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爭議的四個字(“關於風疹”)出現在筆記接近開頭的地方,表明克里斯蒂打算冒險與讀者公平比賽。後來她重寫了這部分,以及其他類似的文字,一直到小說接近結尾的部分才提及風疹。

  這部作品情節構思的主體在五十二號筆記本中,不過從順序來看,她似乎已經知道如何協調整體情節了。一旦戈辛頓莊園的背景、莊園新住戶,以及風疹的構思確定下來後,這部書就可以非常平穩地起草了:

  馬小姐解謎——瑪麗娜·格雷格買下班特里斯的老房子——小屋裡的班[特里斯]太太

  她丈夫阿瑟·羅西特(?)十分聰明的男子——黑馬?

  希瑟·比斯利(?)在“開發區”的一座房子裡——馬小姐——出去散步——摔倒——希瑟扶起她——一杯茶——交談等等,談論瑪麗娜·格雷格?希[瑟]的故事談到風疹等等——比斯利先生是銀行職員?保險公司代理?房產經紀人?學校教師?

  瑪麗娜與希[瑟]之間的詔諭——丈夫在那裡(班太太后來把這些全都講給了馬小姐嗎?)

  希瑟說的一些胡話(第一次提到風疹?)——好吧,馬回答她——但有一兩分鐘——然後她十分心不在焉地說,似乎她在考慮別的事——機械地——說這以前很平常——但她的眼睛凝視——看著希瑟身後——似乎她看見了什麼——一樣可怕的東西——可怕在哪裡呢?

  好吧——樓梯

  誰上來了

  越過某人的肩膀,看見某件驚人/嚇人/費解的東西,這樣的構思出現在幾部克里斯蒂的長篇小說中,每一次她都會設置一個可信並且完全不同的情景。最早的例子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中,幾年後在《褐衣男子》中又有了另一個例子。其他重要的相關案例包括《死亡約會》和《死亡終局》。《破鏡謀殺案》發表兩年後,她又為我們和馬普爾小姐奉獻了一個相似的難題,在《加勒比之謎》中,帕爾格拉夫少校越過馬普爾小姐的肩膀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安的東西。那個謎團的解答是所有越過肩膀看見東西的主題中最大膽、原創性也最強的一個,其實,其靈感還可能來自下面摘錄中關於內爾森的文字。

  《破鏡謀殺案》中有一件事並不起眼,那就是班特里太太向馬普爾小姐講述了招待宴會上所有的重要事件。為什麼克里斯蒂不設計某個藉口,安排馬普爾小姐本人參加宴會呢?這樣的安排並不困難,而且不必通過第三甚至第四人的角度來解釋瑪麗娜的行為。不過,這或許就是她沒有這麼安排的原因,馬普爾小姐可能非常容易就看出來了。在小說中,胳膊的碰撞和安眠藥水滴入玻璃杯的動作被掩飾了,可在現實中卻是很難精心處理的。本作也是克里斯蒂小說里極少數在專賣藥品中使用虛構毒藥的例子之一。

  克里斯蒂最初列出(或相關的版本)的絕大多數人物都出現在了完稿的作品中:

  【現在考慮人物】

  凱思琳·利拉·卡琳[瑪戈特·本斯]——是從貧民區領養的孩子——母親寫信——然後她自己[瑪麗娜]的孩子來了——她將財產贈與領養的孩子——女孩和兩個男孩——

  蘿拉在切里家搭夥嗎——(她妹妹偶然結識的小子)或者在某處做理髮師或攝影師(最好的?)

  埃拉·施瓦茨[傑林斯基]——社交秘書——與傑森相戀

  希瑟的丈夫阿瑟

  瑪麗·貝茨——一位寡婦——丈夫死因相當不尋常(車禍?)

  卡爾頓·巴洛斯——出乎意料的客人——曾經認識瑪麗娜

  誰在樓梯上或者正走上樓梯?

  塞奇女士——就在他頭頂——驚呆的目光——凝視什麼——或者【誰】?

  A.牆上的畫作——主題?內爾森之死!!

  B.卡爾頓·巴洛斯——阿爾弗雷德·克萊恩——曾經是朋友

  C.他帶來的另外一個人

  D.《家居與花園》的少女攝影師

  E.埃拉·施瓦茨

  F.阿瑟·巴德科克

  G.瑪麗·貝恩

  H.極老的男子

  她鎮靜下來——向希瑟展現平常的魅力——多米爾藥——對她使用——希[瑟]放下杯子(交談),瑪[麗娜].

  放下她的杯子——伸直雙手轉過身——碰倒希的飲料——喝我的吧——換成番茄汁

  “家居與花園”的攝影師瑪戈特·本斯身上有四年前的《奉命謀殺》中領養的孩子的影子。寡婦瑪麗·貝茨(隨後被寫作貝恩)在小說中並不引人注目;卜爾頓·巴羅斯可能是阿德威克·芬恩的前身。

  上面的列表中最大的意外,是把“內爾森之死”(並且包括兩個驚嘆號)作為樓梯上至關重要的畫作主題。小說中是聖母與聖嬰主題的油畫把瑪麗娜“驚呆”,同時也證實了馬普爾小姐的立論。有沒有可能在規劃的這一階段,克里斯蒂還未確定死神一瞥的原因呢?這看起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似乎就是事實,因為筆記中列出的另一些導致目光“驚呆”的選擇也出現在了小說里。

  最後,馬普爾小姐開始解釋……

  馬小姐說——我一直非常愚蠢——醫書——關上書

  會議——馬小姐要站在樓梯上——燈光——“我現在更加明白了”

  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非常容易做到——或許別人給她的

  對德莫特說——非常簡單,死神已降臨到我身上,哭喊的是希瑟——死神降臨到她身上,是因為她曾做過的事——許多年前——本意不壞,但欠缺考慮——只考慮某種行為對她的意義。她在一次表演會上去見瑪麗娜——格雷格,當時她正身患風疹

  無盡長夜

  1967年10月30日

  夜夜復朝朝

  有些人生而淒傷

  朝朝復夜夜

  有些人生而甜蜜歡暢

  有些人生而甜蜜歡暢

  有些人生而無盡長夜。

  ——布雷克,《天真的預兆》

  ——————————

  身無分文的麥可·羅傑斯追求大筆財產的繼承人埃莉,並與她結婚。他們在鄉下建起了一座夢幻之屋,但幸福的生活卻遭受到大量不快事件的破壞。一起致命的意外接踵而來,令人震驚的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

  科林斯的讀者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的一份報告中,認為《無盡長夜》“讀來異常激動人心。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悲劇氣氛,所有的小詭計與修飾,都是為了增強這一效果。”諸如“耀眼奪目的手法”、“應付得胸有成竹”以及“克里斯蒂夫人一如既往地展示她的聰明才智”這樣的評論在報告中隨處可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