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蕭縱順著容襄手指著的方向看到被綁成粽子的烏禪國主。烏禪國王這一路上許是被折騰地不輕,這會滿身凝固到發黑的血跡,臉上身上全是被劃出的血痕,但最嚴重的卻是他脖子上明顯被利刃割傷的那道傷口。
蕭縱估摸著容襄公主有故意折磨烏禪國王的念頭,看到他脖子上那道顯然沒經過怎麼處理的傷口,已經隱隱有潰爛的跡象,他心想這要真把人耗死在路上,那問題可就大了。
蕭縱隨後喊人從容襄的侍衛手裡接過奄奄一息的烏禪國王,這些人行軍打仗都是好手,處理些簡單的傷口倒也不會有多難。
簡單地將烏禪國主身上的傷口包紮了一下後,蕭縱開始考慮如何把人運回到城門裡頭。
打開城門大咧咧進去那鐵定是不成了,城門底下到處都是安營紮寨的匈奴士兵,這開城門而入,自然是不行的。
且他們能下城牆是仗著人少,身子輕,可眼下一大群人,雖不乏武藝高強的侍衛,但多的是毫無武學根基的侍女,還加之有一個半死不活的烏禪國主,怎麼看都不可能再從城牆上爬回去。
真要這麼做了,就等著被匈奴的箭射成篩子吧。
蕭縱等人來之前便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今之計,便只有等到每月新月的時候,夜無光亮籠罩的情況下,分撥冒險登城牆了。但一次人數不宜過多,所以餘下的人,要再登城牆,只能等下個月的新月時分。”
蕭縱的話,讓人心開始有些浮動起來。
無法一次性全登上城牆,所以只能一次次等新月時分?
這話說的容易,可如今北境邊關底下匈奴士兵遍布,這幾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生怕被路經的匈奴士兵所發現,本以為等到北境來人,他們就能安全了,可眼下又告知他們並不能如願直接回到大燕境內,這要讓他們如何挨過一月又一月的煎熬。
容襄來的路上便有了沒那麼輕易的準備,此刻倒是像在說早已準備好的說辭一般,極為鎮定道:“將軍便先帶著烏禪國主回北境內吧,有他在,便能快些解決了這場戰事,說不準我們根本用不到等一個月便能走城門回大燕去。”
容襄此時已經做好拿命相賭的準備,她知道,光憑她大燕六公主的身份,蕭縱未必會冒險出關。他肯來冒這次險,烏禪國王才是關鍵。
她若讓他們先行帶走了烏禪國王,難保他們不會背棄承諾,任她們在邊關外自生自滅了。可她也知道,先不說蕭縱第一選擇一定是烏禪國主,就是她用盡手段讓蕭縱帶著他們所有人走,也一樣要送命。
其實她也可以讓蕭縱額外加個她,但餘下的人可都是對她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她焉能拋下他們獨自逃生。
於是她索性化被動為主動,首先提出讓蕭縱先帶著烏禪國王入關進城。
蕭縱本以為照著這位驕縱公主的性子,應當是最先一個要求他們把她頭個帶入城裡頭的,卻沒想到是自己小人之心了。可見偏見要不得。
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他也總不能老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容襄才是。只是烏禪國王他是必要首先帶進城裡的,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眼下也只有儘量做到讓容襄公主等人在這段期間內安全藏身了。“公主高義,末將敬佩。但此地離匈奴大軍駐紮之地過於接近,長久此處未免不安。”
“那將軍說說,哪裡可容我等暫時安身?”如今容襄所想的,便是如何順利過度這接下去的幾個月。
蕭縱忽然覺得將人就這麼丟下,實在是不怎麼地道,人一路從烏禪國闖出來,歸心似箭,偏偏家門就在眼前,卻又歸不得。到底是動了惻隱之心,“末將會留下領公主等人尋到可安全容身之所。”
容襄沒想到蕭縱居然會留下來。他是北境副守將,身份可要比她這個除了喊喊好聽點其實一無是處的公主好太多,有他在,總算多了重保障,不怕北境無人來接應不說,應對邊關城郊附近的情況,也總是蕭縱在行些。
“如此,那便勞煩將軍了。”
最後,烏禪國王由隨同蕭縱一同下城牆的隊伍帶著,趁著夜黑風高,順利回到了城裡。而蕭縱則帶著容襄一行人在邊關附近的野林里等著邊關城裡的消息傳來。
而那頭烏禪國丟了國主,早已是亂成了一團。
烏禪國政權一向不太穩當,畢竟早年還出過丞相意圖篡位一事,且烏禪國王不思教訓,之後依舊沉迷享樂,我行我素,他這一不在,沉疴許久的烏禪國自然一下爆發。
因為他沉迷珠寶美姬而不顧百姓死活放匈奴人入境,導致國內民不聊生,眼下朝堂一團亂,又沒了烏禪大軍的鎮壓,烏禪子民自然得為自己著想,將這些欺負他們的匈奴人全部殺回老家的才好。
作者有話要說: 安利一下小夥伴超好看的文文《重生後夫君有了讀心術》
衛央被縣令之子陷害,慘死他鄉。成為孤魂野鬼後卻看見有人跋涉千里萬里,只為見她最後一面。
斷了一雙腿的七王爺郁良抱著她跌跌撞撞,為她鳴冤擊鼓,為她殺害朝廷命官,為她刻碑立墳,碑上四字“吾妻衛央”。
可衛央記得,她們只在新婚之夜見了一面。
重活一世,衛央絕對不會再讓郁良在新婚之夜出征,前一世欠了她的,她要一一討回來。
蕭縱估摸著容襄公主有故意折磨烏禪國王的念頭,看到他脖子上那道顯然沒經過怎麼處理的傷口,已經隱隱有潰爛的跡象,他心想這要真把人耗死在路上,那問題可就大了。
蕭縱隨後喊人從容襄的侍衛手裡接過奄奄一息的烏禪國王,這些人行軍打仗都是好手,處理些簡單的傷口倒也不會有多難。
簡單地將烏禪國主身上的傷口包紮了一下後,蕭縱開始考慮如何把人運回到城門裡頭。
打開城門大咧咧進去那鐵定是不成了,城門底下到處都是安營紮寨的匈奴士兵,這開城門而入,自然是不行的。
且他們能下城牆是仗著人少,身子輕,可眼下一大群人,雖不乏武藝高強的侍衛,但多的是毫無武學根基的侍女,還加之有一個半死不活的烏禪國主,怎麼看都不可能再從城牆上爬回去。
真要這麼做了,就等著被匈奴的箭射成篩子吧。
蕭縱等人來之前便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今之計,便只有等到每月新月的時候,夜無光亮籠罩的情況下,分撥冒險登城牆了。但一次人數不宜過多,所以餘下的人,要再登城牆,只能等下個月的新月時分。”
蕭縱的話,讓人心開始有些浮動起來。
無法一次性全登上城牆,所以只能一次次等新月時分?
這話說的容易,可如今北境邊關底下匈奴士兵遍布,這幾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生怕被路經的匈奴士兵所發現,本以為等到北境來人,他們就能安全了,可眼下又告知他們並不能如願直接回到大燕境內,這要讓他們如何挨過一月又一月的煎熬。
容襄來的路上便有了沒那麼輕易的準備,此刻倒是像在說早已準備好的說辭一般,極為鎮定道:“將軍便先帶著烏禪國主回北境內吧,有他在,便能快些解決了這場戰事,說不準我們根本用不到等一個月便能走城門回大燕去。”
容襄此時已經做好拿命相賭的準備,她知道,光憑她大燕六公主的身份,蕭縱未必會冒險出關。他肯來冒這次險,烏禪國王才是關鍵。
她若讓他們先行帶走了烏禪國王,難保他們不會背棄承諾,任她們在邊關外自生自滅了。可她也知道,先不說蕭縱第一選擇一定是烏禪國主,就是她用盡手段讓蕭縱帶著他們所有人走,也一樣要送命。
其實她也可以讓蕭縱額外加個她,但餘下的人可都是對她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她焉能拋下他們獨自逃生。
於是她索性化被動為主動,首先提出讓蕭縱先帶著烏禪國王入關進城。
蕭縱本以為照著這位驕縱公主的性子,應當是最先一個要求他們把她頭個帶入城裡頭的,卻沒想到是自己小人之心了。可見偏見要不得。
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他也總不能老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容襄才是。只是烏禪國王他是必要首先帶進城裡的,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眼下也只有儘量做到讓容襄公主等人在這段期間內安全藏身了。“公主高義,末將敬佩。但此地離匈奴大軍駐紮之地過於接近,長久此處未免不安。”
“那將軍說說,哪裡可容我等暫時安身?”如今容襄所想的,便是如何順利過度這接下去的幾個月。
蕭縱忽然覺得將人就這麼丟下,實在是不怎麼地道,人一路從烏禪國闖出來,歸心似箭,偏偏家門就在眼前,卻又歸不得。到底是動了惻隱之心,“末將會留下領公主等人尋到可安全容身之所。”
容襄沒想到蕭縱居然會留下來。他是北境副守將,身份可要比她這個除了喊喊好聽點其實一無是處的公主好太多,有他在,總算多了重保障,不怕北境無人來接應不說,應對邊關城郊附近的情況,也總是蕭縱在行些。
“如此,那便勞煩將軍了。”
最後,烏禪國王由隨同蕭縱一同下城牆的隊伍帶著,趁著夜黑風高,順利回到了城裡。而蕭縱則帶著容襄一行人在邊關附近的野林里等著邊關城裡的消息傳來。
而那頭烏禪國丟了國主,早已是亂成了一團。
烏禪國政權一向不太穩當,畢竟早年還出過丞相意圖篡位一事,且烏禪國王不思教訓,之後依舊沉迷享樂,我行我素,他這一不在,沉疴許久的烏禪國自然一下爆發。
因為他沉迷珠寶美姬而不顧百姓死活放匈奴人入境,導致國內民不聊生,眼下朝堂一團亂,又沒了烏禪大軍的鎮壓,烏禪子民自然得為自己著想,將這些欺負他們的匈奴人全部殺回老家的才好。
作者有話要說: 安利一下小夥伴超好看的文文《重生後夫君有了讀心術》
衛央被縣令之子陷害,慘死他鄉。成為孤魂野鬼後卻看見有人跋涉千里萬里,只為見她最後一面。
斷了一雙腿的七王爺郁良抱著她跌跌撞撞,為她鳴冤擊鼓,為她殺害朝廷命官,為她刻碑立墳,碑上四字“吾妻衛央”。
可衛央記得,她們只在新婚之夜見了一面。
重活一世,衛央絕對不會再讓郁良在新婚之夜出征,前一世欠了她的,她要一一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