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家有冤死、枉死之人嗎”張清妍問道。

  馬氏怔了怔,瞥見旁邊坐著的譚家三位女眷和姚容希,有點兒難堪地避開視線。

  嚴家是名門望族,嚴老德高望重,在整個大胤朝只屈居帝師譚家之下。但譚家是清貴,出過幾代帝師,族中子弟也多為閒官,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做學問的能耐,名士大儒無數。直到這一代譚大老爺坐上尚書之位,譚家稍微和權臣沾了點兒邊。嚴家卻一直在清貴和權貴之間徘徊,出過重臣,也出過大儒,這一代出了嚴老這位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權臣的內首輔不算,嚴老的嫡女還嫁入了皇宮,讓嚴家戴上了外戚的名頭。譚家結交的都是清貴,嚴家結交的人家就比較雜,其結果就是雙方結下的姻親差別巨大,嚴家的內院就不如譚家那麼乾淨。

  要說門風,嚴家也就是尋常權貴之家的風氣,遠遠比不得譚家。

  京城姚家則是又一個異類。和譚家的守禮教不同,姚家的人一直讓人看不透。姚家這一任的當家人,大理寺卿姚誠思娶了博川董家嫡出的小姐,沒有通房丫頭,沒有妾室姨娘,不去花街柳巷,潔身自好。姚誠思內院簡單,所以太平,但姚誠思的父親卻是個人,真正的三妻四妾,通房丫頭和姨娘更不用說,楚館內的紅粉知己也不知凡幾。這樣一個人,本該令人詬病,可偏偏他的那些女人們和睦相處,沒人拈酸吃醋,嫡出、庶出的兒女們都是謙謙君子、溫婉淑女。他內宅太平,每次娶妻納妾,流連花叢,都合情合理,想要抓他小辮子的御史恨得直咬牙,而御史黃家從一開始就沒盯著那位姚老太爺過,還對人說,姚家都是聰明人,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跌跟頭。事實也的確如此。姚家都是聰明人,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朝堂上,姚家的人從沒被人捉住過錯處。哪怕是私德看起來最容易出問題的姚老太爺都沒被人成功參過。

  譚大夫人和譚家兩位小姐就坐在一邊,京城姚家的嫡長子也在座,馬氏相信他們的人品和信譽,可以對他們直言自己兒子的古怪這也是因為她相信嚴書齊是撞鬼,而張清妍能夠成功驅鬼但要讓她說說夫家的不是,這就難以啟齒了。

  張清妍看出馬氏的尷尬,也知道了馬氏的答案。

  富貴人家,總有陰私之事不能對人言,也必然會有點兒冤鬼留在宅邸內。

  “你家也在槐樹胡同內”張清妍又問。

  馬氏連忙點頭。

  “和那棵槐樹,還有莫家距離近嗎”

  “莫家”馬氏眼中閃過異色,搖了搖頭。她看張清妍在等待她的下文,只能詳細回答:“嚴家靠近皇城。”

  張清妍一臉茫然。

  姚容希向她解釋:“那條路原本叫東四街,跨了大半個東區,直通皇城。槐樹就長在東四街正中,後來堵了路,就將槐樹那邊的東四街叫成槐樹胡同。莫家在槐樹附近,嚴家在皇城那頭。距離馬車要行半刻鐘。”

  張清妍有點兒發窘。

  這麼遠,那隻鬼蜮怎麼可能跟著跑過去,又跑回來果然是精神病吧

  “你家和莫家有沒有常來往”本著“萬事皆有可能”的態度,張清妍再問了一句。

  馬氏搖頭。

  莫燕歸那人,嚴老看不上。嚴老原本就看中蕭勤,可惜蕭勤死了。刑部尚書要抬舉蕭勤的女婿莫燕歸,嚴老礙於首輔的身份,有些話不好說,就找了自己的學生暗示了刑部尚書兩句,刑部尚書大概是沒領會,也可能是一意孤行,莫燕歸在刑部步步高升,可嚴老看不上他就是看不上,他沒因為自己的喜好給莫燕歸下絆子,只是對莫燕歸一直不冷不熱的,嚴家和莫家就沒怎麼來往。

  那就排除了鬼域和霍家老太太殘存的意識了。

  張清妍嘆氣,“現在可以上你家走一趟嗎我要親眼看看才好。”

  馬氏點頭如搗蒜,欣喜地答應下來,又看向譚大夫人。

  她的所求不能宣揚開,所以她一早就是找了譚大夫人打掩護。譚大夫人的娘家和她娘家是世交,兩人年紀上差了不少,小時候還不算親密,等兩人一前一後嫁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就很快結識起來。嚴家人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和誰家都說得上話,兩人就常來往了。譚家和張清妍結交的事情,京城人盡皆知,這次張清妍入京,也是和譚家兩位小姐一塊兒坐船來的,雙方的關係在旁人看來就更密切了。譚大夫人一早聽馬氏哭訴過,就一口答應下來,帶著馬氏來找張清妍,現在要去嚴家,譚大夫人依舊要跟著去。

  陳海未歸,嚴書齊的事情又不好對外說,還有譚家在旁,張清妍就將黃南留在了客棧內,抱著黑貓,和姚容希一塊兒登上了譚家的馬車。譚大夫人坐上了馬氏的馬車。

  興許是經過一路坎坷,譚家兩姐妹如今性情灑脫,對於姚容希這個外男也沒那麼多顧及。

  譚念瑤對著張清妍重新打了招呼,有些遲疑地問了之前驚雷的事情。

  張清妍坦然地承認了。

  譚念瑧一直在偷偷打量姚容希,一臉糾結的模樣。

  張清妍覺得奇怪,直接問道:“怎麼了”

  譚念瑧求助地看向姐姐。

  譚念瑤躊躇了一會兒,說道:“其實姚小姐給我們送過信。”

  “姚小姐”張清妍疑惑,“然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