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儘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可是大多數人聽了方木的話,還是打了個寒噤。
“我不知道這張借書卡與這些命案有什麼聯繫,但是我個人感覺這不是一件巧合,當然,我非常希望這是巧合,因此,我想提醒諸位,”方木掃視著每一個人的臉,“性命攸關,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是我們要警惕的。”
角落裡傳來一聲冷笑。方木循聲望去,角落裡的王建笑著搖搖頭。
方木收回目光,“我知道你們都在懷疑,我這麼想的依據究竟是什麼,那我告訴你們,我不是警察,破案不是我的任務,我也不需要什麼證據,毫不掩飾地說,這一切僅僅是我的直覺,我並不指望每個人都能夠信任我,但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提高警惕,因為下一個受害者很有可能就在我們之中,”他停頓了一下,教室里像死一樣寂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保護,無論何時都儘量不要單獨行動,而且,如果你們發現身邊有可疑的事或者人馬上互相通報,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抱成一個團,也許這樣,我們,”他舔舔有點發乾的嘴唇,“才能保住我們的命。”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警察來保護我們呢?”一個經濟系的女生發問,方木記得她叫王培。
“據我所知,目前警察對這個案子還是沒什麼進展,而且,他們也不認為借書卡與這些命案有什麼聯繫。”吳涵平靜的說,“換句話來講,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無稽之談。”
“那,我們要怎麼做?”經濟系二年級的鄒奇問。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儘量不要單獨行動,尤其是晚上,無論去哪裡,都儘量找個人作伴,如果發現有什麼可疑的人或者事馬上通報一聲。”方木停了一下,“最好我們分成兩個組,經濟系的同學一個組,法學院的同學一個組,如果不麻煩的話,除了上課和睡覺,每個組的人最好都在一起。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法學院這個組暫時由我負責,經濟系的同學最好也有個帶頭的,聯繫起來方便一些。”
“我不干。”一個經濟系的男生站起來說,方木記得他叫廖闖,“我住在本市,每天上完課我就回家。另外,這太荒唐了。”
“可以,那你可以走了,”方木板著臉說,“如果你們有誰覺得我在胡言亂語的話,可以離開。”他看看王建,他低著頭,一動不動的坐著。
廖闖大步走了出去,狠狠地摔了一下門。其他的人互相看看,沒有人動。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方木和餘下的人討論了今後的計劃和聯絡方式。大家決定按照方木的建議,分成兩個組,法學院的小組由方木負責聯繫,陳希主動請纓擔任經濟系小組的頭。大家商定除了上課和睡覺,其餘時間儘量聚在一起,每天下午5點在B食堂碰頭,一來清點人數,二來交流一下當天的情況。方木和陳希互相留了寢室電話和呼機號碼。最後,有人建議給這個小小的集體起個名字,劉柏龍脫口而出:“就叫SUO小組吧。”看見大家迷惑不解的樣子,他補充說:“save us ourselves。”大家齊聲叫好。
散會後,方木和吳涵、祝老四最後離開階梯教室。方木有點疲憊,也很興奮,好像剛剛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三個人慢慢走在越來越黑的校園裡,肩並著肩,很有一種生死與共的味道。
“這下好了,大家團結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兇手想下手也困難。”祝老四望著天說。
“是啊,而且……”方木欲言又止。
“你是想說,如果兇手真的在這個名單中,也好牽制他對麼?”吳涵說。
方木不好意思地笑笑,算是承認。
“老實說,你有沒有懷疑過我和祝老四?”吳涵轉過頭來問。
方木想了想說:“沒有,你們呢?”
吳涵和祝老四相視一笑,“也沒有,還是那句話,你沒那膽子!哈哈。”
頭上的月亮似乎一下子明亮起來。
第十一章 如果下一個是我
如果你經常在B食堂吃飯,你會發現這樣一群奇怪的人。他們端著飯盆,聚在食堂的一個角落裡,彼此打量,小聲的清點人數,不時地竊竊私語,偶爾有人加入,會引來一陣如釋重負的嘆息。
SUO小組成立四天了,下午5點在B食堂的聚會每天都舉行。還好,大家都平安無事。偶爾提出幾件可疑的事情和幾個可疑的人,很快也被提出者自己否定了。比較離譜的是有一天鄒奇提出國際貿易學的孫老師這幾天看他的眼神惡狠狠,後來陳希揭發說鄒奇經常色迷迷的盯著會計學年輕的女老師的胸和屁股看,而她的丈夫正是孫老師。
方木每天都儘量安排法學院小組的人在一起,包括王建。這傢伙對所有的人都冷冰冰的,不過看得出他並不反對和大家在一起,儘管每天一起吃飯,自習的時候他都不說話,而且總是一個人獨處,但是這距離總是保持的不遠,每次方木察看大家的位置的時候,他總是處在方木的視線中。晚上回寢室的時候,他也一個人走在最後,好像一個孤獨的影子。
這種狀態讓大家覺得尷尬,小組繼續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團結與信任。總有一個人若即若離的游離在圈子之外,總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慌亂。於是,這天晚上,當方木看到王建又是獨自一人走出自習室的時候,他決定和王建談一談。
王建去了廁所。方木在門口耐心的等著。
幾分鐘後,王建甩著手上的水珠走了出來,看見等在門口的方木,怔了一下。
“你……有事麼?”
方木坦率地說:“我想找你談談。”
王建皺起眉頭,“談什麼?”
方木這才想起自己根本沒考慮好要跟他說些什麼,他聳聳肩,“隨便聊聊。”
“我沒興趣。”王建毫不客氣的說,轉身就走。
“等等,”方木幾步趕上他,“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在胡言亂語?”
王建回過頭看著方木,臉色有所緩和,“如果我不信任你,我根本不會每天跟你們在一起。”
方木笑了,“那就聊聊吧。全當休息了。”
王建猶豫了一下,從衣袋裡拿出一盒煙,抽出一支遞給方木。方木不會吸菸,可是還是接了過來,剛吸了一口,就嗆得咳嗽起來。
王建叼著煙,敲了敲方木的後背,“你不會吸菸?”
“不會,第一次抽菸。”
“嗬嗬,早知道不給你了,浪費煙糙。”
方木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他擦擦眼角溢出的淚水,看著王建嘴角忽明忽暗的菸頭,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住在哪兒?我今早去你的寢室找你,你們宿舍的人說你不在這裡住了。”
“哦,我換了個地方,就在你對門,351。”
351?那是周軍的寢室,已經好久沒有人住了。
“一個人?”
“是啊,很安靜,正好學習。”
“你不害怕麼?”
“害怕?為什麼?就因為死過人?他又不是死在寢室里,有什麼好怕的。”王建很快吸完了一支煙,又拿出一支點上,他狠狠地吸了一大口,側著頭看著方木:“怎麼,你懷疑我?”
“不,”方木趕緊解釋,“隨便問問。”他低下頭小心地吸了口煙。
兩個人沉默著吸菸。
“為什麼搬出來呢?”方木問。
王建沒有作聲,過了一會說:“住的不慡,就搬出來了唄。”
他把菸頭在地上碾碎,抬起頭問:“你在查這幾件案子?”
“不是,我又不是警察,我只是不想死而已。”
【
“你真的覺得那張借書卡上的人都要死?”
“我不知道,只是直覺。”
“直覺?”
“是,我覺得那張借書卡一定和那幾件案子有關係,至於什麼關係,我也不清楚。”
“再死幾個人,也許就清楚了,呵呵。”王建冷笑著說。
方木沉默了一會。
“你怎麼看,這幾件案子?”
“我?我沒興趣。”
“那你為什麼每天和我們在一起呢?”
王建低著頭,用腳碾著地上的煙末,“無聊唄,”他抬起頭看著方木,“你們,至少比那裡的人有趣。”他朝旁邊的一間教室努努嘴,眼中寫滿了不屑與輕蔑。那是基地班的專用教室,裡面燈火通明。
“我要進去了。”王建用手捋捋頭髮,“你呢?”
方木想了想,“既然是這個小組的人,以後儘量和大家多聯繫,別老是一個人呆著。”
“哦。”
“另外,一個人住,小心點。”
王建看看方木,轉身走了,在他轉身的瞬間,方木聽見他說:“好的,謝謝。”
方木一個人站在黑暗的走廊里,他看看手中即將燃盡的香菸,把它扔在地上,學著王建的樣子把菸頭碾碎。
他向自習室走去,路過基地班專用教室的時候,向裡面看了一眼。教室里坐滿了人,可是靜悄悄的,每個人的面前都堆著厚厚的書,埋頭苦讀。
方木想起剛才王建的眼神,他感覺到,那眼神中除了不屑與輕蔑,還有嫉妒。
他突然感到有點同情王建。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在某件事上,即使這件事關乎他們的性命。
經過了平安無事的一個星期後,似乎每個人都開始慢慢放鬆下來,有戀人的開始恢復和男(女)朋友的約會,單獨行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一次高國棟突然失蹤了,他家裡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方木和其他人都快找瘋了,兩天後方木準備報警的時候,這小子笑嘻嘻的突然回來了,一問,才知道去會了一個相鄰城市的網友。“這種事情,總不能全去吧?”每晚5點坐在B食堂那個固定的餐桌前的人日漸稀少。
一天傍晚,參加聚會的人只有5個人:方木、吳涵、王建、齊新,經濟系只來了陳希。陳希告訴方木其他幾個經濟系的同學的去向,看著方木陰沉的臉色,不敢多說話,悶頭吃著飯。
“我不知道這張借書卡與這些命案有什麼聯繫,但是我個人感覺這不是一件巧合,當然,我非常希望這是巧合,因此,我想提醒諸位,”方木掃視著每一個人的臉,“性命攸關,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是我們要警惕的。”
角落裡傳來一聲冷笑。方木循聲望去,角落裡的王建笑著搖搖頭。
方木收回目光,“我知道你們都在懷疑,我這麼想的依據究竟是什麼,那我告訴你們,我不是警察,破案不是我的任務,我也不需要什麼證據,毫不掩飾地說,這一切僅僅是我的直覺,我並不指望每個人都能夠信任我,但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提高警惕,因為下一個受害者很有可能就在我們之中,”他停頓了一下,教室里像死一樣寂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保護,無論何時都儘量不要單獨行動,而且,如果你們發現身邊有可疑的事或者人馬上互相通報,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抱成一個團,也許這樣,我們,”他舔舔有點發乾的嘴唇,“才能保住我們的命。”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警察來保護我們呢?”一個經濟系的女生發問,方木記得她叫王培。
“據我所知,目前警察對這個案子還是沒什麼進展,而且,他們也不認為借書卡與這些命案有什麼聯繫。”吳涵平靜的說,“換句話來講,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無稽之談。”
“那,我們要怎麼做?”經濟系二年級的鄒奇問。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儘量不要單獨行動,尤其是晚上,無論去哪裡,都儘量找個人作伴,如果發現有什麼可疑的人或者事馬上通報一聲。”方木停了一下,“最好我們分成兩個組,經濟系的同學一個組,法學院的同學一個組,如果不麻煩的話,除了上課和睡覺,每個組的人最好都在一起。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法學院這個組暫時由我負責,經濟系的同學最好也有個帶頭的,聯繫起來方便一些。”
“我不干。”一個經濟系的男生站起來說,方木記得他叫廖闖,“我住在本市,每天上完課我就回家。另外,這太荒唐了。”
“可以,那你可以走了,”方木板著臉說,“如果你們有誰覺得我在胡言亂語的話,可以離開。”他看看王建,他低著頭,一動不動的坐著。
廖闖大步走了出去,狠狠地摔了一下門。其他的人互相看看,沒有人動。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方木和餘下的人討論了今後的計劃和聯絡方式。大家決定按照方木的建議,分成兩個組,法學院的小組由方木負責聯繫,陳希主動請纓擔任經濟系小組的頭。大家商定除了上課和睡覺,其餘時間儘量聚在一起,每天下午5點在B食堂碰頭,一來清點人數,二來交流一下當天的情況。方木和陳希互相留了寢室電話和呼機號碼。最後,有人建議給這個小小的集體起個名字,劉柏龍脫口而出:“就叫SUO小組吧。”看見大家迷惑不解的樣子,他補充說:“save us ourselves。”大家齊聲叫好。
散會後,方木和吳涵、祝老四最後離開階梯教室。方木有點疲憊,也很興奮,好像剛剛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三個人慢慢走在越來越黑的校園裡,肩並著肩,很有一種生死與共的味道。
“這下好了,大家團結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兇手想下手也困難。”祝老四望著天說。
“是啊,而且……”方木欲言又止。
“你是想說,如果兇手真的在這個名單中,也好牽制他對麼?”吳涵說。
方木不好意思地笑笑,算是承認。
“老實說,你有沒有懷疑過我和祝老四?”吳涵轉過頭來問。
方木想了想說:“沒有,你們呢?”
吳涵和祝老四相視一笑,“也沒有,還是那句話,你沒那膽子!哈哈。”
頭上的月亮似乎一下子明亮起來。
第十一章 如果下一個是我
如果你經常在B食堂吃飯,你會發現這樣一群奇怪的人。他們端著飯盆,聚在食堂的一個角落裡,彼此打量,小聲的清點人數,不時地竊竊私語,偶爾有人加入,會引來一陣如釋重負的嘆息。
SUO小組成立四天了,下午5點在B食堂的聚會每天都舉行。還好,大家都平安無事。偶爾提出幾件可疑的事情和幾個可疑的人,很快也被提出者自己否定了。比較離譜的是有一天鄒奇提出國際貿易學的孫老師這幾天看他的眼神惡狠狠,後來陳希揭發說鄒奇經常色迷迷的盯著會計學年輕的女老師的胸和屁股看,而她的丈夫正是孫老師。
方木每天都儘量安排法學院小組的人在一起,包括王建。這傢伙對所有的人都冷冰冰的,不過看得出他並不反對和大家在一起,儘管每天一起吃飯,自習的時候他都不說話,而且總是一個人獨處,但是這距離總是保持的不遠,每次方木察看大家的位置的時候,他總是處在方木的視線中。晚上回寢室的時候,他也一個人走在最後,好像一個孤獨的影子。
這種狀態讓大家覺得尷尬,小組繼續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團結與信任。總有一個人若即若離的游離在圈子之外,總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慌亂。於是,這天晚上,當方木看到王建又是獨自一人走出自習室的時候,他決定和王建談一談。
王建去了廁所。方木在門口耐心的等著。
幾分鐘後,王建甩著手上的水珠走了出來,看見等在門口的方木,怔了一下。
“你……有事麼?”
方木坦率地說:“我想找你談談。”
王建皺起眉頭,“談什麼?”
方木這才想起自己根本沒考慮好要跟他說些什麼,他聳聳肩,“隨便聊聊。”
“我沒興趣。”王建毫不客氣的說,轉身就走。
“等等,”方木幾步趕上他,“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在胡言亂語?”
王建回過頭看著方木,臉色有所緩和,“如果我不信任你,我根本不會每天跟你們在一起。”
方木笑了,“那就聊聊吧。全當休息了。”
王建猶豫了一下,從衣袋裡拿出一盒煙,抽出一支遞給方木。方木不會吸菸,可是還是接了過來,剛吸了一口,就嗆得咳嗽起來。
王建叼著煙,敲了敲方木的後背,“你不會吸菸?”
“不會,第一次抽菸。”
“嗬嗬,早知道不給你了,浪費煙糙。”
方木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他擦擦眼角溢出的淚水,看著王建嘴角忽明忽暗的菸頭,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住在哪兒?我今早去你的寢室找你,你們宿舍的人說你不在這裡住了。”
“哦,我換了個地方,就在你對門,351。”
351?那是周軍的寢室,已經好久沒有人住了。
“一個人?”
“是啊,很安靜,正好學習。”
“你不害怕麼?”
“害怕?為什麼?就因為死過人?他又不是死在寢室里,有什麼好怕的。”王建很快吸完了一支煙,又拿出一支點上,他狠狠地吸了一大口,側著頭看著方木:“怎麼,你懷疑我?”
“不,”方木趕緊解釋,“隨便問問。”他低下頭小心地吸了口煙。
兩個人沉默著吸菸。
“為什麼搬出來呢?”方木問。
王建沒有作聲,過了一會說:“住的不慡,就搬出來了唄。”
他把菸頭在地上碾碎,抬起頭問:“你在查這幾件案子?”
“不是,我又不是警察,我只是不想死而已。”
【
“你真的覺得那張借書卡上的人都要死?”
“我不知道,只是直覺。”
“直覺?”
“是,我覺得那張借書卡一定和那幾件案子有關係,至於什麼關係,我也不清楚。”
“再死幾個人,也許就清楚了,呵呵。”王建冷笑著說。
方木沉默了一會。
“你怎麼看,這幾件案子?”
“我?我沒興趣。”
“那你為什麼每天和我們在一起呢?”
王建低著頭,用腳碾著地上的煙末,“無聊唄,”他抬起頭看著方木,“你們,至少比那裡的人有趣。”他朝旁邊的一間教室努努嘴,眼中寫滿了不屑與輕蔑。那是基地班的專用教室,裡面燈火通明。
“我要進去了。”王建用手捋捋頭髮,“你呢?”
方木想了想,“既然是這個小組的人,以後儘量和大家多聯繫,別老是一個人呆著。”
“哦。”
“另外,一個人住,小心點。”
王建看看方木,轉身走了,在他轉身的瞬間,方木聽見他說:“好的,謝謝。”
方木一個人站在黑暗的走廊里,他看看手中即將燃盡的香菸,把它扔在地上,學著王建的樣子把菸頭碾碎。
他向自習室走去,路過基地班專用教室的時候,向裡面看了一眼。教室里坐滿了人,可是靜悄悄的,每個人的面前都堆著厚厚的書,埋頭苦讀。
方木想起剛才王建的眼神,他感覺到,那眼神中除了不屑與輕蔑,還有嫉妒。
他突然感到有點同情王建。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在某件事上,即使這件事關乎他們的性命。
經過了平安無事的一個星期後,似乎每個人都開始慢慢放鬆下來,有戀人的開始恢復和男(女)朋友的約會,單獨行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一次高國棟突然失蹤了,他家裡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方木和其他人都快找瘋了,兩天後方木準備報警的時候,這小子笑嘻嘻的突然回來了,一問,才知道去會了一個相鄰城市的網友。“這種事情,總不能全去吧?”每晚5點坐在B食堂那個固定的餐桌前的人日漸稀少。
一天傍晚,參加聚會的人只有5個人:方木、吳涵、王建、齊新,經濟系只來了陳希。陳希告訴方木其他幾個經濟系的同學的去向,看著方木陰沉的臉色,不敢多說話,悶頭吃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