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曉曉兩頰的淚痕未消,又添了濕意,“姐姐待我如此好,別說是跪斷了腿,若是能讓姐姐起死回生,要我的命都行。”

  眾人唏噓,都誇讚起林曉曉的賢良淑德,順帶著厚顏無恥地捧起林夫人。

  獻媚的是一撥人,譚夫人這邊是另一撥。如今兩撥人站得近,幾位夫人生怕譚夫人再次直言直語,到時候鬧僵起來,緊張地擋住了譚夫人的視線。

  譚夫人卻並不領情,一手推開其中一人,讓眾人心中一凜,緊緊盯著譚夫人不放。

  林夫人注意到這邊的古怪,看到了被擠在後頭的譚夫人,眼中閃過一絲嫉恨,卻笑著問道:“這不是譚夫人麼您這是在看什麼呢”

  譚夫人沒有回答,緊緊盯著崔氏的棺材。

  眾人也跟著看過去,沒發現什麼蹊蹺。可就像大家知曉林夫人的為人一般,譚夫人的直腸子,在座的夫人們也都心裡清楚。裝神弄鬼的事情,譚夫人是不會做的。

  王夫人崔氏的靈堂花團錦簇,那些名貴的菊花層層疊疊,簇擁著王夫人的棺材,香火不斷,佛音繞樑。這般情景光是看著都讓人心頭寧靜。譚夫人的目光卻猶如實質,仿佛是呼應著她的視線,棺材後頭有那麼一片陰影明滅不定,但無論從正門,還是從四周窗戶,都沒有陽光射進來驅散那片黑暗。

  有人顫聲問道:“譚、譚夫人,你是看到什麼了”

  話一問出,大家都心頭髮涼,驚恐地盯著那黑漆漆的棺材。

  林曉曉這會兒收起了柔弱,連忙說道:“諸位夫人不必擔心。姐姐是聽聞崔家的事情吐了心頭血,自此之後就病榻母親和相公請了大成寺的高僧念了七天的經,今日還有僧人在主院念經呢,姐姐早就轉生投胎去了,哪會”

  話音未落,所有人都聽到“咯噔”一聲輕響,明明林曉曉的說話聲更大些,這細微的聲音卻仍沒被錯過。眾人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整個靈堂都靜了下來。

  咯噔

  咯噔

  咯噔

  一聲一聲,愈來愈響,好似有人在推棺材蓋子

  忽的,一陣陰風從院外呼嘯而來,直撲靈堂靈堂掛著的白幡如狂魔亂舞,遮住了人的視線。“哐當”一聲響,那棺材蓋居然被掀翻,壓在滿地的菊花上,菊花瓣飛舞起來,席捲了整個靈堂

  幾位夫人尖叫連連,有腿軟直接坐倒在地的,也有扭頭就往外跑的。王老夫人是前者,林夫人則是後者。而林曉曉則怔怔地看著那棺材,像是被嚇出了魂。

  譚夫人那一撥人倒是沒有這般無用,可也嚇得夠嗆,互相抓著倒退數步,身體顫抖不已。

  “這這是怎麼”

  “是不是風太大了”

  “哪可能是風你們沒聽到那聲音嗎”

  譚夫人卻是失了神,輕聲說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譚夫人”

  “是崔氏啊,是崔氏的魂魄站在那兒,掀開了自己的棺材”

  第一章 入城

  通往宣城的車馬道上緩緩行著一輛牛車,趕車的是個莊稼漢子,一臉憨厚老實相。坐在後頭的是兩個女人,一個是胖乎乎的中年婦人,一個是二八年華的少女。婦人農婦打扮,一身衣服洗得褪色,卻乾淨整潔,滿臉的憔悴,紅著眼眶;少女則是女冠打扮,身形瘦弱,一身帶補丁的土黃色道袍,風塵僕僕,雙眸平靜無波。

  這一行人,是從李家村出來的李鐵牛、李大娘和張清妍。

  李大娘拉著張清妍的手,哽咽著說道:“大仙啊,你可要救救我娘啊”

  張清妍的神情輕鬆無比,“大娘不必擔心。李婆婆只是有心愿未了才不願輪迴,待我問清她的遺願,你們幾個做子女的替她完成便可。”

  “那就好、那就好”李大娘念叨了幾句,仍舊心神不寧。

  沒多久,牛車就到了宣城城門下。

  李鐵牛和李大娘經常進城看母親和哥嫂,倒是和守城門的兵士混了個臉熟。那小兵打量著張清妍身上的道袍,問道:“這是哪兒來的小道姑”

  李鐵牛塞了點銀子,說道:“官爺,這是楓葉坡上的道姑。”

  “哦”那小兵拖長了音,連路引都不看,滿是同情對張清妍說道,“進去吧。”

  這眼神,讓張清妍一下子就想起了楓葉坡上的斷壁殘垣。

  楓葉坡上的楓葉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道觀不靠譜的很,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滿道觀上下,只有兩個正式的女冠,一個是上一代觀主,道號清葉,七老八十、滿臉皺紋,一個是被觀主撿回來的女嬰,取了個清楓的道號。觀內其餘六人都是掛名居士,道袍都不穿,一窮二貧的農婦打扮,面黃肌瘦,靠著官府分給道觀的十畝薄田過日子,不化緣也不修行。楓葉觀不賺香火錢,更確切來說,是沒有頭腦和本事賺香火錢,兩個女冠連道德經都沒看過一個字,只是頂著女冠的名頭,可以繼承道觀,保住那十畝田罷了。

  這一切直到清楓十六歲,張清妍從清楓的身體內醒來。她會背道德經,卻也沒把楓葉觀放在心上。一醒來,就替楓葉觀的其他人收屍超度,然後一把火燒了道觀,轉頭就下了山。

  這是張清妍醒來的第十七天,已經從小小的楓葉坡走進了龐然大物般的宣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