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高棟興奮異常,在江偉面前大大褒獎了一番縣局刑偵隊的工作效率。
這一結果和他的推理完全吻合,證明了他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而這一切根本出發點,就是山坡上只有兇手一個人腳印,邵小兵卻能跳崖自殺的“不可能犯罪”。讓這一切都得到合理解釋的,就是兇手留下了釘在懸崖里的鐵鉤,以及腳下不小心踩住的繩印。除了用滑輪裝置,沒有其他辦法實現這起“不可能犯罪”。
你犯罪的計劃再完美,實施起來不可能百分百如想像中一樣。鐵鉤深深釘進了懸崖里,很難拿走。八十多米長的繩子在操作中,加上半夜天黑,不可避免會踩到。
雖然其他細節處理得很細緻,但失誤只要有一個,哪怕一個,足夠讓警方翻盤了。
這一天,整個專案組軍心大振。這滑輪和繩子他們一看就知道是漁業用具,要去漁業用品店購買。
於是高棟連忙安排大量警力,去全縣的漁業用品店查。縣城並不靠海,縣城內基本沒什麼漁業用品店,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一個石灘鎮是全國聞名的漁港,鎮上幾千艘漁船,幾萬個漁民,那裡的漁業用品店多的不可勝數。
這一回警方的運氣出奇的好,在當天晚上就有了消息,這兩個滑輪和繩子是二十來天前石灘鎮上的一家漁業用品店出售的。
之所以老闆記得這筆生意,因為平常他們店都是漁民和一些漁船上的打工仔來買東西的,而那一次,來的是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大約三十歲光景,他對漁船上的用品叫不出準確的名字,只是比劃著名說要買滑輪和網繩,老闆問他要買什麼型號的滑輪,他叫不出來,只是讓老闆拿幾個出來看看,後來選中了二十幾公分的,買了兩個,並且買了足足八十多米的繩子。
對於此人的相貌,老闆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看上去文質彬彬的,並且說的是縣城一帶的方言。寧縣縣城在北面,石灘鎮是第二大鎮,在南面,南面和北面的方言是不同的。老闆還記得此人開車來的,但具體什麼類型的車,記不清了。
唯一的遺憾是店裡沒監控,店外路上附近也找不到監控。
儘管還不知道此人的外貌,開什麼車,但今天的調查已經把範圍大大縮小了。
此人是縣城周邊的人,年紀三十歲左右,身高171到175之間,體重120到140斤,有車,理工科出身,力學知識記得很牢,並且應該會進行微積分計算。
高棟心裡細細想像著兇手的整體輪廓,一個三十歲的人還記得微積分,會是什麼身份呢?
教師,非常可能。但縣城附近中小學所有三十歲左右的男教師合起來至少有個三、四百人,理工科的也至少有兩、三百人,排查工作一個個落實下去要花很久。
工程師,也很有可能。但哪些單位有工程師更難統計。
也許是碩士或博士剛畢業的傢伙,這類人畢業不久,自然也會記得這些知識。
當然,說不定兇手不是上述三類人中的任何一個,可能在讀書時,知識學得特別牢固,過個幾年也還記得呢。
暫時還沒辦法完全把兇手輪廓清晰勾勒出來,但高棟知道現在已經很接近了,只差最後一步。
他忙下令把兇手特徵對應到和胡海平、邵小兵相識的所有人中,一個個對號入座進行排查,只要找到有相似度的傢伙,立刻重點排查。
現在,主要的謎題還剩兩個。
一個是邵小兵老婆去哪了?她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始終沒有任何線索。即便邵小兵被自殺的過程分析得清楚透亮了,但似乎這一切跟他老婆的消失毫無瓜葛。這其中還有什麼未解的關鍵線索呢?
另一個問題是,邵小兵家裡當天到底發生了哪些事?僅有的證據是少了一個沙發坐墊,相隔一個坐墊下被匕首扎了幾刀,邵聰說金條少了三根,樓下住戶那天下午聽到爆炸聲,晚上聽到盤子打翻的聲音。這幾條線索哪些是和案件有關,又有什麼樣的關聯程度呢?
如果把這個問題也弄明白了,高棟相信兇手的身份也完全呼之欲出了。
好吧,明天一早再去躺邵小兵家裡查詢一番。
兩天後就是元旦了,過完元旦,市里上回散步的事也處理差不多了,省廳和部里就要給我施壓了,時間所剩無幾,得儘快抓出兇手才行。
高棟嘆了口氣,同時也咬了咬牙。
第五十六章
第二天一早,高棟帶著法醫組的成員再度來到邵小兵家中。
之前高棟已經吩咐過其他警員,繼續看護邵小兵家中現場,讓邵聰清理完家中財物,暫時住到親戚家去。今天高棟可能還有些問題要問邵聰,所以讓他到家等候。
上回邵聰跟高棟頂嘴,引得他大發雷霆後,縣局早就有人跑去邵小兵家族說話,委婉地透露高棟這個人脾氣並沒像表面看起來這麼好,他岳父是市政法委正書記,關係絕非邵家可以比的。前幾年高棟還是市局處長時,有回下基層辦案,當地一位副縣長不曉得高棟背景,當眾沒給他面子,結果不到半年被雙規,據說是高棟下的黑手。邵小兵活著的時候,尚且不時討好高棟,江偉更是對他惟命是從,縣局幾個相關單位對高棟的任務指派不敢絲毫馬虎,如今邵小兵已死,邵聰上回還斥責高棟,現在高棟專注破案沒心思計較,但以後破案後高棟來個秋後算帳,邵家的把柄這麼多,對於他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就算邵家上面也有人,可高棟又不怕邵家的這點關係。而且高棟業務水平高超,省市兩級都對他仕途的未來行情一致看漲,好些表面級別比高棟高的領導這幾年都來主動拉近關係,萬一高棟幾年後到省里甚至北京擔任要職,鐵了心要對付邵家,那就糟透了。
邵聰經家族中人提點,幡然醒悟,對當日的冒失深感後悔,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趕到家門口,給看守自家樓下的警察送煙,希企為自己說好話。
高棟人馬一下車,一名看守的警察就上來道:“老大,邵聰按你的吩咐,一早就到了。”
高棟點點頭,沒說什麼,徑直朝單元樓走去。
門外候著的邵聰馬上跑上前,滿臉笑容討好:“高局,對不起,我年紀小,父親剛去世,母親又失蹤,前幾天情緒差,出言冒失,懇請你原諒。”
高棟冷笑一聲,隨即伸出手拍拍他的肩,道:“沒事,我理解,上樓吧,等下或許還有幾個問題要問你。”
邵聰頓時一陣感激涕零,連忙跟著高棟上樓,主動開關電梯,迎接高棟進出。
打開房門,現場一切都如上回一般保存完好。
高棟掃視幾眼,對邵聰道:“上回讓你瞧瞧家裡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看出什麼了嗎?”
邵聰指著沙發:“那裡少了個坐墊,隔一個坐墊的沙發下面破了,聽刑警說是被匕首扎破的。”
高棟點點頭,看向陳法醫道:“坐墊少了一個是重大疑點,看來問題還是出在沙發上。”
陳法醫走過去,把另外兩個坐墊都拿起來,指著另一頭扎洞的地方道:“可是我這邊除了判斷是匕首扎的洞外,其他線索都查不到。”
“裡面的填充物拆開來看過也沒問題?”
“看了,填充物完好。倒是另個沙發也有個破口,但鑑定結果和案件無關。”
“是這排沙發?”高棟指著這套L形沙發另一邊上的一排四座沙發,這排沙發正對著房屋的門口。
“那裡下面有個指甲蓋大小的破口,應該是過去弄破的。”
陳法醫搬開四座沙發的第二個坐墊,下面靠里位置有一個拇指蓋大小的黑色膠帶紙貼著。在這套黑色的真皮沙發上,貼著一塊拇指蓋大小的黑色膠帶紙,一時間還不容易發現。此時膠帶紙半敞開,顯然是警方此前撕開調查過。
高棟走過去,戴上一副膠皮手套,小心地撕開膠帶紙,放到一邊,隨後手指伸進洞裡,掏了一陣後,挖出一塊小海綿,這就是沙發基座里的主要填充材料。
高棟看了眼邵聰,道:“你家沙發這裡原來就有這個小洞嗎?”
邵聰茫然搖頭:“我不知道,也許有吧,但這種小事我爸媽也不會專門跟我說。”
高棟想了想,問陳法醫:“這塊黑色膠帶紙好像是裝修用的那種吧?”
“對,水管也用這個。”
“你認為這跟案子無關?”
陳法醫猶豫著回答:“嗯……想不出能和案子有關。”
“這裡的填充物也沒發現問題嗎?”
“我們挖了幾塊海綿帶回去,沒鑑定出有問題。”
高棟想了想,道:“這房間裡你們有找到黑色膠帶紙嗎?”
“這……這沒找過。”
高棟轉頭問邵聰:“你家放裝修工具的那種工具箱放哪兒?”
邵聰馬上跑進廁所旁邊的雜物間,搬出一個工具箱,打開道:“都在這裡。”
高棟朝裡面打量,那兒放著榔頭、鉗子等五金工具,一旁,還放著一卷黑色的膠帶紙。
高棟拿起這卷膠帶紙,看了一下,和沙發上的膠帶紙是一樣的。隨即,他拿起貼洞的那片指甲蓋大小的膠帶紙,比對到手裡的這卷上,看了幾眼,面色悚然動容,隨即面容恢復正常,打發邵聰先離開屋子,說他和法醫還要進一步勘測。
等邵聰走後,高棟道:“老陳,你看,貼洞的這塊膠帶紙和這卷膠帶紙的切口完全吻合!”
陳法醫看了幾眼,點頭道:“是的,完全吻合。”
高棟盯著他的眼睛,道:“也就是說,這卷膠帶紙,上一回使用的時候,正是撕下了這一小截,貼到了沙發的洞上。”
“是的,可是這……這也說明不了什麼吧?”
“你不覺得巧合了點嗎?”
“什麼巧合?”
“問題就是沙發上。這房子裡一切完好,唯獨沙發少了個坐墊,並且有幾個匕首扎破的洞,我們的調查重點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少一個坐墊和幾個洞上。但除了這兩個以外,沙發還有個指甲蓋大小的洞,這點過去一直被我們認為與案件無關,基本無視它的存在。沙發上面,平時一直放著真皮坐墊,如果有意外損傷,也是坐墊弄破了,坐墊下的部分怎麼會弄破呢?並且,這個破口不是沙發剛買來時就有的,如果沙發買來就有個破口,主人一開始沒發現,後來看到了,邵小兵貼個膠帶紙,這不奇怪。但這個膠帶紙是上一回使用這卷膠帶紙時使用的,也就是說,破口的產生是在最近一次使用這卷膠帶紙的時候。”
這一結果和他的推理完全吻合,證明了他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而這一切根本出發點,就是山坡上只有兇手一個人腳印,邵小兵卻能跳崖自殺的“不可能犯罪”。讓這一切都得到合理解釋的,就是兇手留下了釘在懸崖里的鐵鉤,以及腳下不小心踩住的繩印。除了用滑輪裝置,沒有其他辦法實現這起“不可能犯罪”。
你犯罪的計劃再完美,實施起來不可能百分百如想像中一樣。鐵鉤深深釘進了懸崖里,很難拿走。八十多米長的繩子在操作中,加上半夜天黑,不可避免會踩到。
雖然其他細節處理得很細緻,但失誤只要有一個,哪怕一個,足夠讓警方翻盤了。
這一天,整個專案組軍心大振。這滑輪和繩子他們一看就知道是漁業用具,要去漁業用品店購買。
於是高棟連忙安排大量警力,去全縣的漁業用品店查。縣城並不靠海,縣城內基本沒什麼漁業用品店,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一個石灘鎮是全國聞名的漁港,鎮上幾千艘漁船,幾萬個漁民,那裡的漁業用品店多的不可勝數。
這一回警方的運氣出奇的好,在當天晚上就有了消息,這兩個滑輪和繩子是二十來天前石灘鎮上的一家漁業用品店出售的。
之所以老闆記得這筆生意,因為平常他們店都是漁民和一些漁船上的打工仔來買東西的,而那一次,來的是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大約三十歲光景,他對漁船上的用品叫不出準確的名字,只是比劃著名說要買滑輪和網繩,老闆問他要買什麼型號的滑輪,他叫不出來,只是讓老闆拿幾個出來看看,後來選中了二十幾公分的,買了兩個,並且買了足足八十多米的繩子。
對於此人的相貌,老闆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看上去文質彬彬的,並且說的是縣城一帶的方言。寧縣縣城在北面,石灘鎮是第二大鎮,在南面,南面和北面的方言是不同的。老闆還記得此人開車來的,但具體什麼類型的車,記不清了。
唯一的遺憾是店裡沒監控,店外路上附近也找不到監控。
儘管還不知道此人的外貌,開什麼車,但今天的調查已經把範圍大大縮小了。
此人是縣城周邊的人,年紀三十歲左右,身高171到175之間,體重120到140斤,有車,理工科出身,力學知識記得很牢,並且應該會進行微積分計算。
高棟心裡細細想像著兇手的整體輪廓,一個三十歲的人還記得微積分,會是什麼身份呢?
教師,非常可能。但縣城附近中小學所有三十歲左右的男教師合起來至少有個三、四百人,理工科的也至少有兩、三百人,排查工作一個個落實下去要花很久。
工程師,也很有可能。但哪些單位有工程師更難統計。
也許是碩士或博士剛畢業的傢伙,這類人畢業不久,自然也會記得這些知識。
當然,說不定兇手不是上述三類人中的任何一個,可能在讀書時,知識學得特別牢固,過個幾年也還記得呢。
暫時還沒辦法完全把兇手輪廓清晰勾勒出來,但高棟知道現在已經很接近了,只差最後一步。
他忙下令把兇手特徵對應到和胡海平、邵小兵相識的所有人中,一個個對號入座進行排查,只要找到有相似度的傢伙,立刻重點排查。
現在,主要的謎題還剩兩個。
一個是邵小兵老婆去哪了?她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始終沒有任何線索。即便邵小兵被自殺的過程分析得清楚透亮了,但似乎這一切跟他老婆的消失毫無瓜葛。這其中還有什麼未解的關鍵線索呢?
另一個問題是,邵小兵家裡當天到底發生了哪些事?僅有的證據是少了一個沙發坐墊,相隔一個坐墊下被匕首扎了幾刀,邵聰說金條少了三根,樓下住戶那天下午聽到爆炸聲,晚上聽到盤子打翻的聲音。這幾條線索哪些是和案件有關,又有什麼樣的關聯程度呢?
如果把這個問題也弄明白了,高棟相信兇手的身份也完全呼之欲出了。
好吧,明天一早再去躺邵小兵家裡查詢一番。
兩天後就是元旦了,過完元旦,市里上回散步的事也處理差不多了,省廳和部里就要給我施壓了,時間所剩無幾,得儘快抓出兇手才行。
高棟嘆了口氣,同時也咬了咬牙。
第五十六章
第二天一早,高棟帶著法醫組的成員再度來到邵小兵家中。
之前高棟已經吩咐過其他警員,繼續看護邵小兵家中現場,讓邵聰清理完家中財物,暫時住到親戚家去。今天高棟可能還有些問題要問邵聰,所以讓他到家等候。
上回邵聰跟高棟頂嘴,引得他大發雷霆後,縣局早就有人跑去邵小兵家族說話,委婉地透露高棟這個人脾氣並沒像表面看起來這麼好,他岳父是市政法委正書記,關係絕非邵家可以比的。前幾年高棟還是市局處長時,有回下基層辦案,當地一位副縣長不曉得高棟背景,當眾沒給他面子,結果不到半年被雙規,據說是高棟下的黑手。邵小兵活著的時候,尚且不時討好高棟,江偉更是對他惟命是從,縣局幾個相關單位對高棟的任務指派不敢絲毫馬虎,如今邵小兵已死,邵聰上回還斥責高棟,現在高棟專注破案沒心思計較,但以後破案後高棟來個秋後算帳,邵家的把柄這麼多,對於他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就算邵家上面也有人,可高棟又不怕邵家的這點關係。而且高棟業務水平高超,省市兩級都對他仕途的未來行情一致看漲,好些表面級別比高棟高的領導這幾年都來主動拉近關係,萬一高棟幾年後到省里甚至北京擔任要職,鐵了心要對付邵家,那就糟透了。
邵聰經家族中人提點,幡然醒悟,對當日的冒失深感後悔,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趕到家門口,給看守自家樓下的警察送煙,希企為自己說好話。
高棟人馬一下車,一名看守的警察就上來道:“老大,邵聰按你的吩咐,一早就到了。”
高棟點點頭,沒說什麼,徑直朝單元樓走去。
門外候著的邵聰馬上跑上前,滿臉笑容討好:“高局,對不起,我年紀小,父親剛去世,母親又失蹤,前幾天情緒差,出言冒失,懇請你原諒。”
高棟冷笑一聲,隨即伸出手拍拍他的肩,道:“沒事,我理解,上樓吧,等下或許還有幾個問題要問你。”
邵聰頓時一陣感激涕零,連忙跟著高棟上樓,主動開關電梯,迎接高棟進出。
打開房門,現場一切都如上回一般保存完好。
高棟掃視幾眼,對邵聰道:“上回讓你瞧瞧家裡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看出什麼了嗎?”
邵聰指著沙發:“那裡少了個坐墊,隔一個坐墊的沙發下面破了,聽刑警說是被匕首扎破的。”
高棟點點頭,看向陳法醫道:“坐墊少了一個是重大疑點,看來問題還是出在沙發上。”
陳法醫走過去,把另外兩個坐墊都拿起來,指著另一頭扎洞的地方道:“可是我這邊除了判斷是匕首扎的洞外,其他線索都查不到。”
“裡面的填充物拆開來看過也沒問題?”
“看了,填充物完好。倒是另個沙發也有個破口,但鑑定結果和案件無關。”
“是這排沙發?”高棟指著這套L形沙發另一邊上的一排四座沙發,這排沙發正對著房屋的門口。
“那裡下面有個指甲蓋大小的破口,應該是過去弄破的。”
陳法醫搬開四座沙發的第二個坐墊,下面靠里位置有一個拇指蓋大小的黑色膠帶紙貼著。在這套黑色的真皮沙發上,貼著一塊拇指蓋大小的黑色膠帶紙,一時間還不容易發現。此時膠帶紙半敞開,顯然是警方此前撕開調查過。
高棟走過去,戴上一副膠皮手套,小心地撕開膠帶紙,放到一邊,隨後手指伸進洞裡,掏了一陣後,挖出一塊小海綿,這就是沙發基座里的主要填充材料。
高棟看了眼邵聰,道:“你家沙發這裡原來就有這個小洞嗎?”
邵聰茫然搖頭:“我不知道,也許有吧,但這種小事我爸媽也不會專門跟我說。”
高棟想了想,問陳法醫:“這塊黑色膠帶紙好像是裝修用的那種吧?”
“對,水管也用這個。”
“你認為這跟案子無關?”
陳法醫猶豫著回答:“嗯……想不出能和案子有關。”
“這裡的填充物也沒發現問題嗎?”
“我們挖了幾塊海綿帶回去,沒鑑定出有問題。”
高棟想了想,道:“這房間裡你們有找到黑色膠帶紙嗎?”
“這……這沒找過。”
高棟轉頭問邵聰:“你家放裝修工具的那種工具箱放哪兒?”
邵聰馬上跑進廁所旁邊的雜物間,搬出一個工具箱,打開道:“都在這裡。”
高棟朝裡面打量,那兒放著榔頭、鉗子等五金工具,一旁,還放著一卷黑色的膠帶紙。
高棟拿起這卷膠帶紙,看了一下,和沙發上的膠帶紙是一樣的。隨即,他拿起貼洞的那片指甲蓋大小的膠帶紙,比對到手裡的這卷上,看了幾眼,面色悚然動容,隨即面容恢復正常,打發邵聰先離開屋子,說他和法醫還要進一步勘測。
等邵聰走後,高棟道:“老陳,你看,貼洞的這塊膠帶紙和這卷膠帶紙的切口完全吻合!”
陳法醫看了幾眼,點頭道:“是的,完全吻合。”
高棟盯著他的眼睛,道:“也就是說,這卷膠帶紙,上一回使用的時候,正是撕下了這一小截,貼到了沙發的洞上。”
“是的,可是這……這也說明不了什麼吧?”
“你不覺得巧合了點嗎?”
“什麼巧合?”
“問題就是沙發上。這房子裡一切完好,唯獨沙發少了個坐墊,並且有幾個匕首扎破的洞,我們的調查重點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少一個坐墊和幾個洞上。但除了這兩個以外,沙發還有個指甲蓋大小的洞,這點過去一直被我們認為與案件無關,基本無視它的存在。沙發上面,平時一直放著真皮坐墊,如果有意外損傷,也是坐墊弄破了,坐墊下的部分怎麼會弄破呢?並且,這個破口不是沙發剛買來時就有的,如果沙發買來就有個破口,主人一開始沒發現,後來看到了,邵小兵貼個膠帶紙,這不奇怪。但這個膠帶紙是上一回使用這卷膠帶紙時使用的,也就是說,破口的產生是在最近一次使用這卷膠帶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