軍這一行動,歸結為想要求進步的一個信號。排長在排務會上對李學軍提出了隆重的表揚,連長和指導員在連點名時也對李學軍進行了一番轟轟烈烈的表揚。
李學軍對這番表揚並沒有往心裡去,心想,這是歪打正著。他的本意並不想這麼快就歸隊,那完全是因為桂花事件。如果沒有桂花,也許他還呆在家裡,站在村街上沖父老鄉親一遍又一遍描述部隊上的事情。
一想起桂花,李學軍的心裡便生出無盡的思念。衛生所里溫暖的爐火,還有那酒精的味道,淡淡地在空氣中飄散著。最誘惑他的當然是桂花的身體,光滑、溫暖、結實。此時,他一遍又一遍用全身心溫習著桂花,體味著桂花。想像和回憶有時比實際更令人躁動不已。在集體宿舍的床上,或者在一個人的哨位上,李學軍一想起桂花,心裡便充滿了細膩的柔情和渴望。他的思念一會兒是奔涌的河流,一會兒又變成涓涓的小溪,晝夜地流淌著,一直流向老家靠山屯,流到桂花的身邊。
李學軍把自己對桂花的思念,又變成了一封又一封信,寄給桂花。他怕這些信被王支書扣下,在信封上並不寫明自己的部隊番號,只寫上“內詳”兩個字。於是一封又一封寫有內詳的信,便雪片似的落到桂花的手上。剛開始幾封信,寫的都是思念什麼的,後來內容就有所深入,他沒忘記讓桂花到部隊來,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把她給“收拾”了。只要生米做成熟飯,王支書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他了。
春節一過,探親的老兵都歸隊了。還沒等開春,有些心急的未婚妻已經到部隊來探親了。連隊有幾間招待所,專門用來招待連隊幹部、戰士家屬來隊的。兵們都知道,只要戰士的未婚妻一來,招待所就成了洞房。 李學軍心急如焚地向桂花描述部隊的神秘,以及種種好處,他希望通過這些把桂花誘惑到部隊。 桂花回信的時候,總是顯得很冷靜,她在信的開篇中便這麼稱呼李學軍:學軍同志。有點王支書的味道,信的內容大多時候談的都是革命思想,什麼好男兒志在四方了,部隊這所大學大有作為了,什麼先入黨後提幹了,徹底離開農村什麼的。李學軍每次接到桂花的信,剛開始都是熱血沖頭,讀到內容時,便又心灰意冷了。桂花並沒有絕情到底,信的尾處,筆鋒陡地一轉,另起一行,寫道:學軍,我也想你。就這麼一句還算柔情的話,然後就此致革命的敬禮了。 桂花的信和李學軍的信,一個如一盆冷水,另一個則是一盆濃烈的炭火。 春天到了,樹芽開始打卷了,接著就是夏天,夏天一過就是秋天了。秋天的十月份就到了老兵復員的時候了。李學軍屈指算著時間,到了十月份,他就當滿三年兵了,如果沒有特殊理由,他就該復員了。回到靠山屯,他將永遠生活在那裡。
一想起這些,李學軍便心急如焚。在這期間如果不把桂花搞定,回到靠山屯,桂花便永遠是他的夢想了。他在桂花的信中已經讀出來了,她希望他人黨、提干,到那時她嫁給他那是順水推舟,不會費什麼勁。如果李學軍就這麼灰溜溜地復員回去的話,桂花是不喜歡的。桂花在信中已經說明了,她喜歡有志氣的青年。什麼叫有志氣呢?李學軍的理解就是入黨、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