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這種想法很有意思。”醫生和藹可親地說,“患者年齡有多大了?”
“這個,”桑木又被問住了,“因為派出去搜尋他的是看護員,那患者可能是青年或者是壯年吧。”
“按你這樣說,要是上了年紀的患者就得派女護士去了。”醫生笑著說,“不過,那是和年齡沒關係的。遇到走失患者的時候,不論男女老幼都要派看護員出去的。”
“那我就外行了。”
“這沒什麼,就照你想像的把那患者當作青壯年吧,就是分裂症吧,那也有個程度問題。這對你說,也許不太明白。不過那種試驗……就算是一種試驗吧,不妨試一試,說不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嗎?”
桑木的眼睛裡充滿了喜悅。
“如果是很久以前的事,當然不會記得,不過,即使有精神病,如果自己逃走藏在什麼地方,這種不平凡的經歷,是會留下強烈印象的。縱使平時想不起來,一旦再到了那個地方,正如你說的那樣,也許會引起他的反應。”
“那就謝謝你了。”
“哪裡,哪裡,刑警的工作很了不起啊!我當你們只和普通人打交道呢,原來有時迅要接觸精神病人。”
桑木約定好,再遇到這方面的問題,還要來請教的。隨後離開了病院。走在路上,他還在想著。至今未曾留意過的事,一旦問題具體化了,遇到了阻礙,才意識到這樣的事不注意是不行的。首先像這樣精神荒廢患者,能不能領到病院外面去呢?如果站在醫生的立場上予以拒絕的話,就是警視廳出面交涉,也是枉然。因為患者與犯罪行為沒有直接關係。其次,只要去詢問患者的姓名或病情,也會引起飯田事務長的疑心。
桑木想盡力避開飯田,但那個病院的實權幾乎全部掌握在他的手裡。醫生不能不把這件事告給飯田。再有一個,就是可能性的問題,即使勉強把患者領出來,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還有怎樣才能把患者領出來?如果迫使飯田去作,日後病院會提出非難的。說警視廳作得過火啦蹂躪人權啦等等。
桑木好不容易想出了這條妙計,但一到具體作的時候,就出現了種種難題。
4
二月十七日從不二野病院逃走的那個患者,名字叫坂口吉夫。
住在文京區駒動坂町五二一號。是坂口吉太郎的長子。二十七歲。坂口吉太郎是開運送店的。
這些是桑木和病院的女護士們以閒聊的方式偷偷調查來的。
桑木馬上動身去那個地方。
看來這家運送店經營的路子很寬,門前停放著載重汽車、小型三輪卡車,夥計們緊張忙碌地裝卸著貨物。
桑木走進那塵土飛揚的店房,見到了掌柜的吉太郎。
“這些日子才能認出我們來,什麼記憶也沒有,像廢人一樣。”
一提起兒子,吉太郎就愁眉苦臉地向桑木說道。
“我們想求您那不幸的孩子協助我們作點工作,真有些難以出口啊。”
桑木把昨天夜裡思考了很久的計劃,大致向吉太郎說了一遍,請求他予以幫助。
“可以的,那就協助您一下吧。”
這位父親是很通情達理的,痛快地答應了桑木的要求。
當天下午三點,坂口吉太郎到了不二野病院。和主治大夫進行了商洽,說是老伴病危,無論如何也要見孩子一面,能不能讓孩子回一趟家,有三個小時就夠了。
“病人活了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請您務必答應這個要求吧。”
吉太郎哀求著。
大夫聽了也覺得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他又請示了院長和病房主任,並且以親自護理為條件,這才同意出去幾個小時。
吉太郎來時坐的車還等候在不二野病院外面,車裡坐在助手席上的桑木戴著鴨舌帽遮著眼睛,還戴著墨鏡。等了約四十分鐘,大夫和父親跟在呆頭呆腦晃晃悠悠的患者吉夫的左右,從病院裡走了出來。
身體魁梧的患者順從地上了車,一句話也沒說,父親像哄小孩一樣親熱地說著什麼,兒子卻像沒聽見似的漠然地坐在那裡。
吉太郎把桑木當作患者的叔父,向大夫作了介紹。大夫很年輕,桑木沒見過。
汽車所走的路線是桑木吩咐過了的。離開病院直奔青梅街道而來。是向東京方面去的。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父親向大夫說道。“吉夫有一位最好的朋友,想順便叫他看一眼,只要五六分鐘就行了。”
那年輕的大夫同意了。
通過青梅街道向關町駛去,裝做尋找朋友住處的樣子在立野町一帶轉了一陣兒。
桑木從助手席上回過頭來,觀察著患者的面部表情。吉夫好久沒出來了,看到什麼都很新奇,但表情依然木呆呆的,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桑木原以為飯田事務長是在這一帶叫“林田平一”和患者一起下車的,但吉夫的面部表情和剛出病院時沒有絲毫變化,一點反應也沒有。
“大夫,”桑木說道。“患者對來過一兩次的地方記不住吧?”
“可能是這樣的。”醫生看著患者,回答道。“在來看他的人當中,他也只能認出父親和妹妹,其他親友幾乎都不認得了。在這種情況下,過去來過的地方恐怕也記不得了。”
這種結果不是沒想到,不過總還是抱著希望的。在關町和立野町之間白白轉了一趟,這回該到都中心去了。
桑木對下一步的去向是沒有什麼計劃的,原來他是把關町和立野町一帶作為唯一目標的。這麼一來,又該把什麼地方作為目標呢?他也沒主見了。當來到荻窪一帶的時候,桑木忽然想到,飯田事務長的家就住在這附近。於是他吩咐司機開往松樹町。
從馬橋一條向南拐,這裡是商店和住宅混雜的狹而長的街道。飯田事務長的家是從拐角的酒店向里走,那裡有個紅色郵筒。
“請在這停一下。”
桑木為了使患者能看到裡面。
因為和患者的父親早已都商議好了,所以沒有說任何有礙的話,只是那年輕的大夫對這般尋找朋友的家,有些厭煩,既然母親病危為什麼在外面耽擱這麼長時間呢?
桑木注視著吉夫的臉,他的表情仍然是木然的,除了精神病患者特有的不安定的目光之外,沒有特殊反應。
桑木有些灰心了。他想再返回青梅街道,但因為路狹不便作U形的轉彎,只好把車開出胡同,在十字路口那裡拐轉了。就在這時,吉夫的目光突然被路旁的建築物吸引住了,精神集中地注視著那裡。
桑木隨著吉夫的視線望去,只見那裡是一家小型街道工廠,門外圍著混凝土的圍牆,掛著一塊“金屬加工”的牌子。桑木覺得奇怪,一家普通的街道工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怎能引起吉夫的興趣呀?
在返回青梅街道向新宿方向行駛途中,吉夫的目光也是每逢看到小工廠時便被吸引過去。這使桑木受到了啟發,便讓司機向十二社方面開去。從這裡到勤甲州街道,正對著新宿南口。
“這個,”桑木又被問住了,“因為派出去搜尋他的是看護員,那患者可能是青年或者是壯年吧。”
“按你這樣說,要是上了年紀的患者就得派女護士去了。”醫生笑著說,“不過,那是和年齡沒關係的。遇到走失患者的時候,不論男女老幼都要派看護員出去的。”
“那我就外行了。”
“這沒什麼,就照你想像的把那患者當作青壯年吧,就是分裂症吧,那也有個程度問題。這對你說,也許不太明白。不過那種試驗……就算是一種試驗吧,不妨試一試,說不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嗎?”
桑木的眼睛裡充滿了喜悅。
“如果是很久以前的事,當然不會記得,不過,即使有精神病,如果自己逃走藏在什麼地方,這種不平凡的經歷,是會留下強烈印象的。縱使平時想不起來,一旦再到了那個地方,正如你說的那樣,也許會引起他的反應。”
“那就謝謝你了。”
“哪裡,哪裡,刑警的工作很了不起啊!我當你們只和普通人打交道呢,原來有時迅要接觸精神病人。”
桑木約定好,再遇到這方面的問題,還要來請教的。隨後離開了病院。走在路上,他還在想著。至今未曾留意過的事,一旦問題具體化了,遇到了阻礙,才意識到這樣的事不注意是不行的。首先像這樣精神荒廢患者,能不能領到病院外面去呢?如果站在醫生的立場上予以拒絕的話,就是警視廳出面交涉,也是枉然。因為患者與犯罪行為沒有直接關係。其次,只要去詢問患者的姓名或病情,也會引起飯田事務長的疑心。
桑木想盡力避開飯田,但那個病院的實權幾乎全部掌握在他的手裡。醫生不能不把這件事告給飯田。再有一個,就是可能性的問題,即使勉強把患者領出來,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還有怎樣才能把患者領出來?如果迫使飯田去作,日後病院會提出非難的。說警視廳作得過火啦蹂躪人權啦等等。
桑木好不容易想出了這條妙計,但一到具體作的時候,就出現了種種難題。
4
二月十七日從不二野病院逃走的那個患者,名字叫坂口吉夫。
住在文京區駒動坂町五二一號。是坂口吉太郎的長子。二十七歲。坂口吉太郎是開運送店的。
這些是桑木和病院的女護士們以閒聊的方式偷偷調查來的。
桑木馬上動身去那個地方。
看來這家運送店經營的路子很寬,門前停放著載重汽車、小型三輪卡車,夥計們緊張忙碌地裝卸著貨物。
桑木走進那塵土飛揚的店房,見到了掌柜的吉太郎。
“這些日子才能認出我們來,什麼記憶也沒有,像廢人一樣。”
一提起兒子,吉太郎就愁眉苦臉地向桑木說道。
“我們想求您那不幸的孩子協助我們作點工作,真有些難以出口啊。”
桑木把昨天夜裡思考了很久的計劃,大致向吉太郎說了一遍,請求他予以幫助。
“可以的,那就協助您一下吧。”
這位父親是很通情達理的,痛快地答應了桑木的要求。
當天下午三點,坂口吉太郎到了不二野病院。和主治大夫進行了商洽,說是老伴病危,無論如何也要見孩子一面,能不能讓孩子回一趟家,有三個小時就夠了。
“病人活了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請您務必答應這個要求吧。”
吉太郎哀求著。
大夫聽了也覺得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他又請示了院長和病房主任,並且以親自護理為條件,這才同意出去幾個小時。
吉太郎來時坐的車還等候在不二野病院外面,車裡坐在助手席上的桑木戴著鴨舌帽遮著眼睛,還戴著墨鏡。等了約四十分鐘,大夫和父親跟在呆頭呆腦晃晃悠悠的患者吉夫的左右,從病院裡走了出來。
身體魁梧的患者順從地上了車,一句話也沒說,父親像哄小孩一樣親熱地說著什麼,兒子卻像沒聽見似的漠然地坐在那裡。
吉太郎把桑木當作患者的叔父,向大夫作了介紹。大夫很年輕,桑木沒見過。
汽車所走的路線是桑木吩咐過了的。離開病院直奔青梅街道而來。是向東京方面去的。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父親向大夫說道。“吉夫有一位最好的朋友,想順便叫他看一眼,只要五六分鐘就行了。”
那年輕的大夫同意了。
通過青梅街道向關町駛去,裝做尋找朋友住處的樣子在立野町一帶轉了一陣兒。
桑木從助手席上回過頭來,觀察著患者的面部表情。吉夫好久沒出來了,看到什麼都很新奇,但表情依然木呆呆的,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桑木原以為飯田事務長是在這一帶叫“林田平一”和患者一起下車的,但吉夫的面部表情和剛出病院時沒有絲毫變化,一點反應也沒有。
“大夫,”桑木說道。“患者對來過一兩次的地方記不住吧?”
“可能是這樣的。”醫生看著患者,回答道。“在來看他的人當中,他也只能認出父親和妹妹,其他親友幾乎都不認得了。在這種情況下,過去來過的地方恐怕也記不得了。”
這種結果不是沒想到,不過總還是抱著希望的。在關町和立野町之間白白轉了一趟,這回該到都中心去了。
桑木對下一步的去向是沒有什麼計劃的,原來他是把關町和立野町一帶作為唯一目標的。這麼一來,又該把什麼地方作為目標呢?他也沒主見了。當來到荻窪一帶的時候,桑木忽然想到,飯田事務長的家就住在這附近。於是他吩咐司機開往松樹町。
從馬橋一條向南拐,這裡是商店和住宅混雜的狹而長的街道。飯田事務長的家是從拐角的酒店向里走,那裡有個紅色郵筒。
“請在這停一下。”
桑木為了使患者能看到裡面。
因為和患者的父親早已都商議好了,所以沒有說任何有礙的話,只是那年輕的大夫對這般尋找朋友的家,有些厭煩,既然母親病危為什麼在外面耽擱這麼長時間呢?
桑木注視著吉夫的臉,他的表情仍然是木然的,除了精神病患者特有的不安定的目光之外,沒有特殊反應。
桑木有些灰心了。他想再返回青梅街道,但因為路狹不便作U形的轉彎,只好把車開出胡同,在十字路口那裡拐轉了。就在這時,吉夫的目光突然被路旁的建築物吸引住了,精神集中地注視著那裡。
桑木隨著吉夫的視線望去,只見那裡是一家小型街道工廠,門外圍著混凝土的圍牆,掛著一塊“金屬加工”的牌子。桑木覺得奇怪,一家普通的街道工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怎能引起吉夫的興趣呀?
在返回青梅街道向新宿方向行駛途中,吉夫的目光也是每逢看到小工廠時便被吸引過去。這使桑木受到了啟發,便讓司機向十二社方面開去。從這裡到勤甲州街道,正對著新宿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