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旅遊者的可能性比較大。”村上應和著說。

  “若是旅遊者的話,我們要找出買這紙野豬的人可是大海撈針!”牛尾說。接著他又指出,尋找紙野豬產地都十分困難,現在才剛弄明白,如果繼續追尋買主,那則是難上加難。

  “持有者未必是親自購買的,或許是旅遊者購買後又作為土特產送給了他人。”永川又敲起了退堂鼓。倘若不是本人購買,那就絕對找不到是誰扔下這紙野豬的了。冒著生命危險吊著繩子到山崖下特地撿回來的資料,如果對破案不起作用,那多令人遺憾!

  “不要這麼早就灰心喪氣。如果是兇手故意拋棄的,那就說明兇手不便帶著它;或許那不便之事連結著兇手和紙野豬。”村上提高嗓門說。

  “對我們來說,能弄清紙野豬在松本市的土特產商店銷售就是一大收穫。我們可以找一找大串身邊有沒有去松本方面旅遊的人或其他有關者。”畠山信心百倍地說。他認為:與其追查紙野豬的來龍去脈,還不如以大串為起點,尋找與紙野豬產地有關的人。

  村上深有感慨地說:“這紙野豬與牛尾手頭案子中的被害者作為土特產買的紙野豬為同一品種,我總感到這與大串翻車有內在聯繫。”

  那天的聯席會議沒討論出新的線索,但與會者重新確認了三個案子的共同偵查方向。會議的結論是:

  一、弄清三個人在取保候審時期的關係;

  二、調查三人各自的交際關係;

  三、查清紙野豬的產地;

  四、調查大串龍也周圍與松本地區有關的人;

  五、尋找山田廣志從月台跌下至死的目擊者;

  六、調查黑部真彥游泳短褲的出處;

  七、尋找流浪漢箱守寅吉的親屬。

  決定了以上七個項目後,大家又約定今後將進一步通力合作。

  2

  未滿16周歲的人犯有殺人罪時,家庭法院不將其送至檢察官那裡,而是獨立調查審判,給予保護性處分。保護性處分就是感化教育犯罪少年,並配以輔導性保護,矯正被認為是犯罪原因的性格,調整周邊環境。保護性處分有三個種類,即:保護觀察、送至教養院以及送交少年院。為使少年得到較好的處理,作為指導教養的前期,大串、山田和黑部三人均處於取保候審中。

  收容在少年院期間,主要是以感化教育為目的,這與送到監獄服刑完全不同,但犯有殺人罪的收容期根據情況為半年至三年。因這三位少年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家庭法院認為呆在家中取保候審一段時間或許矯正效果會更好。

  當犯罪少年升入高中或就職時,只要本人不說,就無人知道其“前科”,然而,大多數場合全都會通過左鄰右舍和周圍的傳說而泄露出去。

  三位少年在取保候審時,大串升入都內的一家私立髙中,因不習慣,不久便中途退學,在風俗業營業店當男侍或服務生什麼的,打打工賺錢混日子。

  山田升入高中後,只過了半年就輟學閒逛,今年4月浪子回頭,剛剛進入商務學校時,便從月台上掉下來被列車軋死了。

  黑部一直在家,三個月前才到父親熟人經營的酒吧工作。

  雖然沒有發現他們在取保候審期交往的確鑿證據,但在各自的工作單位和打工場所,時常有類似三人特徵的朋友來訪。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打工的地方,他們都是孤立的,周圍總是籠罩著陰沉的氣氛。初中時期他們並不是拳頭硬的調皮鬼,相反,只是不堪忍受調皮鬼的欺負才逃學,在新宿的遊戲中心和舞廳瞎混時結識的。三人的家庭生活水平均屬中流。

  受欺負的孩子的抗拒心理,導致了殺害流浪漢的殺人事件,在取保候審期間,他們總是沉浸在悽慘的孤獨氛圍之中,誰也不接近他們。

  據說連調皮頭兒對他們也敬而遠之。在學校沒有夥伴,在工作單位沒有朋友,最終他們只得封閉在無形的圍牆之中。

  處在這種孤獨的環境中,同案犯之間恢復往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感到世上的一切人都是仇敵,只有他們仨才是患難之交的鐵哥們。恢復關係之後相繼死去之前的一段時間裡,他們身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那期間,他們的父母成天憂心忡忡,時時察顏觀色地看照孩子,但根本揣摩不透孩子的內心世界。

  3

  應召女郎被殺案的偵查工作遲遲不得進展。72張名片的主人全都過濾了一遍,也沒在風俗業的有關人員中發現怨恨被害者的人。

  被害者到東京之前的生活史也都清查了,但仍未浮現出可疑人物。

  時間過得越長,犯罪的痕跡越會消失,人們的記憶越容易淡化,搜查工作也會越艱難。

  岩佐夕子的鄰居曾讓牛尾儘快捉到兇手,說他們和岩佐夕子是“相互撫慰著創傷而生活著的”,如今,他們當中已有三分之二的人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夕子的熟人也對夕子的印象漸漸淡薄起來。

  牛尾再次去打聽時,他們竟驚奇地反問:“怎麼還在調查那事?”人的海洋在層出不窮地浮出無數氣泡,同時也以可怕的速度不斷流動、消失。夕子便是那海洋中消失的泡沫之一。然而,即使是泡沫,也有生存的權利。

  篩除一切調查對象後,只留下一個盲點,那就是被害者“出差”時的旅伴。也許還有其他漏出搜查之網的客人。從地方到東京的客人為了享受都會的一夜風流,大都找個應召女郎作伴。他們既不贈送名片,也不自報姓名,事畢之後,分道揚鑣。這純屬一輩子只會見一面的客人。

  無需去追查這類客人,但是,對多少有些牽扯的客人、熟客及其他有關人員全都查明了,剩下的,只有那位“出差”的旅伴。

  牛尾始終掛念著這位旅伴:他和夕子一起度過了數天的旅遊生活,而且去過兒子慎一沉屍的那個湖泊。加上夕子送給他的紙野豬與大串跌落山崖的那個紙野豬相同,實際上,他具有三重因緣。正是這些,更加深了牛尾尋找他的興趣。

  他不是僅有一夜露水情的普通客人,同住數天的旅伴被殺的消息肯定會傳入他的耳中。儘管如此,為什麼他不挺身而出呢?

  大概他擔心與應召女郎一起去旅遊的事會張揚出去吧!然而,警察是尊重個人隱私的呀。這只是向警察報告情況,所以,他與應召女郎秘密旅遊的事是不會被公開的。

  縱管警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呼籲知情者給予協助,但他愣是保持沉默。是不是他還有個人隱私之外的事呢?或許那事就是慎一被殺事件——

  夕子偶然看到了兇手殺害慎一的場面。兇手會是夕子的旅伴嗎?抑或是第三者?不管是誰,那旅伴肯定知道些情況。

  牛尾琢磨來琢磨去,認為在慎一被殺案上,自己的主觀猜測比較濃厚;而在夕子被殺案上,那旅伴也不會站在中間立場吧!

  牛尾試著將自己的想法在偵查會議上提了出來。之所以他以前顧忌在會上提出,是因為那些想法和自己的親生兒子有關,擔心別人會以“愛子心切的推理”而一笑了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