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走進辦公室,顏冬發現這裡的人都有些古怪:有的人頭髮太長,有的人沒有頭髮;有的人的穿著在這個艱難時代顯得過分整潔,有的人除了短褲外什麼都沒穿;有的人神色憂鬱,有的人興奮異常……中間的長桌上放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模型,看不出是幹什麼用的。

  「歡迎您,冰雕藝術家先生!」在聽完負責人的介紹後,紀念碑部的部長熱情地向顏冬伸出手來,「您終於有機會把您從外星人那裡得到的靈感發揮出來,當然,這次不能用冰為材料,我們要創作的,是一件需要永久保存的作品。」

  「這是在幹什麼?」顏冬不解地問。

  部長看看負責人又看看顏冬;說:「您還不知道?我們要建立人類紀念碑!」

  顏冬顯得更加茫然了。

  「就是人類的墓碑。」旁邊一位藝術家說,這人頭髮很長,衣衫破爛,一副頹廢派模樣,一手拿著一瓶二鍋頭喝得很有些醉意。這東西是有海時剩下的,現在比水便宜多了。

  顏冬向四周看看說:「可……我們還沒死啊。」

  「等死了就晚了,」負責人說,「我們應該做最壞的打算,現在是考慮這事的時候了。」

  部長點點頭說:「這是人類最後的藝術創作,也是最偉大的創作,作為一名藝術家,還有什麼比參加這一創作更幸福的嗎?」

  「其實都他媽多……多餘!」長發藝術家揮著酒瓶說,「墓碑是供後人憑弔的,沒有後人了,還立個烏碑?」

  「注意名稱,是紀念碑!」部長嚴肅地更正道.然後笑著對顏冬說,「雖這麼說,可他提出的創意還是不錯的:他提議全世界每人拿出一顆牙齒,用這些牙齒可以建造一座巨碑,每個牙齒上刻一個字,足以把人類文明最詳細的歷史都刻上了。」他指指一個看上去像白色金字塔的模型。

  「這是對人類的褻瀆!」另一位光頭藝術家喊道,「人類的價值在於其大腦,他卻要用牙齒來紀念!」

  長發藝術家又掄起瓶子灌了一口:「牙……牙齒容易保存!」

  「可大部分人都還活著!」顏冬又嚴肅地重複一遍。

  「但還能活多久呢?」長發藝術家說,一談到這個話題,他的口齒又利落了,「天上滴水不下,江河乾涸,農業全面絕收已經三年了,百分之九十的工業已經停產,剩下的糧食和水,還能維持多長時間?」

  「這群廢物,」禿頭藝術家指著負責人說,「忙活了五年時間,到現在一塊冰也沒能從天上弄下來!」

  對禿頭藝術家的指責,負責人只是付之一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以人類現有的技術,從軌道上迫降一塊冰並不難,迫降一百甚至上千塊冰也能做到,但要把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的二十萬塊冰全部迫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用傳統手段,用火箭發動機減速使其返回大氣層,就需製造大量可重複使用的超大功率發動機,並將它們送入太空,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工程,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資源貯備,有許多不可克服的障礙。比如說,要想拯救地球的生態系統,如果從現在開始,需要在四年時間裡迫降一半冰塊,這樣平均每年就要迫降兩萬五千塊冰,它所需要的火箭燃料在重量上比有海時人類一年消耗的汽油還多!可那不是汽油,那是液氫液氧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類,製造它們所消耗的能量和資源,是生產汽油的上百倍,僅此一項,就使整個計劃成為不可能。」

  長發藝術家點點頭:「所以說末日不遠了。」

  負責人說:「不,不是這樣,我們還可以採取許多非傳統非常規方法,希望還是有的,但在我們努力的同時,也要做最壞的打算。」

  「我就是為這個來的。」顏冬說。

  「為最壞的打算?」長發藝術家問。

  「不,為希望。」他轉向負責人說,「不管你們召我來幹什麼,我來有自己的目的。」他說著指了指自己帶的那體積很大的行羹,「請帶我到海洋回收部去。」

  「你去回收部能幹什麼?那裡可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禿頭藝術家驚奇地問。

  「我從事應用光學研究,職稱是研究員,除了與你們一樣做夢外,我還能幹些更實際的事。」顏冬掃了一眼周圍的藝術家說。

  在顏冬的堅持下,負責人帶他來到了海洋回收部。這裡的氣氛與紀念碑部截然不同,每個人都在電腦前緊張地工作著。辦公室的正中央放著一台可以隨意取水的飲水機,這簡直是國王的待遇,不過想想這些人身上集中了人類的全部希望,也就不奇怪了。

  見到海洋回收部的總工程師後,顏冬對他說:「我帶來了一個回收冰塊的方案。」說著他打開背包,拿出了一根白色的長管子,管子有手臂粗,接著他又拿出一個約一米長的圓筒。顏冬走到一個向陽的窗前,把圓筒伸到窗外擺弄著,那圓筒像章一樣撐開,「傘」的凹面鍍著鏡面膜,使它成為一個類似於太陽灶的拋物面反she鏡。接著,顏冬把那根管子從反she鏡底部的一個小圓洞中穿過去,然後調節鏡面的方向,使它把陽光焦聚到伸出的管子的端部。立刻,管子的另一端把一個刺眼的光斑投到室內的地板上,由於管子平放在地上,那個光斑呈長橢圓形。

  顏冬說:「這是用最新的光導纖維做成的導光管,在導光時衰減很小。當然,實際系統的尺寸比這要大得多。在太空中,只要用一面直徑二十米左右的拋物面反she鏡,就可以在導光管的另一端得到一個溫度達三千度以上的光斑。」

  顏冬向周圍看看,他的演示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那些工程師們扭頭朝這邊看看,又都繼續專注於自己的電腦屏幕不再理會他了。直到那光斑使防靜電地板冒出了一股青煙,才有最近的一個人走了過來,說:「幹什麼,還嫌這兒不熱?」同時把導光管輕輕向後一拉,使採光的一端脫離了反she鏡的焦距,地板上的光斑雖然還在,但立刻變暗了許多,失去了熱度。顏冬驚奇地發現,這人擺弄這東西很在行。

  總工程師指指導光管說:「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喝點水吧。聽說你是坐火車來的,從長春到這兒的火車居然還開?你一定渴壞了。」

  顏冬急著想解釋自己的發明.但他確實渴壞了,冒煙的嗓子一時說不出話來。

  「不錯,這確實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總工程師遞給顏冬一杯水。

  顏冬一口氣喝光了那杯水,呆呆地望著總工程師問:「您是說,已經有人想到了?」

  總工程師笑著說:「與外星人相處,使你低估人類的智力了。其實,在低溫藝術家把第一塊冰送到軌道上時,這個方案就已經有很多人想到了。後來又有了許多變種,比如用太陽能電池板代替反she鏡,用電線和電熱絲代替導光管,其優點是設備容易製造和運送,缺點是效率不如導光管方案高。現在,對它的研究已進行了五年,技術上已經成熟,所需的設備也大部分製造出來了。」

  「那為什麼還不實施?」

  旁邊的一名工程師說:「這個方案,將使地球海洋失去百分之二十一的水;這部分水或變成推進蒸汽散失了;或在再入大氣時被高溫離解。」

  總工程師扭頭對那名工程師說:「你們可能還不知道,美國人最新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在電離層之下,再入時高溫離解產生的氫氣會立刻同周圍的氧再化合形成水,所以高溫離解的損失以前被高估了,總損失率估計為百分之十八。」他又轉頭向顏冬,「但這個比例也夠高的了。」

  「那你們有把太空中的水全部取回來的方案嗎?」

  總工程師搖搖頭:「惟一的可能是用核聚變發動機,但目前我們在地面上都得不到可控的核聚變。」

  「那為什麼還不快些行動呢?要知道,猶豫不決的話地球會失去百分之百的水的。」

  總工程師堅定地點點頭:「所以,在長時間的猶豫之後我們決定行動了,很快,地球將為生存決一死戰。」 顏冬加人了海洋回收部,負責對已生產出的導光管進行驗收的工作,這雖不是核心崗位,也使他感到很充實。

  在顏冬到達首都一個月後,人類回收海洋的工程開始了。

  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從全球各大發she基地,有八百枚大型運載火箭發she升空,把五萬噸荷載送入地球軌道。然後,從北美的發she基地,二十架太空梭向太空運送了三百名太空人。由於沿同一航線頻繁發she,在各基地上空形成了一道長久不散的火箭尾跡,從軌道上看,仿佛是從各大陸向太空牽了幾根蛛絲。

  這批發she,把人類在太空的活動規模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但所使用的技術仍是二十一世紀初的,這使人們意識到,在現有的條件下,如果全世界齊心協力孤注一擲干一件事,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在直播的電視中,顏冬同所有人一起目睹了在第一個冰塊上安裝減速推進系統的過程。

  為了降低難度,首批迫降的冰塊都是不自轉的。三名太空人降落在這樣一個冰塊上,他們攜帶著如下裝備:一輛形狀如炮彈、能夠在冰塊中鑽進的鑽孔車,三根導光管,一根噴she管,三個折蓋起來的拋物面反she鏡。只有這時才能感覺到冰塊的巨大,他們三人仿佛是降落在一個小小的水晶星球上,在太空中強烈的陽光下,腳下冰的大地似乎深不可測。在黑色的天空上,遠遠近近懸浮著無數個這樣的水晶星球,有些還在自轉著。周圍那些自轉或不自轉的冰塊反she和折she著陽光,在三名太空人站立的冰面上,不停地進行著令人目眩的光與影的變幻。向遠處看,冰環中的冰塊看去越來越小,密度卻越來越大,漸漸縮成一條緻密的銀帶彎向地球的另一面。距離最近的一個冰塊與他們所在的這塊間距只有三千米,以它的短軸為軸自轉著,在他們眼中這種自轉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氣勢,仿佛三隻小螞蟻看著一幢水晶摩天大樓一次次倒塌下來。這兩個冰塊在一段時間後將會因引力而相撞,結果將使濾光膜破裂,冰塊解體,破碎後的冰塊將很快在陽光下蒸發消失。這種相撞在冰環中已發生了兩次,這也是首先迫降這塊冰的原因。

  操作開始後,一名太空人啟動了那輛鑽孔車,鑽頭旋轉起來,冰屑呈錐狀向外飛濺,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鑽孔車鑽破了冰面那層看不見的濾光膜,像一枚被擰進去的螺絲一樣鑽進了冰面,在後面留下了一個圓形的鑽洞。隨著鑽洞向冰層深處延伸,在冰層中隱約可以看到一條不斷延長的白線。到達預定深度後,鑽孔車轉向,沿另一個方向駛出冰面,這就形成了另一條鑽洞。最後,向冰塊深處打四條鑽洞,它們相交於冰層深處的一點。接下來,太空人們把三根導光管插人三個鑽洞,再把一根噴she管插入直徑較大的第四條鑽洞,噴she管的噴口正對著冰塊運行的方向。然後,太空人用一根細管嚮導光管、噴she管與洞壁之間填充某種速凝液體,使其形成良好的密封。最後,他們張開了拋物面反she鏡。如果說回收海洋的最初階段採用了什麼最新技術的話,那就是這些反she鏡了。它們是納米科技創造的奇蹟,在折合起來時只有一立方米大小,但張開後形成一面直徑達五百米的巨型反she鏡。這三面反she鏡,像冰塊上生長的三片銀色的荷葉。太空人們調整導光管的伸出端,使其受光端頭與反she鏡的焦點重合。

章節目錄