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一個是巨大的鈍器打擊傷,一個是運行速度飛快的碎玻璃損傷。”我說,“這兩者都是人為做不到的,只有爆炸才能形成。所以,他們確實是死於爆炸。”
“你是說,這確實是一起意外?”林濤問。我搖頭說:“不。死亡是爆炸導致的,爆炸卻不一定是意外。”“你也覺得不對勁兒吧?”林濤說,“我就是覺得時間上有疑點,案件就一定有疑點。”“不只是這個疑點。”我把在現場主樓臥室里的發現告訴了他們。“可惜啊。”大寶說,“這男孩子要是躲過了這一小塊碎玻璃,就可以親自告訴我們真相了。”
“躲?”林濤說,“怎麼躲?碎玻璃發出來的速度不亞於槍彈,你以為是黑客帝國啊。”
“你們注意了沒有,這兩處損傷雖然一個鈍器一個銳器,但原理都是一樣。”我說,“都屬於爆炸案件中的拋出物損傷。”“對了,你說爆炸案件中損傷類別有很多種。”林濤說,“詳細說說唄。”“別急。”我神秘一笑,“結合屍體說,記憶深刻一些。”
3
第三具屍體是任素芬,她位於廚房的門口。她的損傷主要位於前面,除了胸腹部燒灼傷以外,似乎看不出其他體表損傷。“屍體皮膚二度燒灼傷,其他就看不出損傷了。”大寶說,“需要解剖開來看。”
“等等。”我說,“你注意到沒有,死者的鼻根部、眉間及眼眥部可見有白色的紋線,沿著皮紋走向。這是因為爆炸的時候產生了強光,死者反射性閉眼。等到肌肉鬆弛後,皺起的皮膚沒有燒傷,周圍的皮膚燒傷,所以才會形成這樣白色的紋線。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死者是生前爆炸傷,二是她面朝的廚房內就是爆心。”
大寶點頭。
解剖檢驗進行的速度很慢,原因是任素芬的內臟有很多損傷。她的心臟和肺臟靠近胸壁的一面有明顯的挫傷,這是心臟、肺臟和胸壁撞擊引起的損傷,就類似於胸腹大面積被打擊而形成的心肺挫傷。她的肝臟和脾臟都發現了破裂口,但是出血不多,也是因為死亡迅速。除此之外,她的腦組織還可以看到廣泛性的點狀出血。
“你說,她內臟震盪出現這麼多損傷我可以理解,但是腦組織這樣的損傷是怎樣形成的呢?”大寶說,“頭部有顱骨保護啊,只是氣流,形成不了腦部損傷吧?”
“看你法醫病理學怎麼學的?”我笑著說,“書上都說了,衝擊波作用於胸壁,使胸腔內壓突然升高,上腔靜脈血壓驟升,回心血流逆行,可引起腦內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破裂,出現點狀出血。”
“爆炸傷的損傷種類果真很多啊,”林濤說,“說說呀,說說呀。”
“三名死者胃內都是空虛,印證了死亡時間基本一致。”我沒理睬林濤的撒嬌,接著說,“這個也很重要,就是確定幾名死者的死亡時間,省得有先死的或者後死的,也被我們誤認為是生前爆炸死。”
檢驗第四具屍體是最困難的,因為被我們抬上解剖台的是半具屍體加數十塊屍塊。尤其是那半具屍體,稍微移動,就會從腹腔斷端處流出更多的腸管,還有腸管里的內容物,粘在解剖台上,看起來很噁心。
“從斷端是拉伸導致屍體碎裂的跡象看,死者同樣死於生前爆炸傷。”我說,“但是他的面部並沒有發現白色紋線。”
“說明他不是面向爆心的。”大寶說。
我點頭,說:“對,雖然他的傷最重,說明他是離爆心最近的,但是他並不是面向爆心。”
“也就是說,爆炸是從廚房裡、他的背後處爆炸的。”林濤說,“真厲害啊,看來你們還真的能把爆心確定在半米之內。”
我和大寶把屍塊一塊塊地放在解剖台上,有的可以放在大概原來的位置,有的則只能隨便填充。就這樣,我們把屍體的下半身大概地湊了個整。
“我覺得吧,你們法醫玩拼圖一定很厲害。”林濤說,“我又想起你在北環縣下派鍛鍊的時候,那一起拼屍體的故事了。”
“死者死於肢體離斷引起的創傷性、神經源性休克,”我說,“也有可能是失血。但不管是哪種具體死因,他都死於爆炸傷。”
我看了看林濤和身邊幾個在青縣公安局實習的實習生,說:“現在,我們開始說一下爆炸傷的形成機理。爆炸損傷從機理上看,主要是由衝擊波、高溫、爆炸投she物組成。衝擊波致傷成為爆炸傷的主要損傷,衝擊波損傷又分為超壓、負壓和動壓。超壓作為爆炸傷主要機制又分為壓迫效應(就是擠壓胸腹內臟受損)、內爆效應(就是體內氣體被壓縮繼而膨脹,體內爆裂)、碎裂效應(就是產生拉伸力拉碎軀體)、慣性效應,以及壓力差效應(就是血管內壓力差導致血栓)。”
“真複雜。”林濤抓抓腦袋,說,“都沒記住,就記住那個內爆效應了。人真的會在爆炸現場發生自爆啊?還有,那個負壓和動壓是什麼意思?”
我說:“在爆炸現場中,一般一具屍體上都會有多種機制形成的損傷,有的是一種損傷由多種機制共同形成。比如先超壓壓迫軀體,再負壓拉伸軀體,這樣就有可能拉碎肢體了。另外,我們看見電視上一顆手榴彈爆炸,幾個日本兵飛起來,就是因為衝擊波有動壓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是撞擊和拋擲。”
“機理聽起來確實很複雜。”我說,“但是,真正在爆炸現場出現的損傷類型,不管源於哪一種機理或者哪幾種機理,主要表現為五種損傷形態。”
我指了指解剖台上的屍體,說:“從這具屍體看,主要有兩種損傷形態,第一種是爆裂傷,因為爆炸衝擊波而形成的若干爆裂、拉伸力,導致了屍體下半身全部離斷、碎裂。第二種就是屍體全身的燒灼傷。我們可以看到屍體背後的衣物全部沒了,前面的還有一點兒,這說明後面燒灼得更嚴重,也支持了我們之前判斷的爆心在死者背後的說法。”
“這是兩種損傷,那任素芬身上的傷呢?”林濤問道。
“任素芬主要損傷特徵是外輕內重,內部損傷都是以震盪傷為主。”我說,“這是典型的衝擊波擠壓、撞擊傷,我們一般都稱為衝擊波傷。這是三種爆炸現場中最為常見,也最嚴重的損傷。兩名孩子的損傷是第四種損傷,就是爆炸拋出物損傷。當然,爆炸現場還有其他附加損傷,比如一氧化碳中毒、摔跌傷、擠壓傷什麼的。”
“知道了。”林濤點頭說,“不過你說了這麼多機理和損傷類型,對案件的判斷有什麼作用呢?”
“有的。”我說,“我們找了這麼多屍塊,屍塊都是從窗戶裡面被拋she到外面,最遠的有幾十米,一來說明爆炸威力巨大,二來說明一個問題。”
我見大家都在期待地看著我,也沒有賣關子,我說:“死者的生殖器和髕骨重量差不多,但生殖器扔得更遠,說明一個問題——髕骨拋she的初始角度較小,而生殖器拋she的初始角度較大。我們說了那麼多機理,大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以爆心為圓心,爆炸的力是放she狀的,如果爆心和某部位連線與地面夾角越大,拋she的角度越大,反則反之。因此我們可以判斷,爆心位於範金成的背後大約平行髕骨的位置。這樣,它和髕骨連線的夾角就小,和位置較高的生殖器角度就大。”
“那個位置,好像是水池。”大寶仰望天花板,想著,說,“水池下面的區域。”
我點點頭,說:“我看過了,燃氣出口應該在範金成正面的位置,不可能是爆心。如果說是室內充滿燃氣後引爆,水池的下方也不該有可以引爆的火源或者電源。”
“那你的意思,就是這一起爆炸案件,應該是有人為爆炸物的?”林濤說。
我點點頭,說:“結合現場臥室內的狀況,一家四口像是匆匆忙忙從臥室一起來到廚房,然後發生爆炸的。這樣看,很有可能這是一起人為的爆炸案件。”
專案組聽完我們的報告,一個個面色凝重。“那麼你們看,下一步該怎麼辦?”周局長說,“目前的偵查工作,還沒有發現死者及其家人有什麼明顯的矛盾關係。”
“我們要繼續翻找現場。”我說,“要找到可能存在的爆炸殘留物,尤其是可能存在的引爆裝置碎片。”
“這個消防部門已經找過了。”周局長說,“發現了一些疑似的引爆裝置,但是不好確定,因為廚房裡有不少已經被炸碎的電器、灶台什麼的,這些東西裡面也有可能有金屬零件,無法和引爆裝置進行甄別。”
“那我們也要找。”我說,“而且還要尋找一下周邊村民家裡,看有沒有什麼可疑的痕跡。”
第三十九章半具殘骸(3)
我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把廚房這一座危房內部進行了清理。尤其是在範金成屍體原來位置後面的水池下方,我們進行了仔細尋找。雖然整個水池已經被炸裂,沒有了形狀,但是我們還是一絲不苟地把每一塊磚礫都清理了出來。可是除了一些黑色膠皮狀物質以外,沒有發現其他什麼有特徵性的東西。
“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黑色的膠帶碎片?”大寶說,“難道是家裡以前儲存的一些黑色膠布希麼的嗎?”
我搖搖頭,說:“不會。如果是成卷的膠帶,即使被炸裂,也應該有重疊黏附,不會像現在這樣成一片片的。”“那你說,會是什麼東西?”大寶說。我搖搖頭表示同樣一無所知。於是,我們重新返回專案組,準備把這一情況提交專案組調查。走進專案組後,一片煙霧繚繞。“這些刑警,一碰見案件,得抽多少煙啊。”
大寶皺了皺眉頭。“別看不起我們抽菸的人。”
我笑著說,“誰不是被逼的?”剛走進專案組不久,我就一眼瞥見牆角的一個方紙盒,上面印著“安保電池”。
“那是什麼?搜尋到的物證嗎?”我問。一名技術員點點頭,說:“是的,在一家門口的豬圈裡找到的。”
“什麼東西?”我問,“看了嗎?”技術員又點了點頭,說:“好像是電動車的電瓶。”
“電動車的電瓶放在豬圈裡?”我問,“這是戶什麼人家?”
“你是說,這確實是一起意外?”林濤問。我搖頭說:“不。死亡是爆炸導致的,爆炸卻不一定是意外。”“你也覺得不對勁兒吧?”林濤說,“我就是覺得時間上有疑點,案件就一定有疑點。”“不只是這個疑點。”我把在現場主樓臥室里的發現告訴了他們。“可惜啊。”大寶說,“這男孩子要是躲過了這一小塊碎玻璃,就可以親自告訴我們真相了。”
“躲?”林濤說,“怎麼躲?碎玻璃發出來的速度不亞於槍彈,你以為是黑客帝國啊。”
“你們注意了沒有,這兩處損傷雖然一個鈍器一個銳器,但原理都是一樣。”我說,“都屬於爆炸案件中的拋出物損傷。”“對了,你說爆炸案件中損傷類別有很多種。”林濤說,“詳細說說唄。”“別急。”我神秘一笑,“結合屍體說,記憶深刻一些。”
3
第三具屍體是任素芬,她位於廚房的門口。她的損傷主要位於前面,除了胸腹部燒灼傷以外,似乎看不出其他體表損傷。“屍體皮膚二度燒灼傷,其他就看不出損傷了。”大寶說,“需要解剖開來看。”
“等等。”我說,“你注意到沒有,死者的鼻根部、眉間及眼眥部可見有白色的紋線,沿著皮紋走向。這是因為爆炸的時候產生了強光,死者反射性閉眼。等到肌肉鬆弛後,皺起的皮膚沒有燒傷,周圍的皮膚燒傷,所以才會形成這樣白色的紋線。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死者是生前爆炸傷,二是她面朝的廚房內就是爆心。”
大寶點頭。
解剖檢驗進行的速度很慢,原因是任素芬的內臟有很多損傷。她的心臟和肺臟靠近胸壁的一面有明顯的挫傷,這是心臟、肺臟和胸壁撞擊引起的損傷,就類似於胸腹大面積被打擊而形成的心肺挫傷。她的肝臟和脾臟都發現了破裂口,但是出血不多,也是因為死亡迅速。除此之外,她的腦組織還可以看到廣泛性的點狀出血。
“你說,她內臟震盪出現這麼多損傷我可以理解,但是腦組織這樣的損傷是怎樣形成的呢?”大寶說,“頭部有顱骨保護啊,只是氣流,形成不了腦部損傷吧?”
“看你法醫病理學怎麼學的?”我笑著說,“書上都說了,衝擊波作用於胸壁,使胸腔內壓突然升高,上腔靜脈血壓驟升,回心血流逆行,可引起腦內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破裂,出現點狀出血。”
“爆炸傷的損傷種類果真很多啊,”林濤說,“說說呀,說說呀。”
“三名死者胃內都是空虛,印證了死亡時間基本一致。”我沒理睬林濤的撒嬌,接著說,“這個也很重要,就是確定幾名死者的死亡時間,省得有先死的或者後死的,也被我們誤認為是生前爆炸死。”
檢驗第四具屍體是最困難的,因為被我們抬上解剖台的是半具屍體加數十塊屍塊。尤其是那半具屍體,稍微移動,就會從腹腔斷端處流出更多的腸管,還有腸管里的內容物,粘在解剖台上,看起來很噁心。
“從斷端是拉伸導致屍體碎裂的跡象看,死者同樣死於生前爆炸傷。”我說,“但是他的面部並沒有發現白色紋線。”
“說明他不是面向爆心的。”大寶說。
我點頭,說:“對,雖然他的傷最重,說明他是離爆心最近的,但是他並不是面向爆心。”
“也就是說,爆炸是從廚房裡、他的背後處爆炸的。”林濤說,“真厲害啊,看來你們還真的能把爆心確定在半米之內。”
我和大寶把屍塊一塊塊地放在解剖台上,有的可以放在大概原來的位置,有的則只能隨便填充。就這樣,我們把屍體的下半身大概地湊了個整。
“我覺得吧,你們法醫玩拼圖一定很厲害。”林濤說,“我又想起你在北環縣下派鍛鍊的時候,那一起拼屍體的故事了。”
“死者死於肢體離斷引起的創傷性、神經源性休克,”我說,“也有可能是失血。但不管是哪種具體死因,他都死於爆炸傷。”
我看了看林濤和身邊幾個在青縣公安局實習的實習生,說:“現在,我們開始說一下爆炸傷的形成機理。爆炸損傷從機理上看,主要是由衝擊波、高溫、爆炸投she物組成。衝擊波致傷成為爆炸傷的主要損傷,衝擊波損傷又分為超壓、負壓和動壓。超壓作為爆炸傷主要機制又分為壓迫效應(就是擠壓胸腹內臟受損)、內爆效應(就是體內氣體被壓縮繼而膨脹,體內爆裂)、碎裂效應(就是產生拉伸力拉碎軀體)、慣性效應,以及壓力差效應(就是血管內壓力差導致血栓)。”
“真複雜。”林濤抓抓腦袋,說,“都沒記住,就記住那個內爆效應了。人真的會在爆炸現場發生自爆啊?還有,那個負壓和動壓是什麼意思?”
我說:“在爆炸現場中,一般一具屍體上都會有多種機制形成的損傷,有的是一種損傷由多種機制共同形成。比如先超壓壓迫軀體,再負壓拉伸軀體,這樣就有可能拉碎肢體了。另外,我們看見電視上一顆手榴彈爆炸,幾個日本兵飛起來,就是因為衝擊波有動壓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是撞擊和拋擲。”
“機理聽起來確實很複雜。”我說,“但是,真正在爆炸現場出現的損傷類型,不管源於哪一種機理或者哪幾種機理,主要表現為五種損傷形態。”
我指了指解剖台上的屍體,說:“從這具屍體看,主要有兩種損傷形態,第一種是爆裂傷,因為爆炸衝擊波而形成的若干爆裂、拉伸力,導致了屍體下半身全部離斷、碎裂。第二種就是屍體全身的燒灼傷。我們可以看到屍體背後的衣物全部沒了,前面的還有一點兒,這說明後面燒灼得更嚴重,也支持了我們之前判斷的爆心在死者背後的說法。”
“這是兩種損傷,那任素芬身上的傷呢?”林濤問道。
“任素芬主要損傷特徵是外輕內重,內部損傷都是以震盪傷為主。”我說,“這是典型的衝擊波擠壓、撞擊傷,我們一般都稱為衝擊波傷。這是三種爆炸現場中最為常見,也最嚴重的損傷。兩名孩子的損傷是第四種損傷,就是爆炸拋出物損傷。當然,爆炸現場還有其他附加損傷,比如一氧化碳中毒、摔跌傷、擠壓傷什麼的。”
“知道了。”林濤點頭說,“不過你說了這麼多機理和損傷類型,對案件的判斷有什麼作用呢?”
“有的。”我說,“我們找了這麼多屍塊,屍塊都是從窗戶裡面被拋she到外面,最遠的有幾十米,一來說明爆炸威力巨大,二來說明一個問題。”
我見大家都在期待地看著我,也沒有賣關子,我說:“死者的生殖器和髕骨重量差不多,但生殖器扔得更遠,說明一個問題——髕骨拋she的初始角度較小,而生殖器拋she的初始角度較大。我們說了那麼多機理,大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以爆心為圓心,爆炸的力是放she狀的,如果爆心和某部位連線與地面夾角越大,拋she的角度越大,反則反之。因此我們可以判斷,爆心位於範金成的背後大約平行髕骨的位置。這樣,它和髕骨連線的夾角就小,和位置較高的生殖器角度就大。”
“那個位置,好像是水池。”大寶仰望天花板,想著,說,“水池下面的區域。”
我點點頭,說:“我看過了,燃氣出口應該在範金成正面的位置,不可能是爆心。如果說是室內充滿燃氣後引爆,水池的下方也不該有可以引爆的火源或者電源。”
“那你的意思,就是這一起爆炸案件,應該是有人為爆炸物的?”林濤說。
我點點頭,說:“結合現場臥室內的狀況,一家四口像是匆匆忙忙從臥室一起來到廚房,然後發生爆炸的。這樣看,很有可能這是一起人為的爆炸案件。”
專案組聽完我們的報告,一個個面色凝重。“那麼你們看,下一步該怎麼辦?”周局長說,“目前的偵查工作,還沒有發現死者及其家人有什麼明顯的矛盾關係。”
“我們要繼續翻找現場。”我說,“要找到可能存在的爆炸殘留物,尤其是可能存在的引爆裝置碎片。”
“這個消防部門已經找過了。”周局長說,“發現了一些疑似的引爆裝置,但是不好確定,因為廚房裡有不少已經被炸碎的電器、灶台什麼的,這些東西裡面也有可能有金屬零件,無法和引爆裝置進行甄別。”
“那我們也要找。”我說,“而且還要尋找一下周邊村民家裡,看有沒有什麼可疑的痕跡。”
第三十九章半具殘骸(3)
我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把廚房這一座危房內部進行了清理。尤其是在範金成屍體原來位置後面的水池下方,我們進行了仔細尋找。雖然整個水池已經被炸裂,沒有了形狀,但是我們還是一絲不苟地把每一塊磚礫都清理了出來。可是除了一些黑色膠皮狀物質以外,沒有發現其他什麼有特徵性的東西。
“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黑色的膠帶碎片?”大寶說,“難道是家裡以前儲存的一些黑色膠布希麼的嗎?”
我搖搖頭,說:“不會。如果是成卷的膠帶,即使被炸裂,也應該有重疊黏附,不會像現在這樣成一片片的。”“那你說,會是什麼東西?”大寶說。我搖搖頭表示同樣一無所知。於是,我們重新返回專案組,準備把這一情況提交專案組調查。走進專案組後,一片煙霧繚繞。“這些刑警,一碰見案件,得抽多少煙啊。”
大寶皺了皺眉頭。“別看不起我們抽菸的人。”
我笑著說,“誰不是被逼的?”剛走進專案組不久,我就一眼瞥見牆角的一個方紙盒,上面印著“安保電池”。
“那是什麼?搜尋到的物證嗎?”我問。一名技術員點點頭,說:“是的,在一家門口的豬圈裡找到的。”
“什麼東西?”我問,“看了嗎?”技術員又點了點頭,說:“好像是電動車的電瓶。”
“電動車的電瓶放在豬圈裡?”我問,“這是戶什麼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