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顯然是嚇昏了。

  一個管帶過來,打了那個兵丁一巴掌,訓道:“擾亂軍心!”

  那兵丁嘴巴被打歪了,歪著嘴還叫著:“火車要爆炸了,要炸了,我們跟皇上、皇太后一道要升天了!”

  管帶氣憤地抽出寶劍,尹福想攔已來不及了。

  兵丁的臉被劈成兩半,他再也喊不出聲來了。

  尹福來到第二節花車車廂,光緒等人爭著問他後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尹福照實講了。

  天氣陰沉,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黃色的濁雲。田堰層疊的荒野模糊了。

  東北風嗚嗚地叫著,枯糙落葉滿天飛揚,黃塵蒙蒙,混沌一片,簡直分不出何處是天,何處是地了。北國的冬天,確是無情,如薰焦的珊瑚,被厲風搖撼得屈折了腰身,尖銳地號叫著。偶爾有幾隻寒鴉,呼啦啦拍打著翅膀,在鉛灰色的空中飄來盪去,發出一片沙嘎的聒噪。

  “這討厭的鴉!”光緒本來輕鬆的情緒全被烏鴉擾亂了。他想起舊日中南海瀛台那棵高大的老槐樹,據說也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在那高高的枝椏間有一個烏鴉窩,討厭的烏鴉不斷聒噪,使他更加煩躁不安。他幾次叫太監拆掉它,可是每次拆後不久,這烏鴉窩又黑糊糊地架在那裡,像一個黑棺,重重地壓在他的心口,喘不過氣來。

  “回去一定要叫太監鋸掉那棵老槐樹,那棵樹是萬惡之源,非鋸掉不可!”他暗暗地下了決心。

  火車駛過盧溝橋、豐臺鎮,緩緩地進入北京南郊馬家堡車站,車廂里一片歡呼雀躍。

  尹福遠遠地看到迎駕的文武百官,早已沿著兩旁跪好,也有許多洋人,含笑在看熱鬧。

  尹福仿佛看到一個婦人的笑臉,那是他妻子的臉龐,過多的勞累,已經吸乾了她青春的餘韻,顯得憔悴而蒼老,但是兩眼充滿了企盼。忽然,那笑臉又換成一副模樣,美麗而痴情,一雙大眼睛深不見底,洋溢著神采……

  火車停了,首先下車的是李蓮英,他仿佛沒有看到跪接的百官,逕自掉身往後,去照料行李。接著是皇帝下車,亦不理百官,匆匆上轎。他想的第一件事是去看那口冤氣沖天的深井,然後鋸掉那棵老槐樹。

  ---------------

  東歸喋血記45(3)

  ---------------

  然後,唐昀由一個太監攙扶著下車。

  一個洋女人抱著一隻皮箱突然從迎駕的洋人行列中衝出來,朝唐昀撲去。

  尹福正在第一節花車中觀望,猛地看到那個女子,大吃一驚,叫道:“黛娜!”

  黛娜瘋狂地跑著,她那金色的頭髮像一團紅雲,飄散著。她跑的動作,跑的曲線,就像是一條餓急了的野狼,不顧一切,竭盡全力,使出了身體內的全部餘力。

  “轟隆!”巨大的爆炸聲,強大的氣浪四散開來,血肉橫飛,鮮血淋漓。

  “唐昀!”尹福不顧一切地從窗口撲下來,踉蹌地撲到渾身是血的唐昀面前,唐昀簡直成了一個血人,白衣裙已炸成一條一條的,仿佛是被紅彩染過。

  唐昀尚有一息,雙腿已經炸斷,她聽到尹福的哀聲呼喚,睜開了美麗的雙眼,微笑著說:“我……愛……你!”說完,頭一歪,雙眼永遠永遠地閉上了。

  “唐昀!唐昀!”尹福大聲地哭嚎,認識尹福的人從未見過他如此大哭,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尹福是一個從不掉淚的漢子。

  第五節花車上下來一個老婦人,她傲然地環顧一下驚慌失措的人們,毫無表情地朝前走去。她旁若無人的傲然舉動,吸引了眾人的視線。

  李蓮英連滾帶爬地竄了過來,朝老婦人叩頭請安:“老佛爺,請上轎吧。”

  尹福抱起唐昀的屍身,瘋狂地撲到那個老婦人腳下,悲痛地呼號著:“她都是為了你呀!”

  老婦人淡淡地說:“她盡了力了,罪也贖了。”說完,一步步走向轎車。

  華貴的轎車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老婦人臨上轎前,轉過頭來,陰沉沉地說:“我就是天,大清帝國就是地!”

  轎車遠去了,仿佛載著一個遙遠的噩夢,遠去了……

  ---------------

  後記

  ---------------

  1900年,八國聯軍的鐵蹄突入北京,黃龍旗飄落;慈禧、光緒倉皇外逃,出德勝門、經貫市、過居庸關,途經懷來、宣化、雁門關、忻州、太原,直抵西安,經歷了前所未有、艱苦卓絕的西遁和東歸。

  慈禧,這個顯赫一時的皇太后、機關算盡的晚清最高統治者,在西遁東歸之途也過了一段“平民”生活,悲涼、惆悵、飢餓、乾渴……生了痱子無可奈何,上廁所沒有綿絹只得用玉米葉充替。

  西遁東歸之途,迢迢遙遙,風塵僕僕,山高路遠,谷幽水深,始終是一個謎。

  皇家行列途中曾遇土匪巨盜騷擾、亂兵襲擊、義和拳眾阻擊、內訌等等。

  這部長篇歷史小說由此而出,有史實、軼聞、演繹、傳奇、秘史、虛構,杯弓蛇影,燭影斧聲,演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活劇。

  “鐵鐲子”尹福實有其人,他是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高徒,曾任清宮武術教頭,並任光緒皇帝武術教師。據史料記載,他曾隨西逃皇家行列保鏢護駕而行。

  “鼻子李”李瑞東是直隸著名武術家,素有“小孟嘗”之稱,曾任清官武術教頭及袁世凱總統府武術教習。

  “臂聖”張策是直隸香河縣人,是通臂拳英傑,據傳,蔣介石几次請他當保鏢,均被拒絕。

  形意拳高手車毅齋和郭雲深也實有其人,比武之舉眾人皆知,但時間做了調整。

  馬貴是尹福之徒,綽號“螃蟹馬”,也是八卦掌著名武術家。

  懷來縣令吳永、臨潼縣令夏良材都實有其人。

  至于于鶯曉、黑旋風、嵐松、恆山老母、癲狂和尚、“神偷”喬摘星、黛娜、花太歲等人均屬虛構。

  中國武術史源遠流長,人才濟濟,軼聞如海;晚清民初,是武術鼎盛時期、黃金時代,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更加上清朝野史眾多,世人清晰在目,津津樂道。我願以演義形式,翻開一頁頁驚心動魄的史冊,迭現一幕幕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活劇,為源遠流長的中國武術史畫卷,採擷一朵朵芳香滋溢的山花,使其更加溫馨、雋永。已完成的長篇武俠小說有《八卦掌傳奇》《醉鬼張三》《太極奇俠傳》《大成拳傳奇》《八卦英俠圖》《形意遊俠錄》《紅纓槍家族》等。

  有人或許要問,你為什麼別開蹊徑,走上了這種歷史與傳奇、武術與俠義相結合的創作道路?

  林斤瀾先生也曾詼諧地對我說,你真是文壇一怪,迷上了武術,一本接一本,層出不窮。

  事出有因。

  我1952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不是搞文科的,但我卻迷上了文學。1969年3月,春寒料峭之時,十六歲的我來到北京最東南的一個冶煉廠當爐前工,開始“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生涯。這個有一千多人的工廠可謂是個小世界,有憨憨的老工人,有神吹亂侃的“鬼機靈”,有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也有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警察”……深夜,爐火熊熊,大夥圍坐在爐前,聽我侃故事。我的故事基本上是邊編邊侃,邊侃邊編,一侃就是半夜,大夥忘記了睏倦,干起活來像個小馬駒。每當要幹活時,我便結一個扣子,“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講的故事有自創的梅花黨系列、一隻繡花鞋、綠色屍體、一幅梅花圖、13號凶宅、落花夢等反特懸疑和神話故事,也有俠肝義膽的英雄和俠女懲惡揚善的俠義事跡。欣賞者得到的是感情的奔放,崇尚的是豁達豪放的性格,喜歡的是巧妙機警的跌宕起伏。對我來講,我厭倦虛偽和庸俗,呼喚真摯、坦誠、仗義、深情的傳統民族美德,將夢想寄托在那些具有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的風塵異士身上,講一些制幻設奇、波詭雲譎的曲折動人故事,也確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心理緩衝效應,解除因繁重體力勞動所帶來的疲勞。另一面,那些一馬輕裘、挾劍遨遊江湖的俠士,重義輕利,豪氣干雲,做出的一樁樁任俠行徑、除暴壯舉,也確實使得英雄吐氣、豪傑壯懷,激盪起人們心中鬱積著的那股陽剛之氣。

  因此,我也希望這部《真假慈禧》能給讀者帶來對人生的感悟和一團浩蕩俠氣!咱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不就是仰仗著這些俠氣前赴後繼,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麼!

  2006年初春寫於北京秋涼齋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